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關於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31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發言稿,發言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還是對發言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精選6篇)

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這秋氣暢爽,豐盈收穫的季節,今年的又一輪城鄉教師交流任教工作即將拉開序幕。很快我將和其他各位老師一起奔赴基層學校開始我們的交流任教工作。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全新的體驗,充滿了艱辛的同時也充滿挑戰與創新。這是檢驗我們自身的基本素養和職業境界的良好機遇;這也是我們教學生涯乃至人生經歷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交流老師感謝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爲我們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給我們創設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給予了我們工作上的信賴和支援。

城區學校,有優越的教育教學資源。我們有幸在前輩同仁的精心指導下,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還有機會參與各項學習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分享優秀教師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校領導也常爲我們悉心安排學習和展示的機會,不遺餘力地幫助我們。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今天的成長和進步,與城區學校密不可分。因此,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爲我縣教育的均衡發展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山區學校,是另一片廣闊的天地。那裏有許許多多盡職盡責,爲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好老師,用他們平凡的工作,

書寫並不平凡的教育故事,他們的堅定、執着和智慧,需要我們用心體會;他們對於工作的投入、對學生的熱愛,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那裏有純真質樸,熱情好學的孩子,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讓我們深感肩頭那沉甸甸的分量。我們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向身邊的老師們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把握好這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以此來檢驗自身的基本素質和業務水平。

教師的成長道路是漫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爲人師表、愛崗敬業將是我們永遠堅持的信念!我相信,交流任教的經歷將是我們每個老師生命中一段難忘的回憶,也是我們投身教育一份難得的財富,更是我們成長的重要歷程。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並不孤獨,有領導的關懷,有名師的指引,有同事的幫助,我們將懷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懷着對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的摯愛,帶着一份年輕的執着與熱情投入其中!相信我們的交流工作一定能順利展開,爲我縣的教育教學改革開闢出新的道路,推動我縣教育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作爲交流教師,我們感到自豪,感到驕傲,感到光榮!

謝謝大家!

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2

在風景優美的小山村,有一個綠水青山環繞的小學——小河山小學。學校裏有一位面容清秀的女教師。

這個女教師姓宋,大家都叫她小宋。她剛來學校,就接到有幾個問題學生的班級。有一個學生父母離異,父親外出,在家跟隨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是一個有耳聰的七十多歲的老年人。這孩子很叛逆,衣衫不整、不完成作業,常做一些讓老師頭疼的事。有一次,他在宿舍裏與一個比他小的同學玩耍,因爲一點小事鬧茅盾了,他用手狠狠掐住這個小同學的脖子,用力把他按在牀上,一會兒,這位小同學大汗淋漓,臉色發青。已經沒有力氣動彈了。旁邊的同學趕忙使勁把他推開,小同學躺在牀上,好大一會兒纔回過氣來,坐在牀沿上大哭。對於這樣有暴力傾向的學生,小宋老師經常找他談心,教育引導他要與同學友好相處;經常給他輔導學習,給他講一些勵志的故事,漸漸地、漸漸地,這個學生變好了,學習好了,學會了幫助別人。

還有一個姓陳的學生,經常拿別人的東西,常不完成作業,成績很差,還常騙人。有一次,他與同學把一輛麪包車裏放的8000多元錢悄悄拿了,並與同班的幾個同學分了髒,還準備上街去買東西呢。但被發現了,她協助家長追回8000元錢。小宋對這個的學生,傾其愛心和耐心,常給他講解人生的道理,給他輔導作業,講解題目,有時一講就是晚上十點多。這樣堅持了近一年的時間,這個很多老師認爲油鹽不盡、成績常在40分以下而搞不好學習的學生在她的引導下走上了學習的正軌,語文成績翻倍上長,每次考試都在80分以上了!

教育引導學生,小宋老師不僅盡其愛心,還身體力行。有一年,輪到她們班打掃廁所的衛生,她與學生們一同打掃。不管是女廁所還男廁所,她都親自給學生示範,與學生一同打掃。打掃男廁所時,她讓一個男生在廁所門口守着,不準男生進去解手,她與同學們打掃完後再讓解手的人進去。一個還沒有結婚的的二十出頭的女孩子,對於勞動,她不怕髒不怕累,在她的心裏,勞動沒有害羞,是多麼光榮的事啊!對於班上的學生,哪裏需要她,她就出現哪裏!爲了搞好學校與家長的雙邊教育,她動員本班教師在休息日,與她一起對本學生進行普遍訪問。有一天,她們從早上一直走到下午,大家的腳走痛了,走不動了。後來學校有一個有車的老師知道了,開車去很遠的地方把她們接了回來!

透過家訪,對學生的瞭解,對學生家庭的瞭解。她知道本班學生的家庭多數都較困難,她設身處地爲學生及其家庭考慮。其它學校其它班級要100多元錢買的一套作業,她不到四十元就拿來了。那是她與書店老闆殺價又殺價後批發(按照三三折或是更低)拿來的給學生的。她從不會讓學生多付一分錢,她知道鄉村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她把從學生身上獲利的行爲視爲一種恥辱,她絕不這樣做。對於有幾個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她掏腰包給他們付錢買作業、買筆、買本子。她這樣不只是一個學期,而是每個學期都這樣。在幫助困難學生方面,她不僅掏腰包給學生買筆、筆記本,還掏錢獎勵在每個單元測試中成績考得好的同學以及成績與上一次比較有進步的學生,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每個單元都這樣,每個學期都這樣。她理念是發給學生不僅僅是幾個本子和幾支筆,還有一種心情和精神。

在她們班裏,有倆學生的父親都去世了,母親又改嫁了,她們的學習生活困難得不能再困難了。她就把這倆學生叫來與她一起生活,每天煮飯給她們吃,解決了這倆學生住校要交生活費的困難問題。

這樣的年代,這種赤誠的心靈,甘爲學生奉獻的無私精神猶如一盞明燈,在小宋老師身上爍爍生輝,照亮着鄉村孩子們前行,照亮了鄉村的學校不明的征途。

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每週一次的經驗交流會,如期而來。首先請允許我感謝校領導爲我提供與大家一起分享教育工作的苦與樂和向大家學習的機會。俗話說得好: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每位教師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方法。自從工作以來,學校領導就一直帶着我們到各地學習各種先進的教學方式,05年到東廬中學學習了講學稿、06年學習了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07年到杜郎口學習了“三三六”教學模式,09年學習了新知的“自主交流”教學模式。市教育局也在結合前幾年提出來的“三案六環節”和“三案六模組”的基礎上提出了“建構式生態課堂”的新模式。一時之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諸多的學習模式之中,我注意到其中的關鍵之處就是他們都抓住了小組合作學習這個法寶。既好操作又有效果。從09年開始,我就慢慢把小組合作學習帶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改進,至今已經堅持使用了4年。今天,我就小組合作學習談談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一、小組的建立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推進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其合作效果,直接決定了課堂效益的高低。我班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每小組由4或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學困生(一名或二名)組成,便於他們互教互學、合作探討、主動參與。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組內成員民主推薦兩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和副組長。討論形成小組學習管理制度。學生經討論爲各小組取名,形成小組文化,增強小組合力。爲鼓勵學生大膽合作、積極交流。我多次召開小組長會議,交給他們科學的管理方法、傳授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學科爲單位成立積分俱樂部,把展示交流、小組合作、作業完成質量等折算成分數。在黑板上設立小組積分專欄,並透過開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進一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膽量,同時也增強了學習小組的凝聚力。

二、任務的分配。

我通常提前一天佈置學生預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要求怎樣完成任務,以及告知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

三、小組的合作。

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鼓勵學困生多思考、多發言、多問why。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同學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使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鍛鍊。一對一的進行互學互教,這個過程達到1+1 >2的效果。

四、小組的展示

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

五、小組的激勵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爲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爲表現、積極性、參與度等。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榮譽稱號等。透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爲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粗淺的思考和做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導!

謝謝!

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行朋友:

大家好!

今天能在四小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我深感榮幸。在語文教學中,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痛”症的病因,對症下藥。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激發並維持學生的寫作興趣”。我的這些想法都是學習借鑑了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系列書籍之後才產生的,有很多說法直接借用了管老師的話。

首先,我要分享的是:“興趣”重於“技能”

(一)寫作的第一能力是什麼

絕大多數教師不知道,作文興趣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作文能力。馬正平教授談到作文能力的消解與重構,說,作文能力本身是個虛無,必須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爲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寫作興趣”,第二是“寫作意志”,第三是“寫作人格”,第四纔是“寫作技能”。也就是說,“作文興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並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則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老師對“作文興趣”視而不見,不一定是把老話忘得一千二淨,而是“興趣”這玩意,關乎人心,看不見、摸不着,拿它沒辦法。寫作意志啊,寫作人格啊,哪個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學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寫作技能”上。然而多年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作文教學以“技能訓練”爲核心,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有了內在的動力,再講理念、方法,那才管用。作文技能,要在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效激活後,想表達又不能表達好,技能恰到好處地上去,那纔有效。

(二)從寫作興趣到寫作意志

學生光有一時的寫作興趣,不夠,還要有長久的“寫”的意志。學生持久的“寫”的興趣,要老師組織,要老師激勵,要老師引導。讓您的學生對作文葆有長久的興趣,它所需要的一系列的組織、引導、激勵,本身就是作文教學,而且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學。

(三)學生對“寫”本身有興趣

人學會了某個技能,大多有用的慾望。世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更叫人離不開“寫”。學生喜歡寫短信,喜歡扎QQ,喜歡用文字海闊天空地神侃胡聊,這不就是用文字來表達、用文字來交流嗎?這不就是新課程標準所說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嗎?這一代學生在“寫”的包裹、滲透和滋養中成長。他們有“寫”的欲求。但學生不喜歡寫作,怕學作文,這是怎麼回事?

(四)學生“寫”的興趣怎麼消失的

我們都知道,陪領導吃飯是一項工作,很累的工作。你想啊,一邊陪領導吃飯,一邊得無話找話,你明明沒有什麼話說,偏偏要找話,偏偏不能讓飯桌冷場。說了話,得看領導的反應,及時調整,順領導的口味,博領導的歡心。這飯,確實比工作“累”。很多學生的寫作狀態,跟陪領導吃飯、無話找話的境況差不多。——學生說的不是自己的話,不是說自己想說的話,不是用自己習慣的說話方式來說話。他得看作文要求,他得看老師的喜好,他得考慮這要求、那要求,哪顧得上說自己內心裏沸騰的話。拿起筆來就丟下真實的自我,無話找話,“找”的還必須是別人愛聽的,您會愛上這種說話方式嗎?

當說話成爲一種猜度,一種迎合,一種曲意附和,那就累了,人生最大的“累”,莫過於心累。心都累了,怎麼可能有興趣呢?我們要想出一套法子,學生在“法子”裏,想寫,願寫,樂寫。那是最好的作文教學。

有什麼好的法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讀,有的老師張貼在牆上,有的老師辦“班級作文博客”。我借鑑了管老師的方法,辦“班級作文週報”。“班報”。比起作文牆的張貼,它能讓人隨時隨地看,不只班上的同學,爸爸媽媽、親朋好友都能看;比起班級博客,它便捷,隨身攜帶,隨時攜帶。“報”的週期短,更替快,利於刺激學生的作文慾望。況且,人對紙質的傳媒,至今有着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

二、如何激發並維持寫作興趣?

辦《班級作文週報》,學生想發表,想交流,想到發表的平臺上對話,興趣被點燃了,然而小學生的興趣很不穩定,一兩個月,週報的新鮮感消失,這份動力就會削弱,怎麼辦?爲此,我借鑑了管老師的作文教學方略。現階段我正在施行第一階段的動力系統教學方略——“等級評獎”。

第一階段:“等級評獎”。

學生每發表一篇文章,就發“用稿通知單”一張。“用稿通知單”用A4紅紙製作,紙張上印激勵的話。(展示用稿通知單,電子版和紙張版)獲得2張“用稿通知單”,授予“作文寶貝”稱號;再發表4篇文章,授予“作文王子” 或“作文公主”稱號;再發表6篇文章,授予“班級作家”稱號。之後,是“班級諾貝爾文學獎”,要獲得這個獎,需在週報上出兩三個“小作家專欄”。獲得“班級諾貝爾文學獎”的同學,有資格出版“個人專刊”。榮譽稱號,可以由老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喜好而定。

“等級評獎”在具體操作上,要注意教學細節,教學的力量其實就來自於教學細節。

第一次出版要“煽情”。出版班級作文週報,實際上是引領學生進入一個特定的練習寫作的場景與狀態。教師要做好第一期班級作文週報的投稿動員工作,充分造勢,煽起學生激情,使之躍躍欲試。

第一次選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於作文中等生和困難生,中等生是個接口,能使比他們厲害的人產生不服氣的心理:他行,我怎麼不行?第一次選稿要有學困生的作文,使學困生們感受到“我也行”。

第一次發用稿通知單要隆。讓學生在掌聲中上講臺,掌聲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給他們帶來的尊嚴和自豪。我常用數碼相機把這些場面拍下來,(展示學生照片)這同樣是一筆童年的財富。形式的隆重會使學生更看重寫作。當學生把寫作與尊嚴、自豪聯繫在一起時,寫作的動力才能持久。

第一次授稱號要少。第一批獲“作文寶貝”稱號的人不宜多,讓學生產生神聖感,覺得這是一項值得爲之努力也需要努力的榮譽。

第一次示範要到位。第一週的“每日簡評”和“每週一稿”建議和學生一起寫,並把自己寫的“每日簡評”讀給學生聽。

第二階段:“積分活動”。

所謂“積分活動”,就是學生在《週報》上發表一篇作文,就獲得一張相應的積分單(展示積分單,電子版和紙張版),如學生髮表的作文計300字,獲得300分的積分。積分單,也用彩色紙製作,印上下面的話:

祝賀您在第(xx)期作文週報上發表文章《xx》,據統計,您的這篇文章獲得(xx)分的積分。期待着您再次寫出精彩之作,祝您在下一次獲得更多的積分!

“積分活動”有以下規則:

(1)基分。即學生髮表習作的字數所得的相應的分。

(2)扣分。每期《週報》出版後,有四人小組對報上的作文進行評審——四人小組是按順序輪的,發現一個錯別字、錯標點,從基分中扣去10分;發現一個病句,扣去20分;發現一個交代不清或前後矛盾之類的問題,視情況扣去50—100分。扣下的分數,獎給四人小組。這樣大家的修改熱情會被調動起來。

第三階段:“‘稿費’活動”。

如果說發表是“精神”刺激的話,那麼稿費就是“物質”刺激。發給學生的“稿費”不是真“錢”,而是在一張名片紙上敲上“《週報》第期稿費 元 角”字樣的章,以此模擬稿費單。“稿費單”有什麼用?可以換獎品,獎品視學生的喜好而定,甚至可以用來買版面,發表自己的文章。

凡是文章在週報上發表的學生均可以參加一週一次的抽獎(展示電子版抽獎幻燈片),獎品有優先卡、演出卡、學生照片、本子、免寫卡、作業券等。作業券怎麼用?比如學生忘記帶作業回校,用一張作業券,就可以推遲交作業的時間並免去老師的批評和懲罰(展示獎品),獎品視學生的喜好和需要而定,可以隨時間而有所變化。

“作文教學方略”之“助力系統”

“動力系統”只是個大架構,需要一些靈活多樣的點子來推波助瀾,這些點子可以稱爲“我的作文教學方略”之“助力系統”。

第一,佳句精選。作文困難生的作文整體來看不如人意,裏面卻也常有一兩句話寫得不錯。爲此推出新欄目——“佳句精選”,專門刊發學生的佳句。 “佳句精選”能夠讓更多學生的名字出現在週報上,使他們得到鼓勵。

第二,心語港灣。即學生在上面寫祝福的話,比如祝福同學、爸爸媽媽的生日,祝福某同學發表文章、獲得獎勵。也可以在“心語港灣”上說道歉的話,與朋友夥伴難免有疙瘩,與爸爸媽媽難免有摩擦,有些話當面不好說,那麼,把這一切交給班級作文週報吧。

第三,話題辯論。班級作文週報使文字有了一個實現交流、交際功能的舞臺,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現實功能,“話題辯論”,則是進一步發揮文字的交際功能、作文週報的舞臺功能。“話題”最好選擇一些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兩難”話題。如:同桌,自選好還是老師安排好;流行歌曲進課堂,該,不該;網絡遊戲,好,不好;和夥伴慪氣,該不該先低頭求和……

第四,想象接力。學生展開想象,一個接一個地寫,學生對此特別感興趣。

第五,優先卡。“優先刊用卡”,簡稱“優先卡”,顧名思義,學生在投稿的時候上“優先刊用”,同等質量優先刊用。

第六,希望之星。一般每月推出一位作文“希望之星”。被選中的同學上了“希望之星”,一月裏將連續發表3至4篇文章,“一炮打紅”。就三年整體設計來說,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成爲“希望之星”欄目的“新星”。“新星”多挑選中後等學生。中後等學生的成功,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顆大石塊,波瀾向着四周擴散。

第七,出專刊。除了爲班級小作家推出“個人專刊”,我們還有以下“專刊”:“假期專刊”“月末增刊”“新年專刊”等。

第八,裝幀大賽。學生每天寫“每日簡評”,每週寫“每週一稿”。期末前,舉辦“‘我的書’裝幀設計大賽”,評比“最美的書”“最厚的書”“最有創意的書”“最佳前言獎”和“最佳封面設計獎”。

“作文教學方略”之“保障系統”

最後再說說作文方略的“保障系統”。中國最年輕的專欄作家蔣方舟的母親、作家尚愛蘭說:“發現題材,是最最重要的寫作才能。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等於文字的高位截癱者,他的文學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別人纔可以存活,等於是一個高度遲鈍者,到處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種是可以吃的,要別人指定了才知道吃。”“我的作文教學革命”裏的“保障系統”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擁有“發現”的眼睛。——這主要依託“每日簡評”。

“每日簡評”,要求學生每天用幾句話簡要記一件事兒。招術雖小,作用卻大。我們都有這類生活經驗,五天前花掉的錢,五天後怎麼也想不出用在哪兒了。當時若記上幾個字,一看到這幾個字,不僅知道了花費在哪裏,而且知道怎麼花費的,那天消費的情形也歷歷在目。“每日簡評”是模糊記憶中的一個線頭,有了這線頭,人就有了一條走向記憶的綠色通道,能夠隨時提取儲存在腦海中的生命印記。

“每日簡評”由三個部分組成:(1)日期、天氣和心情指數。“心情指數”,即學生在記錄這個事件時的心情。學生根據當時的心情,標上表示生氣、高興、煩惱、哭泣的人物簡筆頭像。(2)題目。要給素材起題目,這對發展學生的擬題能力有好處。擬題能力是一個很重要、很現實的寫作能力。若能配合黑板報開個“好標題集錦”欄目,每日上牆更換,相互比賽,相互學習、借鑑,更好。(3)記敘或描寫所積累素材。素材可以有兩類寫法,一是簡要記敘事件的全過程,相當於概括全文;二是詳寫事件中的某個細節。

學生初次接觸寫“每日簡評”,隨意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放開他們思維的手腳,打消他們記載的顧慮。在此基礎上,又適當收一下,處於收收放放、放放收收的調節狀態。“收”的類型有:全收型,本週的“每日簡評”的主題由老師定,同學都寫這個話題。半收型,由學生自己確定本週“簡評”主題,但都有一個連續觀察、體驗的對象與話題。活動型,以“保護一個蛋”爲例,一週裏,學生每天都帶一個生雞蛋在口袋裏,“每日簡評”記錄護蛋的情況,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夥伴的。“收”的話題諸如:“女生眼中的男生”“男生眼中的女生”“話說蘇老師”“老師發脾氣”“咱們班的課前準備情況”“調皮鬼的調皮事”“咱們班的作業拖拉王”“每天煩惱一點點””……

除了“每日簡評”,“保障系統”還有兩個支撐性的活動“作文活動日”“作文活動課”。

“作文活動日”,定於每週一,它是“作文教學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作文訓練最重要的基點。這一天,主要開展以下活動:

(1)修改活動。週一第一節語文課,四人小組相互閱讀、修改夥伴的習作。夥伴閱讀後,提出自己的看法,寫下推薦語:這篇文章好在哪裏,爲什麼要推薦它發表在班級作文週報上、推薦語要簽名。被推薦的學生習作錄用了,發表了,小作者可以選用一條夥伴的推薦語附在後面發表,待遇等同“佳句精選”。

(2)作文活動課。主要有以下環節:第1個環節“讓我呼喊你的名字”,大家齊聲高呼這期週報上發表的作文的題目和小作者姓名。第2個環節“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誰”,揭曉上一期的佳作,看看哪些同學榜上有名;之後同學選本期週報上的佳作。第3個環節“你有才我有運,才運大抽獎”,進行“才運大抽獎”。第4個環節“佳作齊欣賞”,邀請部分被評爲“上期佳作”的同學朗讀“佳作”,教師一旁做點評。第5個環節“走進大本營,練好真本領”,此環節是一個作文技能訓練。每次的訓練點,一定要與學生髮表在週報上的作文的精彩之處掛起鉤來,也就是與“佳作賞讀”緊密聯繫在一起。這麼多環節有時候一節課完成不了,可以分兩節課。

(3)發佈用稿消息。下午放學前,宣佈本週班級作文週報錄用的稿件,宣佈完畢,也可請人選文章的同學代表做一分鐘即興發言,這既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又增強學生髮表作文的榮譽感。

我是從今年春天才從伍老師那裏得知管老師的作文教學系列書籍,開始閱讀,本學期纔開始根據本班實際情況調整活動方案,借鑑操作,出了幾期週報。(展示本班週報,電子版和紙張版)

說實話,出週報,會比從前忙不少,但在實踐中,看到學生的寫作熱情被激發,自覺自發地寫,渴望發表,那是在興趣之下的寫作,作爲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

其實,管老師的作文主張一共有九條,“興趣”重於“技能”是第一個主張,與大家分享一下,有興趣的老師可以找書來看看。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於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等級評獎”“積分活動”“‘稿費’活動”不斷地點燃、維護、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一初教師隋王莉,能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在這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想和教學體會,我感到十分的榮幸,也覺得非常緊張。因爲深知由於自身能力和經驗認識所限,這些感想體會可能會很膚淺甚至幼稚,還希望領導、老師們能對不當之處批評指正。

上學的時候常常聽到人們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鵰塑家”等閃光的詞句來形容和讚譽教師,我時常被這些美喻深深吸引,懷着對教師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氣度與對講臺的深情嚮往,20xx年9月,我走上了夢寐以求的講臺。從一名大學生到現在的爲人師表,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折。

從踏上教育這條路起,我便無時無刻不被身邊的一些老教師身上的精神感召着,它促使我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因爲我生怕自己的經驗不足、知識有限,對不起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潁東區任教的兩年,對我來說是人生歷練。學校一有培訓學習的機會,我總是積極爭取,因爲我知道我必須不斷的學習,才能取長補短,整合教育教學技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塑造自己的教學特色。記得2013年4月份,學校派骨幹教師到河南洛陽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法,我雖然不是骨幹教師,但是心裏癢癢的。我見到校長就訴說我的願望,校長沒辦法,他不能扼殺一個愛學習的年輕人的心吧?他問我:“那你的課調了嗎?”“調好了!”校長笑了:“看來你早就準備好了啊,學習回來得上一節課給我看看!”我心中早已樂開了花,很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學習回來之後,他果然要檢閱我的學習成果。聽了1節課後,他決定區督導室去學校視導時,派我上一節全區公開課。我當然不能負衆望。

儘管平時的工作比較辛苦和忙碌,我們青年教師都要把讀書學習,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教學比賽並努力取得好成績當作是錘鍊自己的內功,豐厚自己的底蘊,增強自身力量的一個重要途徑。相信學生也會看在眼裏,既會爲自己的老師自豪,更重要的是,他們又會以自己的老師爲榜樣,刻苦學習,不斷進取。

以前執教的學校是寄宿制,每天晚上上2節晚自習。學校安排第一節可以上課,第二節課留給學生寫作業。每天,孩子們埋頭寫看書作業,我也看書寫東西。班長說:“老班,你是我見過最用功的老師,你那麼認真,我們都不敢說話,生怕打擾到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了身教重於言教的分量。

如果說去參加比賽不想獲得名次這是虛僞,但是我認爲比賽中最讓人心動的不是比賽的名次而是讓人體會到了另一種成長:不參加比賽就不知道什麼叫全力以赴、精疲力竭;不知道什麼叫全神貫注、寢食難安;也就沒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教學一線骨幹,就沒有機會和優秀同行溝通和較量,就沒有機會體驗來自同事同行們的熱情無私的幫助!就沒有機會聆聽領導們一針見血的點評,沒有機會開闊教學思路、提升教育理論。

20xx年9月,我考到了開發區第一初中,全新的學校,爲我們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平臺。就像馬局說的:“只要你有能力,我們就爭取給你提供多大的舞臺”!就連這個暑假,馬局還親自帶着我們去北京、又派我們千里迢迢去城都學習。

種種原因吧,在學校領導的信任下,我這隻“菜鳥”被安排政教處工作,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挑戰。剛開始,天真的我以爲政教工作無外乎上傳下達,哪知道,政教處工作如此繁雜:組建學生會;承擔各種活動;主持班主任例會;每週升旗儀式;做不完的方案我常常把工作帶回家加班,家人說:“自從你上班,天天回來就趴在電腦前啪啪啪的打字,你在學校都幹啥去了?”我幹啥去了?我是三班班主任,我在班裏與學生談心啊,我在辦公室改作文,改週記啊。這就是我剛接任政教工作的寫照。我累,我委屈,我哭,我跑到校長室稀里嘩啦倒了一肚子苦水。好在我堅持了下來:學生會成立了,學生自主管理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國學經典誦讀比賽、美德少年評選等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班主任例會的按時召開;升旗儀式的得心應手這一切都說明我成長了,我很感謝學校給我這樣的機會磨練自己。

當然,我與老教師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無論是班主任工作,還是政教處工作,我都還是“菜鳥”,但是我知道,年輕就是資本,壓力就是動力,知難而上,方是我們年輕人的本色,我們在承擔重任的同時,也給予了我們自己鍛鍊的機會。

說了一大堆,簡言之就是積極爭取,善於學習;身教重於言教;加強鍛鍊,勤於反思;勇於擔當!以上是我一點膚淺的見解,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諒解!

最後,祝開發區的教育事業興旺發達!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老教師經驗交流發言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坐在這裏和大家分享與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體會;也希望透過交流能真正的帶給大家一些思考和啓發,對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我們知道: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材引領下的數學教學與我們小時候的數學教學大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研究、嘗試。有一個專家曾經說過:“我們的數學研究,都必須在考得好的前提下進行。”其實,新課標的要求與考得好並不矛盾。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理解,談一下我在教學實踐的中的一些做法:

一、課堂是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主陣地

課堂是教師實現自我,展現自己的舞臺;是學生學習知識,不斷成長的聖地,是師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學成績的主陣地、主戰場。“主戰場”的仗打好了,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都有了。要想在課堂上獲得上佳的效率,在教學工作中我覺得要做好以下幾點。

1、認真研讀教材,注意新舊教材之間的聯繫,瞭解低年級教材編寫特點,瞭解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最好能深層次的瞭解編寫教材者的意圖。對每一部分內容,我們都要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原型,瞭解它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只有瞭解了它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我們纔會被這些內容所感動。試想一下,如果老師都沒有被感動過,怎麼能在教學中讓學生也被這樣的內容感動呢?學生能學好這些內容嗎?因此,不去上一節無準備的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該做到的。

2、利用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讓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西師版一年級數學教材十分重視貼近學生生活選擇,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激發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幾乎每個課題都以學生的生活原型中引入課題的。建構主義教學論原則明確地指出:"複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纔可能是主動的"。由此可見,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與貼近學生實際選擇學習材料有很大的關係。

學生生活經驗有如下的作用:(1)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價值,激發學習興趣(內、外活動)(2)用生活經驗爲學生提供認知平臺西師版一年級數學教材每個單元都設定了很多的圖畫,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某個知識點時,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儘量減少機械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採用色彩鮮豔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有趣的故事,迷人的遊戲。儘可能讓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如,我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一首兒歌:“嘀嗒、嘀嗒,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請學生猜猜是什麼?透過猜謎語自然匯入課題。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學習上。學習興趣盎然,學習效果極佳。

3、給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人的認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透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材尊循這一教學理念,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在知識建構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 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主要採取了以下幾條措施。

(1)爲學生搭建認知平臺

學生的建構是透過學生自己的經驗來學習的,沒有或缺失必要的經驗,必要的經驗,必然影響學生主動建構的興趣,甚至無法主動建構,學生的經驗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

A、生活經驗

B、知識認知基礎

C、認知策略

爲此,我積極幫助學生作好認知準備,比如在教學11~20數的認識和進位加法之前,強化10的認識等,還積極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如"元、角、分的認識"、"認識鐘錶"等就直接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用於新知識的學習。還注重認知策略的培養,如引導學生思考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聯繫和區別,利用原有知識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等。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切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學要促進學生思維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對問題情景的設計,用具體的情景。(如生活情景:如何派車)、不平常的情景(每邊的樹同樣多,每組人同樣多)、奇異的事物(如一年級下期不同的角度出現的不同畫像),在理論上和實際中解決不了的事情中,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索。

(3)提倡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這次課改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就是倡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在倡導合作學習的同時首先注意獨立思考,在每個學生都思考出自己的意見後再進行交流。不但注重學生的行爲參與,而且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因爲單純的行爲參與方式並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爲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②獨立思考時往往配合學具操作或實驗進行思考,如一年級數學上冊的"比、塗、讀、寫"。強調操作與實驗的動作表象給予思考的表象的支援,手、腦、口並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③深刻認識到教材中的操作與實驗也與原有教科書的操作和實驗不同,原有的操作、實驗多數是從某種結論出發,進行推演驗證。而新教材則是從現象出發,感受到"需要"。前者重結論,後者重過程,只有重過程的實驗纔是做學問的實驗。

4、讓學習內容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數學的學習過程要遵循"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動作或感知是認知的起點,是自主構建知識的關鍵的一步;表象是在操作或觀察的基礎上將認識對象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形象,它是知識結構向認知結構轉化的中介,最後在頭腦中將其表象進行深加工,把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繼而形成概念。學生這一認知過程客觀上要求教學內容要直觀形象,以有利於學生感知新知識。 爲此,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儘量考慮直觀形象。如一年級上冊83頁的小人圖就用盒子這個直觀的學具幫助學生思考如何計算進位加法。用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例子還很多,如前面所講的汽車圖和一年級下冊的月餅圖等。

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還表現在教學教材呈現的措施上,如一年級上冊要求學生圓球、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滾一滾,用這些物體搭積木,透過這些操作活動的組織,引導學生直觀地認識物體。

運用"直觀--半抽象--抽象"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這種方式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經實驗證明也是有效的。

課堂活動也是強化直觀操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重要內容,不過它和前面操作不同的是,它多數是透過對比操作或合作學習來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材幾乎在每個課題後面都安排了課堂活動,且活動形式也豐富多彩,有操作,對口令、遊戲、分一分、玩一玩、畫一畫、說一說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很受師生喜愛。因此我緊緊把握住課堂活動這一教學資源。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鞏固。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具有直觀、具體性特徵,他們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依賴於真實的實物。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習效果,而且改變了那

種老師講學生聽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例如,教學“6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用小棒擺圖形,引導學生思考說: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讓學生在興趣昂然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伴隨着動口,動腦,不僅輕鬆地認識了6,而且學會了6的分解和組成,進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知識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5、注重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想

西師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開始用連環畫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主要包括數學史料、數學趣聞與數學家的故事。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計量工具的演變過程,這些都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爲,一年級數學知識中孕育着許多數學知識產生的數學文化,如數的產生,計時工具的演變,加、減符號的由來,貨幣的起源等,適時向學生介紹這些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用連環畫這種低幼兒童熟悉的方式呈現出來,用圖畫代替文字,淺顯具體,生動有趣,易於學生閱讀。利用教材中連環畫這種方式向學生介紹數學文化是受學生歡迎的,效果也不錯,我們一線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6、體現學法教學,利學利導

(1)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如:在學習1~9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多向思維能力,並且由買鉛筆的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受數學學習的情感。這樣學生從一個主題出發既獲得了知識,又在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情感方面得到體驗,將三個目標糅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2)課堂的設計要有利於師生互動

我在處理每一知識內容教學時總是把學習活動置於一個社會環境中,透過這個環境有力地促進師生互動。如設定一個買鉛筆的環境,以這個環境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相互交流,形成情景塑造-提出問題-師生交流探討-解決問題-運用知識"的教學過程。教材幾乎在每個知識點都設定了相應的認知環境,我們要利用這點有力地促進了師生互動,形成以"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爲主要形式的教學。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慾望,針對兒童的特點,可以採用猜謎、講故事、對口令、遊戲、操作等多種形式,無論哪一種形式,只要恰到好處,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學“7加幾的加法”時,設計了一個猴子摘桃的遊戲,讓小朋友來扮演小猴子,每個小猴子拿着一個“7加幾”的算式,去摘寫着這道題答案的桃子,誰摘對了桃子就歸誰所有,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熱情可高了,學生在遊戲中深深地感受到“湊十法”的妙用,接着我又用趣味性的語言說:“猴王看到小猴子們又對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興,他又給小猴出了一道難題。”接着,我出示算式“6+7=”,結果,小朋友們在高漲的情緒下,一下子就想出了三種方法。這樣,既複習了看7想3的湊十法,又順帶複習了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知識;聰明的小朋友還類推出看6想4的方法,爲下節課學習6加幾做了良好的鋪墊。可見良好的教學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勵學生想象與思考

教學中努力體現數學啓發兒童想象和思維的取向,用"想一想:計算時,你遇到了什麼新問題"?和情景啓發啓迪學生思考,還注意用"我這樣想?"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用"玩一玩,你發現了什麼"、"猜一猜,有什麼結果"等方式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重視練習的佈置、批閱與講評

教材中,每一章節都安排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這些練習是學生理解、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開發學生智力,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所以,佈置、批閱、講評這些練習,對提高小學數學質量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每講完一堂課都要佈置練習、這些練習都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是把握教材內容、學生實際進行的。練習佈置的好壞,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因此設計佈置好課後練習對教師來講是極其重要的。

設計佈置練習的基本原則

1、目的性原則

練習是爲教學服務的,因此練習的設計佈置應圍繞着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的進行。也就是從①以“雙基”訓練爲主,使學生掌握基本功;②使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③有助於學生歸納所學知識,系統掌握所學知識;④有助於訓練學生思維,開發智力等方面來設計佈置練習。例如,爲了學習新知識可設計佈置一些與新課有關的練習題和預習性作業;在學完某一新知識後,爲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消化、鞏固,可設計佈置與當天所學知識內容相關的鞏固性作業;爲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可設計佈置一些擴充性提高型、滲透型的練習作業;當學完某一章節內容後,爲使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可設計佈置相關的複習性作業;爲使家長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輔導,還可設計佈置配合性作業,由家長配合實施等。

2、順序性原則

設計佈置練習應遵循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原則。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要有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題,也要有一些綜合練習題和富有思考性的題目。”因此,在設計佈置練習時應注意教材中知識展現的前後順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也就是說,練習的順序應遵循從基本到綜合,從模仿到靈活應用,即由公式型到應用型,再到綜合型。比如教學某一新知識時,一般地要聯繫到一些學生已學過的舊知識,這時,可以把這部分知識從新知識中單獨抽出來作爲新知識的“引爆點”,設定以舊引新的基礎性習題;接着可設定分散難點,把難點分解成幾個起溝通作用的啓導性“橋樑題”;當教學新知識後,則先設定理解新知的定向性習題,這類題內容單一,主攻一點,促使新知識內化,而後設定深化新知的辨疑性習題,有意識地將一些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和判斷,把那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東西分析清楚。最後設定綜合性題和引伸拓寬的創造性思考題。這樣,練習不僅具有基礎性、連貫性,而且具有理解性、記憶性和延伸性,還具有思維性和創造性,層次分明,階梯清楚。

3、典型性原則

練習的典型性,即要選擇有代表性,最能體現解題規律,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又要避免過多的簡單機械重複。

4、多樣性原則

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避免練習的枯燥和乏味。從不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地說,屬於概念、法則等基礎知識,大多設計佈置一些填空、選擇、判斷、改錯等類型題;屬於式題計算方面的一般設計比較、變換式題數字、判斷、改錯、填空、說算理、探索等類型題;屬於幾何初步知識方面的還可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實踐題等。同時,爲使練習形式豐富多樣,讓學生在練習時動腦、動手、動心,還應注意把口算、筆算相結合;口答、解趣題相結合;討論、操作相結合。

老師們,數學教學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讓我們苦中取樂,以甜淡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