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15篇

學問君 人氣:8.13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書筆記15篇

《活着》讀書筆記1

以前喜歡閱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爲何而活着?有人認爲是爲了愛活着,有人認爲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爲因爲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說:“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爲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爲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爲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爲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爲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說,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2

對待社會,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爲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路 遙《人生》

餘華先生用極富民俗特色的語言,借福貴之口,向我們講述了從五十年代到今天,跨越了大半個世紀的中國貧苦農民的故事。《活着》是一部現實主義意義上的悲劇,讓人讀完悲從心來卻又無可奈何。浪子回頭固然金可換,但是時代巨大的不可抗力讓無數的福貴們揹負上了不得不去承擔的悲苦命運。

活着,活着,人生在世,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又談何容易?人生的跌宕起伏,從大富大貴的紈絝子弟,到一無所有的乞丐,從趾高氣昂的地主少爺,到歷經生死流浪在軍閥混戰中的士兵,從初次看見希望的熹光到再次被現實的黑暗吞噬,渺小如福貴的千萬中國貧苦農民,又怎能奈何?那個時代對千千萬萬的福貴們極盡摧殘,以摧枯拉朽之勢貪婪地吞噬着他們渺小的生命。

那一片埋葬着老母親、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的墳塋邊,福貴指着旁邊的空地囑咐人說,自己走後就葬在這裏。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雖然以小說的手法展現,將人世間生離死別的千萬種苦難,離合悲歡的千萬種情感都灌輸在一個福貴的身上,但是卻真實得可怕,因爲這就是那個時代裏,中國人的縮影。所有的這些苦難,都是我們的先人曾經經受過的。

我們無法想象那樣在戰火中摸索着求生活的黑暗日子,我們無法感受到子彈擦身而過、身邊血流成河的恐怖,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中瘋狂的洶涌的潮流,我們也無法體會諸多悲劇相互疊加而產生的強大的心裏壓力……或許我們的靈魂早已經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迷失了,我們也許已經忘記,或不再願意提及那一段黑暗的日子裏,無數的“我”是怎樣卑微地生存過。

餘華作品的價值,就在於他能夠看似輕易地喚起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對生命的感悟。我們一邊高喊着對生命的熱忱,一邊沉迷在虛擬的世界中無法自拔,我們一邊譴責着對時間的浪費,一邊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糾纏再三。前幾天有位導師說道,真正的大學,就應該是“虛”的學問,談實用,不如改叫職業技術學院。我覺得他說到了結症所在。

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一代人,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追求虛榮的浮華,追求虛無的享受,追求名與利,追求金錢與物慾。當然你可以輕易的說,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社會就是大染缸,身處其中怎麼可能獨善其身。但是,我們仍然能夠看見許許多多的視名利如糞土,集畢生之所學爲的發展獻身的人們。我們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我們的社會也需要這樣的正能量。在市場經濟中,我們學會了將一切事物都賦予標籤與價值,我們慣於用金錢去衡量這個世界,華服珍饈,香車美人,豪宅花園,甚至於婚姻,甚至於感情,都一一被明碼標價,倫理與道德的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浮生若夢,一切過眼雲煙。盛極一時卻落得百年孤獨。叫人不得不感嘆人生的無常。

關鍵在於,我們最終能不能明確自己的內心究竟想要什麼,能不能摒棄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能不能明確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能不能真正做到——爲自己而活,“爲活着而活着”。我無權去評論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我可以自由地去選擇我想要的人生,去成爲我想要成爲的人,去經歷我想要經歷的故事,去完成我想要完成的夢想。

青春,就是用來不斷地接受挑戰,不斷地去嘗試,不斷地瘋狂,不斷地失敗,不斷地站起來的,我不想爲名利和循規蹈矩的教條束縛,我要自己的生命能夠自由地呼吸,我要自己的生活精彩絕倫。人生不怕有遺憾,但是,只要多年之後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能夠無悔這段光輝歲月,便足矣。

我相信,孤身一人在這個冰冷世界中流浪的福貴,他是幸福的,命運的悲劇並不意味着他靈魂的悲劇,他擁有着非凡的經歷,擁有着至親至愛的人最最親密的回憶,酸甜苦辣,共同調成了人生的一罈酒,在時間的調和中愈來愈濃郁甘醇。

“活着,作爲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體味與感受。怎樣選擇,怎樣抉擇,便會成就你怎樣的人生。活着,爲自己而活。

《活着》讀書筆記3

上師範的時候現當代文學老師就給我們推薦過餘華的《活着》一書,當時看了一部分,覺得不是很喜歡,太過壓抑和苦悶,今天回想起來也許是年紀和閱歷的原因吧。今年寒假開始的第一天去逛書店,準備買一些書打發寒假單調枯燥的生活,很巧,一眼就看到了《活着》,於是,上學時候的美好記憶被勾起,毫不猶豫買下了它。

回到家,從五六本書中間抽出《活着》這一本,躺在牀上,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將它讀完。說老實話,我讀書比較慢,喜歡邊讀邊品,看看作者的語言妙在何處。可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它的故事情節非常緊湊,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細膩的句子很少,作者餘華的敘述手法非常直白樸素,沒有任何的煽情。在他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主人公福貴經歷的每個悲劇都是痛苦的,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令我在讀的過程中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正如美國《西雅圖時報》的評論所說——“《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沒有那種功力去評論《活着》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除了看過作者餘華的幾篇不同版本的自序外,也沒有認真查找資料研究過作者。但我分明看出了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種理念,即如何生活,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主人公福貴雖然有着種種惡行,但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還是學會了如何生活。且看小說的結尾,那可真叫人難忘。敘述者看着老人和他的牛,一隻名字叫福貴的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這樣的結尾有什麼寓意呢?餘華在日文版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也許會給我們啓示:“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我們的一生也窄如手掌,可是我們能否讓它寬若大地呢?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活着呢?我想,讀完《活着》我們是該思考活着的意義以及如何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4

時光向來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們吹往不同的地方。大抵人生總是這樣,充滿一場場盛大的邂逅與別離。——苑子文《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

餘華的《活着》可以稱得上是名貫中西,光是讀再版又或是國外版本的序言,就有很多,我也不記得寫的都是什麼了。

從知道這本書至今已經有數十年時間,從來沒主動去看過,甚至有段時間覺得就是文人的無病呻吟,機緣巧合,在圖書館偶遇,花一上午時間匆匆看完,放下書,還沉浸在文字營造的悲傷之中,走到圖書館的臺階下,還在思考着書中的情節和人生苦短。

本來也是寫不出來這篇讀後感的。《活着》的內容太過於沉重,太過於真實,將所有的機緣巧合和近百年的所有不幸,用一筆一畫的方式勾勒出來,籠罩着你、逼迫着你,留給你的是無盡的遐想和不禁地悲傷。這種讀後感寫不出悲情,無話可說,滿腔都是揹負的無奈和揪心。

前幾日遇到一篇關於此書的本科畢業論文,仔細讀了,又遇到一些家長裏短的家鄉事,覺得也是有些東西可以寫一寫,不談活着生命的張力,談一談每個人怎樣活着,又如何選擇這樣活?

中國有人生四大悲劇,其中有三:青年喪父、中年喪偶(配偶)、晚年喪子。都被此書中貫穿的主人公富貴所經歷,作者筆鋒犀利,毫不留情。

筆下的主人公富貴,從開篇沒過幾天的好日子開始,直到結尾處,一直經歷着、面對着生死對抗,幾度浮沉。面對命運的折磨、錘鍊和禁錮,主人翁無法逃避、無法施展個人英雄主義,他首先要考慮活着,要考慮責任,考慮傳統社會和鄉土生活給他套上的原始枷鎖。

他甚至不會考慮,沒時間考慮,他都不知道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也不用考慮結果,只需要知道沒錢治不好病,人死了要埋掉,要把地種好,總之活着一天就是一天。

話說回來,尋常百姓家誰又不是這樣呢?

富貴的精神世界中其實是充斥着平庸和貧瘠的。面對生存,面對死亡,沒有誰能自信的用鮮活的生命去不停地揮舞着。一次、兩次、三次…一生中任何一個人都會面對離散、面對生命的消逝,直到最後,剩下的是空洞的眼神、乾癟的面板和沙啞的聲帶的組合。

我覺得富貴到最後可以說是一種麻木,靠着活着的慣性生存下去。回到這種平庸和貧瘠的精神世界上,難能可貴的是接受現實,再在平庸和貧瘠中堅持生活。這大概是這本書中最能引起共鳴的地方。

每個人都是在矛盾中對抗着生活的,富人有富人愁,窮人有窮人酸。費先生寫的鄉土中國就曾提到過,一個鄉下人去城市裏,可能會被城市人叫土,讀書筆記。一個城裏人去鄉下,也可能會被鄉下人說傻乎乎,連個鋤頭都不會扛。這就是矛盾和對抗的存在,在個人身上存在,在階層身上存在,更在社會環境中存在。

我們常常談要回歸生活,又被現實中各色各樣的夢想挾裹着。我們奮力的吶喊着,不用發出聲音的那種吶喊,喊出的是內心中的不甘平庸和拒絕貧窮,說到底也不比富貴好到哪裏去。無非是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一個是在小康水平以上掙扎,所謂的掙扎,都是在歷史洪流中被推動着的,旋轉着的,不知道要流向何方。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我們無法讚美高尚,也無法詆譭懶惰,那些痛點隨着時間的消磨,變成一個結着硬痂的傷疤,你看着它,觸碰着它,感受不到痛。

坐下來想想怎麼活着吧?想了想,還是趕緊把手頭上的事做了,晚上睡個好覺。

這就是活着,你還想怎樣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5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感嘆一番也就丟下。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餘華寫的小說《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荒唐事,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迷途丈夫,撐起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着,接受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說是生活,爲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他想着透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土地改革,買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qiāng斃,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認命。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爲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那時有慶已經不行,可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有慶嘴脣都青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聽說:'心跳都沒。'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

看到這裏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怎麼會如此荒唐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爲家珍。兒子有慶死,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鳳霞卻死。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誰知一過又過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活着》讀書筆記6

這個暑假,我讀了寫的《活着已值得慶祝》,令我大爲感動。

這本書的封面很簡單:坐着琴凳上,他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鋼琴。地上灑滿了玫瑰花瓣。的腿部寫着書名以及作者。

《活着已值得慶祝》這本書講訴了因頑皮而斷臂,但是後努力,堅持地攀登高峯,成爲了一個達人。這本書最讓我感到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在游泳池裏,雖然他比別人遊的慢,但是,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佩服與感動。二是面對學校校長的拒絕和歧視根本不在乎,而是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每天堅持用腳練琴7個小時以上,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終於彈出了《夢中的婚禮》。並且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終於取得了達人秀冠軍。

這本書讓我感到,讓我知道了只有活着,纔是最幸運的事情,珍惜現在的生活。爲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

《活着》讀書筆記7

要讀懂一本書,首先要了解作者以及他的生活時代背景,餘華透過他獨特的寫作方式創作了《活着》這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富貴一生悲歡,詳細體現了富貴一生的起落剩衰。年少的富貴是富家公子,有着村裏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就是因爲這樣滿足與幸福的生活,富貴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了。

這篇小說富貴把自己的一生生活縮成了一個故事,年少的他在自身生活習慣的影響下,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一步步的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揹着穿梭在大街上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但他從未想過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人總是在自由中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爲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然無息了,富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而這一陷再也沒出來過。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這一生雖然很可憐,但都是他自己一手釀成的。賭城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輸掉自己的一生。嘆息之餘我感嘆人生換位的易,富貴不再是富少了。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僞的,人內心的驚濤駭浪纔是真實的,富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啓示。

人一旦黴運當頭時屋漏偏逢連陰雨,父親的死悲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緊接着家珍的父親鑼鼓張聲奪走了自己的女兒,同時帶走了未出生的孩子。這充分體現了男人一旦傾家蕩產後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他親眼看着妻子的離去,整個世界都奔潰了,只好自己一人默默種着人家給的五畝地養活着一家人。人往往在活的自在的時候不安分的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的活下去,所以他得靠自己生存,學會了耕地,學會了自己做飯等,從他母親的過世,女兒的離開,妻子過世以及最後兒子的過世,妻離子散正是真實的寫照。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堅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自己的生活別人不會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用刻意去懂,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切不能犯下不可迴轉的大錯,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勇敢堅強的活下去,不要懼怕死亡,上帝給我們關上一個窗戶的同時就會開啟另一個窗戶。

《活着》讀書筆記8

我覺得我必須得說點什麼,又覺得我說不出什麼來。

往常也看過一些我認爲同類型的作品,沒有一個像此篇一樣讓我感覺不能呼吸,幾近崩潰到看不下去。每一個死亡,就像切實地發生在我的身邊,不,是我的感情,我的心上。我感覺壓抑,我的心都好像在被一個瀕死的苦命人死死地拽着。

鳳霞,多好的姑娘,沒有比她更善良更苦命的孩子了。我爲她難過,爲她生病,爲她被賣,爲她終於等到了二喜卻死在生孩子的時候。她太苦了,我不得不說點爲她慶幸的事情安慰自己,她遇上了福貴和家珍這樣有心的爹孃,遇上了二喜這樣愛他的丈夫。可我還是爲她難過。

有慶,那個在雪地裏光着腳丫去上學的孩子,最後被抽血抽死了,他們在作者渺小輕飄的語言中,從活着變成死了。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家珍,二喜,苦根。我不想再回憶起他們的痛苦,只覺得應該有人記住他們的名字。

起始我很是埋怨福貴,把很多的不幸追溯到他身上。可開始的我有多怨他,現在就有多同情他,甚至於可憐心疼。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的語言沒能將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出萬分之一,我很羞愧。

《活着》讀書筆記9

好句:

1、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墳裏的爛骨頭,也不會向你要飯。

2、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爲的一切。

3、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4、女人啊,性子上來了什麼事都幹,什麼話都說。

5、到了傍晚,我們兩個人就坐在門檻上,看着太陽落下去,田野上紅紅一片閃着,聽着村裏人吆喝的聲音,家裏養着的兩隻母雞在我們面前走來走去,苦根和我親熱,兩個人坐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

6、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

7、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8、你的命是爹孃給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問問他們。

9、四周的人離開的田野,呈現了舒展的姿態,看上去那麼的廣闊,天邊無際,在夕陽之中如同水一樣泛出片片光芒。

10、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11、坐在我對面的這位老人,用這樣的語氣談論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內心涌上一股難言的溫情,彷彿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我看到寧靜在遙遠處波動。

12、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乾淨些。

13、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內心的憤怒漸漸平息,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14、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們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

15、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着身體。

16、這鋼鐵能造三顆炮彈,全部打到臺灣去,一顆打在蔣介石牀上,一顆打在蔣介石吃飯的桌上,一顆打在蔣介石家的羊棚裏。

17、我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着自我的分裂。

18、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19、我的鳳霞也可憐,一年前她發了一次高燒後就再不會說話了。家珍哭着告訴我這些時,鳳霞就坐在我對面,她知道我們是在說她,就輕輕地對着我笑。看到她笑,我心裏就跟針扎一樣。

20、活着什麼也不爲,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21、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

22、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23、這孩子也不做錯事,讓我發脾氣都找不到地方。

24、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的重度此生了。

25、我邊走邊想,怎麼想都是死路一條了,還是回家去吧。被我爹揍死,總比在外面像野狗一樣吊死強。

26、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還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雙兒女團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瘋瘋癲癲地往南跑。

27、後來我就想開了,覺得也用不着自己嚇唬自己,這都是命。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想我的後半截該會越來越好了。

28、那時候天冷了,我拉着苦根在街上走,冷風呼呼地往脖子裏灌,越走心裏越冷,想想從前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到現在只剩下一老一小,我心裏苦得連嘆息都沒有了。

29、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30、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蕩起的波浪。

31、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爲內心寫作,只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

32、我娘常說地裏的泥是最養人的,不光是長莊稼,還能治病。那麼多年下來,我身上那兒弄破了,都往上貼一塊溼泥巴。我娘說得對,不能小看那些爛泥巴,那可是治百病的。

33、幸福的時刻就是用心品嚐面前的好茶,讓此刻愉快的感覺更醇厚,而面前與我談心叔舊的你們更是我幸福之源。

34、那時候最多的就是子彈了,往哪裏躺都硌得身體疼。

35、那件綢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趕緊脫了下來,那個難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36、到了夏天,屋裏蚊子多,又沒有蚊帳,天一黑二喜便躺到牀上去喂蚊子,讓鳳霞在外面坐着乘涼,等把屋裏的蚊子餵飽,不再咬人了,才讓鳳霞進去睡。

37、女人都是一個心眼,她認準的事誰也不能讓她變。

38、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

39、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40、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41、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42、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43、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

44、老子大小也打過幾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對自己說: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彈從我身上什麼地方都擦過,就是沒傷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45、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

46、人啊,活着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

47、人要是累得整天沒力氣,就不會去亂想了。

48、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49、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

50、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51、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裏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52、俗話說是笨鳥先飛,我還得笨鳥多飛。

53、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54、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55、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爲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56、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57、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58、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59、家珍是你的女人,不是別人的,誰也搶不走。

60、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61、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62、我娘常說地裏的泥是最養人的,不光是長莊稼,還能治病。

63、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64、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走。

65、擡擔架的都貓着腰,跑到我們近前找一塊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時將擔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將傷號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66、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拼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

67、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68、每天矇矇亮時,家珍就把有慶叫醒,這孩子把鐮刀扔在籃子裏,一隻手提着,一隻手搓着眼睛跌跌撞撞走出屋門去割草,那樣子怪可憐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是最睡不醒的,可有什麼辦法呢?沒有有慶去割草,兩頭羊就得餓死。

69、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是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

活着讀書筆記(1):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出自餘華的短篇小說《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愛這本書,正因每當讀這本書時,我就會覺得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其實都不算什麼,人總是這樣,如果他沒有體會到真正的痛苦,他會天真的以爲他所面臨的是天大的困難,因此便憂鬱困惑,一籌莫展。讀了這本書便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在追求的東西,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所在,但往往還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們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讀了《活着》這本書後的感悟來淺談我對“幸福”的一些看法吧!

活着,是爲了什麼而活?還是單純的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基本的潛質,簡單的兩個字卻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現實卻給了我們太多的苦難、無聊和平庸。而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去忍受,去擔負起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在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披荊斬棘後才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正因得來不易,因此才更加渴望和珍惜。派對名字

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但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麼是福?什麼是貴?也許他們並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於是一個個杯具就此誕生,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福貴並沒有那麼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樣富貴,他的人生還是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到最後才知道好好地活着纔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貴。想來也是警醒我們每個人:這天你所擁有的如果不發奮抓緊,明天也許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福貴的一生可謂當時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勞苦大衆對於生活的磨難只有堅忍,而沒有力量去改變他。賭光家財,氣死老父,他的人生從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衚衕,但最可貴的是他乘着自己年輕氣盛,以狂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生—家珍。他的幸福大門爲家珍而開,也從未關過。

福貴的一生是那麼的漫長也是那麼的短暫,讓我強忍悲痛來複述他的一生吧!成親不久,賭光家財,氣死老父,同時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質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強行帶走懷孕的媳婦,好在家珍最後回來了;外出買藥,不幸被抓壯丁,戰場上撿了一命,但也許是他的母親一命換一命的吧;回到家以爲全家四口人能夠安心過上好日子了,不料兒子有慶十三歲時卻正因救人獻血過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兒鳳霞人機靈漂亮,但正因小時候的一場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本來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難過,還好找到了一個能當半個兒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後的這段時刻裏恐怕是福貴一輩子中最快樂的時候了,女婿對他們很好,全家其樂融融,但可怕的事又發生了,女兒鳳霞在醫院生孩子的時候死去了;不久之後他生命中最珍愛的人,最後承受不了打擊離他而去;但好歹他還有爺孫三人相依爲命,沒過幾年二喜正因一次建築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個六口之家,還剩兩個人,但命運覺得給他的痛苦還不夠多,再一次奪走了他只有六歲大的外孫的生命。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經歷瞭如此多的生死離別,卻依然堅強得活着。正因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種很大的幸福;正因他知道,上天讓他活着是去發奮追求幸

福的,儘管幸福離他很遠,儘管只剩他一個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下,明天也許幸福就來到他身邊了。有人說過幸福就像一隻翩翩蝴蝶,你永遠也追不上它,但它卻在不經意間落在你的肩上。服務標語

寬容、善良是開啓幸福之門的鑰匙。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爲了救他戰友春生的老婆纔不幸死去的,一開始家珍不肯原諒春生,但大家經歷了提心吊膽的文革後,命運悲苦的他們還是重歸於好,因此遭遇不幸卻依然懂得寬容的福貴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寬容和忘卻來清除痛苦,讓內心有更多的空間來容納幸福。

也許我們所看到的,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我堅信任何人都會被他這種堅強所打動,從而來堅強地應對自己的人生。也許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許能寬若天地。

幸福只是內心對生命流轉的一種感受和領悟,而這種感覺不在於它的長短,但只要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經獲得了幸福。

在貧苦的邊緣,幸福仍然能夠光顧,在光鮮的背後,幸福也許仍然味同嚼蠟。是否幸福,不在於你所處的環境,而在於你所營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了什麼,而是在於你內心感覺到了什麼。做事遵循於本心,幸福就能夠很簡單,幸福的內心纔是成就我們幸福人生的主體。

用心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在匆忙趕路的時候,卻忘記了祝福。此刻的我們似乎都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一向在忙,一向在往前趕,以爲拼命趕路的我們會在某個終點獲得幸福。於是在這種不能停止的追求當中,我們深感疲憊,卻一向不曾追到我們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卻忘卻了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麼我們是否幸福,都早已沒有了感覺。因此當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時候,適當慢下來,欣賞沿途的景和人,也許你會收穫不一樣的東西。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靈。就讓我們放飛心靈,感悟幸福吧!

活着讀書筆記(2):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正因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爲補充,互爲因果。看了餘華的《活着》,纔開始覺得自己從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讀它,我們會頓悟活着的更深層次的好處。

人要靠記憶來慰藉,要靠傾訴來釋然,要靠平靜來概括,要靠回首來徹悟。

悲愴的殘陽微弱的呼吸着,無意感染了那一個午後的黃昏,帶着些許的惆悵,帶着些許的悔悟,帶着些許的淡然,福貴講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楊,曾爲歌舞場。“以前”像一部經典被縮成了記憶。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福貴也變得焦躁不安了,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福貴一步步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揹着穿梭在大街上之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也許他從未感覺到煙花易冷時的淒涼。他不顧嬌妻,他忘懷於紙醉金迷的世界。人總是忘乎因此,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爲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無聲息了,福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這一陷,福貴再也沒有出來過。

煙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賭場纔是富少揮手灑金的地方。福貴比鍾愛他的妻子還要鍾愛於賭場,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爲利,而金錢就是利的實體。賭場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福貴不知道他正在輸掉自己的人生。嘆息之餘,我感嘆人生換位的易,福貴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當他把家財輸地一無所有之時,父親並沒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親很平靜。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僞的,人內心的驚濤駭浪纔是真實,福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啓示。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着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說一句話。男生一旦犯錯就難以讓人原諒,男生一旦傾家蕩產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福貴看着妻子走了,默默耕種着租來的五畝地,他要養活一家人。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貴學會了耕地,看着年邁的老母蹣跚在旁福貴心中也許很痛;看着伶俐的女兒鳳霞,福貴也許在狠狠地咒罵自己。我一向認爲:親情是人內心中無形的線,看着親人爲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向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着。

人一旦真實得活着,那不真實也變的真實了。

當福貴的妻子家珍帶着兒子有慶回來時,他簡直不敢堅信自己的眼睛,昔日裏被自己痛打痛罵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門前,帶着那份執着的微笑,福貴最後明白了自己有多麼的淺薄。女生是水做的,有着太多的柔情和牽絆,而女生又是堅強執着的,有着太多的深情。在人擁有時,人就會很容易忽略她的存在,在他失去時,他纔想起她的好,但此時的福貴再也不會不顧妻子了,他開始變的疼愛自己的妻子了。他們的感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難夫妻,爲了一家人活着,他們真實的在勞作。

而人生總是悲喜雜劇,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

他們的母親因勞累過度臥病在牀,請醫治療是務必。福貴進城了,沒請到醫生卻被拉去當壯丁,這就是人生必然中的偶然,福貴欲逃不能,看着離家越來越遠,福貴越來越感傷,這也許是上帝故意搞的一處鬧劇,活生生的讓一個人經歷些許的生離死別,爾後徹悟人生。

在戰火紛飛時,福貴更想活。之後遇到解放軍,他倖免回家,看着那依舊的茅草屋,福貴也許感到從未有過的親切;看着眼前的一雙兒女,福貴也許才真正體會到活着有多麼的重要。眼淚是思念的載體,是歡欣的背面,是情意綿綿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餘生相逢是讓人感動的人生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是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運似乎並不讚賞他的堅強和勇敢,無情的奪取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期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着靜靜躺在病牀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衝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在活着,正因還有家人。隨後女兒、妻子、女婿、小外孫相繼離去,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但這些並未將他打倒,正因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託在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明白的狀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動物,再怎樣受打擊,也磨滅不了他真實的性情。福貴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靜的午後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生。其實,福貴一生的悲摧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一個不成熟時代的,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有着太多的躁動與不安,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潮流中顯得搖搖擺擺,難以把握。那是一個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時代,而人總是被動的理解那個時代,人權也許遭到了上天都難以容忍的程度,福貴就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兒。個人雖然超越了生死。但卻難以超越時代,而福貴卻在那個悲摧的時代裏好好地活着,帶着份別人看不懂的釋然。

《活着》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書中,生命在不斷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變得異常詭異,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測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大,越能體會生命的可貴和活着的不易。那層出不窮、一波之後一波的苦難象風一樣襲向人的生命旅程之時,才讓人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堅韌不屈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生命雖是脆弱而無常的,但在書中,卻讓生命的堅強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命運,能夠感激,也能夠仇恨,但是它不可違抗。帶着與生俱來的印記。生活的好處與幸福的標準,永遠沒有答案。《活着》向我們昭示了平靜從容生活的可能,絕望的不存在。

“人爲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衆說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餘華這樣說: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又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曾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能夠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說: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取,既然選取了活着,爲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透過苦難體會到了生存。

福貴一生的杯具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爲了什麼,爲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期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期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重。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着。正如餘華自己說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期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資訊,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正因只要活着就有期望。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會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地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活着讀書筆記(3):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質,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0

一個不是那麼華麗的名字,一個不是那麼有鮮明特色的故事。餘華的《活着》只是以簡單的筆觸記錄着一個普通人的一生。簡單的語言,巨大的能量,衝擊着讀者的心靈深處,而我恰好是其中一位讀者。《活着》全文以主人公的生活經歷講述着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千鈞一髮之際,我們該如何承受這萬般重量,我們又該怎樣堅強的走下去,我想文中的主人公完美地詮釋了一切。

其實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有人說“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已經成年的我們,不可能因爲一本書而徹底改變我們爲人處世的方法,但它總會在潛移默化中給予我們照亮黑暗的光芒。就像《活着》,縱然是悲觀的感覺,卻在無形中告訴我們,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總要學會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第一章中,作者以“我”遇見老人而引出了福貴這一個主人公,藉着福貴的描述寫出了他的一生。“我”在遇到老人時正值他開導老牛,有這樣一句話:“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解釋爲鼓勵牛耕田,可讀到後面才明白,這都是他去世的親人的名字,不禁心酸,老人的親人一個一個離去,到最後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懷念他們。接着講到了老人少年時,家境富裕,有天有地有工廠,還有着妻子家珍,但卻是他這個敗家子,因此後來在場上敗光了家業。讀到這裏,身爲一個讀者心裏也怨恨着,原本這麼龐大的家業一念之差就全沒了,這是造了多大的孽啊,沉迷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淪落爲了窮小子,還讓家人跟着遭罪,讓讀者都爲他感到不齒。最可恨的是,妻子家珍懷着身孕來到賭場想制止他,卻被他打併拖出了賭場,試問這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會做出來的事情嗎?這讓我們明白,無論家裏多麼富有,產業有多少,依然敵不過一個遊手好閒、沉迷花花世界的敗家子。

也許對於敗家子來說,只有真的失去,纔會覺醒,纔會明白生活不易,纔會念得家人的好。賭輸了所有家產,氣死了自己的父親,看着妻子離開、母親年邁、女兒乖巧可愛,纔會知道自己應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在“人之初,性本善”,福貴放棄了自己曾在意的面子,肯低下頭向賭贏了他們家的房產地產的龍二租五畝地,福貴爲了母親、爲了妻子、爲了孩子願意重新開始,願意笨鳥先飛、願意吃苦耐勞,躬耕農田,不分日夜。本以爲這將會是一個童話式美好的結局,就像福貴說的那樣“我想着我們徐家也算是有一隻小雞了,照我這麼幹下去,過不了幾天小雞就回變成鵝,徐家總有一天會重新發起來的”。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誰知在那個大的時代背景下,當時中國戰亂紛爭、貧瘠落後、動盪不安,誰能倖免呢?福貴在給母親買藥的路上,又因爲打鬥被抓去當壯丁,接下來是兩年的在戰場後方輾轉流亡。聽過戰場傷兵的絕命哀嚎,見過血流成河,與好友分散,與好友生死離別。當解放了他們之後,讓他們選擇去路時,福貴選擇了回家,我第一反應是指責他爲什麼不能夠去抗日、去爲中華民族的未來奮鬥,但仔細一想,也許對於一個曾經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沒有接受過進步的思想,能在此時想到他的至親,爲他們而活已經足夠,這對他來說已經是質的飛躍,能給自己的妻子兒女一個幸福的家對他來說也不是易事,對他來說一生足矣無憾了。

可造化弄人,屬於福貴的悲劇纔剛剛拉開帷幕。懷着欣喜的心情回到家中,大概原想的是一家人歡歡喜喜,自己奮發圖強,而後享天倫之樂。但是迎接他的卻是女兒因病成了聾啞人,年邁的母親也積勞成疾,家中沒有一點餘糧。這該是怎樣一種衝擊,又讓歸來的福貴該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我想他是喘不過氣的,就像有座大山,但他得活着,去做這個因他而不幸的家的頂樑柱。生活如果不給你點苦難,你永遠不會發現他曾經給你的是天堂。我想此時的福貴大概便是如此,然後爲生計奔波。其實,即便浪子回頭金不換,也不一定換來命運的寬鬆。

緊接着悲劇又接連發生了,作者餘華把重複的死亡寫進福貴的日常生活中,讓福貴這個被命運和時代捉弄的人,一次又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不得不去承受命運中這般的無奈與痛苦,從他被俘虜歸來後,本來剛剛過上好日子的聾啞人大女兒鳳霞因爲難產死在了產房,留下了丈夫二喜照顧生下來的兒子苦根,然而二喜也沒有受住這般打擊,在一次工地事故中喪失性命。苦根這個可憐的孩子只好福貴來照看,可是又因爲窮困沒吃過好東西,在生病時,吃福貴給他做的豆子撐死了。這不僅給福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我們讀到此章節時有着出乎意料的震撼,更加彰顯了我們要活着的意義和活着的可貴。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活下去的信念,我們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其他外物而活。

餘華所寫的《活着》,是把人生的酸苦無限放大。我們生活在普通的大千世界,人生很少會像餘華書中寫的那樣跌宕起伏,如此的悲劇收場。也許這就是餘華先生的寓意所在,把悲劇無限放大,讓我們透過戲劇性的人生來反思自己的生命。當我們看過了福貴的衣食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外孫相繼離世,一個本來不愁吃穿的敗家子淪爲了孤苦伶仃、孑然一身的垂暮老人後,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煩惱是多麼多麼的微不足道。因爲一個人的無心言語而糾結敏感,因爲合作的不合意見而記恨於人,因爲別人的一句批評而耿耿於懷,因爲別人的優秀美麗而心生嫉妒,這一件件在我們看來天大的事,在福貴的悲劇之下不都變成了顆粒大的小事?因此,我們更要學着看淡生活,平靜自己的內心。

有些人說,活着如果只能是受苦,是辛勞,是痛苦,那我爲什麼還要活着,所以就有人選擇了自殺;但餘華的《活着》卻不是如此,主人公富貴的一生,除了年輕時的放蕩歡愉外,其他都是痛苦的,就算這樣卻還是有着對生活的熱情,把生活一天天的過下去。其實,我們不應該每天抱怨着生活的不公與失落,活着就應該是我們對未來最大的盼頭。用有限的光陰,去釋放無限的價值,這不僅僅是這個時代的奏曲,更是我們人生亙古不變的真諦。活着,活出希望,活出價值,活出精彩。

《活着》讀書筆記11

餘華的這本《活着》被幾個朋友推薦過了,不知道我是出於偏見還是什麼,總覺得這本書大抵描寫的也是五六十年代農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這類書大多稱之爲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單純喜歡讀故事的人,喜歡高潮迭起、迂迴曲折,對這類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讀書,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應該看看了,從下載下來到讀完,兩天時間,像着了迷似的,越讀越被深深的打動,越是停不下來。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敘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敘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爲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爲伴,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活着不是爲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敘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爲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說說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衆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書越讀越深刻,看來以後讀書得沉下去。

《活着》讀書筆記12

作爲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爲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

因爲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第一次看餘華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讀書筆記13

人活着,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麼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餘華的作品《活着》,如果要問我說,看完是什麼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纔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思考。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爲是不適合看《活着》這本書的,因爲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爲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能力,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象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衚衕裏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4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終於把《活着》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甚至可以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作者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爲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爲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爲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爲,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由於年老,一病不起。爲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終於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爲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再開口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而,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爲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隨着書的情節動盪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爲艱。當飢餓來臨時,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爲救縣長產後大出血的老婆,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我眼睛都是溼潤的,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着女兒鳳霞的出嫁,我以爲他們從此可以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餘華,爲什麼要把人家寫得這麼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接踵而來,最後,只留下了福貴。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無疑是一部經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爲一部“永恆作品”,並不是謬讚。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我們年輕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懂得生命的厚重與沉痛,帶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

《活着》讀書筆記15

再次翻開餘華的《活着》,一種莫名的感動再次涌上心頭。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爲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敘說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作者餘華這樣解釋“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在談到死去的親人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徐福貴活着,好像就是爲了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死亡構成了福貴一生不間斷的悲劇:兒子有慶死於強制給縣長的女人獻血,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大出血,女婿二喜死於建築事故,外孫苦根死於吃豆子撐着了,這些死亡誰也預料不到。只有他的父親、母親和妻子家珍死得尚且自然。

濃縮在福貴身上的無盡苦難看似是命運的戲弄,自從敗家開始,他的命運彷彿是被死神安排着:自己被抓去當壯丁,結果母親因缺少照料而死亡,女兒也缺乏照顧而變成了聾啞人。而他自己不止一次與死亡擦身而過,在戰場上,猶如子彈呼嘯,帶給他種種錐心的痛和可怕。最後士兵們都死了,成千上萬的屍體橫在他面前,只有他和春生倖免遇難。上天終究還是眷顧他的,不忍去觸碰他那顆鮮紅的心,所以他幸運的活着。他從軍隊回來之後,由於貧困,家珍積勞成疾而亡。兒子給縣長的女人鮮血,卻被大量抽血而亡……

在這出關於殘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破敗前的少爺不懂得傷心而破敗後的福貴沒資格傷心,因爲他已經成了佃農,佃種着曾經屬於自己的五畝田地。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

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着,因爲這是他的命運,一頭牛在犁完所有該犁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從表面上看,這一切好像都只能歸結於命。而事實上,這些悲劇歸根結底來自動盪的社會,不正常的歷史,在這個扭曲的年代裏,在殘酷的歷史面前,貧苦的個體生命註定不會有好的前景,死亡便彷彿應運而生。在那個戰爭的年代,大躍進的年代,福貴是一個象徵,他是貧窮百姓縮影,揹負着諸多的厄運和沉重的歷史悲傷。在那個灰色的年代,創傷充滿了整個社會,歷史把人類所能承受的所有不幸都壓在中國百姓身上,因而他們的生命也才顯得那麼脆弱。

在失去了其他的親人之後,福貴與苦根相依爲命,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攢錢買一頭牛。錢終於攢夠的時候,苦根卻已經死了。福貴一人買回了牛。那本來是一頭正要被宰殺的瀕死的老牛,它已經幹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就算不殺它恐怕也活不長了,但是,因爲不願看着老牛在哭,早已不再會哭的福貴買下了它。起個名字也叫福貴。

一過10年,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着。福貴趕着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裏也喊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着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他變成了一個孤獨的的老人,站在老黃牛旁,絮叨他這一輩子的故事!他是多麼的無奈,面對親人的死,他只能眼睜睜看着,沒有血淚的控訴,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叫喊命運不公,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忍耐和堅強的意志,這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的悲痛,以致再大的苦難降臨,福貴也能將他無聲無息地消融在包容之中。生命是脆弱的,生活是殘忍的,眼淚是沒有用的,而惟有一顆堅定勇敢的心纔是永遠不老的。在福貴心中,這個世間無所謂無望,他活着是爲了活着的本身,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的親人死了,生前他們相依爲命;死後,福貴知道,不管他死去的親人化作了泥土還是化作岩石,這都與他無關了,他只有好好的活下去。福貴一生經歷種種生與死的轉換,他向死而生,在死亡的邊緣喚醒對生的渴望,頓悟生的價值與寶貴。在殘酷的生活裏從容。有人說這是一種對生活的麻木,對死亡的麻木。其實,我想他是在用沉默的方式思考生與死。他懂得了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而生存是通往死亡的一條路,或許這條路上險象環生,或許平平淡淡,但他依舊在以各種方式考驗着活着的人,福貴,他經得起這種考驗。在殘酷的、不穩定的生存中,福貴也變得越來越堅強,忍耐。福貴頓悟了一切的苦難,在對苦難超強的忍受中,顯示他堅忍不拔的品質。

我總認爲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作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出生在90年代的我們還在爲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爲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你年報道的那位爲錢財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拿了鉅款,只是爲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