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有多少文化可以重來》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4.61K

有句話說的好:“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真愛是短暫的,一旦錯過,再相聚時,只留下“蕭郎是路人”的遺憾;而文明亦是如此,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桑,再回首時,有多少文明還屹立不倒?

《有多少文化可以重來》讀書筆記

曾經輝煌燦爛的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人們的惋惜聲中不復存在,唯有我們中華民族以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安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奴隸社會一直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一路走來,奏響了一篇篇獨具特色的動人樂章。

愛我中華

一提到這四個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祖英在春晚唱的那首歌,她唱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其實,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由來已久。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的感人事蹟。他忠而被貶,卻始終保持那份愛國的赤子之心。他不忍看到山河淪喪的悲劇,就在楚國滅亡之前毅然決然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既然無法救你於危難之中,祖國,我又有何面目苟全於這天地間。他不僅成全了自己對祖國的矢志不渝,更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直到今天,人們依然保留着在那天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先烈的習慣。

朱自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人看來,他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然而,在美國的救濟糧面前,在忍受着胃痛的折磨時,他卻斷然說不。他當然知道自己的肚子已餓得連空城計都唱不動了,然而他更知道他是一箇中國人,他不能給祖國蒙羞,決不!

正是這種爲了祖國的利益而甘願犧牲自己生命的精神,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不斷奮鬥,從而使中國在面對一個個激流險灘時化險爲夷。

勤勞智慧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中國的古代勞動人民正是這“勤勞”與“智慧”二字的完美結合。說到勤勞,自是當之無愧。詩歌《憫農(一)》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句子就真實地展現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情景。不止如此,就連那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俗語同樣也讚美了農民的勤勞。至於智慧嘛,你可別小瞧了農民伯伯。從最原始的刀耕火種、石器鋤耕到後來的鐵犁牛耕等耕作方式的不斷改善。耕作工具也是不斷地推陳出新,從最初的耒耜、曲轅犁到如今的機械化工具,中國農業史的每一次華麗轉身都是農民智慧的'結晶。

愛因斯坦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智慧。”而我們的中國擁有如此勤勞與智慧的人民,何愁不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向前的,轉眼間到了21世紀,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思維也不斷開放,不斷的關注西方文文化。他們過着西方的聖誕節、感恩節,卻對本國的傳統節日漠不關心;他們操一口流利的英語,卻對方塊字一竅不通;他們聽着歐美搖滾樂,確立傳統的寧靜淡泊越來越遠···於是出現了所謂的“香蕉人”,明明是炎黃子孫,卻從頭到腳乃至骨子裏都被西化了。這實在是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試想,當我們穿着國外流行的服裝,住着豪華的洋樓,和人打招呼也是“HELLO”“BYE”,中國將何以爲中國?如今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無數網絡新詞如“囧”“神馬”“浮雲”大行其道,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類似“童鞋”等錯別字的出現,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已被肢解得慘不忍睹。長此以往,漢字將不再有生存的空間。

當然,也不能一味地抵制西方畢竟取長才能補短。而例如清ZF的閉關鎖國政策已使中國蒙受了百年國恥,那最近如火如荼的抵制日貨的二楞子行爲難道能讓中國繁榮富強?只有有關部門質量關,企業的剷平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老百姓纔不會一味追求國外進口。也只有我們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小日本纔不敢如此膽大妄爲!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