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農業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

學問君 人氣:2.5W

三八紅旗手是我國在婦女節頒給優秀勞動婦女的榮譽稱號。下面是農業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歡迎閱讀。

農業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

  農業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1】

闕xx,女,1966年出生, 199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7月至今擔任堂堡鄉下村村黨支部書記,1993年至今任村婦代會主任。十多年來,闕素琴同志在實際工作中,不辭辛苦,兢兢業業,積極肯幹,村上的各項工作盡心盡責,並且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特別是在婦聯本職工作中,她情繫婦女,盡心盡力爲廣大婦女羣衆服務。使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科技知識在廣大村民中得以及時宣傳落實和執行,真正起到了基層婦聯聯繫婦女羣衆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她團結和引導廣大婦女凝聚力量,爲推動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做好羣衆的"帶頭人",念好村民的"致富經"。她團結和帶領廣大村民搞好農業生產,發展連片種植烤煙300餘畝。加快全村土地的流轉,採取承包租賃方式,發展連片規模種植果樹、生薑,連片承包租用230畝林地種植油茶,帶動羣衆共同致富。

二、做好羣衆的"貼心人",辦好村民的"煩心事"。她積極想辦法,爭取向上級籌集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多年來,爭取到投資資金100多萬元,鋪設煙基道路4.5公里,修建水渠7000餘米,大塘防衝護岸425米,建成後已經能夠確保增加灌溉面積600多畝。2009年爲了讓村幹部與黨員有良好的辦公環境,她積極向上級部門籌集補助資金新建村部總面積426平方米,總費用約41.5萬元。她向上級爭取資金對200畝中低產田進行土地平整工程,大大改善耕作條件,實行規模機械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爲改善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做好羣衆的"放心人",當好村民的"內當家"。闕素琴同志事事都把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二位,這麼多年,一直與人相處很好,待人熱情。工作生活中,要寬以待人,熱心助人,在別人有困難時去拉一把。她一旦聽說有黨員、村民代表或困難羣衆病了,都親自去看望。平時有一些村民到鄉里辦理轉組織關係的手續,闕素琴同志總是笑臉向迎,熱情及時幫忙辦好手續,她爲人服務的心境和友善態度,深受黨員羣衆的好評。在她兢兢業業的努力工作下,下村村兩委班子煥發了青春,充滿了團結務實,拼搏向上的動力。這幾年來,下村村民收入逐年增加。200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到了201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26元。

十多年來,闕素琴同志先後被省、縣授予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多次被縣婦女聯合會評爲"三八"紅旗手、"少生快富女能人"、"優秀婦女幹部"、"孝親敬老之星"、"優秀村婦代會主任"。闕素琴同志一心爲公、處處爲民,深受村民的擁護和愛戴。

  農業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2】

老實做人 認真做事

她是一名普通女性,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實踐着黨的宗旨,書寫着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無怨、無悔、無私奉獻。在工作上,她不停地設定新的目標,不斷地自我加壓,不斷地超越自我。這就是全國 “三八”紅旗手、海南省“三八”紅旗手——中國農業銀行萬寧市支行女工主任**。

把學習和工作結合在一起

**1991年參加農行工作,爲了跟上知識經濟日新月異的時代步伐,十多年來,她孜孜不倦地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斷以提高自身素質作爲挑戰自我的目標。理論是行動的先導。這是她堅持學習的永恆信念。她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黨的大政方針,學習國家法律法規、銀行各項規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與實際工作融匯貫通,提高了黨性認識,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她認爲,光有思想上的認識還不夠。對此,她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刻苦學習銀行各項業務知識,努力向“崗位多面手,知識型員工”目標邁進。大家一起學習利用省行“三八”節期間贈送每位女員工《包容與智慧》一書,她組織支行女工學習,並定期同部分女工交流學習心得,從而使女工之間的交流多了,矛盾少了,人與人之間更和諧了。

把心撲在工作上

**自參加農行萬寧市支行工作以來,身兼兩職,肩挑兩擔,一方面負責全行文書檔案管

理、保密工作;另一方面負責全行女工工作。銀行保密工作看似一件輕鬆自在的工作,其實不然,稍有差錯就會給單位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事事講認真是她的工作作風。她對每份檔案的登記、傳閱、傳遞、保管、整理、分類、歸檔、立捲到蓋章,總是認真細緻,一絲不荀,不厭其煩、反覆地進行覈對後,方纔放心存檔。特別是對“三密”檔案的管理,她更是小心謹慎,嚴格按照“三鐵”要求,每份檔案都嚴肅、認真地登記,編號後再送領導傳閱,爲確保檔案的安全,有時領導閱文已超過了下班時間,她總是耐心等候,待領導閱示後,及時收回,入櫃管理,決不讓檔案在個人手中停留過夜。如果碰到外出遞送檔案時,無論多忙,她都堅持親自取送,從不爲圖方便請他人代勞。一次,她到市委保密局領取祕密檔案時,接到兒子發高燒的電話,需立即趕去醫院,她不顧司機的勸說,堅持先將檔案送回單位後再請假前往醫院。在女工工作方面,**作爲女工主任,她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切實關心和維護女職工的利益,當好女職工的孃家人。她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爲己任,把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緊緊抓在手中,真心實意地爲女職工着想,掌握女職工工作中的難處,瞭解女職工生活中的難事,幫助女職工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難題,想女職工之所想,急女職工之所急,努力搭建與女職工交心談心的互動平臺,積極帶領女職工發揮好“半邊天”作用,爲全行各項業務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多年來,她堅持帶領全行女職工學習《勞動法》、《婚姻法》、《婦女兒童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全面提高女職工法律意識,切實用法律保障女職自身的合法權益。爲了提高女職工業務水平,她常聯合相關業務部門,舉辦女職工業務知識培訓,經過她長期的不懈努力,全行女職工業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得到了支行領導的肯定及認可。爲全面保障女職工權益,解決好女工的後顧之憂,她積極向行領導爭取爲每位女職工辦理“平安女性安康團體重大疾病保險”。多年來,全行女工在**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各項創爭活動,特別是在“婦女建功”、“女職工文明示範崗”、“巾幗文明崗”、“三八紅旗手”等創建活動中,均有出色的表現,涌現出不少的先進個人及先進集體,受到了各級行領導的表揚。

用愛溫暖困難職工

作爲農行的一名員工,她可說是一位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者。作爲一名女同志,她可說是一位富有愛心、樂於助人者。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她積極帶領全行女工開展幫扶活動。在幫扶過程中,她總是一馬當先,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她的身影,對於幫扶的對象,她總是面帶笑容,處處體現出“關心”與“愛心”,讓需幫扶的人員感到集體的溫暖。有一次,行裏一名女職工病重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作爲女工主任,**與每位女職工都親如姐妹,她不顧家人及朋友的勸阻,隻身前往海南省人民醫院看望,向病人及家屬帶去了農行萬寧市支行黨委及全體女工的問候和心意。

榮譽屬於付出艱辛汗血的人

**憑着對工作的一腔熱血,憑着對人生價值的執着追求,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行領導的讚許和廣大同事的認可。由於**在檔案工作中的突出貢獻,1999年農行萬寧市支行檔案室被評爲省一級綜合檔案室;2001年被評爲1997—2000年全省保密先進集體單位,**本人被評爲1997—2000年全省保密工作先進工作者。她在組織“女職工文明示範崗”、“巾幗建功”、“家庭文化建設”創建中也成績突出,農行萬寧市支行有兩個營業網點被評爲全國“巾幗文明崗”,兩個營業網點被省行評爲“女職工文明示範崗”;一名女職工家庭被總行評爲“和諧文明家庭”稱號;**本人的家庭被萬寧市婦聯評爲“五好文明家庭”稱號,2009年4月,**被海南省婦聯評爲“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9月,她又被全國婦聯評爲“三八紅旗手”。

十幾年來,爲了工作,**不知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姐妹們常會問:工作雖重要,但你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自己身體又那麼差,整天忙忙碌碌,你又能得到什麼?對於同事們的提問,她只是付之一笑。可誰知曉,自從事農行工作起,她就自己立下了:“忠於職守、腳踏實地、

一絲不荀、默默奉獻”的誓言,並且自覺的實踐着。

  農業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3】

我叫xx,今年47歲,是村婦代會主任兼村兩委成員。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我倍感榮幸。下面,我將我的一些工作和心得體會向大家彙報一下,請各位領導和姐妹們批評指正。

一提起我們村,方圓百里那可是小有名氣,全村戶戶種大棚,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黃瓜,一個大棚一年收入近2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黃瓜生產專業村。這個村在20多年前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可窮得叮噹響。 我是1981年嫁到村的,當時擔任該村的小學教師,我教的兩個班在全鎮46個村中名列前茅,贏得了全鎮教師和家長的讚賞和信任。我也信心百倍的要把這工作幹好。 1982年,隨着可愛的兒子的出生,使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嚮往。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兒子9歲那年眼睛突然失明,我和愛人帶着孩子跑五蓮、去濰坊、到濟南,踏上了漫長的求醫治病路,這一治,就是整整兩年,兩年中,我頂着沉重的打擊挑起了家務和農活的全部重擔,我的愛人則帶着孩子走遍了縣醫院和附近幾乎是所有的地、市級醫院,可就是看不到明顯的療效,老天不負有心人,最後兩次往返北京,才終於治好了孩子的病。爲此,我們耗盡了家中的全部積蓄,另外又欠下了5000元的饑荒。面對繁重的債務和一連串沉重的打擊,我絕望過,甚至想到了自殺。 當時的老婦代會主任聽說我的情況後,多次找我談心、做思想工作,還組織廣大婦女幫助我。是婦代會救了我,我下決心從頭幹起,這年,我和丈夫承包了村裏8畝地,在保證口糧的前提下,擴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另外又飼養了1頭母豬,我虛心向有養豬經驗的農戶請教,到縣上買了書籍,認真研讀,母豬的餵養、防疫、配種都依據科學方法進行,經過精心飼養,母豬第二年就落了一窩10頭小豬。蒼天不負有心人,這一年我們的生活有了起色,我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於是我又開始嘗試發展茶葉、蔬菜等高產高效的作物。

1985年,在村裏幹部羣衆的一致推舉下,我擔任了村裏的婦代會主任,爲了不辜負羣衆和廣大婦女對我的信任,多年來,我起早貪黑把村計劃生育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得到了鎮計生委和村兩委的一致好評。這時,我心裏又着急了,因爲我們這些村的老少爺們,多年了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伺弄幾畝土地,沒有一項致富的產業,特別是廣大婦女更是小打小鬧養點雞鴨、勾點花什麼的,賺個零花錢。 恰在這時,村裏響應鎮黨委政府的號召,制訂了優惠政策,劃出了最好的土地,發動羣衆建冬暖式大棚,並從外地請來了蔬菜技術專家,但當時的羣衆並不理解,他們認爲建冬暖式大棚投資大,萬一虧了怕擔不起風險,所以儘管幹部苦口婆心做工作,細緻地講道理、擺例子,響應者寥寥。 這時候,我看到了一絲希望,“心動不如行動”,主動做好了我丈夫的思想工作,贏得了丈夫的支援,率先報名建起了一個冬暖式大棚。我到外地買來了有關蔬菜種植方面的科技書籍,沒白天沒黑夜的潛心學習,按照書本上的'理論大膽探索實踐,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虛心向請來的師傅請教,不到一年時間,不但揭簾、蓋簾、噴藥、施肥等體力活我幹得得心應手,連點花、疏秧、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蔬菜管理技術我也能樣樣精通,摸透了各種蔬菜適宜的溫度、溼度和各種病情網適用農藥。辛勤的汗水終於得到了回報,看着我的大棚蔬菜喜人的長勢,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就連幹活嘴裏都哼着歌兒。

第一年,我的大棚就換了4000元錢。 有了好的開端,我的幹勁更大了。在科技種植保證蔬菜質量的基礎上,我還廣泛蒐集資訊,及時瞭解市場行情,根據市場變化不斷更換蔬菜品種和種類,既調劑了茬口,又做到了上市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幾年下來,我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蓋了南屋、裝潢了堂屋,購置了農用車,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 我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作爲一個婦代會主任,我不能只顧自己致富,看到鄉親們看在眼裏饞在心上的樣子,我就就瞅準時機就走東門串西門,及時鼓動他們建大棚,在我鼓勵和幫助下,全村又有20名婦女建起大棚。到現在,我們村共有190多名婦女從事大棚菜生產,大棚菜生成了我們村裏的主要致富項目。 大棚是發展起來了,可是隨着蔬菜大棚的不斷增多,由於技術等原因,很多種植戶的生產效益較低,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及時與農技站的技術人員取得聯繫,多次從外地請來老師,辦了多期培訓班,按照蔬菜生長的不同季節,分期分批地對婦女進行科技培訓,我自己抽空就到各家大棚轉轉,幫助她們提前發現問題,解答她們的技術疑難,對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及時提醒,遇到自己也不會的問題就幫他們請來老師。

由於忙於四處傳經,我自己家大棚的活大部分都讓丈夫幹了,直到現在他還經常開玩笑的說我“不務正業”,可是我知道我幫助全村婦女致富,務的纔是一個婦代會主任真正的正業! 可 就是這樣,大棚菜種植效益也沒有大幅度的增加,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恍然大悟。那是隨鎮裏組織的一次外出參觀,我看到院西的農戶種植的全是西葫蘆一個品種,鋪天蓋地的一片。參觀中我知道了農業專業協會的作用,知道了什麼是產業化經營。 回來後,我積極爭取,在鎮婦聯的支援幫助下,借鑑外地經驗,組織成立了婦女蔬菜專業技術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僅有本村的多名種菜婦女參加,我就召集她們不定期的聚到一起,交流蔬菜生產情況,探討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解決技術難題,率先嚐試先進技術,成功後再在羣衆中 推廣普及。在協會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婦女們的科技種菜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的效益吸引了附近的丹土村、張家莊村這兩個蔬菜種植專業村的婦女羣衆,她們紛紛要求入會,並提出三個村聯合成立一個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的建議。我覺得這個建議非常適應農村婦女學科技、用科技、聯合闖市場的需要,於是就將情況向鎮婦聯反映,並提出了聯合成立協會的具體方案,1999年12月1日,三個村聯合的涉及黃瓜、西紅柿兩個品種的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終於正式成立了。

協會由、丹土、張家莊三個村的60多名文化素質高、種菜經驗豐富的女能手組成,定期召開會議 、舉辦婦女科技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技術要點、市場行情等;協會還組織女能手與貧困婦女結成幫扶對子,制定了具體的幫扶措施和計劃、目標。協會的成立和運作使得三個村的婦女人人懂技術、人人有致富項目、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增強了婦女發家致富的能力。如今,像丹土村婦女徐衍美,緊跟市場行情確定種植品種,年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婦女羣衆比比皆是。在瞭解了市場和多方考察聽取意見後,我感覺到時機成熟了,決定動員婦女走綠色蔬菜和產業化生產之路,抱起團來打市場。

我們請來了蔬菜種植專家,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對我們村的土壤、種植傳統等情況進行分析,當時村有65%以上的大棚是黃瓜,而丹土村、張家莊村有種西紅柿的傳統,於是,我首先擺事實、講道理,統一了協會會員的思想,又讓她們分頭行動做甚好婦女的工作,集全村的力量搞一個品種的生產,並統一使用有機肥,杜絕一切有害農藥,實現綠色蔬菜的集約化發展。當時許多種植戶不理解,有的說我多管閒事,有的不願多投資、多費力,有的種植別的習慣了,不願意轉產黃瓜,也有的是怕都生產一個品種賣不出去,當時說什麼的都有,我就耐心的說服教育,苦口婆心的勸,積極尋找一些市場資訊給他們看,還組織帶領了部分婦女到院西等鄉鎮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