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不老人生鍾南山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84W

不老人生鍾南山觀後感1

近日,有一個名字被不斷地刷屏——鍾南山。他的名字像是一劑安慰劑,我們期盼他的每一次出現。而他,也是《不老人生》的主角之一。

不老人生鍾南山觀後感

拍攝演員都已算高齡,標題卻是“不老”,我帶着問題去看,看完後,我有了答案。

區別於古代帝王術士煉丹求長生不老,他們的“不老”,是他們永遠擁有媲美年輕人的活力。

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張行言如此說道:“只要我活一天,我這個腦筋他就不休息。”在當代社會,大多數人總是在接受資訊,而不會去辨別他們的真僞,更別談去發現資訊。他們像木偶人一般,在俗世中隨波逐流,不斷沉浮,在淺薄和平庸中度過一生。現下,不斷有人編造謠言製造恐慌,又有多少人以訛傳訛,聽風就是雨?唯有不斷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才爲我們的軀殼,注入了更充實的力量。

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不僅要做敏銳的思考者,更要做果斷的行動者。這羣“不老人”的思想熠熠生輝,他們的行動也同樣令人震撼。片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鍾南山穿着樸素的衣衫,手裏拎着兩個大公文包,走在校園裏。他經常會抱怨走廊的玻璃門老是關上,也不喜歡參加那些“會議”。有些人只有半瓶水的儲量,卻喜歡到處顯擺;而實幹的人不去計較自己的榮譽,而透過自己的事業而民存於世。片中的六位老人,除了鍾南山,平日我們也是鮮少聽見他們的名字,可是他們做的`是平凡而偉大的事。

李大釗曾言:“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世上有許許多多的人,但真正成就大事業的,必是少說多做的實幹派;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人,誰更具風采?是舞臺上的偶像嗎?他們固然有,但終有一天,這些默默無聞的人,這些善思善行的人會揭開沉默深水的深厚。正值今時的我們,也應勤思善思,一葦以航。

不老人生鍾南山觀後感2

這個週末,我觀看了央視紀錄片《不老人生》。所記錄的六個人物都深深地打動了我。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個女指揮鄭小瑛,她爲的義務講解堅持至今,指揮《土樓迴響》創造了中國大型交響樂上表演次數最多的記錄,即使在北京很受歡迎,依然離開北京到廈門創辦一個交響樂團。她還說,她想用西方的方法表達中國的感情。

青年時期流浪式求學,在艱難的抗日期間,在防空洞裏學知識考取大學,喜歡“冷板凳”,永遠做一個學生,大學畢業74年,仍然一心一意撲在自己的專業上,爲研究大慶油田而熬夜奮戰的李德生。

堅持創新,不斷奮鬥,現在勇赴前線的鐘南山院士。他說,要不斷探索創新,中國的醫學纔有進步。

熱愛舞臺的老戲骨焦晃說,演員不能丟失自我而要出發到人物那去。演戲切忌演戲,而要建立角色的生活。他還說,創作不會使人老去。他堅持創作,把自己的思想都放進作品裏面。

參與制造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的大型計算機的倪光南建議國家大力發展軟件,要注重科技創新。

張行言說,做人就要清清白白,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張行言老人和她的丈夫精心培養新品種荷花多達800多種。並且因爲工具缺乏憑藉肉眼識別,發表了400多篇論文。她還說,只要她活一天,她的腦袋就不休息。

每一位前輩的精神都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好好學習,鄭小瑛的執着追求,李德生的專心致志,鍾南山的爲人民着想,焦晃的堅持本心,倪光南的創新精神,張行言的不懈努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時間悄然無聲的流逝。所有的事物都買不停的變化着,可他們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兢兢業業。他們是一羣擔當者,他們與新中國共同成長,擔當與前行是他們心中的使命。不在祖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歷史階段,有這麼一羣人在爲了我們的生活而努力奮鬥。不爲高薪和名譽,只爲一個更好的中國,中國文化更好的傳播,中國精神更好的發揚。

向前行者們致敬!中國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