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圍城讀書筆記3則

學問君 人氣:2.84W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爲“新儒林外史”。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圍城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參考!

圍城讀書筆記3則

圍城讀書筆記(1)

《圍城》是我認爲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爲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andiwaswrong。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餘大失所望——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着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damn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幹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豔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係。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爲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衆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爲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學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初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裏想着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裏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

圍城讀書筆記(2)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衝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爲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第324頁)。

這裏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嘆。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衝突中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經過一家外國麪包店,廚窗裏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裏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第353頁)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隻著名的祖傳老鍾,方鴻漸的爸爸作爲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鍾,每小時“只慢7分鐘”的“很準”的鐘,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鐘頭的鐘: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第359頁)

有些西方批評家說《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說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着力於嘲諷僞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衝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蘊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着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圍城讀書筆記(3)

20**年11月26日,我們廣東財經大學1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班舉行了一次團日活動,活動的'主題是“我讀我閱,書香博客”。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全班分爲三個讀書小組,每個小組一起讀一本書,在活動當日以組爲單位向全班展示讀書心得。我所在的小組這次所讀的書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受啓發,對人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

《圍城》這本書是錢鍾書先生寫作於1944年,並在1946年完成的一部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當時錢鍾書正羈局於淪陷後的上海,情緒低落,內心惆悵,就像作者本人所說的那樣:“兩手裏憂世傷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人都有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小說創作的時間正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而作者的經歷與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頗爲相似:都是出身於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0年代留學於英國和法國,1938年初回國。故事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線索,描寫了抗日戰爭初期某些知識分子的心理變化和生活變遷,着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衆生相。《圍城》以戲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出了在全面抗戰的大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內心的彷徨和空虛。“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大概就是圍城的含義吧。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們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他們一次次次衝出“圍城”,卻又來到下一個“圍城”的入口,愛情、事業、家庭皆是“圍城”。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表現一部分知識分子們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在這部書中,作者透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運用犀利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以機智的幽默和溫情的諷刺,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剖析了人性與道德上的弱點。反觀我們當今的社會,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陷在“圍城”中無法脫身,纔有了所謂的“房奴”、“蟻族”,他們親手爲自己戴上了一把沉重的鎖拷,畫地爲牢,作繭自縛。也許,生活的確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但是這並不是我們被慾望,利益,虛榮所困住上進腳步的藉口。這本書在今天看來也是可以給許多被禁錮、被壓制、被體制化的人一些啓示的,在揭示了人類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之後,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該突破心中的“圍城”,去找尋自己內心的真實夢想了呢?不再爲了虛榮而裝做道貌岸然,拋開現實的枷鎖,開闢一片自己的天地。

讀完《圍城》,我們大家都受益匪淺,只要你不被束縛,衝出那些落後、迂腐、守舊、不切實際的思想,人生就不再是一座“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