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活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

學問君 人氣:1.4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

《活着》的讀書筆記1

這是一本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書,講述的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簡單的故事在沒有任何華麗詞藻的修飾下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深邃的哲理。樸實的語言中流露着真摯的感情。往往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餘華爲大陸先鋒派小說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1960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因父母都爲醫生,所以他從事過五年牙醫。後棄醫從文,正因爲他有過醫生的經歷,所以他的作品也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俄殘酷本質從虛假人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而《活着》正是他衆多代表作品中的經典之一。

本書以獨特的寫作特點,以第一人稱的獨特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本書主人公福貴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貧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子女,女兒不幸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爲生命裏難得的溫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人爲什麼而活着?這是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也許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的,但作者卻給出了一個統一的答案: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其意義,那麼唯一可以作爲意義的只有活着本身。正如書中所寫:人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者將一個個希望展現給讀者卻又一次次無情的將其打破。這就是本書的一個特點,其實人生也正是如此。上帝就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快樂就搭配幾倍於快樂的苦難。所謂的幸福與生命存在的價值也在快樂與苦難不斷交替中有所體現。

一個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顆流星的隕落,那麼自然,自然的讓我們害怕,但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變更,沒有人能夠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活着,即使有多大的苦難,我們依然有存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

《活着》的讀書筆記2

我覺得我必須得說點什麼,又覺得我說不出什麼來。

往常也看過一些我認爲同類型的作品,沒有一個像此篇一樣讓我感覺不能呼吸,幾近崩潰到看不下去。每一個死亡,就像切實地發生在我的身邊,不,是我的感情,我的心上。我感覺壓抑,我的心都好像在被一個瀕死的苦命人死死地拽着。

鳳霞,多好的姑娘,沒有比她更善良更苦命的孩子了。我爲她難過,爲她生病,爲她被賣,爲她終於等到了二喜卻死在生孩子的時候。她太苦了,我不得不說點爲她慶幸的事情安慰自己,她遇上了福貴和家珍這樣有心的爹孃,遇上了二喜這樣愛他的丈夫。可我還是爲她難過。

有慶,那個在雪地裏光着腳丫去上學的孩子,最後被抽血抽死了,他們在作者渺小輕飄的語言中,從活着變成死了。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家珍,二喜,苦根。我不想再回憶起他們的痛苦,只覺得應該有人記住他們的名字。

起始我很是埋怨福貴,把很多的不幸追溯到他身上。可開始的我有多怨他,現在就有多同情他,甚至於可憐心疼。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的語言沒能將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出萬分之一,我很羞愧。

《活着》的讀書筆記3

“活着,失去。失去,活着。”

我這一生都在失去,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我還活着。

我這一生,年少時荒誕不經,輸光了家產和祖宅,氣死了父親;進城給母親買藥,被抓去打仗,親人不知,離家兩年,回來時母親病死,女兒因爲生病又聾又啞;爲了給兒子讀書,我曾把可憐的懂事的女兒送給別人只爲了省一點飯錢;我賢淑的出身富貴人家的妻子跟着我吃了一輩子苦得了病爲了一雙兒女和這個家沒享過一天福;我義氣豪情的兒子給別人輸血,血被抽乾,死在了他12歲;我以爲上天厚愛我,賜給我女兒一個好丈夫二喜賜給我和妻子一個好女婿二喜,可我女兒因爲難產死了,死在我兒子死去的醫院;女兒死後三個月妻子也離我而去;外孫苦根4歲時他爹二喜被水泥板夾死;我已經是一個糙老漢了,做不了多少重活了,苦根跟着我5歲就學會下地,他7歲發燒說頭暈我都沒意識到,覺得太對不起小小的外孫,心疼地給他煮了半斤豆子吃,沒想到這是他的最後一餐,他太久沒吃飽了,他撐死了。

我把我的親人都埋在了一起,茅草屋再也不是家了,只是一個住的地方。

從此以後,沒有父母頤養天年,沒有妻子賢良淑德,沒有兒孫承歡膝下,只有我還活着。

這一生,我風光過,我混蛋過,我落魄過,我死裏逃生過,我失去過,我一直在失去,不斷失去,可是我還活着。

我買了一頭老得犁不動地要被人殺掉的老牛,給它取名福貴,我覺得它像我,我們都是孤苦伶仃,相依爲命。

其實經歷了那麼多,我看透了,我不悲傷,儘管我老得快走不動了,儘管家家炊煙升起時我一個人獨自回家,儘管回家後只有一室孤獨落寞等着我。

《活着》的讀書筆記4

半夜蚊子咬醒,怎麼也睡不下,開啟看見已經買了這本書,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看過,就當消磨時間看看。

看的時候有很多很多很多話想說,可是看完之後又感覺什麼都說不出來了,就融匯成一個字:堵。心裏堵的慌,每一段劇情,每一個時段,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個字,都看的很難受。

從開篇的敗家,到結尾經歷完一切之後的放下,誰也不知道富貴是不是真的放下了,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旁人能感受到的遠不及當事人的萬分之一,苦不苦難不難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福貴要是能回到過去,見到以前的自己,一定要抽自己三個大嘴巴,一個爲爹孃,一個爲家珍,一個爲自己!說他很慘,可是又不然,不經歷過那些,那富貴或同下一代,還會是這種樣子,總有一代會承受他需要承受的這些東西。

活着,故事裏的人都在爲活着而活着,可最後都沒有真正的“活着”過,特別是家珍,一想到她就會覺得特別難受,她越是善良通情達理就越讓人心疼,她真的有好好活着嗎,還是從有慶死的那天起,就沒有真正的再“活着”了。福貴能娶到家珍,他說是上輩子當狗吠了一輩子才換來的,那最後他所有的經歷,又是造了什麼孽纔會這樣。

福貴是悲慘的但也是最走運的,餘華筆下的故事現實到窒息,又真實到可怕,從第一個文字開始就再也出不來了,前面以“自己”爲第一視角來講述自己聽故事,待老人開始講故事之後,又以老人的第一視角來描述所有的故事,讓人能夠更直觀的代入劇情,更深刻的感受故事,真的很厲害。

所以我對於這本書,只敢看一遍,不會敢再去看第二遍。

《活着》的讀書筆記5

活着,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認真生活。苦難雖多,但是人間值得。

早前就讀過餘華的《活着》,疫情期間二刷了這部作品。作者以一種平靜的口吻向讀者講述了徐福貴充滿波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少年時期成爲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在賭博中,輸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產,淪落至爲三餐溫飽而奔波的佃農。而後,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所有的親人相繼離去。他親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伴。

初讀《活着》覺得故事很壓抑,整本書裏沒有希望,每當福貴一家燃起希望之時,生活便給他們沉重的當頭一擊,把他們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候我會想結局會不會有什麼反轉。然而作者就是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活着註定是要與苦難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活着實屬不易。福貴的一生與苦難爲伴,仍活着。不禁感慨到“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相較於福貴來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卻仍時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於是我便時常告訴自己知足常樂,懂得感恩。

疫情期間再讀《活着》,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着”這個詞在打擊和困境下,是充滿着力量的。它不單是與命運的抗爭和吶喊,更是一種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現實給予我們的無聊,跌宕,苦難和幸福。接受命運給予的種種,感激他,仇恨他,擁抱他,但是不拋棄他。正如作者所說“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就像作者說的:“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輸掉了家業,家還在;經歷了生死,命還在;福貴更是在苦難中品嚐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難和不幸,他的生活裏是有幸福快樂的。

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那都是屬於自己的經歷。不斷的提高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度。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種姿態去抒寫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一天,認真生活。苦樂參半的人生裏,愛自己,便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活着》的讀書筆記6

整本書的情節並不恢宏,講述的僅僅是一個富家子弟從紈絝浪蕩到迷途知返卻又失去一切、一無所有的過程。

這世界最動聽的一個成語大概就是“虛驚一場”。可是當你以爲這是一個虛驚一場的故事時卻發現,更大的厄運還等着你去對抗。

當福貴敘述自己的一生,他的語氣是冰冷的。冰冷的異常平白和簡單,冰冷的好像他早已忘記了那些離他而去讓他痛及一生的親人。

可是就是這種冰冷的聲音,讓每一場悲劇都更加真實的敲擊着讀者的內心,讀起來異常沉重。

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樣——“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從敗壞的地主少爺到九死一生的士兵到後來一個普普通通的貧苦百姓的角色轉變,他的經歷使他變得逐漸有當擔,也更加珍惜“活着”這件事。

當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來發展的時候,命運卻又給出了新的當頭一擊。

兒子、女兒、妻子、女婿接連的死去,到最後外孫因自己而死,他所有的親人們,都在這個叫《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

在整個故事中,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互相仇恨,但是卻始終沒有相互拋棄。

如果有一天,你的活着也僅僅是爲了活着,那麼生活所帶給你蒼涼和苦澀與你而言也不過是毫髮無傷。

無論現在的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

那個結果對現實的我們毫髮無傷。

《活着》的讀書筆記7

書中最後這樣寫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句話,總結了福貴的一生。

相比於富貴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美好的'。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玩物喪志、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輕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爲了愛情,爲了面子。每當看到這種新聞時,我啞然並震驚於爲何會有人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輕,你所輕易捨棄的生命,是那醫院病房裏的人不願放棄的,是那身體有殘疾的人努力爭取的。

有時我也會對平淡的生活感到煩惱,如今我卻懂得,我們所厭倦的恰恰就是富貴窮極一生渴望追求的。誠然,我們如今都在活着,而每個人卻都不同的活着。有的人泡在煙霧縈繞的網吧中“虛擬”地活着;有的人把課桌當做牀糊塗地活着;有的人在費盡心思爭取周圍人的讚許誇獎中“努力”地活着;有的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地活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方式,我們不能說哪種方式是錯的。但是,當自己選擇的路走完時,當窮盡一生時,每個人收穫的卻也不盡相同......

我們每個人都在向死而生,我們都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何必自怨自艾,何不熱熱忱忱地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8

讀這本書是一種精神的震撼!作者冰冷地敘述着殘酷的現實,緩慢的將僅有的一絲幻想和美好不斷地打破,用一個一個的死亡來詮釋着活着的本質。過去,我以爲活着是一個過程,現在我卻感覺活着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或許某些時候,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

年少無知的富貴輸光祖上積累的財富,加之父親的氣絕身亡讓他重獲賢惠的妻子和聰明的女兒,他活着似乎有了意義。殘酷的戰場讓他目睹了生命的無力,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然後,撿了一條命回到家,母親卻已離開人世,聰慧的女兒不再會說話也不能再聽到聲音了。之後,心地善良的有慶賽跑第一,似乎讓人感受到了希望,可是作者依舊敘述着殘酷的現實。熱愛的生靈有慶居然是被抽血抽死的,殘酷的社會和無知“醫生”的行爲實在令人髮指。爲人忠實卻遭遇不幸的鳳霞嫁給了忠厚老實的二喜並懷了孩子,似乎希望又重現了,然而……鳳霞的離去,二喜的遇難,接着又是家珍的逝世,就連充滿靈性的苦根也未能辛存,死因居然是撐死的!這一切,歷歷在目的是,眼前是一個一個橫臥着的靈魂!最後富貴和與他同名的老牛的身影漸漸消失……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的宿命不過都是迴歸土地的擁抱。在活着這樣一個廣大而又沉重的話題面前,似乎每一句話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覺得無力。然而活着,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活着是艱難的,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