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廣播稿範文>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

學問君 人氣:1.88W

如果你是學校廣播站的主持人,肯定會知道廣播前都會提前準備好廣播稿,好的廣播稿會帶來更好的節目效果,廣播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主題廣播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1

尊敬的顧客:

您好!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中秋佳節,人們歡度之餘總忘不要賞月。中秋之月象徵着團圓,人們總在這個時候將各種心願寄託與月亮,表達思念、牽掛和祝願之情。可是茫茫人海芸芸衆生,我們所熱愛着的親人、友人及戀人,要長久相聚畢竟不是平常的事,正因有牽腸掛肚,人們對中秋月滋生出的情愫總是別樣地濃。可以說古往今來,世人的喜怒哀樂都不曾走出月亮的背景,多少詩詞歌賦,皆因月亮的永恆而千古流傳。

關於月亮的傳說,最早可能是從嫦娥奔月開始的吧,總之自從有這美麗的神話後,月亮便有生命,有靈性,也便有濃濃的詩意色彩,千百年來爲文人墨客們所傾情,以至於傳下多少與月有關的絕詞妙章。

寫中秋月最著名的詞恐怕得首推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詞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剩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是蘇東坡思念其弟蘇子由,於中秋之夜獨自飲酒大醉之後而作的,當時的作者正是仕途上極度不得意。蘇東坡曾因“烏臺詩案”牽扯出政治的風波,被宰相王安石一貶再貶,數年遠離故土,飄零異鄉,歷經蒼桑,一直憂鬱到老。蘇軾一生豪放不羈,其詩詞也多如其本人性格,但這首詞卻寫透人間的離愁別恨。該詞中的“高處不勝寒”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以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成爲千古吟唱的名句。說來巧合,與蘇東坡同妙的是,唐朝詩聖杜甫。

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對月亮都有一種特別的情結,每個人或許因時間地點及遭遇心境的不同,對月亮亦悲亦喜,亦怨亦嘆。總之,今天的月亮,是有生命和靈性的,就因月亮能容納世人的一切情感,或讓人高詠淺吟,如癡如醉,或讓人悲然凝眸,如泣如訴。

又到中秋佳節,“明月年年有,今夕月更圓!”願所有重情的人們,永遠珍惜和呵護心中的月亮,讓彼此間感受一份牽掛,一份思量!但願所有衷情於月亮、守候於月亮的人都平安,幸福。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2

親愛的顧客朋友:

您好!

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八月十五日稱爲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爲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遊賞。

“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近年來,新款式月餅層出不窮。以下品種就是流金歲月現今的新款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起源於上海、江浙及周邊地區,蘇式月餅:鬆脆、香酥、層酥相疊,重油而不膩,甜鹹適口,其主要的特點是餅皮酥鬆餡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略高於其它類月餅,蘇式月餅是酥皮的,蘇式月餅的酥皮比月餅餡要來得好吃。蘇式月餅裏的椒鹽月餅,口感很好。

蘇式月餅和廣式月餅的另一個區別是,蘇式月餅的月餅底部,會墊一張正方形的小紙片,它被油沁得透明,像是大魚的鱗片。別小看這一張紙片,它大有來頭,元末的張士誠曾在這張紙片上寫了暗號,相約蘇州的民衆在中秋節起義。

月餅的正確食用

吃月餅時若佐以清茶,一則可解油膩、助消化,二則可細嚼慢嚥,增味助興。一般來說,吃鹹月餅以喝烏龍茶爲好,吃甜月餅以飲花茶爲佳。

現在來“流金歲月”用餐就可以品嚐到正宗、美味的各式蘇式月餅(包括鮮肉月餅、棗泥月餅、五仁月餅、黑洋酥月餅、苔條月餅)。

一曲霓裳傳玉笛;四圍雲錦擁金徽。

在這月圓花好的良辰美景時刻,我代表XX商場(超市)月下爲你許三願:

一願美夢好似月兒圓,

正逢中秋之際,祝您位高權重責任輕,錢多事少離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工資數到手抽筋,獎金多到車來運,別人加班您加薪。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3

甲: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在這金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刻,在這收穫的季節。

甲:蘭之聲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我是今天的播音員xxx

乙:我是今天的播音xxx。今天我們爲大家安排的節目有歌曲賞析、健康快車、娛樂天地,希望大家認真收聽。

乙: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 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甲: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乙:對了,今天的“點歌臺”欄目爲大家安排的就是一首根據《水調歌頭 》改編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明月》吧。

甲:下面請聽健康快車,讓《健康快車》給我們一個金色的童年,健康的回憶.

所以,讓我們一起登上《健康快車》吧!

秋季好發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這些傳染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病原體透過呼吸道的排泄物(如飛沫等)傳播的。秋季天氣轉冷,我們同學在外邊的活動減少了,多集中在教室內,這就增加了傳染機會。另外,寒冷的空氣會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縮,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個原因。那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乙:1、教室每天保證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

2、同學們要加強體育鍛鍊,增強抗病能力。多到戶外活動,適時增減衣服。

3、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爲,平時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把住“病從口入”關。

4、儘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取去。 乙:同學們,你們都聽到了嗎?希望每個隊員都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有了良好的體魄,我們才能更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甲:是啊,我們一定要注重衛生,這可是緊要問題呢! 甲: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幾則小笑話輕鬆娛樂一下吧。 甲:他的耳朵在我衣兜裏

“一個男孩咬了我一口,”伊凡說。 “再見到他你能認出來嗎?”媽媽問。

“他走到哪裏我都能認出他,”伊凡說。“他的耳朵還在我衣兜裏呢。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4

甲:建設菁菁校園,展示真我風采。

乙:激情多彩、亮麗、智慧人生,共建和諧、人文、書香校園!

甲: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金色年華》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

甲:再過一個星期就是中秋節了,那可是個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日子呀!

乙:恩,不錯,聽着都能感到快樂,那咱們今天的《生活知識庫》就跟同學們聊聊中秋節的知識吧。

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乙: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爲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甲:談到中秋節,自然離不開月餅,下面我們再來聊聊中秋節的月餅。

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拜月的儀式。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都在演繹着農業時代人們對月亮的崇拜。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那時還有賣兔兒爺的,現在早被米老鼠和櫻桃小丸子取代了。

乙:傳說到了唐代,月餅還不叫月餅,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舶來品而叫做胡餅,是楊貴妃中秋吃餅賞月時,一時心血來潮說就把它叫做月餅吧,便討好一般把月餅的冠名權歸於了楊貴妃。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我國最早出現月餅的文字記載,是出於蘇東坡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也就是說從宋代時起,月餅才漸漸大行其市,並且多了團圓的含義,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清代,有竹枝詞寫道:“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到了民國,有北平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節,家家戶戶把月餅切,香蠟紙馬兔兒爺,猜拳行令同賞月。”可以想見,在歲月的更迭變遷中,月餅曾怎樣的輝煌與深入人心。

甲:於是,水到渠成一般,傳到我們這一代,中秋節理所當然要吃月餅。我們小輩不但要吃出月餅的香甜,還要品出父母和長輩的關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快快樂樂的長大!

乙:今天的《身邊小百靈》是年級班的,她給我們帶來的歌曲是《xxx》

甲:金色年華,建設菁菁校園,展示真我風采!

乙:金色年華,激揚多彩、亮麗、智慧人生,共建和諧、人文、書香校園!

甲: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本期播音到此結束,感謝大家收聽。

合:下次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