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春節的由來是什麼時候的

學問君 人氣:1.85W

篇一:春節的由來

春節的由來是什麼時候的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竈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祭竈,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爲“洗福祿”。

4、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衆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篇二:春節起源

研究課題:春節是如何誕生的。

研究前導: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傳統的節日,每年這時,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紅紅火火鬧新春。這以成爲了中國人的習俗,更如同中國人的節日招牌,因爲它歷史悠久,傳承着華夏五千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歷史進程,更寄託着華夏子孫美好的祝福與期待。那麼春節的起源究竟從何說起?中國人爲什麼就這麼重視它的存在呢?

研究方案:1、提出問題

2、查找起源來歷

3、得出結論

研究途徑:1、透過看書、讀報、上網等資訊方式查找有關數據。

2、詢問同學、老師家長等相識人羣收集有關資訊。

3、到商店、博物館、公園等公共人口聚集區採訪詢問相關內容。 研究時間:途徑一用時兩小時;途徑二用時兩天;途徑三用時一天半。 研究結果:透過途徑一和途徑二的詢問查找,一共得到兩種不同結果。

結論一:自漢武帝起,農曆正月初一被定爲中華民族最重大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古時稱爲元旦、元日或“三元”(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辛亥革命後,中國開始採用陽曆,爲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就把農曆年改稱爲春節,陽曆年改稱爲元旦。

結論二:相傳古時有一個妖怪,每當到了農曆正月初一它就回到農旬聚落燒殺搶奪,無惡不做,於是人們都叫它爲年獸。人們都對年獸狠之入骨,可又都束手無措,因爲年獸體型龐大,無堅不摧。終於有一天,聰明的人們用硫磺發明了爆竹,年獸便被炸死了。人們的心頭大患終於被消除了,爲了慶祝這個時刻,人們便把正月初一定爲春節,家家戶戶都放鞭炮,爲了驅嚇妖魔鬼怪,從而得到來年的吉祥如意。

途徑三所採訪共169人,其中接受詢問人共有87人,近一半人對春節的起源並不是非常得清楚,只知道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剩下的人中,只有17個人知道結論一的春節起源,大部分人知道年獸的神話傳說,可見中國的神話傳說深入民心,但真正的歷史教育卻尚未達到標準。

研究發現:透過查找蒐集春節的起源相關資料,我還得到了關於春節的其他相關內容,如爆竹的發明和春節所需的禮儀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放鞭炮。古詩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古人把竹節放在火中燒烤,使它爆發出巨大的聲響,用來闢疫驅癘,這是爆竹的起源。宋代起,以紙裹硫磺,用火點燃作響,稱之爲爆仗。

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有些機關、團體、學校包本單位的人員集中在一起,互致祝賀,成爲團拜。

春節是歡樂氣氛最濃的節日。歷年在街頭和公共場所,都有藝人表演說唱、雜技、百戲雜陳,熱鬧非凡。從前,正月初一各家都要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祭祖時,把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檢視“皇曆”上所在今年的吉利方向,趕在天亮之前,提着燈籠捧着香,放起鞭炮,開門出行,迎接喜神,以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

研究結論:春節的起源是西漢時期漢武帝所定下的中國大節,象徵團圓、祝福與美好,這種理念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研究地點:學校、家中、廣場、商店、公園

研究小節:透過這次研究,我初步知道了春節的起源和其他相關知識,發現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認識的古老精髓,同時,我懂得了身邊熟悉的事理人和,你並不一定都瞭解它,知道它的內涵意義,今後,我會多多發現它們,探尋真理,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快樂和知識,只有我們正確的理解它們,對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益處,例如這次我知道春節的起源後,我會更加註意以後春節的禮節與習俗,是璀璨的中國文化淵源流傳,讓中國的春節不斷爲華夏兒女祈禱,祝福。

TAGS:春節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