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電影《失孤》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19W

  第一篇:觀看電影《失孤》有感

電影《失孤》觀後感

電影上映前,很多人以爲是及其煽情的催淚片,劉德華的造型也是各種滄桑,所以去影院前特意帶了一整包紙巾,還擔心哭的太醜妝會花,哈哈。但電影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沉重與陰暗,而是笑中帶淚,充滿溫暖與希望。悲傷的故事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滿眼淚是無知者的視角,有淚水有歡笑才充滿希望。

電影的細節刻畫地非常到位,同樣是騎摩托,天王劉德華不再是《烈火戰車》裏帥氣的阿祖,而是一位苦苦尋子15年的父親。他騎摩托車的姿勢不是帥氣地向前傾,而是稍微駝背的正坐,發黃突起的指甲、甚至臉上每一條皺紋都在訴說着他這15年來的艱辛。看到漁民的養子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時他眼中的心酸淚水和抱歉的表情讓我鼻子發酸,15年了他一次一次地希望過,又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淚水早已沒有洶涌而出的衝動。

井柏然的演技給了我驚喜,與天王飈戲沒有表現出絲毫怯懦,真是後生可畏。很多人對他《等風來》裏逗比的富二代王燦一角印象深刻,《失孤》裏他卻用眼神與動作將一位從小被拐的小鎮青年的委屈與悲傷展現出來。外表陽光,內心悲傷,不理解親生父母爲何把自己丟了,同時又不敢傷養父母的.心。尋親的路上他是開心的,路上看到美麗的風景還大喊要找到心愛的姑娘來這裏談戀愛,但這恰恰是一種諷刺,電影最後曾帥說按養父的意思回去會和姐姐結婚,雖可以理解爲對養育之情的報答,但實在令人惋惜,映射出了很多被拐孩子人生的無奈,親生父母和養父母之間的抉擇,這些羈絆會永遠存在於他們的人生。

憑着線索在熱心的願者的幫助下,曾帥還是找到家了。可更多的被拐兒童沒有找到家,十幾年的變化,就如電影裏呈現的,路邊的房子拆了,家鄉的竹林砍了,鐵索橋拆了,媽媽的長辮子也剪了,滄海桑田,家鄉的痕跡越來越模糊,回家的路會越來越艱難。曾帥是不相信的愛情的,調侃情侶們相信白頭偕老,外表陽光,內心卻是自卑甚至被傷害得有些冷漠。曾帥站在鐵索橋上與兒時的自己對望的背影讓我淚目,有種少小離家回的傷感。井柏然在此演繹的非常到位,眼中噙着淚水,嘴角卻是上揚的。

一路上老雷和曾帥的父子情令我動容,輕鬆愉快的音樂讓我覺得如果兩人真的是父子該多好,可現實是殘酷的,老雷繼續一個人上路,執着地行駛在一眼望不到頭的路上。天意被救出了,她的媽媽卻跳橋自殺了。

這部電影如果能更多些起伏的情節可能會更好,但也許這正是導演的用意所在,用樸實的細節訴說他們的故事。滿眼的綠色給人不泯的希望,緣聚緣散,緣生緣滅,其實都在人爲。

願天下無失孤,丟失孩子的家長早日找到他們的天使,被拐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第二篇:電影《失孤》觀後感

有了去年陳可辛執導的《親愛的》,拐賣孩子這個社會議題在大銀幕上重新被點燃起來。《失孤》同樣如此。這部電影和《親愛的》一樣,都是以主角尋找自己被拐賣的兒子爲主線。《親愛的》裏在後半段加入了趙薇扮演的“柺子佬妻子”的視角,把拐賣孩子的社會問題複雜化,在倫理上讓觀衆陷入一種思考的困境:被拐賣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麼拐賣孩子的家庭,說不定也有難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裏,除了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尋子的主線,也有一條副線——井柏然扮演的曾帥。他是被拐賣的孩子,買他的家庭最終說出了真相,而他也開始了自己尋找親生父母的旅程。在這條副線裏,故事爲我們揭露了過去拐賣故事裏不常見的一面:被拐賣的孩子如何尋找生父?

電影裏,曾帥對雷澤寬說,你尋找孩子,可以大張旗鼓,到處宣揚;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卻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賣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優越的家庭裏,他樂享其成,不願意再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曾帥理解他的這種做法,因爲萬一親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過得幸福,可能這些年來從未想過尋找他;又萬一父母家裏條件很差,要是相認了,過得不如現在的生活好呢?

血濃於水,這是個看上去無須質疑的事實,但當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遭遇到衆多現實問題挑戰時,兒女和父母的“尋找”、“拋棄”、“相認”,都成爲了一個不太容易解決的棘手問題。

所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尋子線,在電影裏被淡化。自己的親生骨肉被奪走,十多年來穿越整個中國不停尋找,風餐露宿,受過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實在太多,每年成千上萬被拐賣的孩子,雖然殘酷,但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悲慘故事是在是太常見了”這個現狀;再加上《親愛的》裏,黃渤與張譯的那條尋子線已經足夠悽慘,足夠真實,足夠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裏,沒有對雷澤寬的15年尋子故事進行寫實描述,只是用了幾個重點去點綴出雷澤寬在現實裏遭遇到了種種痛苦折磨:車禍、被毆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漁民圍攻……

雷澤寬在尋子路上捱過打,受過餓,摔過跤,上過當,卻始終沒有放棄,是冥冥中親情的召喚,也是隻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父親的自我救贖,曾帥則曾在找到親生父母后,困惑於養父和姐姐的情義,對生父的生疏,這樣彼此對照,就是影片對現實的思考。從東方人的情感來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血脈深情,骨肉相連。可是當親人離散之後,怎樣面對,是像雷澤寬一樣苦苦尋覓,還是憑其自然,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而對於那些無法從內心深處原諒自己弄丟了孩子的父母來說,也許這沒有盡頭的千山萬水,纔是一種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