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精選關於就業統計調研報告範文

學問君 人氣:1.6W

社區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精選關於就業統計調研報告範文

淞濤社區戶籍居民就業情況調查

一、概述

斜塘街道淞濤社區位於斜塘街道最南端,因毗鄰松濤街而得名,社區籌建於2007年6月,於2009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由原車坊地區大倉、李家等九個行政村和居委會部分農戶居民動遷組合而成。社區下轄淞澤家園一區和二區兩個動遷安置小區,佔地面積29.36萬平方米,擁有動遷安置房134幢,戶籍居民1142戶,4371人,其中黨員153人,流動人口約8000多人。隨着徵地動遷的完成及城市化的邁進,曾經的農村居民一下成爲了城鎮居民,在離開了自己的土地後,不少居民也從此失業了,曾經靠着種植過着自給自足生活的老一輩們,失去了爲生的土地,他們一下成了社區的困難羣體,給他們尋找就業創業的機會,成爲了社區成立後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成爲了影響社區穩定和和諧的重要因素。

本次調查旨在透過對目前社區居民的就業情況的調查,來了解自社區成立以5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注下,農村徵地動遷後居民再就業的情況,爲進一步做好社區富民工作提供數據支援。

二、調查情況及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的主要數據來源爲勞動和社會保障資訊系統2014

年1月採集數據。本次調查對象爲淞濤社區戶籍人口,共計4371人。

(一)、調查數據情況

1、社區戶籍人口中,未成年人有627人,60週歲及以上老人有1070人,18-60週歲的人員有2674人;社區戶籍人口中有2383人在業,佔總人口的54%;在校學生788人,佔總人口的18%;未就業人員共1200人,佔總人口的不到28%,其中退休人員1172人,佔總人口的27%,

2、就業人員分佈情況:在2383位就業人員中,單位固定就業人員1728人,佔在業人員總數的72%;靈活就業人員87人,佔總數的4%;個體及創業93人,佔總數的4%;另有475人打臨工,佔總數的20%。

3、就業人員學歷情況:在2383位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295人,佔總數的12%,其中8名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高中及同等學歷587人,佔總數的25%;初中及同等學歷1225人,佔總數的51%;小學及以下學歷276人,佔總數的12%。

4、就業人員年齡分佈情況:在2383位就業人員中,20歲及以下的有10人,佔總數的不到1%;21-30歲(含)的有438人,佔總數的18%;31-40歲(含)的有612人,佔總數的26%;41-50歲(含)的有885人,佔總數的37%;51-60歲(不含)

的有392人,佔總數的17%;60歲及以上的有46人,佔總數的2%。

5、就業人員從事行業情況:在2383位就業人員中,從事一產的共有88人,佔總數的4%;從事第二產業的有1089人,佔總數的46%,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等4個行業;從事第三產業的有1206人,佔總數的5

0%,主要包括批發零售、居民服務、公共管理、運輸、通訊等15個行業。

6、就業人員工種情況:在單位就業的1728人中,有1277人爲操作工、辦事員等一線工種,佔總數的74%,有372人爲中層管理人員,佔總數的21%,有61人爲專業技術人員,佔總數的4%,只有18人爲企業領導層人員,僅佔總數的1%。

(二)、調查數據分析

1、目前社區戶籍人口中未成年人有627人,佔總數的14%;60歲以上老人有1070人,佔總數的25%。老年人人數較多,除去入學和退休人員,社區在業人員共有2383人,僅有28人未就業,經調查發現,這28人中有15人喪失勞動能力,有1人服刑,2人出過,僅有10人無業。勞動人口就業率超過99%。 2、在2383位就業人員中,40歲以上的人員佔了總數的'一半以上,他們的學歷普遍在高中以下,有1225人爲初中學歷,

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報告

一、 前言

1. 【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透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爲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3. 【調查時間】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 【調查對象】: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7. 【調查過程】:首先設計調查問卷,然後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後,做數據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 正文

1. 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在太難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2005年,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形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後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後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後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而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 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校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並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爲“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恆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

總是意味着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爲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裏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說話辦事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交際公關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3)社會原因

①、出口減速。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有研究證明,在中國經濟外向度較高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出口每波動1 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萬~20萬人的就業。受負面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紡織服裝、製鞋、玩具、摩托車、傢俱、照明器具、自行車等出口依存度較大的行業,而這些行業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②、從緊的貨幣政策。從2008 年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意味着企業資金的獲取難度加大,投資受到約束。全國工商聯最新的調查顯示,2008 年一季度全國稅收增長33.8%,而私營企業稅收增長33%,低於全國整體0.8 個百分點。這是自2000 年以來私營企業稅收增幅第一次低於全國水平。作爲吸納就業的主體,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就業產生衝擊。

③、企業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價格均呈上升趨勢,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兩稅合一等政策,也會提高出口型企業的生產成本。《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人工成本。目前來看,受成本上升影響較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此對就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4)學校原因

①、調查發現一半以上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不滿意。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爲是因爲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數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已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時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爲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生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爲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學校的專業設定。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經成爲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進行主觀調動,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定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共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3. 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和建議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①、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②、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③、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④、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①、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①、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④、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 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

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三、 結束語

關於大學生就業出現的問題複雜多樣,調查具有侷限性,不能準確反映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所提出的建議只適用於部分人羣,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