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9.4K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

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1

一、地理概況

我家鄉孝南區陡崗鎮地跨東徑113°50’—114°11’、北緯3047’—31°9’之間,位於長江以北,大別山、桐柏山山脈以南,江漢平原東北部,區境東鄰孝感城區,南連雲夢和大悟,西靠雲夢縣,北接孝昌縣。鎮區南距孝感市區里程14公里,有每15分鐘一班的公汽到孝感城區,交通較爲便利。

家鄉地形東北高,西南低,以平原湖區爲主,境內河流密佈。地貌主要分平原、丘崗兩種類型。

平原湖區:分佈在中部地區,佔全鎮面積的67.3%,海拔高度20—50米,相對高度0—30米,坡度在6度以下。

丘陵崗地: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海拔高度50—100米,相對高度10—30米,坡度爲10度左右。

氣候特徵:家鄉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14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25小時。

四季氣候特點:春季常有冷空氣南下,引發氣溫升降劇烈,變化較大,時有寒潮發生;春末夏初交替季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季高溫酷熱時間長,6月下旬—7月上旬有“梅雨”發生,此時段易發生暴雨,引發洪澇漬害,多偏南風,並形成白天風速大、夜間風速小的“南洋”風,颮線也多在此季發生;秋季正常年份秋高氣爽,多晴天,初秋有“寒露風”發生,深秋有一段溫和的“小陽春”天氣;冬季寒冷少雨,多偏北風,霜凍時間長。

二、農業生產及物產

農作物:主要農作物有稻穀、棉花、小麥、大麥、蠶豌豆、油菜、花生、芝麻、黃豆、綠豆、紅薯、甘蔗、荸薺、蓮藕、大蒜、蘑菇、蔬菜等。

動物資源:主要有兩類,一是鳥類,馴養鳥類以雞、鴨、鵝、鵪鶉和鴿爲主;另有喜鵲、布穀鳥、麻雀、斑鳩、貓頭鷹、啄木鳥等野生鳥類。二是獸類,馴養獸類以豬、牛、羊、驢、騾、貓、狗、兔爲主;野生獸類有毛狗、野兔、黃鼠狼、老鼠、水獺等。

水產資源:常見的魚類有60多種,分屬l3科,其中鯉科36種,鰍科、鯧科各3種;養殖魚類以草、鯉、鯽、鰱、鮰、鱖魚爲主,特種水產主要有蟹、蝦、螺、蚌、鱉、水禽(主要指野鴨)。水生植物主要是蓮藕,其中焦湖蓮藕聞名遐邇。

植物資源:主要以經濟林爲主,品種有早蜜桃、梨等。

三、經濟概況

家鄉的經濟支柱是強大的勞務輸出,僅這一項每年給家鄉帶來的收入就高達幾千萬。農業生產在總的經濟收入的比重是很小的一部分,這是由家鄉人多地少,低產天多,自然災害嚴重,農業經營規模小,較爲分算所決定的。家鄉的勞務輸出是底層次的,大部分集中在建築、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等行業。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潮下我家鄉的勞務輸出的路在何方?但令人看到光明的是80後的家鄉兒女正在祖國地接受高等教育,接受新的思想和開闊視野,他們將是家鄉的未來的動力。

四、主推文化

弘揚孝文化,不僅僅是改良現今仍然存在的不孝父母、嫌棄老人的不良社會風氣,更需要站在當今時代,立於和諧社會的要求,對孝文化的內涵再發掘,並用現代方式加以弘揚和展示,賦予其與時俱進的時代內容。

董永賣身葬父,天上掉下個七仙女,“孝感動天”,表達了古人對“孝”的無限讚美——成爲人們的話題中心。

五、婚嫁習俗

嫁娶是人生大事,從前孝感人從訂親到完婚要經過五道程序:一允許酒;二過貼(庚貼);三謀媒;四報期;五完婚。完婚前還要行告祖禮、加冠禮。

婚嫁吉日,新郎要親自去接新娘。新娘家親朋好友要“盤女婿”,即逗弄新郎。從新郎進門到吃酒處處設障,如門頂潑水、席間對聯、肉中穿線、纏緊筷子等難爲新郎,考驗新郎的性情和才智。新娘家“盤女婿”,新郎家就“戲新娘”,幾個年輕後生擡着花轎前後左右顛簸戲弄新娘。新郎新娘進門拜堂,入洞房,喝團圓酒,這時“戲新娘”進入高潮,衆人有說四言八句的,有對歌的,有開玩笑的,無論老少輩均可戲新娘。孝感有“新婚三天無大小”的說法,人們認爲越鬧越發,不鬧就覺得冷清。

六、民俗

在日常生活中,每戶人家,不論貴賤,堂屋正中都有“天地君親師”的脾位,把先人放在第四位而加以尊崇。民間有“上有天大,下有父尊”、“跑到南海拜佛,不如堂前孝母”之說,表示了尊重父母的真誠之心。父母在,子女活到100歲在家裏也不能稱老人。父母亡,要葬之以禮,守孝3年,供飯3年;在守孝期間,子女不能穿紅戴綠,赴宴不能坐上席;過年貼對聯,第一年爲白色,第二年爲綠色,第三年爲黃色,滿三年後才能用紅色。在民族的重大節日裏,如過年拜年,在家先要向祖先、向長輩、向父母拜年,然後再出門,初二向舅父拜年,初三向岳父拜年,初四向姑母拜年,事事體現了對長輩的尊重。

七、總結

我的家鄉在改革開放的趨勢下,正在一步步同我國的現代化接軌。家鄉人民的勤勞和厚道必將是我的家鄉擁有更美好的明天。家鄉在外爲把家鄉建設的更好的兒女們也將爲家鄉的發展而更加努力的奮鬥着。

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2

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XX年溫暖的春風已經悄然吹過我們的臉龐,過去的XX年,黨和國家繼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推進了農村經濟、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社會對於“三農”問題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東風,寒假期間我針對家鄉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做了一次深入細緻的調查,透過走訪農戶、鄉鎮政府,瞭解了農村農民的收入、支出結構以及農村的醫療衛生和教育等的狀況。透過調查走訪,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並就發現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訪問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政府工作人員,最後結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報告。

一 總況

家鄉松陽縣位於浙江省南部,是閩浙山地綿綿羣山中一顆未經雕飾的天然寶玉,擁有浙南最大的山間盆地——鬆古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松陽18XX年來經濟殷實、民風淳樸、社會安寧的社會環境。宋代狀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顧”的'衷心讚歎。然而正是這種小農經濟的封閉思想,讓我縣在全省上下臥薪嚐膽、背水一戰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最早的主體——中小民營企業的改革發展大潮中錯失了不少機會,比起周圍的發達地區,我們落後了許多。在全省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XX年,我縣的人均GDP卻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別是佔全縣人口87.5%的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XX年浙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60元,而我縣卻只有3209元。

我縣農村基本上可以劃分爲三個樣本:平原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鄉鎮附近村——城鎮化進程中的;山區村——貧困中的。

根據政府部門的統計報告以及實際調查瞭解,透過產業結構調整,茶葉、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經成爲四個上億元產值的全縣農業主導產業。近幾年來茶葉生產的發展尤爲迅速,XX年產值達1.45億。而新建成的浙南茶葉市場已成爲全省最大的茶葉市場之一,種植茶葉則成了平原鄉如下面要提到的新興鄉廣大農民增收的一個特色產業。

而在中心城鎮附近,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出售所得早已不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農民也趕着浙江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大潮,許多農民轉爲從事工商等產業,有的甚至開始回過頭來投資農業,致力於搞農業產業化,如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他們的收入主要是源於經營性收入、創業性收入以及財產性收入。

此外,縣內也有一些山區鄉鎮,其耕地面積少而且土地貧瘠,缺少合適的經濟作物,本身工業又不發達,無法滿足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於是外出務工就成爲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象溪鎮就是這樣的典型。全鄉耕地面積6172畝,而勞動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0.7畝。全鄉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輸出。

二 現狀及問題

在實地調查走訪的一些農戶中,有幾位的情況較爲典型(調查記錄見附)。透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思考,發現了一些共同性的問題:

1. 農民對於增收狀況普遍不樂觀,增收的偶然性、風險性過大。

茶農們由於土地有限,無法擴大規模,增收渠道較窄,而且由於產業規模較小,過度依賴市場,而市場價格的漲跌將對其有致命影響。

而從事二、三產業以及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由於資金、市場、政策環境等對於增收前景抱謹慎態度。

2. 教育投資成爲一般農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縣透過農村稅費改革,已於XX開始全部免除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農村行政事業性收費;我縣將從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制度。過去,按一般的農民家庭來算,大部分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學或者初中,依賴家裏的省吃儉用尚能基本維持,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在農村地區,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費和日常花費需要6000元(調查所得數據)左右。一般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能承擔的最多隻能是一個孩子上高中的費用,並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學,便有很多家庭能經不起(在城市人看來並不算什麼的)重負,

3. 因病返貧的情況較爲普遍,農村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強。

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在我縣已經實施一年,一般要求在縣鄉級以上醫院就醫方可憑有效證件報銷一定數額以上部分金額的一定比例。對於多數農民來說,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買些常用藥,捨不得上醫院。醫療保險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而真正去醫院的農民,一般花費一兩千的,按照規定只能得到一兩百的保險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於我縣財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較小,二是以錢定人,農村低保應保未保率高達50%,值得政府有關部門引起重視。

4.農村信用社金融信貸事業發展滯後。調查中,70%(調查所得數據)以上的農民認爲“去銀行信用社借款”麻煩或很麻煩。事實上,在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普通商業銀行考慮到向農民貸款數額小、難以集中、償還困難等因素爲避免風險根本不向農民個人發放貸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貸款”的狀況,而傳統的農村信用社由於管理體制落後,沒有有效的針對農民的貸款機制,對農民來說也是“貸款難”,雖然近兩年國家針對這種狀況進行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採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看來收效不大。在農民資金短缺的時候,大部分農民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或“其他門路自籌”。農民由於“借錢難”,家庭產業化經營發展不起來,致富之路隨之變得曲折坎坷,這也日漸成爲制約農村農民家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3

調查主題

關於我的家鄉——“新農村”建設

調查目的

第一,寒冷的寒假好不容易過了,轉眼到了報到註冊的日子,且說報到註冊不是什麼難事,可定要人手奉上一份寒假調查報告。沒怎麼調查,就按所思報告一下,好解報到之圍。

第二,作爲大學生的我們不光要在學校好好學習,在學校外面的日子更要了解社會、關注當前各種情勢,作爲連在學校都不能好好學習的本人,只得更用功去親近社會(不論大小),以便不被社會遺棄。

第三,新農村好啊,大家吃飽了、喝足了、玩樂了、長胖了……值得稱頌!

家鄉社會現狀

第一映像:當然是指這次回去的第一映像。歸心似箭(雖然不知道歸哪)的我,在車上看到家鄉的大致顯然失望了——農村始終是農村!

調查總結

首先,政策好了,社會進步了,終於有空來關注農村了,我們農村人也就有幹勁了。

其次,經濟發展了,中青小一代的思想也慢慢跟上腳步了,老人雖然離這進度還差一段。

第三,腦筋活、能幹的人在“新農村”政策下的農村也容易發財了,肯幹的人也慢慢向富裕邁進了,農村的貧富差距也漸漸朝大腳步邁開了。真希望農村人和城市人的概念會慢慢消失,即使不能,農村人也要成長爲富有的農村人。

2022大一寒假返鄉調研報告4

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村醫療及教育體系改革、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及我省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爲目標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寒假時間有限,而且我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從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佔全縣從業人員的73.5%,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未來幾年我縣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對調查的深入瞭解的方向定爲前面提到的我縣第一類農村——平原村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走訪了我縣茶葉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的典型——新興鄉,並訪問了政府有關工作人員。

一、新興鄉茶葉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新興鄉經過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篩選培育,形成了以茶葉爲主的具有特色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已有茶葉基地一萬多畝,產值0.4億元,高效茶園畝產值超萬元。全鄉90%以上農戶均從事茶葉產業,其中有10%左右的農戶辦起了茶葉加工企業,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戶更是遍地開花。該鄉的茶青市場XX年交易量達6900噸,交易額4140萬元,已成爲全國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場之一。品牌意識逐漸深入人心,規模較大的企業普遍重視品牌建設,努力樹立本企業品牌。而在這方面,政府也給予大力扶持,連續幾年投入上百萬打造品牌,松陽銀猴系列綠茶透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其系列標準經過多次修訂後,已開始申報省地方農業標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從XX年開始起步,運作還比較鬆散。透過茶葉產業的經營,該鄉農民人均收入較之傳統農業有很大提高,達4388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土地問題

全鄉萬畝茶葉基地中,除部分由企業主開發的農業基地外,絕大多數是由農戶自主開發“一畝三分地”而連接而成的“百衲衣”。農戶分散經營,既給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帶來了巨大困難,也嚴重製約了科技推廣和機械化生產,增加了勞動成本。如人工一項開支往往佔一畝綠茶產值的四分之一,而機械採茶則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經營使大多數農戶一戶獨立完成產供銷,無力影響市場供求和價格,導致產業的高風險。而大多數專業合作組織爲“公司+農戶”式運作,還未與農戶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經常出現價高時農戶自行銷售,價低時企業又不願按協議價格收購的矛盾。這些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增收亟需解決的問題。

2)產業鏈問題

全鄉目前的茶葉加工企業由於自身基地有限,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產供銷、農工貿聯結不緊密,導致本身無法擴大規模。其他手工作坊衛生條件差,管理鬆散,導致農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甚至曾爲松陽的茶葉品牌抹黑。由於規模的限制,使得該鄉的茶葉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許多農戶種植的茶葉均以鮮銷爲主,結果把加工環節的巨大利潤送給了外地的茶葉加工產業。而且大多數加工企業由於資金,技術等原因,僅限於初級加工,缺乏精細加工和深度開發,沒有自己的品牌,產業鏈難以延長。另外,本鄉的販銷隊伍量少質弱,農產品外銷多數依賴外地客商。而這本身也是產業鏈延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能吸收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還能解決土地緊缺農戶分散經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3)品牌問題

打造品牌僅僅依靠政府是不夠的,品牌需要規模化生產,專業化銷售,需要政府、企業、農戶的聯手來打造。而我縣目前雖有銀猴系列品牌,有龍頭市場,但是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實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強大的農民茶葉營銷隊伍,使得我們的品牌無法很好的統領全縣的茶葉產業,形成羣龍無首的局面。

三、對策建議

政府除了使用有限的財政力量加大對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的支援外,更重要的是爲做好規劃引導,爲農業發展提供體制創新上的指導與規範,提高農業產業合作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爲農戶提供有效的資訊,一方面鼓勵農戶轉向二三產業以解決土地分散經營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導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投資本縣第一產業或提供服務,以實現產業之間的聯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勞動力轉移以減少農村人口以解決土地不足問題這兩大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結合起來。

比如可以組織專業培訓,鼓勵農戶外出開辦農產品專賣店,並透過網絡、電視等媒體,藉助茶道文化、茶博會、農展會等開拓品牌,增強本縣農產品的營銷力量。政府還可以與企業攜手,建立權威的農產品資訊網絡,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生產、價格以及氣象氣候資訊,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幫助農民按市場要求安排經營生產。

在政府的有效引導下,農戶應儘量加入行業合作組織,透過借鑑周圍地區如金華溫州等地的模式,並結合自身實際總結完善,以推進農業基地的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和農業的合作化經營,以擴大產業的規模,延長產業鏈。只有透過轉化和加工才能使農產品增值,創造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而透過加工業以及後續的宣傳銷售等行業也能吸收一部分轉移的勞動力,而這些行業的壯大又能增強我們的品牌實力,真正做大做強名牌產品,實現整個產業的高效益。

農業產業化還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與“科技興農”、“生態農業”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比如可以藉助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在全縣茶葉產量總量擴大的同時進行茶葉產品的深度開發,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茶葉中的特有成分,製成保健品、化妝品及其他相關產品。還應適時調整茶葉種植規劃,實行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推廣機械化採摘作業,提高工效節約成本。

四、總結

調查的意義在於過程!調查的第一天,父親就對我說。

的確,農村的問題非常複雜,而我所瞭解的僅僅是一些皮毛,而調查的結果對於農村問題本身是毫無意義的,但調查的過程對於我,卻是一種社會的歷練,人生的展拓!

中國目前有13億人口,其中9億農民,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進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必然的,“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也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共同的努力。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中華民族萬衆一心促農業發展的環境中,雖然中國農業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國農村、中國農民的未來是無限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