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昆蟲記》讀書筆記(通用13篇)

學問君 人氣:2.6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書筆記(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昆蟲記》讀書筆記(通用13篇)

《昆蟲記》讀書筆記1

捲心菜幾乎可以說是我們所有的蔬菜中最爲古老的一種,我們知道古時候的人就已經開始吃它了。而實際上在人類開始吃它之前,它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們實在是無法知道究竟是什麼時候,它出現了,又是什麼時候人類第一次種植它們,用的又是什麼方法。植物學家告訴我們,它最初是一種長莖、小葉、長在濱海懸崖的野生植物。歷史對於這類細小的事情的記載是不願多花筆墨的。它所歌頌的,是那些奪去千萬人生命的戰場,它覺得那一片使人類生生不息的土地是沒有研究價值的。它詳細列舉各國國王的嗜好和怪癖,卻不能告訴我們小麥的起源!但願將來的歷史記載會改變它的作風。

我們對於捲心菜知道得實在太少了,那實在有點可惜,它的確算得上一種很貴重的東西。因爲它擁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不僅是人類,就是別的動物也都與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有一種普通大白蝴蝶的毛蟲,就是靠捲心菜生長的。它們吃捲心菜皮及其一切和捲心菜相似的植物葉子,像花椰菜、白菜芽、大頭菜,以及瑞典蘿蔔等,似乎生來就與這種樣子的萊類有不解之緣。

它們還吃其它一些和捲心菜同類的植物。它們都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學家們這樣稱呼它們,因爲它們的花有四瓣,排成十字形。白蝴蝶的卵一般只產在這類植物上。可是它們怎麼知道這是十字花科植物呢?它們又沒有學過植物學。這倒是個謎。我研究植物和花草已有五十多年,但如果要我判定一種沒有開花的植物是不是屬於十字花科,我只能去查書。現在我不需要去一一查書了,我會根據白蝴蝶留下的記號作出判斷--我是很信任它的。

白蝴蝶每年要成熟兩次。一次是在四五月裏,一次是在十月,這正是我們這裏捲心菜成熟的時候。白蝴蝶的日曆恰巧和園丁的日曆一樣。當我們有捲心菜吃的時候,白蝴蝶也快要出來了。

白蝴蝶的卵是淡橘黃色的,聚成一片,有時候產在葉子朝陽的一面,有時候產在葉子揹着陽光的一面。大約一星期後,卵就變成了毛蟲,毛蟲出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卵殼吃掉。我不止一次看到幼蟲自己會把卵殼吃掉,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的推測是這樣的:捲心菜的葉片上有蠟,滑得很,爲了要使自己走路的時候不至於滑倒,它必須弄一些細絲來攀纏住自己的腳,而要做出絲來,需要一種特殊的食物。所以它要把卵殼吃掉,因爲那是一種和絲性質相似的物質,在這初生的小蟲胃裏,它比較容易轉化成小蟲所需要的絲。

不久,小蟲就要嚐嚐綠色植物了。捲心菜的災難也就此開始了。它們的胃口多好啊!我從一顆最大的捲心菜上採來一大把葉子去餵我養在實驗室的一羣幼蟲,可是兩個小時後,除了葉子中央粗大的葉脈之外,已經什麼都不剩了。照這樣的速度吃起來,這一片捲心菜田沒多少日子就會被吃完了。

這些貪吃的小毛蟲,除了偶爾有一些伸胳膊挪腿的休息動作外,什麼都不做,就知道吃。當幾隻毛蟲並排地在一起吃葉子的時候,你有時候可以看見它們的頭一起活潑地擡起來,又一起活潑地低下去。就這樣一次一次重複着做,動作非常整齊,好像普魯士士兵在操練一樣。我不知道它們這種動作是什麼含義,是表示它們在必要的時候有作戰能力呢,還是表示它們在陽光下吃食物很快樂?總之,在它們成爲極肥的毛蟲之前,這是它們唯一的練習。

吃了整整一個月之後,它們終於吃夠了。於是就開始往各個方向爬。一面爬,一面把前身仰起,作出在空中探索的樣子,似乎是在做伸展運動,爲了幫助消化和吸收吧。現在氣候已經開始轉冷了,所以我把我的毛蟲客人們都安置在花房裏,讓花房的門開着。可是,令我驚訝的是,有一天我發現,這羣毛蟲都不見了。

後來我在附近各處的牆腳下發現了它們。那裏離花房差不多有三十碼的距離。它們都棲在屋檐下,那裏可以作爲它們冬季的居所了。捲心菜的毛蟲長得非常壯實健康,應該不十分怕冷。

就在這居所裏,它們織起繭子,變成蛹。來年春天,就有蛾從這裏飛出來了。

聽着這捲心菜毛蟲的故事,我們也許會感到非常有趣。可是如果我們任憑它大量繁殖,那麼我們很快就會沒有捲心菜吃了。所以當我們聽說有一種昆蟲,專門獵取捲心萊毛蟲,我們並不感到痛惜。因爲這樣可以使它們不至於繁殖得太快。如果捲心菜毛蟲是我們的敵人,那麼那種捲心菜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了。但它們長得那樣細小,又都喜歡埋頭默默無聞地工作,使得園丁們非但不認識它,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它,即使他偶然看到它在它所保護的植物周圍徘徊,他也決不會注意它,更不會想到它對自己會有那麼大的貢獻。

我現在要給這小小的侏儒們一些應得的獎賞。

因爲它長得細小,所以科學家們稱它爲"小侏儒",那麼讓我也這麼稱呼它吧,我實在不知道它還有什麼別的好聽一點的名字。

它是怎樣工作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吧。春季,如果我們走到菜園裏去,一定可以看見,在牆上或籬笆腳下的枯草上,有許多黃色的小繭子,聚集成一堆一堆的,每堆有一個榛仁那麼大。每一堆的旁邊都有一條毛蟲,有時候是死的,看上去大都很不完整,這些小繭子就是"小侏儒"的工作成果,它們是吃了可憐的毛蟲之後才長大的,那些毛蟲的殘屍,也是"小侏儒"們剝下的。

這種"小侏儒"比幼蟲還要小。當捲心菜毛蟲在菜上產下橘黃色的卵後,"小侏儒"的蛾就立刻趕去,靠着自己堅硬的鋼毛的幫助,把自己的卵產在捲心菜毛蟲的卵膜表面上。一隻毛蟲的卵裏,往往可以有好幾個"小侏儒",跑去產卵。照它們卵的大小來看,一隻毛蟲差不多相當於六十五隻"小侏儒"。

當這毛蟲長大後,它似乎並不感到痛苦。它照常吃着菜葉,照常出去遊歷,尋找適宜做繭子的場所。它甚至還能開展工作,但是它顯得非常萎靡、非常無力,經常無精打彩的,漸漸地消瘦下去,最後,終於死去。那是當然的,有那麼一大羣"小侏儒"在它身上吸血呢!毛蟲們盡職地活着,直到身體裏的"小侏儒"準備出來的時候。它們從毛蟲的身體裏出來後就開始織繭,最後,變成蛾,破繭而出。

《昆蟲記》讀書筆記2

昆蟲記是一篇科普讀物,作者法布爾。這篇文章是他透過觀察和細心的構思寫出的科普鉅著。

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我就被那寫些精美的語句給吸引。這篇文章主要寫關於昆蟲的習性和飲食等。其實他寫的昆蟲都是我們平時看到的,但是他能把這些寫的非常讓人感興趣。因爲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非常少那樣細心的觀察那些蟲子,其實句子好也是在文章讓人感興趣的原因之一。他生動的寫了形形色色的昆蟲,他們的種族。大至像手掌大小的虎蜘蛛,小至像水滴大小的水蝽,無不一已詳細地向寫。

昆蟲記不僅是寫昆蟲,其中還隱含了人生的哲理。我覺得人要和昆蟲一樣,堅強的生存,艱苦的勞動。我覺得任何昆蟲有許多的相似點,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有感情,更能堅持不懈的奮鬥。說到這,我覺得生活中有人的精神還不如那些渺小的昆蟲,一些人不願奮鬥,只是等待着機會的到來,到最後什麼都沒得到。

在讀昆蟲記時,我覺得那是的生物知識豐富多彩,但是看看現在的生物真是太少了。其罪魁禍首是人類。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斷做出破壞環境的事。我想如果人不斷的這樣,人們就會滅忙。其實到最後害得還是自己。我真誠的希望人們能和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和諧共處。

《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不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一些蟲子發聲不是和人一樣,而是用身體的部位來發聲。這些一定讓人想不到。讀到關於這些,我覺得我懂得非常少非常少。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人想不到的,我們唯一能夠做的是不斷的探索和觀察才能提高我們的知識。

《昆蟲記》讀書筆記3

《昆蟲記》無疑是一部生物學鉅作,法布爾透過長期觀察所得的一手資料,以其細膩的筆觸,充滿愛與詩意的語言,用20年的時間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

作爲一本科學著作,《昆蟲記》的語言必然是科學而嚴謹的。但他不像一般的科普類文章那樣語言枯燥呆板,相反,生動活潑、輕鬆詼諧、充滿情趣是他最大的特點。人性化的蟲子在法布爾平實自然的文字下、幽默的敘述中翩然登場:有表面虔誠,而實際殘忍的殺手螳螂;有爲後代無私奉獻,操碎了心的甲蟲;還有像嬰兒般哭鬧的麻雀。似乎所有昆蟲都不再是那麼微乎其微、不顯眼,都成爲了大自然這個家庭中靈氣逼人、栩栩如生的一分子,讓人看了之後覺得十分可愛,就連討厭的食糞蟲也讓人覺得妙趣橫生。

比如在《蟬出地洞》中如此描述:“其實,它的舉措簡直像礦工或是鐵路工程師一樣。礦工用支柱支援隧道,鐵路工程師利用磚牆使地道堅固。”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用礦工和工程師來比喻蟬,讓蟬出地洞這個本來深澀難懂的事情,變得活靈活現。

作者對昆蟲充滿了喜愛之情,將蟲性,人性完美地結合起來。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如: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的進食,如果我們的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昆蟲記》中還引用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用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來加深我們的理解。文藝的筆調,優雅的敘述,既對昆蟲進行生動的描寫,更融入了深深的情感,原本枯燥的生物知識,變得平易近人,仿若一切盡在我們眼前。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昆蟲記》是“講昆蟲的故事”、是“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讀書筆記4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昆蟲學鉅作。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習性、食性、身體構造、婚俗等,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值得一提的是,法布爾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他更是一個妙筆生花的作家。書中,作者用生動的文學語言詮釋了複雜的科學。

在介紹金步甲的婚俗有一段非常傳神的描寫:表皮終於先讓了步,接着創口擴展開來,繼而內臟被摘除,被步甲大姐吞進肚裏。再看胖主婦,腦袋鑽進伴侶的腹腔,正仔細清理硬殼底下的軟組織。只見雄蟲的肢爪一陣抖動,宣告此生走到了盡頭,宰屍婦並不動情。它用肢爪繼續搜尋,一直深入到腹腔中可以探進頭嘴的狹窄地方。死者身上所剩的,只有抱合成小船殼狀的鞘翅,以及尚未脫落的前半個身子。掏空後的殘骸就被無情的拋棄了。

這段話形象的描寫了雌歩甲殘忍的殺害雄步甲的場面。作者將金步甲的動作擬人化,讓讀者彷彿親眼看到當時的場景。更有趣的是,作者不斷變換對雌金步甲的稱呼,先是“步甲大姐”,然後是“胖主婦”,還有“宰屍婦”等,真正將昆蟲看做自己的朋友,這樣也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的確,法布爾一生與昆蟲爲友,懷着偉大的信仰和對生命的尊重漫步在奇妙的昆蟲王國。荒石園中有一段自述:是啊,當一個人整天爲一日三餐發愁的時候,卻有幻想在曠野裏爲自己找個實驗室,那就簡直不可思議。我以不折不撓的的勇氣跟窮困潦倒的生活整整鬥爭了40年,結果,這朝思暮想的實驗室終於如願以償。他是我孜孜不倦頑強奮鬥的結果。

是的,如果沒有法布爾當初的堅持,這部鉅著如今就不會展現在世人面前。《昆蟲記》以其獨特的視角,巧妙的構思,讓我在昆蟲的樂園裏遨遊,它使我受益匪淺!

《昆蟲記》讀書筆記5

傍晚時分,蟬在樹上開起了屬於他的演唱會,蟋蟀在草叢裏靜候佳餚,而我,坐在家中,翻開《昆蟲記》,開始享受“饕餮盛宴”。

這本書的作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法國作家亨利·法布爾。他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稱爲“科學界的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

這本書,爲我開啟了奇妙昆蟲世界的大門,我跟隨他的腳步、他的目光,去認識那些性格各異又充滿智慧的小傢伙。它們也如同我們一樣工作、休息;他們或聚族而居,或獨處一室;它們有不同的個性,也有奇怪的飲食口味和種族風俗……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會爲昆蟲們的智慧而驚歎;會因他們的勤勞所反思。這本書中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現在所處的人類世界有什麼不同呢?螳螂夫妻爲了自己的孩子,丈夫寧願犧牲自己,在新婚之夜被妻子活活吞食。這不正像那些爲了孩子而四處奔波,賺錢養家的父母嗎?他們何嘗不是起早貪黑,只爲讓孩子生活得更好嗎?再者,一些年邁的隧蜂已無力幹那些年輕的隧蜂所幹的繁重的活了,但他們仍有着一顆爲家庭服務的心。於是,它們便幹起了“門衛”,爲維護出入口的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爲防範外來侵略者的入侵做着貢獻。這何嘗不像那些長輩們,自己省吃儉用,卻給孩子們吃好的、穿好的。他們常常是一把年紀了但不“服老”,去幹那些累人的活兒,想想就覺得心疼!

當然,在昆蟲世界,還有那些黑暗的、不可見人的一面。人類世界也同樣如此。在感動於昆蟲們的真善美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那些在昆蟲世界顯露出的黑暗的一面。那看似只是一片小小的荒園,實則告訴我們的可是很多很多……

小荒園,大世界。

《昆蟲記》讀書筆記6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它讓我知道了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祕密,我從中知道了:螢火蟲是怎樣發光;清晨,蟬的幼蟲是怎樣鑽出地面脫殼;螳螂怎樣捕食。它還讓我知道了螞蟻不是靠嗅覺記憶回家,而是靠視覺記憶。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樸實的文字,顯得自然,那些已經人性化的蟲子們逐個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那些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蟲子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藐視許久的昆蟲的身影,忽然高大了起來。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於許許多多的動物一樣,都有着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獵食與被獵食。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有着一個個有趣而又兇殘、或者我們也無法理解的故事:祈禱的螳螂“有一種昆蟲,經常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莊嚴,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拽着,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在無知的農夫看來,他好像是一個女尼,所以後來,就有人稱它爲祈禱的螳螂了。……”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使我感到充實。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我曾經藐視過蟲子,但在他們身上,我也能漲到一個個“高尚的品質”。

看完書,我不得不讚嘆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力。《昆蟲記》讓我大開眼界,超越了我們平時觀察問題的範圍。我覺得《昆蟲記》是一本的的確確的好書。它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同時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讀書筆記7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讓我的心深受感觸。

這本書的作者享孫法布爾,用優美的語言把昆蟲變得可愛,讓人喜歡。這本書裏,讓我有了新的見識,我以前都分辨不出哪個是蟋蟀,哪個是螳螂。但是自從看了這一本書之後我不光能辨別出它們,還能分別出它們的性別了。

其實們兩個並不難區分,一個有一把大鐮刀,一個只是空着手。還有蟋蟀會“唱歌”,而螳螂不會。其實它們還有很多區別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發現。

法布爾簡直是把昆蟲給當成了一個社會,每一個“人”它都瞭如分掌,像那種親密的好夥伴。是啊,法布爾是就是那昆蟲最親密的伴友。他是多次去大自然中觀察昆蟲,然後寫出來讓我們去領略那些昆蟲,明明知道有些昆蟲有劇毒,但是他還是繼續向前探究。他難道他不怕嗎?他怕,他當然怕。那讓是他什麼東西去繼續向前探究嗎呢?那就是一熱愛!如果一個人對某個東西有着濃厚的熱愛那麼他的力量就會讓人震驚。有些人會說我對某個東西也有熱愛爲什麼我沒成功。但是光有熱愛還不夠,還要去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才能成功。

就拿那件事情來說吧,我和我的一個朋友。我們倆都是吉他愛好者。所以我們倆一起上了一節吉他試聽課。上完了之後,雙方都覺得特別好。所以就給我們報了吉他課。從此,我幾乎每天上完吉他課。都回來趁熱打鐵複習一下。然後平時空閒時,也會彈一彈。而他,卻只有上了課,回來就放下了吉他不動了。久而久之的,我們倆的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我掌握了許多新的技法。但是他卻空着手沒有學到很多的東西。你們看,我和他都是吉他愛好者。我和他的距離卻很大,爲什麼呢?那是因爲我克服了困難,而他卻沒有。

是法布爾開啟了昆蟲界的大門,讓我繼續前進!

《昆蟲記》讀書筆記8

你知道嗎?在普羅旺斯的村莊裏有這樣一種雜亂的灌木叢,這種灌木叢長滿了小尖葉,沒錯!它就叫櫟樹。

櫟樹長着許多烏黑油亮的“漿果”,村民們經常把它摘下來,放到嘴裏吃。用牙一咬它會裂開,有種微苦中帶甜的味道,結果會讓人產生錯覺。

但是這種非常可口的果實,並非是漿果,真相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這種“漿果”其實是一種昆蟲叫做胭脂蟲。如果你用放大鏡仔細尋找它的蟲頭、蟲腹和蟲爪,會發現這些作爲蟲子的基本特徵它一個也沒有,看上去它就是一個小黑球。

“它不就是漿果嗎?連蟲子的基本特徵都沒有,它怎麼能叫蟲子呢?”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就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做的吧!

科學家們假設也許在小球兒與樹枝的接觸面上,能找到動物身體構造的痕跡。小珠子很容易就從樹枝上摘了下來,和摘漿果一樣,完好無損。

但事實卻不像科學家們假設的那樣,小球的底部根本沒有找到爪子和爪鉤的痕跡,那它們是怎麼固定身體的呢?而且也沒有找到蟲子的“吸管”,沒有“吸管”的話蟲子會餓死的,可蟲子現在還活的好好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話就接着往下好好看看吧!

原來,胭脂蟲的底端有一個多功能的小口,第一個功能是流淌甜漿的泉眼,第二個功能是固定自己。

科學家們折了幾枝有胭脂蟲的櫟樹枝插進一杯水裏,不久就看見了從小口處冒出了一種透明的液體。科學家們品嚐後發現這種液體與蜂蜜不相上下,但如果用手捏裂它,裏面只是一團蟲卵。可以說,所謂的胭脂蟲,無非就是滿滿一匣子蟲類種子。

這就是神奇的胭脂蟲,也是被人們認爲的“漿果”,是不是很神奇呀!

《昆蟲記》讀書筆記9

今天,我讀了法布爾所寫的一部名著——《昆蟲日記》。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日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日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文明。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日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總是這多一個小括號,那落一個小數點什麼的。同法布爾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讀過《昆蟲日記》和法布爾的生平,我感受非常深,《昆蟲日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非常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書筆記10

《昆蟲記》把我帶到了大自然,這裏綠意盎然,涼風陣陣襲來,拂過心湖,漾起圈圈漣漪,送來絲絲涼意;這裏蟲鳴悅耳,蝶舞紛飛,彷彿是在開一個盛會;這裏就是我心中的樂土。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作者法布爾以散文式的文學,向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有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繁殖、養育後代等等,都做了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真實地領略到昆蟲世界、昆蟲的生活。

這個“昆蟲的史詩”的每一章每一節,都浸透了作者法布爾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也教會了我許多。

而《昆蟲記》的作者被譽爲“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法布爾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法布爾懷着對萬物生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奇妙的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五十餘年,法布爾始終堅持不懈、不斷探索、追求真理,才能夠完成這部昆蟲學鉅著——十卷本的《昆蟲記》。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讚頌,更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昆蟲的`史詩”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奇妙而複雜的昆蟲世界,這個“昆蟲的荷馬”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堅持不懈、不斷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還有自己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

《昆蟲記》是我在這個暑假最大的收穫之一。我要學習法布爾身上的堅持不懈、不斷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還要學習昆蟲身上的各種精神和優點……

《昆蟲記》讀書筆記11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作者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着,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祕——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着的各種科學真理。

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鬆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爲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尾、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學學他的精神吧!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像法布爾一樣去探索昆蟲的奧祕,但我們可以學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我認爲《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書筆記12

19世紀末,在法國,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書出版了,這本書共分十卷,它剛一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就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蟲記》。在這本書中,法布爾以其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在這一本書中,每一種昆蟲:蜜蜂、蜘蛛、蟑螂……,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等等都被描繪的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寒假裏,我有幸拜讀了這本偉大的著作。從作者法布爾的經歷中,我悟到了一個道理:我們要發現大自然的奧祕,瞭解大自然的規律,不是憑空想象的,要從小到大對大自然充滿熱情。無論是對人、動物、植物,都要帶着愛心、細心和耐心去面對,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三心”原則。

首先,充滿愛心是基礎,沒有對萬事萬物的愛心,沒有興趣,你就沒有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你就不會去留心身邊的一草一物,就沒有了觀察的動機與動力。

有了愛心與好奇心之後,細心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細心觀察,纔會發現問題,只有細心觀察,纔不會放過身邊的細微末節的變化。

觀察大自然,是一個枯燥而又漫長的事情,從一粒種子,到它落入泥土的那一刻起,再到它發芽、長葉子、葉片變大、植株長高……直至開花、結果。這一個多麼漫長而又無聊的事情,沒有足夠的耐心是不行的。

所以,只要有了這三心,纔會取得成功。愛心,有了愛心,纔會行動;細心,只有細心,行動纔會正確;耐心,有了耐心,行動纔會有結果。並且,我發現,這個“三心”原則,不僅僅只適用於觀察大自然,對於我們的工作、學習來說,都是必備的品質與行爲準則。

這就是我從《昆蟲記》中讀出的道理,或者說是一點心得吧,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您有用。

《昆蟲記》讀書筆記13

在未開啟這本書以前,對於蟲子的理解,無非是藏在田間地頭的幼弱生靈。它們的生命,可能在彈指間灰飛煙來。大部分的提及,無非只是嗤之以鼻。

而在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後,我已不再是那個凌駕於昆蟲之上高高在上的窺探者了。而是真正能夠靜下心,用與蟲子等高的目光去觀察這些草叢間的小精靈了。

法布爾,一個細緻如微,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借蟲這面小鏡子,折射出千百種人性。以蟲觀人。他放低自己的姿態,用自己的堅韌,執著與恆心,堅守在田間地頭。他廢寢忘食地與昆蟲世界融爲一體,與自然融爲一體。以五十餘年荒石園的堅守成就了一位觀察家,學者,詩人。不求功名顯達,但求激起更多人對生命的熱愛。而非是在酷刑場,停屍房中間探究死亡。在藍天白雲下觀察,融入自然。可能這就是法布爾一生的寫照,也是永恆的期盼。對他的昆蟲朋友們,對人性,對生命。

在書中印象頗深的是松毛蟲,這種矮胖醜陋的生物一直縈於我的腦海中。在法布爾的筆下,它們是隻會跟着前者絲線的盲從者。它們好像一節火車,由“車頭”決定方向,而“車廂”只顧盲目地前進,但知其始,不知其終。法布爾就與松毛蟲隊伍就於花盆上不知疲倦地繞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實是愚鈍,愚的可憐。但在譏笑,嘲諷它們的同時可曾也反省過自身。譬如清代末年對侵略者砍下自己同胞頭顱木訥的看客。他們一樣的盲從於大流,一樣的漠然。所以已近乎辯不親,我閃所褒獎的,讚美的,諷刺的,輕蔑的,到底是所謂蟲性還是人性?

一粒沙裏可以看出世界,在小蟲的生命裏又未嘗不可。用朋友的眼光看待昆蟲,定會驚詫於,被你無數次錯過的匿於草木間的人性和正在發生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