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讀《鄉土中國》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4.24K

《鄉土中國》這本著作既反映中國的實際狀況,又是具有很強理論深度的著作,在中國的學術界具有比較大的影響,成爲許多學者研究中國問題的必讀書。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鄉土中國》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讀《鄉土中國》讀書筆記

【讀《鄉土中國》讀書筆記一】

費孝通是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學大家,他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在國外,費孝通以《江村經濟》聞名於世,但我認爲他在20世紀40年代完成的一本名爲《鄉土中國》著作更深入人心,更能被我們中國人所接受。記得我大一剛開始上《社會學概論》的時候,顏士之老師就在課堂上給我們介紹許多對我們學好社會學以及本專業的各類社會學大家以及他們的書籍,當老師說到費孝通先生的時候,着重地爲我們介紹了他寫的《鄉土中國》,也正是因爲受老師的影響,我去認真地閱讀了這本著作,讀後我才知道費孝通先生的見識之廣以及對中國內在結構分析的透徹,直到現在想想也讓我深有感觸。

《鄉土中國》這本著作既反映中國的實際狀況,又是具有很強理論深度的著作,在中國的學術界具有比較大的影響,成爲許多學者研究中國問題的必讀書。費孝通先生的生花妙筆更令《鄉土中國》中的文章精彩紛呈,透過閱讀《鄉土中國》這本著作,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社會的重新理解和認識。《鄉土中國》雖然僅有十四篇文章,但是卻描繪出了生動而貼切的中國傳統形象,對很多問題費孝通先生他以精闢的見解和恰當的比喻做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釋,這也使得能夠讓更多的人很好的理解先生他的觀點。

費孝通先生在本書的開頭,就爲我們講解“什麼是鄉土本色”這一問題。從書中我們可以找到費孝通先生的見解是:“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下人離不開泥土,城裏人說鄉下人很土,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以前一般聽到城裏人說“鄉下人很土”時,我們作爲鄉下來的人總是會感覺城裏人在藐視嘲笑鄉下人,心裏很不是滋味。但經費孝通先生這麼一說,這“土”字用得好啊,我們鄉下人離不開泥土,說我們“很土”或“土氣”都是很正常的。因爲我們鄉下人和城裏人本身就所處的地方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樣。其中有些城裏人認識知道的東西我們鄉下人卻一點都不懂,也是不足爲奇的。這不,在鄉下不是有很多東西城裏人也不認識知道嗎?這是非常公平的,因此說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也正符合了今年兩會透過的《選舉法》中規定在選取人大代表的時候,城市人和鄉下人擁有了相同的權利,也就是所謂的同票同權,不再是以前那種不公平的情況了。有些人說雖然我們在制度上到達了這一目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定會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我認爲中國能跨出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接下來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邊實行邊解決。

鄉土社會是個熟人之間的社會,是一個“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社會,是一個規則暗含的社會,是一個“擡頭不見低頭見”的社會,是個生活成員之間互相瞭解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熟悉產生信任,因此鄉土社會沒有法律,也不需要法律。雖然現在在中國這些現象有些削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費孝通先生對鄉土社會的理解是很深刻的,就拿“鄉土社會是個熟人之間的社會”這句話來說,無論是城市和農村,如果我們想做某件事,我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自己該怎麼去完成,想到的而是自己可不可以找熟人來幫幫那個忙,因爲我們清楚有熟人的話那就會變得容易一點,常言道熟人之間好辦事呀!這些意識已經深入我們的腦髓,在我們心中已經深深紮根了。其他的幾點我就不展開講述了,我相信大家已經很瞭解了,鄉土社會就是這樣帶給我們並不需要法律的社會,他就求的是“人治”、“禮治”!

雖然說費孝通先生對鄉土本色闡述的非常深刻,而且我也非常認同先生的觀點和見解,但是我要說的是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還是“差序格局”這一名詞,我經常會在看到一些社會想象的時候就會想到“差序格局”這一概念,具體“差序格局”是怎樣一個概念,那就讓我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吧。

中國整個社會結構的格局不同於西方“捆柴”那樣是一種團體格局,而是一種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這是先生相對迪爾凱姆的“有機團結”和“機械團結”而提出的概念,而且非常符合中國國情。費孝通先生把中國的社會結構比喻作“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旨在描述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如同水面上泛開的連暈一般,由自己延伸開去,一圈一圈,按離自己距離的遠近來劃分親疏。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的“ 。每個網絡都是以”己“作爲中心,每個網絡的中心也各不相同。

中國的差序格局具有一種伸縮能力,這要看那個中心的勢力如何來決定的,這一點我們是很容易理解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存在着許多家族,這次我們就拿民國期間的四大家族來說吧,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四個家族在當時的勢力是非常龐大,幾乎可謂是手可遮天,那麼以這四個家族爲中心會向外擴大的地步和影響就會大,而且以中心勢力的遠近可以來劃分不同的人際格局和親疏關係,也就產生了很多邊緣勢力。這樣解釋的話我們就很容易看出這其中的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縮能力了。

中國人對世態炎涼特別有感觸,正是因爲這種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爲中心勢力的`變化而改變。儒家考究的是人倫, 因此在《鄉土中國》中費孝通先生將”倫“的定義解釋爲”從自己推出取得和自己發生社會關係的那一羣人力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 。他認爲孔子先是”承認一個己,推己及人的己,對於這己,得加以克服於禮,克己就是修身。順着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孔子的道德體系裏絕不會離開差序格局的中心,否者的話這其中的差序格局的就沒有意義了,它只會依着需要而進行推廣和縮小。

明白了這個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社會規範之後就可以明白了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私“的問題了。中國的”私“就好像”一個人爲了自己可以犧牲家,爲了家可以犧牲黨,爲了黨可以犧牲國,爲了國可以犧牲天下。“對於中國人來講,私和公是相對的,因爲在差序格局裏,站在不同的圈子上看,公和私是會轉換的,這也是我在差序格局中瞭解比較深刻的一點,對我而言很有啓迪作用。

到此,我已經對費孝通先生寫的這本《鄉土中國》中的感悟講的也差不多了,但這些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見而已,如有不對之處請大家不要見怪!對於本書中其他的內容我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即使有也沒什麼好說的,因此在這我也就不講廢話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費孝通先生是一個搞文學很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