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精選11篇)

學問君 人氣:2.03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堂吉訶德讀書筆記(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精選11篇)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1

名著之所以爲名著,原因之一大抵是能讓人看見作者對世事的非凡理解,甚至能使讀者從中窺見一個遙遠的時代。《堂吉訶德》就是這樣一部著作,它的厚重使我在發表對它的感想時感到惶恐,怕是一個不小心,就因自己的淺薄而曲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有人說,《堂吉訶德》尖銳無情地批評了當時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和私有財產制度;有人將它譽爲“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而我,對於這個看似可笑的騎士,則懷有一種樸素的崇拜。

作爲塞萬提斯筆下理想主義的化身,堂吉訶德在自己的世界裏爲所欲爲。一臉麻子的村姑在他眼裏是舉世無雙的美人,風車是張牙舞爪的巨人,客店老闆是高貴的公爵,他對外界的看法從來不參照所謂的客觀與正確。在人們眼中,堂吉訶德毋庸置疑是一個瘋子,但對他自己而言,僅僅大戰風車一事想必便足以讓他戴上英雄的桂冠。他篤信騎士小說,並以之爲藍本刻畫自己的人生,同時奉上倘若選擇做一個“正常人”他所能收穫的一切作爲犧牲。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麼一些孤獨而荒謬的人,爲了理想中一個虛幻的樂園,甘願忍受世俗的不解和現實的殘酷。也許他們的遠方同堂吉訶德的騎士夢一樣是無本之木,然而不管最後結果是否能出奇制勝,他們百折不撓的勇氣和韌性都使這段不被理解和鼓勵的旅程註定毫不平凡。

書中,堂吉訶德被鏡子騎士和白月騎士徹底打敗後,病倒在牀。臨終前,他幡然醒悟,痛斥騎士小說,告訴侄女想要繼承遺產就不準嫁給騎士。於是,這個荒謬的“騎士”在一生傳奇的最後關頭,爲自己添了幾分無用的理智。就像那些被現實打垮的追夢者一樣,悻悻然接受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用狼狽換來的理智與之和平相處。

對於人生軌跡完全符合世俗期望的人們而言,堂吉訶德的故事則讓他們過了一把爲所欲爲的癮:原來一個人能叛逆且自信到這樣荒誕而浪漫的地步。飽受嘲笑的“騎士”“無私”地以自己作爲代價,替那些被逼平庸的人們偷偷扇了這個霸道的世界一個響亮的耳光。曾有書評這樣寫道:“堂吉訶德和他的創造者塞萬提斯,他們身上有一種瘋子精神,雖然我並不認同堂吉訶德的無效行爲,但我仍能感到他們像一把紅日的餘暉,燭照人間。”

我多希望到最後,堂吉訶德,我們偉大的騎士,可以真的攻下一座又一座富麗的城堡,再把其中一座送給可憐的桑丘,兌現最初的承諾,完成他征戰四方的浪漫使命。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2

今天寫完作業以後,發現時間還早,於是我泡了一杯茶,坐在牀邊看起書來。

我最近愛上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堂吉訶德》。這是一本經典的諷刺小說,我看過很多諷刺小說,例如《儒林外史》、《格列佛遊記》。但是更喜歡這一本。

這一本寫的是一位叫唐·吉訶德的幻想故事。他對騎士非常的癡迷,他把一個農村的旅館的老闆人當做偉大的國王,並要求他把自己晉封爲騎士。受封的騎士唐吉訶德走出旅館把風車當作巨人,衝上去和它打架,自己卻落魄戰敗。他把羊羣當作敵軍,衝上去廝殺,結果被牧童用石子胖揍一頓。

這本書最大的吸引之處不在於諷刺的力度大小與否,而是擁有濃重的喜劇趣味,雖然男主人公蠢笨不堪,但是卻讓我感受到了他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爲、對正義的堅信。

看完了書我悟出一個道理:你可以正義凜然,豪放魄氣,但是不要意氣用事,還是要三思而行,有理智客觀的態度去做事,不然只能鬧出糗事供人一笑。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3

我且於石桌前落坐,給自己沏上一杯清茶,翻看着《堂吉訶德》,慢慢品嚐。

一、活現17世紀西班牙的社會百態

且說,這堂吉訶德雖爲貴族,可那四處“冒險”的勁兒與平日裏那養尊處優的貴族們相比,可真爲一“奇葩”啊!在筆者看來,他這“冒險之旅”令人想笑發但脖子卻似被扼住了似的,讓這笑聲停頓在了那裏,怎麼也笑不出來了。堂吉訶德在“冒險之旅”的途中聽到牧羊女因天生麗質而被克里索斯追求,卻因被其拒絕而自殺的故事,而堂吉訶德也聽到了他身邊之人都在指責牧羊女的無情。唯有他站出來爲這位牧羊女鳴不平。

男女相戀本是你情我願,怎能因單相思而行使“道德綁架”去逼迫對方與自己在一起?但在17世紀,西班牙的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人們習慣以主觀意識去評判男性和女性,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這恰恰說明,身份的差異可形成不同的社會羣體,性格的差異可折射出社會百態。堂吉訶德在“冒險之旅”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身份、性格已然勾勒出17世紀時西班牙的社會百態。

二、淤泥中盛開的白蓮

17世紀的西班牙是奢靡的,幾乎已無“淨地”可言,在那裏到處佈滿了”淤泥”,堂吉訶德便是處在這“淤泥”中的“白蓮”。可是在我看來,哪裏有“淤泥”,哪裏就會綻放“白蓮”。堂吉訶德很好地將他在”冒險之旅”中那勇敢、善良的品質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出於淤泥而不染”。

堂吉訶德從農夫手中拯救那被綁在橡樹上被鞭子抽打的孩子,這個情節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堂吉訶德的行爲與17世紀的西班貴族大相徑庭。試問一下,在那時,有哪一個貴族會不顧及身份和以謀利爲目的而去救一個與自己素不相識、無利可圖和身份又低微的人?而作爲騎士的堂吉訶德卻懷着鋤強扶弱之心解救了受苦受難的小孩,頗有“白蓮”傲骨,雖滑稽。

三、悲劇英雄——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他那個時代的“悲劇英雄”,他那與時代格格不入的行徑雖脫離了現實生活,但我卻看到了他那荒誕不羈的行徑下,透露出了“身處泥濘”中的他是如何脫身的。他雖出現在虛構的文學世界中卻留下了那個時代所需的一本“百科全書”。

他在騎士世界裏漫遊,他以騎士的身份伸張正義:他以拯救別人爲已任。雖被視爲“瘋子”,但他能在牧羊女被衆人譴責時,他充當“法官”爲牧羊女主持公道;他解放了一批被押放到不願去的地方的不幸者。他生前雖是無人擁戴的“騎士”,但其伸張正義的精神卻是後人學習的楷模。

他這“英雄”在那個時代下雖悲,可是,直到一天,《堂吉訶德》這顆小種子被埋在西班牙的一小角落裏,它努力地成長着。終於,它悄然無息地改變了西班牙社會,變成了使貴族爲之慌恐,人民爲之歡呼的參天大樹。而堂吉訶德這“悲劇英雄”亦隨之轉型,成了“正能量供源器”。

茶杯已見底,而我也品嚐完了《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4

堂吉訶德由於瘋狂的迷戀上了騎士小說,便發誓成爲一名騎士——這位時代的勇士的歷險就開始了。

也許堂吉訶德的年代並不適合做一名騎士,但同樣有許多人受到不公平、恥辱甚至折磨。所以堂吉訶德這位騎士變成了那個時代的英雄:他替人打抱不平、見義勇爲。他爲了世界的和平,他爲了世界少一些黑暗面,把一生都獻給了時代,他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勇士!最後一章令我深受感動:堂吉訶德吃了一場敗仗,這對一名武士,不,是一名優秀的武士來說,代表着什麼?恥辱?

因此他回到家鄉時,垂頭喪氣,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其實那又如此呢?但這件讓我們看起來不起眼的事,卻使堂吉訶德這名優秀的騎士失去了機會——永遠地失去了機會。他最終死於憂鬱症。堂吉訶德的死令我惋惜又感慨。一位凡人中的明珠,他的生命之光卻暗了下來,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光明永遠戰勝黑暗,一件事不代表永遠!

當你挫敗時,想一想美好的未來,當你愉快時,想一想更美好的未來!只要有信心就有許多成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勝利女神的微笑!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

楊絳先生的翻譯的《堂吉訶德》,幽默中透着睿智與煙火氣,果然名家翻譯不同凡響。

本書是西班牙大師塞萬提斯劃時代的鉅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鉅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訶德一方面脫離現實,愛幻想,企圖仿效遊俠騎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剷除人間邪惡。是一個可笑、可嘆、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學中一個不朽的典型。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對人性的批判、對現實的諷刺、對正義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幻想!

故事起因是由於小鄉紳阿隆索·吉哈諾因酷愛閱讀武俠騎士小說並沉迷其中,甚至癡迷到變賣家產用來購買騎士小說這類書籍,幻想有一天自己也成爲除暴安良、見義勇爲的英勇騎士。由於受書中騎士的善良、正直、正義、勇敢的品行的影響,在他年近五十時仍不忘初心,他要按書中的騎士之道去實現他的騎士夢想,鋤強扶弱,懲惡揚善,匡扶正義,說不定還可建功立業,提高自己的聲名呢。

於是,他自封爲“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騎着一匹瘦弱老馬(駑騂難得),手持一杆生鏽長矛,挎着一面老舊盾牌,拉着騎着灰驢的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就此開始“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在兩次外出遊俠冒險中,鬧了無數的笑話,傻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苦役犯當作被迫害的騎士,把皮囊當作巨人的頭顱等等。他以書中的情境爲範本,一直活在自己幻想的國度中,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儘管他的行爲荒誕不羈,受盡了世人的嘲諷與戲謔,但他的百折不屈、愈挫愈勇的精神,卻不得不令人敬畏。

他的怪誕行爲除了他忠實的僕從桑丘外,所有人都把他當成有病的瘋子傻子看待,並想方設法哄騙他回家治病,直到同村的加爾拉斯果學士,裝作一個騎士把他打倒了,並以此作爲條件令他回家隱居一年,堂吉訶德深諳騎士之道,言出必行,這才履行諾言,回到了家。之後又外出冒險遊俠,以善良願望做了許多荒誕之事。最後在垂危中理智醒來,發現過去自己的荒唐,幡然醒悟,立下遺囑,安然死去。

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複雜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是一個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堂吉訶德敢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捍衛道德、正義和信仰,即使大多數情況下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這種不屈不撓、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實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堂吉訶德的侍從,陪伴他一路瘋的侍從桑丘·潘沙,真是太有趣的靈魂。桑丘,一個地道樸實的鄉下人,有着文盲者所帶的目光短淺,他雖膽小怕事、自私狹隘,但對主人那是絕對忠誠、不離不棄。

原本只爲了些許工資,跟隨了堂吉訶德。然而,慢慢地,桑丘也瘋了,他瘋了,並非因爲也相信騎士道,而是相信,跟隨主人,能夠像騎士小說中說的,遊俠騎士的僕人經常會被授予海島的總督或上等人士。堂吉訶德被擊敗的.那天,也是桑丘夢想的破滅,不過淳樸的桑丘明白很多道理,從哪來到哪去,不求富貴,只爲生活,他活下來了,很真實,也很幸福。

爲理想而活,爲現實而活。這是堂吉訶德和桑丘不同的活法。

唐·吉訶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唐·吉訶德是禁慾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鳩魯式的享樂派;唐·吉訶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唐·吉訶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

塞萬提斯將他一生的經歷和感悟融入到了唐·吉訶德和桑丘潘沙這一對人物中,追求理想時執着瘋癲除此之外卻智慧善良的唐·吉訶德,作爲侍從時忽而愚傻呆萌忽而狡黠實在的桑丘潘沙,他們一路的故事和對話,常常讓人忍俊不禁,心生哀憐,感動又感嘆!雖然發生在四百年前的西班牙,卻能引起我很多的共鳴,誰說曾經追求夢想的自己不是那個堂吉訶德呢!

全書的文字包括書中隨處可見的閃爍着勞動人民智慧的諺語和成語,或許正是經歷過農業社會、戰爭年代和知識分子被打壓的天才的楊絳先生才能翻譯得如此精到和有趣吧!

每個人從小都有過英雄夢,唐·吉訶德“不忘初心”,做了一輩子的英雄夢。他似乎失去了對現實的感覺,沉浸在自己無邊的幻想中,在瘋狂的、神志不清的精神世界,唐·吉訶德卻展現出了人身上真正的良好品質:無畏、正直、善良。他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卻又闖下許多禍吃了很多虧鬧出不少笑話。他的動機是善良的,但常常好心不得好報,甚至喪命。最後時刻幡然醒悟,意識到騎士小說的荒誕後與世長辭。

這是一本有力量的書,成爲不了一個騎士,也可以作爲一個善人,有三五好友,一二親友。平凡的在人世間緩步前行,最終安詳地逝去。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6

《堂吉訶德》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叫堂吉訶德的瘦弱紳士,迷戀上了騎士小說,竟異想天開地要外出歷險。他找來鄰村一位又矮又胖的農民桑丘作爲自己的侍從,又把一位從未見過面的農村姑娘相像成貴族,當成自己的意中人看待。他騎着“羅西納特”,手持長矛,穿着盔甲,前後三次外出歷險,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羣當作軍隊,到處“行俠仗義”,做了很多能讓人哈哈大笑的事情,自己也吃盡了苦頭。他的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讓堂吉訶德回家,最後他被化裝成騎士的朋友打敗,只好被迫放棄行俠遊歷。回家不久他就病倒了,臨死前,他終於醒悟到自己迷戀騎士小說是錯誤的。

我覺得這本書吧人物描寫的很生動,不但表現出農民桑丘的膽小,而且也表現了在危險時很聰明,更襯托出脫離實際、幻想回到騎士年代的堂吉訶德式人物的可敬可悲。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桑丘,他一開始讓我覺得這個人不聰明,可到最後時,桑丘成爲了海島總督時,透過自己的智慧,當衆人之面解決了三四件案子,讓我懂得了是一個人透過自己的勤奮努力,透過自身的發憤圖強,就會走向成功,會讓金子發亮。

等我讀到堂吉訶德醒悟到自己迷戀騎士小說是錯誤的時,我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還迷戀網絡遊戲也是不對的,我決定以後少玩遊戲,多看看課外書。

透過對《堂吉訶德》的閱讀之後,我覺得我要更加努力奮鬥!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7

2002年,經過來自五十四個國家的大約一百名著名作家的推選,《堂吉訶德》在一百部入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爲最值得一度的小說。它的作者就是逝世時那一天被定爲世界讀書日的塞萬提斯。這部小說聞名世界,幾乎無人不知,在天下家喻戶曉,我當然早就聽說過這部書,現在一看就放不下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着我的心,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寫了從前有個脾氣古怪的貴族,名叫堂吉訶德。他非常愛看騎士小說,看的走火入魔,竟然決定要當一名騎士,而那時早已不是騎士時代了。他瘋瘋癲癲當了好幾年的騎士,在快死前,才突然醒悟。

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堂吉訶德太悲劇了,他看騎士小說走火入魔,讓自己瘋瘋癲癲。怪不得弟子規裏說:“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智。”我要吸取教訓,多看有益的書。堂吉訶德看了騎士小說後,變得非常迷信,一有什麼好事,他就以爲是魔法師在幫助他們,一有壞事,他就請求他自己虛構而更本不存在的夫人保佑,遇到牧羊人趕着羊羣,他卻以爲是他在書中看到的兩支軍隊在戰鬥,還向他的僕人介紹軍隊雙方的情況和組成部分。當他看見風車就以爲是巨人在向他挑戰。這充分說明看不好的書對自己有多大的害處。其實塞萬提斯寫這部書的原因也是這樣,當時,他的祖國西班牙到處都是騎士小說,讓人們身心混亂,神志不清,當塞萬提斯的這本堂吉訶德出版後,就沒人再看騎士小說了。

這本書的語氣也是詼諧幽默,非常吸引讀者。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一定會深有感觸的。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8

作爲西方第一部現代小說,《堂吉訶德》以反騎士主義爲主,腥辣地諷刺了當時社會的迂腐。一個已經絕跡的中世紀騎士,在堂吉訶德看來,這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是時候出征了。

讓他有這種幻想的便是騎士小說,朝朝暮暮地讀,品味,陶醉,深深地陷進去,直到失去理性——滿腦子的建功立業,英雄救美,討教惡勢力,成爲一個合格的騎士;把風車當做巨人,將旅店當做城堡,一位鄉間的女子成了他臆想爲自我作爲騎士的夫人,可想而知,他的荒唐行爲不止這些。

當然“死人奔墳墓,活人找麪包”的時代背景倒也給他的歷險多了點逼真的感覺。還記得在途中遇見的小牧童遭受財主的拷打時,義憤填膺的騎士堂吉訶德便仗義起來姑且讓牧童免遭傷害,還叫富農把欠下小牧童的九個月工錢還回。富農是答應了,可這走後便是又一頓揍,誰讓這小牧童丟了羊呢?還跑來一個救星?工錢?沒打死算是賺了。堂吉訶德的仗義毫無結果,回家後,夢想着成爲海島總督的老實鄰居桑丘成了堂吉訶德的隨處,彼此成爲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他還曾把罪犯當成是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並要他們去村裏找女恩主道謝,結果反被這些罪犯打了個重傷。雖然這一路上,桑丘不斷地糾正他,可是堂吉訶德依舊堅持自我的想法。作爲隨處的桑丘不能有違主人的意思,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甚至還期待着主人應允的一座島嶼。就這樣,堂吉訶德完全迷失了對現實的感覺,沉浸在自我無邊的幻想中。

第二次的冒險和之前一樣,總會鬧出很多笑話,吃了很多苦頭還帶來了一身的病痛。他的朋友參孫實在看不下去了,假裝成爲一名騎士與他搏鬥,而輸的代價就是停止遊俠一年。當然,堂吉訶德輸了,可這也完全阻擋不了堂吉訶德追求騎士精神的決心。最終,堂吉訶德一病不起,桑丘和他輾轉回到了家。

越是到故事的尾聲,就愈是讓我想起一個人來,那便是孔乙己。一個夾雜在上流社會和底層社會之間的人物,這一點和堂吉訶德很像,因爲堂吉訶德就是這樣夾雜在現實與幻想中的人,在矛盾中生存的兩個人終究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只是死的原因不一樣罷了。塞萬提斯所批判的是已經發展到畸形的騎士文學,而魯迅所批判的可能就是科舉制度下造就的兩種人吧。可從兩者身上所體現的不必須都是杯具色彩、愚昧。孔乙己應對他的小聽衆時,那幾顆豆子體現出他人性的善良;堂吉訶德這位騎士一生中雖未曾有什麼大業績,但隨着“行俠仗義”接近尾聲時,讀者也變得肅然起敬,因爲他具有一種偉大的精神,使得他成爲了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經典人物。

聯繫一下自我,有點感慨,感覺自我可能就是這麼一類人,夾雜在文理之間,沒有什麼專長。“人生的歡樂像象夢幻泡影,一眨眼就過去,或者像田野裏的花朵兒,開過就萎了。”賽萬提斯的哲學理念也就在這之後烙印在胸口。

關於這部名著我還特意去看了一下堂吉訶德的動畫,但那是外傳,和真實的《堂吉訶德》資料不一樣,卻讓我產生了另一種對文學的看法。影片中的堂吉訶德沉溺在對於達辛妮亞容貌的幻想中,桑丘欺騙了堂吉訶德——他沒見過達辛妮亞。一路走來最讓我難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堆的“堂吉訶德”排隊付錢見自我的“達辛妮亞”,真正的堂吉訶德發自肺腑地告訴他們,爲什麼必須要作爲“堂吉訶德”呢?“這位兄弟,你是哪種騎士?”堂吉訶德問,“在冒充堂吉訶德前你是做什麼的?”“我叫彼得,做鍋的彼得。”“爲什麼不爲自我改個名字?不久便會成爲和堂吉訶德一樣大紅大紫的名字!”說罷,彼得的眸子變得雪亮。“那麼還有誰叫堂吉訶德?”大家異口同聲“我不是,我不是。”可到了堂吉訶德爭霸賽上,彼得說:“我還是做回堂吉訶德,彼得潘一點都不時髦。”從這一處的變化看,當時對於騎士精神的敬仰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新月騎士僞裝下的女人便是達辛妮亞,一切都以完美的結尾告終。

我開始想,什麼是文學?我的啓蒙教師告訴我愛是不變的主題,把愛傳出去就已經完成了作文的一半。起初的我認爲愛就是文學,可閱讀《堂吉訶德》之後使我更清晰了對文學的認識。愛只是文學的冰山一角,過於狹義。我們所讀過的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作用體此刻於揭露當時的社會背景,而文學的主題是不拘一格的。

“幸運往往在不幸中網開一面。”我不在迷失自我,因爲我相信自我的選擇有價值。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9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經典之作。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而入了迷,自我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副破爛不全的盔甲,自我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爲自我終生爲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皁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我也捱打受苦。他最終一次到家後即臥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當初剛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只是覺得讓人發笑,那馬看上去瘦骨伶仃,而堂吉訶德,身穿盔甲,手拿盾牌,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他走到哪,都瘋瘋顛顛,舉止之怪異更是讓人啼笑皆非,但細細品味,文章中卻處處閃耀着人性的光芒,即使已經病入膏肓,可是堂吉訶德並沒有放棄自我對自由和夢想的執著追求,他勇鬥風車,除暴安良,怒殺羊羣。幹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荒唐事,應對人們的嘲弄,他依然擡起高昂的頭顱。而不曾覺得自我如此這般有任何不妥。尤其是這一段,當堂吉訶德在見到上古騎士的聖像後曾說過這一番話:“這些聖人和騎士在世的時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俠仗義。我同他們的區別在於:他們是聖人,爲神道而戰;我是凡人,爲人道而戰。他們憑藉自我的驍勇贏得了天國,因爲天國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進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還不明白自我付出的辛勞換回了什麼。”是的,憑這樣的夢想是不會換回太多榮耀或幸福的,然而,有這樣的夢想難道就是一種罪過嗎?試問一句,作爲人難道就不應當有這樣的夢想嗎?然而現實卻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它說,“不”。

也許每一個讀過《堂吉訶德》的人都會對堂吉訶德騎士本人的主觀臆想和不切實際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訶德並不應當僅僅只是我們嘲弄的對象,他更讓我們敬佩,每一個讀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在這位大名鼎鼎的騎士的荒唐行爲裏,看到他執着而公正的品質。他嫉惡如仇,總是正面向他的“敵人”發起不屈不撓的衝鋒,他從不背後給人捅刀子,更不用說用下流的中傷和惡意的誹謗來進行決鬥了。要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然而此刻,令人惋惜的卻是,堂吉訶德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如今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所剩無幾了。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10

這本書講了一位名爲吉哈達的紳士,他本來是一個正常而又斯文的人,但卻迷上了騎士小說。

他買了一本又一本騎士小說,看得廢寢忘食,最終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全世界瘋子也從來沒有過的念頭——他要去做一個遊俠騎士,爲人們打抱不平。

他帶上村裏一個名爲桑丘的人,做自我的侍從,騎上馬,全身披掛地出發了。

他去到一個客店,門口站着兩個娼妓,在他看來這就是一間城堡,他認爲那兩個婦女是富家小姐。晚餐的黑麪包散發着臭味,卻被堂吉訶德說成是上等白麪包。

這次出行很短暫,三天後他回了家,一天到晚都在胡言亂語。

村裏的神父決定將那些害人的騎士小說全部燒掉,只留下不害人的書。可是這樣做也無濟於事,因爲他已經全部記住了。

他再一次出了門,答應桑丘,自我必須會給予他一個海島。

他們日夜行走,他把騎士書裏的一切搬到現實生活中來。他虛構的心上人,令他瘋得更加過分了。

他前去一個村子裏尋找他心中的這位小姐,見到的卻是奇醜無比的村姑,他認爲必須是魔法師,把她變成這樣的。

之後,他們遇上了十分富有的伯爵夫婦,他們給堂吉訶德最好的待遇,堂吉訶德感覺到自我已經成爲了一名真正的騎士了。因爲不管在哪一本奇書中讀到的,都是上千僕人管家,圍着騎士們,每一天都能吃到美味的佳餚,而此刻這一切都成真了。

這對於他的僕人桑丘來說,十分不可思議。伯爵夫婦決定把這個玩笑開久一點,於是拿了一塊自家的地,充當桑丘夢寐以求的海島。

可是海島總督幹了沒多久,海島就被敵人包圍了,他覺得自我擔不起這個重任,下臺了。

最終,堂吉訶德在外當騎士的日子結束了,他和桑丘向老家的方向走去,臨終時,堂吉訶德對神父本人說,他這輩子都被騎士小說毀了。

大家發現,他頭腦最終清醒了。不久後,這位著名的騎士便與世長辭了。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了堂吉訶德雖瘋癲,卻也做了一些好事,他的大膽令人佩服。還有桑丘,他忠心耿耿爲主人服務,主人將自我的家產給了他一部分,他如此忠誠,獲得獎勵也是應當的。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11

一般關於這本書的看法是它兼有戲劇和杯具的元素。說它喜劇,主要源於主人公在書中的行爲與思想都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從而構成了喜劇元素;說它杯具,是因爲堂吉訶德雖然內心有着完美的願望、崇高夢想卻想借助於騎士精神來實現,並且得不到世人的認同,這當中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構成了杯具。

而在我看來,這本書應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杯具纔對。即使它真的包含了一些喜劇元素,那也只是塞萬提斯爲了突出主人公的杯具性而特意爲之。一喜一悲的映襯不是喜劇愈喜,而是杯具愈悲。因爲我始終認爲,作爲一部文學作品,杯具的藝術性要遠高於喜劇的藝術性。喜劇只能用作一時的歡娛,而杯具才能讓人反思。

對於塞萬提斯來說,一部不能引起反思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明白,彼時的西班牙王國正日漸衰落,同時聲勢浩大的文藝復興運動也在那裏發展起來。複雜的歷史條件與社會環境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王國所以期望能夠用騎士精神來加強統治,塞萬提斯則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嘲弄了騎士精神。

而作者大概並沒有嘲弄堂吉訶德,因爲堂吉訶德實際上是一個受害者。相反的,主人公的英雄品質在這本書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不是爲了忠君、護教,而是爲了扶危濟貧、改革社會;他勇敢而善良……除此之外,他還具有淵博的學識。能夠說,如果他不是看了那些騎士書籍,他必須能夠在社會上有所作爲。

但他就偏偏看來那些誤人的騎士小說。這樣,他的淵博學識、優秀品質就反而“成就”了他“喜劇”的一生。世事之無常,瞬息萬變,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由此也能夠想到一個問題:一個人何以由一個天才變成蠢材?又何以由一個英雄變成一個小丑?就作品本身而言,我們似乎能夠從作者的時代背景得到答案;然而既然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就足以證明它在每個時代都具有其現實意義。

什麼是杯具?所謂的杯具就是把世間最美的東西撕碎了給大家看。從某種意義上說,《堂吉訶德》貼合這樣的標準。他把主人公身上種種優秀、完美的東西都“轉化”成了被世人嘲弄的理由,成就了一部“喜劇”;恰恰是這樣的“喜劇”造就了主人公的杯具人生。也許世界就是這樣,一邊是喜,一不注意就滑到悲的那一頭了。這並不僅僅存在於這樣那樣的歷史變革期。

傳奇作家塞萬提斯在這本被認爲代表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小說最高成就的作品中勾勒出了一個既顛且癡的遊俠騎士的形象。說他顛,是因爲他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羣當軍隊;說他癡,是因爲堂吉訶德從來都是那麼固執,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真實的世界——當然他可能也看到了,但他卻一點也不相信。

堂吉訶德能夠說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雖然這樣形容他稍微有一點諷刺意味在裏邊。畢竟他的“特立獨行”是有悖於世人的普遍認知的。他的特立獨行不可是他敢於與天鬥、與地鬥,還體此刻他在應對世人嘲諷時能夠自得心安。非但如此,他甚至還認爲整個世界、所有人都錯了,想要“拯救”世界。

他讓我聯想到了阿Q。可是在塞萬提斯的筆下,他比阿Q更“Q”。阿Q在應對世界的時候,心裏很清楚拯救是個十足的異類,挖空心思獲取一種“精神勝利”以自適。而堂吉訶德則不然,他渾然不知拯救頭腦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於現實中的世界,反而認爲是別人錯了。因而在他的觀念中,根本就不存在如何自適的問題,而是一門心思與他眼中的巨人、惡魔決鬥,不讓他們爲害人間。僅從這一點上看,姑且不論他的行爲是否有意義,我們能夠說,堂吉訶德比阿Q的“境界”要高,並且遠超諸愚人癡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