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立冬節氣資料大全

學問君 人氣:2.65W

立冬節氣、習俗、養生及詩句彙總

立冬節氣資料大全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爲冬季的開始。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簡介

‘立冬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下半年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爲冬季,“立冬爲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史話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爲準,在公曆每年的11月7、 8日。但在農曆上的具體日期每年卻不固定,此因農曆是陰陽曆。

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羣臣迎接冬氣,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衆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補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爲“探寶。

1937年全國人民奮起抗日。在寒風乍起的日子,霞浦城關轟轟烈烈開展募寒衣活動,歌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悲壯的蒼涼的歌聲,牽動着幹萬人的.心,沿街民衆無不涕淚縱橫,紛紛捐物、捐款。寒衣節裏的壯舉,己時過70多年了,霞浦人民那豪情滿懷的熱烈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

節氣物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爲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爲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爲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爲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民間習俗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纔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爲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氣候特點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爲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

熱帶氣旋 強弩之末

根據統計,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個熱帶氣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氣旋,還有可能發展到颱風強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個熱帶氣旋在我國沿海登陸,登陸地點主要在臺灣、廣東和海南。如果當年中緯度盛行緯向環流,熱帶氣旋比較活躍,如果中緯度盛行經向環流,也就是冷空氣強,不容易有颱風。

華南秋夏兩季

立冬期間的華南北部,即便寒風掃過,氣溫會迅速回升,晴朗無風之時,常有“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之說。這裏往往12月纔會進入冬季。

華南南部、臺灣以及以南的海南島等島嶼地區,11月尚未進入冬季。但11月的氣溫也不是很高,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出現強烈降溫的情況,只不過近些年來較少出現。

入冬深秋 易有霜霧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嶺、黃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會陸續出現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嶺以北也會出現初霜。

11月的北方,隨着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鋒後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後續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結合凝結後,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着人們的健康和交通執行。在我國西南、江南,水汽條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氣溫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霧出現。

華北初雪 降水多樣

11月以後,全國各地降水量明顯減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北京的 初雪比較難預報,影響也大,往往需要特別關注。此時,降水的形式出現多樣化:有雨、雪、雨夾雪、霰、冰粒等。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

西南地區典型的華西連陰雨結束,但相對全國雨水基本都少的情況,它還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時間分佈,11月進入了一年中的乾季。西南西北部乾季的特點更加明顯。四川盆地、貴州東部、雲南西南部,11月還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雲南,晴天溫暖,雨天陰冷,流傳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說法。如果遇到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有暖溼氣流呼應,南方地區的過程雨量還會較大。此時,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要少、不大,對於一年三熟的華南,11月的乾旱,對作物生長仍有負面影響。

氣溫下降 變化明顯

隨着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爲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爲12℃至15℃。綿雨已結束,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偏北風多 風力加強

作爲早已入冬的西北、華北、東北等地,此時的大風、降溫可以說是習以爲常。在華北中南部到黃淮等地,立冬期間的冷空氣,常常不是大風把這一帶山區紅葉一掃而光,就是把城裏的樹也吹成光桿,讓人們有一種一下子進入冬天的感覺。若遇到勢力強、速度快的冷空氣,它一路狂奔,使北方山口地區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風力加大,大風一直吹到東南沿海和臺灣海峽。特別是北部、東部海域,海上的大風易使海上作業受到嚴重損失。

南北兩方 溫差拉大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11月,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兩者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乾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立冬養生

立冬後,就意味着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吃餃子

爲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滕州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多吃主食,適當吃羊肉、鵪鶉和海蔘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爲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蔘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

TAGS:立冬 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