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1.1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吶喊》學生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1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因爲裏面描寫的人物形象都是那麼的生動,用的語音,詞彙都很形象。同時,我也很敬佩魯迅先生那爲國爲民的做法,放棄去日本留學的機會,決定回到祖國喚醒中國人那頹廢的靈魂!

《吶喊》裏的許多篇文章都很獨特,也很有代表性。裏面的“藥”,寫的是一個老翁爲了救兒子的命用錢來交換血肉饅頭這份“良藥”。裏面的人,個個都是愚昧無知,一心只爲自己,自私自利的。血肉饅頭可以治病,這簡直就是胡扯!

還有那可笑的阿Q。阿Q的這一生,我表示同情,也表示無奈。阿Q這個人是個樸實但也是個愚蠢的人。魯迅先生用他當做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代表,是很形象的了。他專做短工,窮的只有一條萬不可脫的褲子。他屬於弱者,經常被別人欺負,但是他並沒有反抗的心理,而是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他也很欺軟怕硬,被打之後還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小D。他參加過革命。總之,他的一生很悲慘!

那令人不能忘懷孔乙己。他滿口的知乎者也,沒錢卻穿着那破舊的長棉衫站在人羣裏,向別人展示自己文化。還經常賒賬,最後,還是死於他那虛僞的內心下。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概括了當時的中國人民。《吶喊》不僅是在批判和反應當時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朽!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2

暑假,我閱讀了魯迅的《吶喊》這本書,其中《孔乙己》讓我印象很深刻。

“孔乙己”很愛讀書,也擁有很高的讀書人的尊嚴。可是,他很窮,很多人不相信他是個讀書人,而且他平時一直只穿着長衫,以維持自己是一個讀書人。如今,我們不用穿長衫,不用像他那樣了,就更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

孔乙己常去偷一些讀書人的書,每到酒樓,很多人就因此的取笑他,可他每次都說,這不是“偷”,這是“竊”,不能算偷。他這是在用讀書人的方法去維持自己是讀書人,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來反駁那此取笑他的人,用我們普通人想不到的“竊”字告訴他們,他這樣做對嗎?這值得我好好思考。

有一回,他爲了顯示才華,就問“我”說“你讀過書嗎?”“我”點了點頭,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孔乙己”見“我”沒回答,就說“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怎麼寫?”“我一副看不起他,不想搭理孔乙己”。雖然是一個簡單的“茴”字,我們現在的人也都認識,但是誰會這樣考別人呢?我想,這是孔乙己,對自己擁有學問的一種自豪感,由內而發。

文中最後的時刻,孔乙己偷了舉人家中的書,被打斷了腿,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穿長衫去喝酒。他對讀書人的唯一他嚮往,在最後一刻沒有改變。讀到這,我爲孔乙己感到惋惜。我想,如果他生活在現在,會是怎樣的呢?

我終於明白了,是社會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結局,他只是爲讀書而讀書。如果我們也像他那樣,今後怎能立足於社會呢?更談不上實現“百年中華夢”。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3

魯迅,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初次認識魯迅先生,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文學名著,正是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吶喊》、《朝花夕拾》和《彷徨》。

《吶喊》這本小說,我一開始讀就上了癮,因爲裏面描寫的人物形象都是那麼的生動,用的語言、詞彙都很形象。同時,我也很敬佩魯迅先生爲國爲民的做法,爲了喚醒中國人那頹廢的靈魂,從而棄醫從文。

《吶喊》裏的許多文章都很獨特,也很有代表性。其中的“藥”,寫的是一個老翁爲了救兒子的命用錢來交換血肉饅頭這份“良藥”。裏面的人,個個都是愚昧無知,一心只爲自己,自私自利的。血肉饅頭可以治病,這簡直就是胡扯!

還有那可笑的阿Q。阿Q的這一生,我很同情,也表示很無奈。阿Q這個人是個樸實的人,但也是個愚蠢的人。魯迅先生用他比作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代表,也是很形象的了。總之,他的一生很悲慘!

那令人不能忘懷的孔乙己。他滿口的知乎者也,沒錢卻穿着那破舊的長棉衫站在人羣裏,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文化。還經常賒賬,最後,還是死在他那虛僞的內心下。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概括了當時的中國人民。《吶喊》不僅批判和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朽,而且還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意志!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4

魯迅是一位很偉大的作家,他原名周樹人。讀他的《故鄉》輯一《吶喊》時,我覺得有些憤怒,也隱隱有幾絲傷感。爲什麼狂人日記中會有吃人的事情;爲什麼孔乙己會做出偷竊的事情;爲什麼兒時活潑可愛的閏土會臉色焦黃,變得死板麻木;爲什麼……除了他們自身可能好吃懶做,也有當時統治者的腐敗、懦弱的原因吧!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文中楊二嫂非常自私、貪婪。作者在描寫她時三次說到“圓規”,襯托出人物性格特點。我認爲這幾處小細節寫得非常妙。“自從我們收拾行李以來,那楊二嫂每天都有來這兒轉一圈。”爲什麼要轉一圈呢?肯定是想讓我們送東西給她。“說完,她便把母親的一雙手套塞進褲包裏,走出了門。”這句話很直白地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與對我自己努力換來的金錢的羨慕、嫉妒、恨……

從小時候魯迅和他的鄰居夥伴一起看社戲,吃羅漢豆的快樂和自由中,我也感受到了幾絲喜悅。我覺得社戲的最後兩句話頗令人尋味,“但我吃了豆,並沒有昨夜吃得那樣好。”“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兩句話巧妙寫出了作者對那夜和小夥伴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的懷念。

爲什麼能讓我理解到了這麼多,這麼深刻?這些離不開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善於創新,在對人物性格特徵描寫時十分細緻,以小見大,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正面貌,這就是《吶喊》。

《吶喊》學生讀書筆記5

放假的時候,我最喜愛的休閒方式,便是讀書了。所以,這幾個月,我讀完了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自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集結,共有《自序》《一件小事》等十五篇短文。這些作品從現實的角度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的民衆生活,也揭示了各種深層次上的社會矛盾。且表明了魯迅對中國舊有制度級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的深刻剖析好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了對民族生存的濃厚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在書中,我記憶最最深刻的便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不僅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且在文中借狂人之口說出了幾千年來“吃人”的封建禮教,它表明了魯迅徹底反對封建主義的立場。在文中,字裏行間透出了“我”對那些吃人的人的又怕又恨,以至於連吃人的人養的狗,育的孩,都心存三分顧忌。到後來,“我”纔想到,自己的兄弟、親戚、朋友,都是“吃人的人”。再到結尾,“我”猜想自己也可能吃過人,無奈之中,發出了“救救孩子”的一聲吶喊。

我不敢相信,在那個時代,竟會到處都是“吃人的人”,再想到那時也有想我一樣的孩子,也在被訓練成“吃人的人”,不覺出了一身冷汗!

這本集大成之作真是令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