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梅州過年習俗

學問君 人氣:2.14W

梅州過年吃什麼呢?大家都喜歡過年,特別是小孩子,因爲過年除了可以收到很多紅包外,還能吃到很多好吃的食物。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梅州過年習俗,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梅州過年習俗

1、梅州過年吃什麼

每個地方的人們都會有不同的過年食俗。而在梅州,這個客家人的家鄉,也有很多過年食物。客家人認爲進入臘月的廿四就是“入年掛”了,也就意味着這個“年”就開始了。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還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後,纔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菜餚視各家經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吃年夜飯,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豬肉做成的菜餚,稱之爲“肉丸”,象徵團圓之意。

梅州過年吃什麼

2、梅州過年的小吃

南瓜圓、煎圓、饊子、芋圓等都是客家人愛吃的油炸小吃。每到年關,梅州客家人都會到附近油炸店買上一些香酥可口的油炸小吃食用,酥脆可口的口感,讓許多梅州客家人愛不釋口。梅州客家人制作油炸小吃已有數百年曆史。據瞭解,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於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因此,油炸食品耐儲存,於是成爲了梅州客家人極爲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僅一雙筷子、一個漏勺,三五個員工用嫺熟的油炸技術爲炸品造型,一個個形狀滾圓、香脆可口的煎圓、芋圓、南瓜圓等在顧客眼前新鮮出爐,讓人不禁垂涎欲滴。

3、梅州過年的習俗

梅州是客家人,在過年這個“大節”中,首先的節日是“送竈君”。年二十五的當天下午或晚上,由家庭主婦在竈臺上擺上清茶、果品,焚香點燭,叩首祈禱,祈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在此之後,客家人要做的事就開始多了,當然不是田地農活之類的重活,而是大掃除,辦年貨之類的活兒。做糕米果是客家人辦年貨的一件事,客家人過年不能沒有糕米果。糕米果也稱糖糕、年糕,客家人大都是自己動手蒸,這裏面的寓意就很深。除做糕外,客家人普遍還自己做香腸、臘肉、豆腐等,可以說客家人過年的年貨絕大部分是自己動手做的,這些食物透過客家人的製作,成爲具有濃厚客家色彩的食物。過年期間,客家人也有忌諱的食物,如酸菜、黴豆腐等,這些食物在平時的確是很受歡迎的“家常菜”,但過年期間,爲討吉利,只好暫時“迴避”。

過年“百節年爲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爲一年中最爲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竈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竈,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竈臺刷乾淨,把舊的竈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竈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

過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爲熱烈、最爲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穀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牀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佈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吃罷團圓飯,竈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着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隻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啓程了。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

過年的起源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春節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着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爲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裏一瞧,只見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着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如放鞭炮,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爲歲名了。

過年的禁忌

正月是一年之初始,也是新的一年裏運勢好壞的關鍵時期。因此每當過年的時候,各種禁忌充斥在你的行爲和語言中。但凡具有衰敗不吉的東西,都不能出現在喜氣洋洋的新春佳節中。

畜生的輪迴道在正月停止,古代傳聞說掌過畜生輪迴道的‘司祭神’的母親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會關閉輪迴道給母親過壽,因此被你殺死的畜生的亡靈無法進入六道輪迴,會跟在你的身邊,直到下個月的第三日。

正月忌揭倒有,這裏說的揭,是人爲的揭,古歷陰曆三十是全年最陰的一天,而倒有(吊錢)是古代的一種刑具,是鎮邪聖物,如果被風吹走,說明你家已經有神看管了,如果是人爲的揭掉,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一定要到了規定的日子,才能揭掉。月忌關紅喜事,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擡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

TAGS:梅州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