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2017年入梅和出梅時間

學問君 人氣:1.7W

眼看着6月就要過去了,入梅終於要倒計時了!6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和江淮一帶陸續入梅。友情提示:梅雨季請囤好足夠的衣物。

2017年入梅和出梅時間

  2017年入梅和出梅時間

入梅時間是公曆2017年6月8日,農曆五月十四。

出梅時間是公曆2017年7月19日,農曆五月廿五。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爲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爲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爲丙,則將該日定爲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爲未,則將該日定爲出梅。

  入梅時間推算依據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峯系活動,且連續兩週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游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爲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雲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爲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爲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爲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爲丙,則將該日定爲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爲未,則將該日定爲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後逢丙日入梅。"《江南志書》:"五月芒種後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種後雨爲黃梅雨",則以芒種爲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採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爲梅雨形勢的日子。

  梅雨季節養生要點

1、避免外溼傷身

儘量少在潮溼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溼機或在牆角放置乾燥劑,保持室內溼度適中;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後及時開啟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以祛除溼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溼的.地方。

2、注意勞逸結合

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溼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助消化,促進血液流通。

3、合理飲食

飲食要清淡,少吃大魚大肉。多吃一些健脾化溼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溼傷脾。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溼藥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小朋友要少吃甜食,如冷飲等;老年人的保健品最好停一停,如真的要補,以清補爲主。這個季節,可以用金銀花、甘草、菊花等泡茶喝,有清熱解火的功效,還能利溼。同時,可以多吃點健脾利溼的食物,如自己熬製的米仁粥。呂旭陽介紹,除了米仁外,還可以多吃點百合、山藥,也有補脾腎、利溼的功效。從效果上看,百合具有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的作用;山藥可以助消化,治療倦怠無力、食慾不振、腹瀉等效果較好。

  梅雨季節吃什麼好

除了多吃些健脾利溼的食物外,溼熱天的飲食衛生也特別重要。儘量少吃隔夜菜,吃瓜果前要清洗乾淨。由於溼熱天氣下人容易煩躁、鬱悶,潘智敏建議要充分休息,晚上最好10點前休息,不要熬夜;時間允許的話,可在中午小睡片刻;傍晚建議多到戶外走走,運動運動。

這些食物有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溼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溼熱吐瀉、下痢等症。

苡仁: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溼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溼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鯽魚:有健脾利溼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