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道士塔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2.16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士塔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士塔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1

最近讀了一本餘秋雨寫《道士塔》令我感到是對於中國文化與寶物損失而感到痛心。

王道士只是僅僅因爲自己眼前利益,而出賣了祖國文化,賣掉了祖國珍寶,換來只是幾個錢財但是卻永遠也換不來祖國悠久歷史。因爲他自作聰明將記錄着中國歷史壁畫改成了慘白色一堵普普通通牆壁,曾自以爲自己得到了財富但是他並不知道當時自己是多麼得愚昧無知。王道士這個人雖然並不垂名千尺,但是他卻留在了作者心中。作者利用生動筆法,使王道士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他無知,他愚昧,他“笑咪咪地數着那一點微不足道銀元”時自以爲得意,都讓讀者感到無限悲傷,痛心,更讓我們感到可憤可恨。

莫高窟這個地方雖然沒有華麗外表,比不上青瓷但是它文化價值卻是令我們驚訝。如果說王道士愚昧無知話,那麼當時官員呢?他們同時也只是自己一時貪圖享樂而造成了現在懊悔。他們難道只懂得自己嗎?我們曾有能力去抓住那即將偷運出去寶物,但是因爲他們只願在客廳中慢慢地喝着茶,等於親眼看着自己國家文物變成其他國家財產,卻不願意去挽救。有甚至聽信了讒言相信一個外國人話,一車車批發給了西方國家。這讓我們感到恥辱。自己祖國文化自己不懂儲存,反而卻擺在了外國博物館中。看看莫高窟曾留下一卷卷經書和歷史悠久壁畫,敦煌文化顯然是人類罕有藝術寶庫。可是,這一切幾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國官員們手中完結了。他們太卑微,對他們再憤怒也無濟於事,因爲他們無知是無法扛起中華民族尊嚴,無法付起那筆沉重文化責任。

那不堪回首過去已將成爲回憶。我們堅信,日益強大中國,不會聽任歷史文物在我們時代飄零,不會再變得愚昧無知。失去不可能再回來,我們能做只能用我們雙手我們思想創造新文化財富,去超越以往,國家富強,可以讓新“奇蹟”永存我土!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2

《道士塔》這篇文章講述是一個歷史悲劇,一個沉重文化史實。它所揭示問題讓人心痛,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爲那個時代,也爲我們民族,發出一聲聲無能爲力嘆息。

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展開,說是在20世紀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道士掌管,因爲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爲無知,他將窟中無價國寶嚮慕名而來西方學者換回歷歷可數銀元;因爲無知,祖國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限遺憾。

國寶外流,我們發自內心地遺憾、痛恨、憤慨。強烈民族自尊心讓我們在今天,在這個覺醒了民族當中,開始做一些事對遺失文化進行補救。於是,在遺憾、痛恨、憤慨之餘,我們直截了當地想抓住罪魁禍首。那麼,元兇是誰?是犯下了強盜行徑西方學者?是目光短淺、愚昧無知王道士?還是舊中國,那個沒落在閉關鎖國中“天朝”?或許真如古人所說“慌不擇路,飢不擇食”,自身落後讓我們已無心理睬一下被擱在西北荒涼之中文物們,只好讓強大勢力來替我們保管?想想舊中國所揹負“東亞病夫”恥辱,想想“落後就要捱打”這鐵一般真理,我心在滴血,我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樣恐慌與不安。彷彿有一枝利箭從歷史深處射來,刺痛了我心。

這就是歷史悲劇,發生在祖先們身上,但它帶來痛苦卻可以綿延幾個世紀。然而時光即逝,往事不再,亦無法緝拿真兇,將其正法。我們所能做,惟有無奈,無奈地歷數罪惡,無奈地遺憾惋惜,無奈地遙望歷史,無奈地幽幽痛惜,無奈地嘆出一口氣,讓它定格在那一個個恥辱之日、罪惡之日上空,化作晴空中陰霾,眼睜睜看着愚鈍王道士在畢恭畢敬地帶路,看着洋人們在莫高窟洞開一剎那驚詫瞪大雙眼,看着一箱箱文獻、一尊尊泥塑、一車車詩卷、一幅幅壁畫被運走。這樣奇恥大辱,哪個國人還能坐視不理?一個當代中國青年這樣寫道:“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決勝負於城下。”激盪人心語言,道出了每位中國人心聲。但,現實與理想總是在作無謂對峙與較勁,從而無法統一。看看,現在中國人在幹些什麼?有一些人繼續淪爲洋人奴隸;有一些人忘掉了恥辱,忘掉了歷史;有一些人在倫敦、東京等地博物館買下中國文物膠捲,回國後對着相片作空頭研究;還有一些人在吶喊中吼出憤怒,卻永遠只是吶喊,無法付諸實踐。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時至今日,不少人認識了這個名字:王圓籙。我在想,如果讓他知道了國寶價值,讓他知道了他所作所爲嚴重性,他會怎麼做?依然賺取蠅頭小利?又或者,轉做了更大買賣?還是改邪歸正,捍衛國寶?無從得知———我想象力有限。但這次閱讀卻讓我真實地接觸了歷史陰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災難歲月,但願它不再發生。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3

看到了嗎,那西邊悽豔晚霞?那是一個古老民族傷口在滴血……

當那幾車、幾十箱、幾百卷文物被運往其他各國時,孰知,那是我們中國延續到現在傷口。

那愚笨道士總是自作聰明,當他把洞窯壁畫塗成自己覺得漂亮樣子時候,他不知道,他損害是一個民族文明古蹟;當他把那些婀娜雕塑砸到他滿意爲止時,他不知道,他丟棄了一個民族文化古物;當他以貪圖小利送出洞窯裏所有東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個千古罪人……

僅僅一個道士,就毫不吝嗇地把我國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們是該批判他愚蠢,還是該批評當時統治者短淺目光?一個金光閃耀石窟,怎會讓一個道士看管?還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這些文物價值,又爲什麼單單吝嗇於那點運費?就像作者說“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相比較外國那些學者冒着生命危險前來徵集精神,這又是何等令人悲哀!

當看到我國文物被運往其他國時,我感情不單單可以用憤怒來形容,那種是感情高於怒與恨。

當日本學者說“我想糾正一個過去說法。這幾年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時,中國專家沒有太大激動。對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可那些文物卻不在中國。當自己東西到了別人手裏,自己研究時還需經過別人同意,且要用照下來膠片去研究。這可謂只是心酸所能概括?

傷口總會被撫平,可那個疤痕,卻無法抹去……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4

敦煌,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上下5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壯觀異常。她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她的名字讓中國人不得不擡頭挺胸去訴說。是啊,中國的歷史都書寫在敦煌莫高窟中,又怎能不讓人嘖嘖讚歎呢?

可她這顆明珠也關聯了一個令人厭惡的名字——王圓籙,他甚至淪落到做了一個不得不以化緣爲生的道士。20世紀初,洞窟裏那些精美壁畫和中座雕塑那婀娜動人的體態都因爲他的無知蒙上了一層不可磨滅的陰影,洞中成了一片淨白,與此同時被淨白的更多的是唐宋歷史的結晶!

雖然莫高窟部分文物被如此踐踏,但在那之後,莫高窟享有極高的地位。

20世紀40年代,中國成立了莫高窟學術研究和保護機構;60年代對石窟進行了全面加固;80年代的時候開始,莫高窟進入了現代科學保護時期。由此可見,中國就是以怎樣的速度向前發展着。現在進入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滿地塵土,而是儲存完整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

兩萬多尊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更多的是精妙絕倫,內容豐富多彩。藏經洞面積不大,曾藏有我國古代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

回首過去,的確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但那都已經過去了。擁有今天的精彩才能創造出更絢爛的光芒。當日本學者聽完中國敦煌學的報告會後,用沉重的語氣說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聽到這句話後,那些學者們應該感到無比的欣慰吧!的確,世人見證了中國的成功。

從“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第一名宇航員楊利偉飛上太空到“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翟志剛等三名宇航員上天也只過了五年。現在,我國正在籌備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可見中國飛黃騰達之迅速。

北京時間2001年7月13日22時08分,一個令中國振奮的消息——申奧成功瞬時間傳遍了整個中國。中國沸騰了,一片歡呼雀躍的景象。在之後的七年裏,中國羣衆體育工作加快了步伐,不斷加強,蓬勃開展。在2008年我國舉辦的奧運會上,中國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共100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一,這就是一個多麼令人激動的消息!

1932年,我國的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還未挺進決賽;1960年,臺北選手楊傳廣奪取十項全能銀牌,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1968年,紀政獲100米欄銅牌,她就是中國第一位獲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1984年,許海峯在男子慢射中獲得金牌,這一洗了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想起中國的奧運史,再看看今日中國的成功,足以見得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中國人不是別人口中的“東亞病夫”,而就是一條龍,一條蓬勃發展着的巨龍!

中國還在不斷向前發展,在奧運路上,在藝術路上,在經濟路上,在科技路上,中國將會越來越強悍!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5

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讀了《道士塔》我深深體會到那種悲憤交加和痛苦無奈的心情。

敦煌的那些精美的壁畫和雕像,被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文盲假道士看管,生生被他以各種藉口破壞甚至毀滅,九千多個經卷、五百多幅繪畫,最後以30英鎊的“高價”賣給了英國人斯坦因。

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就這樣被毀了,被偷了,被搶了。作者幻想能夠穿越到當時,試圖去阻攔,然而國逢亂世,即便能竭盡全力也只能挽救一時,“這裏也難,那裏也難,最後只能跪倒在荒漠裏痛哭……”,我想象自己也穿越到那一時刻,我又能如何做?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建國初始,我國的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提出要保護北京的古城牆,他多方奔走吶喊,然而北京那些巍峨的古城牆依然被拆了、被毀了。斯城不再,而今人們只能藉助想象來完成對它的懷念了。

當文明遇到野蠻,只能是悲劇。如今只能嘆息那一個個已經消失的燦爛的文明,唯願文明不再遇到野蠻。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6

我好恨

恨我沒能早生一個世紀

使我能與你對視着站立

陰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曠野

———當代中國青年

小學課本中曾把敦煌莫高窟作爲課文爲我們介紹過,當時的我一直覺得那是一個神氣的地方。初中課本中曾把敦煌莫高窟作爲圖片向我們展示過,當時的我一直覺得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直到讀完餘秋雨老師的《道士塔》,我開始覺得這個起先讓我覺得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其實充滿了遺憾。它的背後隱藏了中華民族的傷口,它的背後隱藏的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恨。

王圓籙,一個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滯,微微縮縮的中國普通農民。他從湖北到甘肅,做了道士。他手上曾經把持着的是,中國最燦爛的文化。只用低廉的錢財,他送走了中國曾經輝煌的見證。他犯下的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可當我們將這錯誤的責任壓在他身上時,我們卻發現這只是無聊。因爲他只有默然的表情和那愚昧的思想。

這是悲劇,是我們古老民族的悲劇。而他王圓籙不過是悲劇中一個錯步上前的小丑。

閉上眼,就可以想象那些已經被刷白了的牆壁。怪象。心中浮起無盡的悲傷。用手觸摸這些白色的時候,淚水就這樣無聲劃下。這些白色的背後,有着我們曾經的驕傲,有着我們曾經最引以爲豪的東西。好想用雙手抹去這些白色,好想用淚水洗盡這無盡的白色。儘管這一切只是徒勞。轉眼間,似乎又看到了王道士在刷牆,看到王道士在砸像,衝上去阻止,口中唸到:“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這一切又能怎樣。他迷惑不解的眼神直瞪瞪的看着我。遲疑了,我迷茫了,我的世界一片慘白。

餘秋雨老師將1900年5月26日這個日子記得深切。

因爲中國曾經的輝煌已經開啓,無數人將爲這些耗盡終生。它也必然是世界的驕傲,世界的寵兒。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來錯了時間,這驕傲來錯了時間。由錯誤的人開啓,它必將受到原來不屬於它的錯誤,經歷原本不屬於它的旅程。也許再遲來幾年,幾十年,它就將不用離開故土,流離失所,而定居在了外國的文化博物館。

不是沒有學問,不是沒有經費的中國官員們,你們在做什麼?你們纔是這個錯誤更大的原因。你們從來沒有想過要保護這些屬於中國的文物。你們究竟在想什麼,你們想的是不是從來就是怎麼討好上級,怎麼升官發財,怎麼爲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而與此同時,歐美的學者們用廉價換來了這些中國的驕傲。

我不願意重複這些如果輕鬆小買賣的交易了。因爲它們會讓人由心到外的徹底的感覺到痛,會讓人產生無法泯滅的恨。

王道士口袋裏沉沉的銀元,王道士低頭彎腰向那些外國人致禮的樣子,王道士在夕陽下送他們離開的漸漸拉長的身影。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都讓我們覺得心痛。

車隊在遠去。留在沙灘上的是深深的車轍印記。火紅的夕陽在照耀,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它的`注視下完成。那兩道深深的轍痕流淌着這個古老民族的火紅的鮮血,一個古老民族傷口不斷涌出的血液。

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小小的經文。餘秋雨老師嘆息,車子攔下來了,文物拿回來了,那又能怎麼樣?我們無能爲力,我們只能讓文物停駐在沙漠,大聲哭泣。運入京城,也只是徒勞。沿路走下,官員順手拿走,到最後也只是那零落的幾本,到最後也終將不成樣子。不願意這些驕傲,流入外國人的手中,不能在中國好好儲存這些驕傲,它們究竟該去哪裏?它們究竟何去何從?我們又應該怎麼辦?我們又能夠怎麼辦?

當看到中國的學者們從國外買來膠捲時,臉上恨恨的表情。我靜默了。他們比我們更恨,他們其實比我們更難過。

我願意與你們決鬥

要麼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

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

遠遠離開遮天的帥旗

離開如雲的戰陣

決勝負於城下

道士塔讀書筆記 篇7

餘秋雨的散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它表現的情懷慷慨豪邁,體現出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它是一種俯仰於古今之間的內在衝動與感悟,是一種涌動着激情和靈性的智慧與思考。

讀完《道士塔》後,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靜,莫高窟的神祕壯麗讓我激動不已,然而王圓籙道士的愚昧、迂腐又令我痛心。當我看到王道士拿着刷子刷去了唐代的笑容,刷去了宋代的衣裳時,我又何嘗不恨,恨我沒能早出生一個世紀,去阻止這個蠢道士的愚蠢行爲,可是就算我當時出現在了他的面前,奪過他們的刷子,踢翻他們的石灰桶又能怎麼樣呢?當時那樣一個偌大的中國都容不下這些小小的卷軸和壁畫,任憑這莫高窟的千古罪人,將令人驚羨的中國藝術文化,用極少的錢財給換取走了;任憑難以數計的敦煌文化就這麼流失了;任憑任憑一個古老的民族讓傷口的血滴在沙漠,是敦煌文化走向黑暗。我又能怎麼辦!

文章中,餘秋雨寫道:“今天,我走進這幾個洞窟,面對慘白的牆壁,慘白的怪像,腦中也是一片慘白。我幾乎不會言動,眼前直晃動着那些刷把和鐵錘。我在心中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閒人何必喧譁?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麼呢?我腦中依然一片慘白。”這是何等的痛心,又是何等的無奈,他不忍心,不忍心那些婀娜的體態,那些柔美的淺笑就這樣被摧毀,不忍心那些歷史就這樣在一個道士手中灰飛煙滅。這裏,我品出了這本書的名字——苦,歷史重現,我們卻無力改變,只能不住的惋惜,無奈的流淚,遍遍的哀嘆,再次眼睜睜地看着那些本屬於中國的文化從面前掠過卻挽留不住。

千百年前的一個洞穴,開啓了敦煌文化的壯麗,散發出了誘人的光彩,千百年前的一串鑰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送上了駛往外國的、散發着陣陣惡臭的馬車。然而,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祕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並非它外表炫目,而是因爲它是中國千年的標本,它蘊藏着一種深層的美,縱使它曾經殘缺。

餘秋雨帶領我們走在中華文明的土地上,深思這些古老的文化,用極其細膩的文筆寫出了這趟“文化苦旅”,其中的悲痛、心酸與無奈成爲了一個個驚醒炎黃子孫的驚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