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記錄

學問君 人氣:9.93K

《堂吉訶德》原名《匪夷所思的拉曼查卻士堂吉訶德》,作者在序言中申明:“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一種諷刺”,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但實際上,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意圖。在這將近一百萬言的作品中,出現了西班牙在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侶、牧師、兵士、手藝工人、牧羊人、農民,不同階級的男男女女約七百個人物,尖銳地、全面地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爲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記錄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永垂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駑騂難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着破了洞的頭盔,要去遊俠,鋤強扶弱,爲人民打抱不平。他僱了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跟在後面。堂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爲他的女主人,給她取了名字叫杜爾西娜雅。於是他自己就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做城堡,把老闆當做城堡的主人,硬要老闆封他爲騎士。店老闆樂得要捉弄他一番,於是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用堂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實打了兩下,叫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堂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做巨人,衝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羣當做軍隊,衝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髮匠當做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做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羣罪犯當做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裏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騎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遊俠一年。堂吉訶德永遠愛對着臆想中的敵人猛衝過去,亂戰一陣,但是由於他的美好願望不切實際,戰術荒誕可笑,因而處處碰壁,好心不得好報,甚至險些喪命。當他和桑丘吃盡苦頭,輾轉回到家鄉時,他已一病不起。但經過一翻遊歷,他已認識到自己從前是個瘋子,那些騎士小說都是胡說八道,只恨後悔得太晚了。

我覺得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脫離現實、沉於幻想、行動盲目的一個人。他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而想入非非,喪失了人類最基本的理性。他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實生活,無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時代,所以處處碰壁,對於僕人的勸告也不聽從,於是弄得遍體鱗傷,還被許多人當成瘋子對待,到文章末尾,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已經太晚了。

與此同時,堂吉訶德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衆,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清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許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但他對此是如此的迷戀和執着,如此的不可思議,已完全由執着變成偏執。我想說的是,他的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由於他的過度沉迷,導致了對於自己原本的理想的迷失,最終結果就是失敗。堂吉訶德是一個永不妥協的鬥士,他爲實現理想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令我們折服。堂吉訶德敢於爲主持正義、清除罪惡而忘我鬥爭,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敵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縮。最典型的就是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巨人,毫不猶豫地挺槍拍馬衝過去,最後遍體鱗傷。

我認爲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複雜而矛盾的人物。因爲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是一個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堂吉訶德敢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捍衛道德、正義和信仰,即使大多數情況下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這種不屈不撓、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實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當今社會,這樣追逐自己理想哪怕是錯的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堅持到了最後也不放棄,所以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肯定,只是應該找對自己的方向與正確的道路,這樣我們纔可以爲了理想一路到最後。

主人公的僕人也就是農民桑丘·潘沙善良、純樸、樂觀、風趣、愛吃,可以說是當時西班牙農民羣衆的`代表,雖然是男二號,但這因爲他追隨堂吉訶德一路走來,才上演出一出出人間喜劇,處處留下了閃光的藝術風采。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精神,頭腦清醒,少有幻想,對現實有着正確的判斷力,這一點正是堂吉訶德所不具備的。因而他時刻咒罵騎士道,甚至捉弄主人——隨便指認四個村姑是杜爾西內婭公主和其侍女。由於他的階級侷限性,造成他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愛佔小便宜。一心只想當上總督,讓他駝背的老婆坐上金光閃閃的馬車。這就反映了他做爲小私有者的弱點。他身上同時具有西班牙農民的機智、善良和樂觀精神。他逐漸克服小農意識,追隨着堂吉訶德視野逐漸擴大,思想逐漸變化、進步,堂吉訶德的品德及人文主義理想吸引了他。任總督期間他忠於職守、廉潔奉公、斷案如神,成爲一個追隨人文主義者的進步農民形象,作家的民主精神體現。也向世人表明:思想狹隘者如若被崇高的理想精神所薰陶,他的精神世界同樣會煥發異彩!

我們可以從桑丘的變化再次看出堂吉訶德的理想精神的偉大,正像很多批評家所看到的:“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也是逐漸充實的。我們最初只看到他傻,漸漸看出他癡中有黠。可是他受到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明知跟着個瘋子不免吃虧倒黴,還是一片忠心,不肯背離主人。”我們說他知道感恩,他寧願吃苦倒黴也要忠心於他的主人,這些都不是傻、癡、黠所能涵蓋的,也是物質主義、功利主義所不能夠解釋的,這恰恰說明了桑丘身上也具有我們一向所忽略的難能可貴的品質。這些品質有他與生俱來的,而更多的應該是受到堂吉訶德精神感召而產生的變化,所以不管如何這些品質在他身上實實在在地存在着,這也是桑丘之所以爲桑丘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 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西班牙反映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反映了當時西班牙社會的進步要求。把這兩上藝術形象置身於21世紀同樣可以給人啓迪:21世紀的人類,當然也需要人文主義的理想精神,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務實主義精神,理想脫離了現實,就只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甚至把自己變成一個笑話;反之,具有務實精神的人,則應開拓思維,大膽進取,否則只能成爲時代的棄兒。他們主僕二人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着對方的精神和生活,共同演繹了一部天才著作。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文學的世界中永垂不朽,在現實的世界中世代傳頌。

所以我們既應該擁有理想,又應該擁有務實精神,這樣纔不至於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登上人生的巔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