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電影《孔子》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66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孔子》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孔子》觀後感

電影《孔子》觀後感1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黃石廣電影迷成員們在華夏電影城集合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這個時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着校服來的學生們,看來紛紛開始放假的學生羣體有可能成爲下一階段電影院的主力人羣。據觀察,影院裏《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衆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開啟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開啟電影看電視”則更爲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衆們便在電影院裏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衆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爲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爲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爲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衆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爲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觀後感2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連同他自己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自己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涌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亦是一個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自己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自己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裏,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自己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爲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自己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

電影《孔子》觀後感3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着各種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蹟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透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

在電影當中扮演孔子弟子:顏回--任泉飾演

顏回爲了救回夫子的着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着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裏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

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劇情裏面有好多臺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

對這些名言生動的註解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纔可稱爲老師啊。

電影《孔子》觀後感4

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處處不得志,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他飽嘗憂患遭受了太多非議和世人的誤解,也承擔了太多責任,但精神從未磨滅……這位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這一生處處碰壁,歷經滄桑,一路失去也一路擁有,不斷昇華。

開篇時,他用巧妙的語言和他的機智將漆思弓救下,運用計謀與他國抗衡,展現出他的智慧和過人的本領。卻也因此受害,從此開始周遊列國。孔子依舊堅持以禮治國的信念。他十分執着。

在雨中離開,歷經風霜雨露,卻又仰天大笑。顏回等其他弟子的忠心跟隨令他感動不已;在列國間傳播思想卻也天不隨人意;弟子不斷離開選擇從政,顏回的是逝去使他痛心不已……十幾年的漂泊之旅,顛沛流離,嚐遍人情冷暖,事態世態,使孔子明白更多。正如南子所說:“世人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從始至終,他一直堅持着自己的理念,這令我感觸頗深。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支撐着他的精神世界?我明白了,是信仰!他從未放棄。我們所缺乏的正是此般精神,對於信念搖晃不已,經受不住磨難,沒有耐心。孔子的精神感染了我,每個人都應不忘初心。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您錯就錯在過於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魯君系身上。”

“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麼就應當改變自己的內心。”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終於回到故土魯國。他鬚髮皆白,當他跪在故國國門前吶喊:“魯國,我的父母之邦,我終於回來了。”我聽到了,那是來自顫抖的靈魂內心的呼喊。這聲呼喊使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孔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致力於整理文獻、從事教育。他這一生揹負太多,坎坷磨難無一不施加,縱使遭受世人誤解唾棄,依舊初心不改。他希望透過教化影響人們。他是偉大的。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弟子遍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電影《孔子》觀後感5

《孔子》這部影片講述了孔子從年輕到衰老的故事,說明了他的大志與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爲。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而孔子後來從宋國移居到魯國。那是正是宋朝,人們信奉周公的仁與禮,孔子也將仁禮視爲約束自己的兩個條件。那時的孔子從一介蔗民到被魯君識中才華提爲相國,可是他卻被其他同僚視爲“眼中釘,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離開魯國。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願老師一個人走,便跟隨孔子。被逐以後,孔子和衆弟子周遊列國,傳經授禮。可是,這種日子並不好過,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很多危險。衛國請孔子的弟子:子路去衛國當大將軍,抵擋外來侵略者。子路爲了保護小小的衛軍,被敵人殺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後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聽說後,雖然十分悲痛,可是卻說他是君子。終於,魯國大司徒醒悟,請孔子回國。途中,馬車正在過冰河時,冰面突然裂開,使孔子的弟子顏回和載有孔子書籍的馬車掉入河中,顏回有自救的本領,完全可以馬上上岸,可是他卻一個猛子紮下去,盡力把書籍打撈上岸,就這樣,顏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覆上下,體力終於支撐不住,被凍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撈上岸,孔子緊緊地抱了他八個小時,要知道,顏回是他最心愛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復生,弟子把他拉開。經過了十幾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將近七十歲的時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魯國。他時刻不忘顏回提醒他的那句話:您知道您爲什麼被逐嗎?是因爲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別人身上。孔子一邊撫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語:人們敬仰我,是因爲它,人們誤解我,也是因爲它。說罷,他把這部書交給侍僕,命燒掉。

孔子文采奕奕,說話出口成章,面對敵人的威脅仍從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車,嚇退了齊國的500乘兵馬。孔子語言條理順暢,說的話大都被世人謹記,如在影片中出現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不同,不相爲謀”等。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揚天下。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然人體會到深受教育,人們能在悲觀或樂觀的場景中得到知識。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電影《孔子》觀後感6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涌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裏,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爲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

電影《孔子》觀後感7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先生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涌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先生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先生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先生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先生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先生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先生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先生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先生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裏,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先生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爲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先生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先生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先生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先生。

電影《孔子》觀後感8

被熱炒了非常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 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非常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黃石廣電影迷成員們在華夏電影城集合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這個時段多出不少,而且非常多都是穿着校服來的學生們,看來紛紛開始放假的學生羣體有可能成爲下一階段電影院的主力人羣。據觀察,影院裏《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衆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開啟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開啟電影看電視”則更爲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衆們便在電影院裏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與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衆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爲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是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爲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爲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衆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爲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觀後感9

“孔子”——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想起了此刻正在熱映的電影——《孔子》,它沒有美國片那麼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麼虛假,它只是一部記載着春秋時期的亂世英雄歷史鉅作。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情節,一個故事,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

在我感覺中,《孔子》這部影片,就像讓兩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眼前,讓我們來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當中孔子的聰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亂世中。讓敵人防不勝防。但是人畢竟也有好人,也有壞人,孔子被絕情地趕出魯國,艱難地周遊列國。這時,他的弟子顏回,拋棄了自我的金錢、地位、名譽、背井離鄉與孔子一同流浪。沒想到的是他的弟子們居然也效仿顏回的作法,跟隨孔子四處流落。弟子們這種愛師甚於自身生命的精神讓觀衆讚歎不已。之後,他們整天飢腸轆轆,吃盡苦頭,受盡苦難,但是沒有一個人放下,沒有一個人說“不”。甚至只有一碗幾塊肉的湯,他們也互相推讓,他們的堅強和執着更打動了每一個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臨了,這一天他們需渡過一條冰封的江面,在江心處,突然間,冰面崩裂,正駕駛着馬車的顏回和一車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這時,善於游泳的顏回並沒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頭栽進冰冷的江水,拼命撈起老師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從水裏拋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們撕心裂肺地喊着顏回的名字,告訴他快上岸。但是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和同窗們的顏回,這一次沒有聽從。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顏回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緊緊抱住竹筒,用盡最後一

絲氣力,拋出水面。最鍾愛的弟子永遠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他把打撈上岸的顏回緊緊地抱在懷裏,在幾個小時裏,徒勞地自我的體溫來溫暖着顏回冰冷的遺體……顏回用自我的生命演繹了儒家的“仁”和“愛”,詮釋着“忠”和“孝”。此情此景,觀衆無不爲之動容,心靈無不爲之震撼。顏回的壯舉,無時不刻的昭示着們,珍惜知識,崇尚文化。之後,孔子和弟子們,理解魯公的懺悔,又回到了魯國。從此孔子與政治隔絕,成了教育家。孔子臨終前最後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在不一樣人的心裏必定會有不一樣的見解。

《孔子》這部片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一個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後的苦處。一箇中國人若不懂點孔子,即便不說是不合格的中國人,起碼是缺乏教育的中國人。”

電影《孔子》觀後感10

曾經的孔聖人被電影拉下神壇,影片很勵志,他告訴我們聖人也是人,也會顛沛流離,也會挨餓受凍,也有七情六慾。但影片中的孔子還缺少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這一課在影片中讓顏回給完成了,可沒有經歷過死亡,就悟不透活着的快樂,這應該是聖人的必經之路。謙謙君子後爲仁,仁之不厭不倦後爲聖。聖是孔夫子學問中的道德境界,仁是孔夫子學問中的道德準則,仁與不仁其基礎就在於好學不好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尤其體現出孔子學以致用重在行動,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感受仁的存在。要這樣看我們應該感謝賜給孔子苦難的所有人,正是這十幾年的漂泊生活才讓孔子的理論更加成熟。

但在這裏我不尋找電影的不足,因爲任何一部作品都存在遺憾,同時也可能是我境界的不到位導致的理解缺失,所以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我不知自己算不算君子但我明白自己絕不是小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我欣賞他們在困難面前表現出對生活的態度,在面對苦難時的團結。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資生活所累,才能保持心境的恬淡與祥和。我欣賞他們在極端的情況下也沒有忘記對理想的追求,這正體現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最後談談情感。孔子愛家人,愛弟子,他正是以個人的道德風範形成的非權力影響力來影響大家,其結果就是後面都是心悅誠服的追隨者。影片中提到的南子,是位美麗多情又很有才幹的女子,是一位敢愛敢恨的巾幗英雄,他們的交流讓彼此產生了共鳴,找到了知音。對於她孔子不能說不動心、不動情,但爲着心中的理想,不得不放下很多東西。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孔子在情感交織時警示自己的話,也是找到知音的一種感慨,同時也是對南子的一種肯定。南子也有同感,在南子被毒箭射中之後,腦海中想到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孔子這位初識的知音,有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南子死的很幸福,她的人生沒有遺憾。因爲朝聞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