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2016國家公祭日會放假嗎

學問君 人氣:2.87W

確定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對南京大屠殺中大量死難同胞的告慰和尊重,那麼,2016國家公祭日會放假嗎?不知道的話就跟着小編一起看看吧!

2016國家公祭日會放假嗎

  2016國家公祭日時間

2016年12月13日 農曆 十一月十五

  2016國家公祭日會放假嗎

我國有7個法定節假日:元旦節、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有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⑴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⑵青年節(5月4日),14週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⑶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週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⑷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 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國家公祭日是紀念日,且沒有放假規定,故國家公祭日不放假,如果紀念日遇到整數週年,可能會放假,就像2015年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是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放假了三天。那麼2017年12月13日的國家公祭日是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可能也會放假。其他時間不“逢五不逢十”,應該是不放假的

  南京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即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說明決定,爲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2月27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從1994年開始,江蘇、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但是這些目前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決議草案的透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上升爲國家層面。

  南京公祭日的目的

以中國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爲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共同消除了威脅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惡勢力,壯大了人類的進步力量,促進了全球的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和平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艱苦卓絕,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屬於人類的浩劫,3000萬人口傷亡、6000億美元損失僅僅是冰冷的數字,造成30萬人死難的南京大屠殺也僅僅是日本法西斯極端殘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如果以全球視角審視中國擬確定和設立“兩日”的立法舉動,就會不難發現其蘊含與釋放的重大世界意義,而不僅是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凝聚力量、奮力拼搏的應有國內啓示,當然更非煽動舊有國恨家仇的民族主義象徵。 企圖否定和美化法西斯主義罪惡侵略歷史,企圖挑戰與顛覆二戰戰後國際秩序,企圖污衊和攻擊人類反法西斯勝利成果,企圖漠視或泯滅中國人民抗戰犧牲與貢獻;此類歷史修正主義、歷史翻案之風,都是絕不允許的,都是必被堅決反對的,也都是必然失敗的。

歷史觀絕不僅僅是如何看待歷史、如何看待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具體問題,而更是具有什麼樣的歷史觀,就會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可以說,安倍政權領導和推動的日本右傾化行徑是歷史的倒退、時代的逆行、對公理的挑釁。因此,其也必然引起了周邊有關國家和西方主流社會的強烈批判與堅決反對。

爲二戰歷史確定國家紀念日和設立國家公祭日早已成爲國際慣例。二戰後,相關國家每年都會定期在諸如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美國珍珠港事件紀念館等舉行國家紀念與公祭活動。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在此前夕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與設立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是極其必要的、是非常正當的。

二戰期間,有關國家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文化傳統的不同,組建了空前團結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並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即將迎來二戰勝利70週年之際,曾經的同盟國各方應該繼續求同存異、保持團結,共護和平、共謀發展。

“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這是永遠保鮮的普世格言。

  附:2016國家公祭日活動

第一大類,開展羣衆性主題教育活動

在國家公祭日前後和公祭日當天,共安排12項羣衆性紀念悼念活動。其中,公祭日前後有6項活動:

一是舉辦《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該展覽已於10月22日在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開展,將一直持續到國家公祭日之後。這是首次在法國舉辦的以南京大屠殺爲主題的展覽,目的是增進歐洲社會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瞭解,開展以來已吸引大批外國觀衆參觀。

二是開展“衆籌聲音、講述歷史”傳承歷史記憶志願行動。11月初至12月底,招募志願者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有關音頻資料將以電子讀物和繪本形式出版發行。

三是舉辦網上悼念活動。11月上旬至12月底,國家公祭網、新華網、中江網、荔枝網、龍虎網、南報網等新聞網站和新華炫聞、交匯點新聞、“荔枝新聞”等移動客戶端開展聯動,共同推出國家公祭專題專欄,開設網上獻花、網民留言等板塊,引導廣大網民透過留言、獻花、點燭等各種形式表達緬懷、哀悼之情。

四是舉辦重溫歷史公益徒步活動。11月22日,在南京國際安全區設立之日,組織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國際安全區史研究專家和大學生代表,徒步考察拉貝紀念館、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等舊址,重溫歷史,緬懷國際友人。

五是舉辦公祭海報高校巡展。12月5日,舉辦“國際海報雙年展”暨國家公祭優秀海報高校巡展啓動儀式,精選2014年國家公祭活動宣傳海報中的優秀作品,到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巡迴展覽。

六是舉辦死難者遺屬家庭祭告活動。12月1日至30日,組織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或親屬家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祭告儀式,同時開展家祭微傳播活動。

在國家公祭日當天,除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外,同時安排6項悼念紀念活動:

一是舉行下半旗儀式。早晨7:00,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

二是南京市部分區同步舉行悼念活動。上午9:30至10:30,在南京市17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12個社區和部分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步舉行悼念儀式,並組織開展青少年公祭詩歌朗誦活動。

三是舉辦國際智庫交流活動。下午2:00,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記憶與和平—南京大屠殺史學術年會”,邀請部分國外專家學者、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專家學者參加。

四是組織“世界和平法會”。下午3:00舉辦,地點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參加人員爲中日韓和兩岸三地佛教界人士代表、南京市五大宗教界人士代表及信衆代表。

五是舉辦“燭光祭”活動。晚上7:00舉辦,地點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奠廣場,參加人員爲出席公祭儀式的國際友人、港澳臺同胞代表、同類場館代表和南京市各界羣衆代表。

六是全國抗戰主題紀念館和部分城市同步舉辦紀念活動。國家公祭日當天,由中國紀念館專業委員會牽頭,在全國抗戰主題紀念館舉行紀念、悼念活動。由新華網組織北京、上海、瀋陽、長春、長沙、昆明、重慶、西安等地分站開展線下公祭活動。

第二大類,推出相關出版物

主要是組織省及南京市出版單位,運用最新研究成果和史料實證,出版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以及與國家公祭有關的圖書、電子出版物。

一是出版文獻史料圖書。包括《人類的記憶》叢書(中文版),《南京不會忘記》叢書(10本),《南京大屠殺辭典(修訂版)》,《國家公祭——解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資料集(第三卷)》,《侵華日軍暴行研究》叢書(共20本,今年出版兩本:《南京大屠殺真相》和《中國慰安婦真相》),以及《南京不哭》(中文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基座設計建造紀實》等。

二是出版電子出版物。包括《國家公祭日—不可磨滅的記憶》《城殤》等。

第三大類,舉辦系列文化活動

主要是展演展播反映南京大屠殺和抗戰題材的優秀文藝作品、專題片和影視作品。

一是組織優秀文藝作品演出和影視劇展播。從12月初開始,在南京組織話劇《淪陷》、民族交響樂《和平頌》、越劇《八女投江》等演出;在省和南京市電視臺展播《1946南京審判》等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視劇。

二是播出原創專題片和廣播劇。12月8日至13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江蘇衛視播出記錄片《倖存者》,在江蘇文藝廣播播出抗日題材廣播劇《東洲第一槍》。

三是舉辦專題音樂會。12月11日至13日,在南京保利大劇院,舉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和平之聲”音樂會。

第四大類,組織系列新聞行動

主要包括:12月3日至13日,新華日報推出國家公祭日倒計時專題攝影報道;12月5日至15日,現代快報策劃開展“尋訪叢葬地”“走訪倖存者”“尋訪日僑安置點”以及口述史調查等系列報道;12月8日至13日,省廣電總檯推出“銘記歷史、留住記憶” “南京·祭憶”“國家公祭讀本進校園”等系列報道。此外,羣衆雜誌和羣衆網開設理論研討專欄,圍繞“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組織刊發系列理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