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主題教研課總結髮言稿

學問君 人氣:1.51W

教研,即教育研究。總結教學經驗,發現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方法。

主題教研課總結髮言稿

主題教研課總結髮言稿1

本學期,我的收穫:

本學期教研活動即將接近尾聲,但對於教研組活動,作爲新人的我感受頗深,收穫頗多!

在這一學期的教研活動學習中,我們綜合組的全體教師的主要活動形式是上課、聽課、評課;另外還開展了座談會,讀書摘記,學生書畫、唱歌比賽等;而且我們還建立了博客,在博客上綜合組的成員可以發表有關學科的一些知識內容,爲科學、英語、音樂等教學開創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

本學期教研組的教課研活動開展得紮紮實實。我們在教研活動中相互討論、相互爭辯,活躍思維,以“他山之石”推進思維的深度。教研組的活動有效地激活了各學科的教學研究,營造了互動式的對話氛圍,引起了教師個體之間的反思與共鳴,幫助教師實現理念的更新,觀念的變革,行爲的轉變。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在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或因估計不足而產生的問題,記得那次是我第一次在那麼多的老師面前開課,所以特別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結果課上下來還是很不好,尤其是課堂上實驗交流時,很多學生根本沒有在聽,自顧自的。但我並沒有因此氣餒,接下來的日子裏繼續努力,在課堂管理上下功夫。

經過這一學期的教研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了如何上好一堂課;學會了如何評課;學會了如何將聽課中得到的資訊及時地記錄下來;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某些相處之道等。

總之,過去的已永遠不再回來,且不代表未來,所以在以後的教研活動中我會揚長避短,虛心向全體教師學習,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對症下藥,變換教學思路,在教研活動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討實踐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質,提高教學效率。

下學期,我努力的方向

作爲一名新教師,每次上課之前關注自己的教案和課堂時間的分配,所以課堂上我很少注意學生的各種表現;還有由於剛剛接受教學任務,對於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有時忙得一團糟,以致影響我的教學過程。所以下學期,我打算把課堂管理的重心放在學生的表現上,如聽課效果、發言情況、紀律情況,尤其是學生的課堂紀律,我一定得下功夫狠狠地抓一抓。作爲班主任,我打算寒假期間整理好班級裏的一些事,下學期開學就可以和學生很快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在管理過程中,我繼續要求自己做到賞罰分明。

下學期對教研活動的建議

1、每次教研活動的準備工作要充分,只有聽課、上課、評課都有充分的準備,才能使參與活動的教師都有所收穫,不會爲活動而活動。

2、教研活動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教師,指定不同的活動要求,安排的內容要有變化。這樣才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從而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可以多安排一些競賽類的活動,漢字書寫比賽、學科設計比賽、教學反思比賽等。透過比一比,讓教師提高興趣。

總之,教研活動不是單純的聽課和評課,而重在一個“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師,還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師的教法、教學思維等;研究學生的學法、基本技能等。

主題教研課總結髮言稿2

一、課堂“把脈”的對象

1、新教師(走上教學工作崗位不足三年的教師):幫助這些教師儘快熟悉教學流程,掌握教學基本技能,迅速轉變角色(由學生變成老師),能上好達標課。

2、青年教師(教齡在四、五年以上,已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的教師):幫助這些教師能深入解讀文字,教學設計上有所創新,教學手段能出奇,具備一定的教學技巧,向創新型、學術型教師進軍。

二、課堂“把脈”的形式

1、“一對一”“把脈”:透過師徒結對,師徒面對面“一對一”把脈。

2、重點把脈:發揮聯盟優勢,集中聯盟名師、標兵、能手和骨幹教師爲一些在教學上進步較大,可塑性強的教師“把脈”,幫助他迅速成長,像今天的觀摩活動。

3、集體會診:以校爲單位,同一學科的教師透過校本教研活動爲某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把脈。

4、專家會診:請教研室的專家爲標兵、能手、骨幹教師的課堂把脈,透過把脈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向名師、名家靠攏,使他們的課堂能與現今的課改動向、前沿教學理念接軌。

三、課堂“把脈”的反饋

1、課後點評

2、書寫反饋卡(亮點與建議)

3、網上反饋

4、電話反饋

(有的礙於面子,當面不好說,

可以私下電話反饋,這是“真心”)

專題講座:規範師生語言,凸顯課堂魅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離不開課堂語言,我個人認爲課堂語言包括教師課堂語言和學生課堂語言。課堂教師問題的設計和導課語,學生的回答和表述,都需要用語言來表達。在我們的課堂上,有的教師提問,學生無法回答,不知問的是什麼,有時學生回答問題,總說半句話,回答不完整,條理不清楚。

周梅娥老師爲了完成這個作業,確實費了不少心血。爲了今天的講座,她查閱了許多資料,反覆修改講座稿的內容,力求完美,哪怕是一個標題,她都要反覆推敲、反覆斟酌。這就是一個老教師的敬業精神,這就是一個老教師的師德風範,這就是一個老教師給年輕教師樹立起的榜樣。周老師的講座,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結合了大量詳實的實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給大家獻上了一份豐盛的午餐。雖然肚子餓了,但我們精神不餓,感謝周老師!感謝周老師的精彩講座!

主題教研課總結髮言稿3

我教學研討從一下七個方面談:

一、 充實自己的備課。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靈活處理教材,訓練到位。

a、 教師設計把訓練點要精到有效。

上課中對文章的處理,摒棄面面俱到均衡的使用力量,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要突出訓練的重點,抓準幾個值得訓練的點進行重點訓練如:抓住典型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反覆讀,體會作者用筆(寫作)的精到之處,品味某些詞語的重要作用。不搞蜻蜓點水,讀,要讀到位,說,要說到點上;寫,學生要真的有所收穫。爲達到目的教師要精心設計。

b、 對思想情感的理解,要密切結合現實,不拘泥於答案。引導對重點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鼓勵、提倡、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落花生》這課的價值觀有兩點a、要做虛心的低調的人,對社會有貢獻。b、不要做只講表面上漂亮而對社會沒有用的人。以第一點爲例,文中用花生和桃子、蘋果進行對比。

這裏我就有很大的疑問

(1)低調就好嗎?過分強調虛心低調怎麼形成自信。外人說中國人在講話前用“不成熟,我說得未必正確”是虛僞,不想好不正確你說他幹什麼!

(2)桃子、石榴、蘋果、大棗等把果實高高掛在枝頭,就有錯誤嗎?

第一、他們的營養加之和人對他們的關注度一點也不亞於花生;

第二、張揚有什麼不對?國家講究弘揚正氣、人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有什麼錯誤?且不說歌星影星,就是大學生站工作沒有高於他人的亮點誰要?(漂亮氣質好 自信 知識豐富 善解人意 專業知識強有什麼本事向用人單位端什麼)

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各類的明星那個是低調?那個又不是成功的受人尊敬的人士,學生的理想長大成爲這樣的人,怎麼還否定他們?

在這個問題上,傳統文化就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仁讓爲先 當仁不讓

像這樣的問題在教學中遇到很多。

(以上的問題教師心裏硬明確,假如有學生提出來,可以適當溼透自己的觀點)

我舉這個例子要說明兩點一、教師絕對不能過分相信和依賴教參,要比教參和學生想得多想得深想得廣。二、知識聯繫實際思維活躍,要靠教師多動腦子長期不斷的培養。培養學生首先老師要學會去想大膽去想,敢於質疑,一件事情的結果不可能只有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什麼都用現成的,對書面的.東西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教師和學生在分析問題上不會有進步很難培養出求異,大膽質疑的作風。

所以,每個學生對每個問題教師提倡和培養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要與時代與時俱進。(舉例)

80後大學生挑戰名牌大學教授否認白毛女的事。

二、除了字詞句的練習以外,更要加大學生在背讀上的知識積累。

作家巴金生前在談自己的創作體會時,說,我有今天得意於從小學到中學背誦上百本的書。樹人中學搞得中華經典文化背誦取得很傲的效果。它它會終生受益。

同時我認爲小學考試很大程度考的就是“積累”

背誦不但但只在語文,小學的各科都要重視。如各年級口算速算。定律 法則 規律性的東西。又如常見小數和分數只講的互算(0.5 0.3 0.1 0.625 0.125 0.25等)

小學的學習和檢測很大程度考的就是學生知識的積累。在語文教學背誦更爲重要。背誦什麼?課本要求背的,課文中的精彩的環境描寫、人文刻畫、經典的議論、教師根據書本已有的名言、格言、文字故事、古詩、現代時進行的擴充。

有什麼好處

1、培養了背誦能力,到中學不愁背

2、 聰明的學生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促進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如道理,如把背過的好詞好句用到語言表達和寫作中(別指望馬上見效)

3、增強學習信心。

4、經典的作文寫可以背(很實用)

背誦需要佔時間,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先少背,逐漸增大量,循序漸進,記憶差的同學要減少量。什麼時候學生背的不憷頭,證明教師對學生背誦的訓練已初見成效,學生肯定進步。

三、談練習冊的使用

現在我們手頭上的練習資料較多,再加上課堂作業等,怎樣有效所謂使用這些資料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在發給學生做資料之前,教師把資料的內容認真研究——重複的可以不做,設計的不合理的可以不做。有的題有做的價值,但是有難度,(如閱讀和拓展題,數學裏的難題。)在做之前教師又不要加以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聯繫的最佳效果。有的題還可以安排要求會做的學生做,不會的就可以放棄。

再有就是做題實際問題,無論語文數學,可以安排一些題,在授課過程中完成,使學習、講授和練習相互作用,效果更好一些。

四、教師要把教材上的內容,上實學全,端正觀念先說課上實——引起對學習習慣、語言交際、和作文的重視

1、先說上實

不迴避難點,課難上,成功上,不成功也要上,

比如語文的每個單元都設計“語言交際”有的還有“交流平臺”主要訓練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有的老師認爲,考試也不出這方面的題,練不練不重要。這種認識不對。爲什們呢?小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體現是聽、說、讀、寫的綜合水平。語言表達水平高的學生思維有條理有深度,他的文字表達水平相應就高,他在課上思維就活躍,整個語文素質就高。所以建議口語交際課一定要上。

也許語言交際課上的不成功,沒關係,慢慢找經驗。再有,在課前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鋪墊。比如:提供一些文章讀,或從網上找些相關的資料、教師先講一個引導、教師列提綱,每次過堅持訓練,時間長了效果就顯現出來。

作文講評課都要上,一次不成功下次,積累經驗下次在上,動鋸肯定有末兒。

2、再說把知識學全面

以五年級第五單元爲例,這是一個綜合性學習。我看了整個單元兩遍,感覺重點就是“積累”活動建議裏有三條(見77頁倒數2、3、4自然段)讀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