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鄉村旅遊扶貧考察調研報告範文

學問君 人氣:9.37K

下面是我們文祕114的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鄉村旅遊扶貧考察調研報告供大家參閱!

鄉村旅遊扶貧考察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化,創新發展成爲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必然要求,而鄉村旅遊扶貧就是扶貧開發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2015年8月26日至27日,xxxx縣政協第十三界委員會農經界別組赴興隆考察調研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透過對三橋濱州移民新村、興隆玫瑰農莊和卡麂坪傳統古村落民居保護的考察調研,對我縣鄉村旅遊扶貧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旨在探討鄉村旅遊扶貧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目前,扶貧已進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階段,理清扶貧攻堅思路,增添扶貧攻堅措施,實施新一輪精準扶貧,已成爲各級政府使命崇高的艱鉅任務。

貧困地區是鄉村旅遊資源富集區域,更是扶貧重點投入的地區。鄉村旅遊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形式內容,提升了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鄉村旅遊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是調整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收入結構的重要手段,自然成爲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是資源優勢的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其本質都是爲了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促進貧困地區繁榮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助力。

一、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xxxx縣透過實施特色產業融合,打造鄉村旅遊服務平臺,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創建鄉村旅遊品牌、大力培育鄉村旅遊扶貧支柱產業。一是打造鄉村旅遊景區景點。目前新建龍橋、長安、太和、雲霧民族風情街,板壁房,儲存濃郁川東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接待服務基地的形象和檔次。新建三橋、龍橋、蜀鄂、杉木等扶貧移民旅遊新村,與綠樹花草相映襯,與景區景觀相輝映。農戶依託景區發展農家樂、提供特色旅遊產品商貿和後勤服務,實現安居樂業、經濟增收。二是建設鄉村旅遊配套設施。大力培育餐館、賓館、農家樂等鄉村旅遊服務業。制定出臺《xxxx縣鄉村旅遊農家樂補助標準及驗收辦法》,搭建貧困地區創業協會和小額信貸金融服務平臺,採取政策扶持、信貸、借款貼息等方式,解決資金困難,鼓勵引導發展。已發展鄉村旅遊扶貧農家樂1000家,總牀位12000個,餐位15680個,接從業人員1萬餘人,其中貧困羣衆2000餘人。致力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養。開展鄉村旅遊景區知識、鄉村旅遊扶貧營銷、農家樂服務規範、農家樂基本廚藝等專項培訓30餘期,培訓從業人員1.2萬人次,大大提高了鄉村旅遊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建設電子商務村,增強景區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產業發展。三是壯大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圍繞“示範帶全域、旅遊促產業、產業輔旅遊”的思路,以鄉村旅遊產業爲龍頭,發展“養生休閒”農業特色產業、觀光休閒農業園、規模化生態養殖。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透過招商引資、培育本土企業,圍繞鄉村旅遊要素,扶持、引導農業產業企業發展。鑫橋特色種植、雲龍牧業生態養殖等龍頭企業逐步成長,與之相應的就業羣體、服務團體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立足資源、市場和鄉村旅遊發展,謀劃特色效益農業產業佈局,支援、引導實施特色效益農業產業項目。建設紅豆杉生態原料林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4.1萬畝,繁育紅豆杉種苗7000多萬株。帶動5000餘戶農戶種植紅豆杉,近200農戶實現年收入超萬元;發展臍橙30萬畝,油橄欖6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大力發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萬畝,滿飽遊客眼福和口福,帶動成片農戶致富。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建成興隆扶貧觀光園、鶴峯油桃基地、江南臍橙觀光園,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餘人,新增產值1億元,戶平增收2萬元。四是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深度發掘鄉村生活、鄉村文化內涵,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凸顯三國文化、詩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積極培育壯大鞏義美術產業羣,開發名優特產品、綠色食品、傳統工藝品,以及民風民俗手工製品和民族飾品等旅遊產品。五是創建鄉村旅遊品牌。打造了聚龍觀光園等2個3a景區、銘陽等3個2a景區、回龍和杉木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二、鄉村旅遊扶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發展缺乏共識聯動

鄉村旅遊扶貧是旅遊產業與扶貧產業相融合形成的新興產業形態,兩種完全不同的產業的結合,有一個探索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完全形成產業發展共識,主要表現爲各級黨委、政府對鄉村旅遊與農村產業發展的關係、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作用、鄉村旅遊與鞏固農村經濟地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對鄉村旅遊扶貧思路不明確,理念不清楚,引導不給力;鄉村旅遊扶貧很大程度處於扶貧部門自說自唱的階段,宣傳推薦力度不夠,社會認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得到凸顯;公安特種行業管理,文化、工商、稅務、旅遊、衛生、防疫等部門管理服務還沒有跟進,產業聯動發展機制還沒形成。

(二)旅遊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由於受扶貧項目資金投資週期的約束和績效評估機制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形成的多是“幾間房,幾張牀,天熱歇個涼”的低端旅遊產品。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產品缺乏市場分析,同質化現象突出。季節性強、效益不佳;開發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單一,文化內涵單薄,無法形成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等問題。

(三)發展環境急需改善提升

貧困村多處邊遠高寒地區,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往往是對外交通條件是最差的地區。要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必須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級、用電保障、飲水安全、環境整治等環境條件。

(四)服務管理缺乏規章規範

一是制度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由於跨多種行業,缺乏法律法規支撐,管理服務職責模糊不清,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制度。二是糾紛處理機制不健全。有經營行爲,就有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在經營過程中,主顧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糾紛都有可能發生。由於條件限制,鄉、村、戶處理糾紛的能力已很不適應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需要。三是人員素質低。在實際的鄉村旅遊扶貧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本土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

(五)鄉村旅遊扶貧“扶強不扶弱”

由於貧困戶多數是經濟、能力、條件多種致貧原因疊加的結果,住房條件、個人能力、經濟收入大多不符合參與鄉村旅遊扶貧所必備的要素,所以鄉村旅遊扶貧的扶貧性也在一定程度飽受社會爭議和質疑。由於鄉村旅遊投入大,點多面廣,貧困戶大多和旅遊扶貧政策沾不上邊。

三、鄉村旅遊扶貧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認識,形成鄉村旅遊扶貧共識

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形成鄉村旅遊扶貧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共同意識。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旅遊扶貧是推進扶貧開發、創新扶貧模式及方式的探索與實踐;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區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旅遊發展方式轉變、建設旅遊品牌的重要途徑”這一重大意義。

(二)科學規劃,強化規劃操作性嚴肅性

一是科學規劃。把鄉村旅遊扶貧作爲一項區域經濟發展的系統性工程來策劃規劃。要站在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縣人大透過的《關於加快xxxx旅遊產業發展的決定》爲指針,與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等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xx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綱要等相銜接,突出扶貧特色和可持續性、可操作性,高起點、高規格制定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明確主題。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應該堅持豐富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羣最關注的以文化、生態和健康爲主題的扶貧品牌。三是注重規劃的嚴肅性。鄉村旅遊扶貧總體規劃,必須對全縣的鄉村旅遊扶貧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在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規劃執行的剛性原則,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延續性。

(三)突出主題,打造鄉村旅遊扶貧品牌

立足生態涵養髮展,重點突出“生態休閒、健康人生”主題,提升鄉村旅遊扶貧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按照不同區位優勢和客源市場,利用水利、農業、林業、交通及新農村建設項目等優勢資源,開發避暑、健身、漂流、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形成比較全面的產業佈局。要以“保護資源環境、蔭澤子孫後代”主題。加強對鄉村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的保護,有選擇地保留、有重點地保護、有計劃地修繕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蹟。鄉村旅遊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拓鄉村旅遊扶貧市場。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在重點旅遊線路和景區(點),設立鄉村旅遊扶貧宣傳推介視窗。利用花卉觀賞、瓜果採摘等節慶媒介,宣傳推介鄉村旅遊扶貧目的地。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管理系統建設,積極開展網絡營銷,網絡預定等旅遊在線服務,指導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扶貧示範戶建立網上預訂系統,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資訊化水平。

(四)整合資源,夯實鄉村旅遊扶貧基礎

一是加大財政扶貧的引導性投入力度。設定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資金,重點向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戶傾斜;按照渠道順暢、方向不變、統籌安排的原則,整合農民新村建設、民族發展、道路通暢、飲水安全、用電保障、環境整治等行業部門資金。二是拓寬鄉村旅遊扶貧開發融資渠道。鼓勵縣內外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和民間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聯營、購買、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鄉村旅遊扶貧開發。三是鼓勵和支援項目區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資金、技術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富有活力的旅遊服務經濟實體,創新“公司+農戶”、“公司+協會”等扶貧開發方式,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的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五)規範管理,提升鄉村旅遊產品質量

一是建立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管理體系。把鄉村旅遊扶貧納入農村扶貧開發法律法規管理體系,實現鄉村旅遊扶貧“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貧”規範管理轉變升級。二是建立和完善鄉村旅遊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審批、管理使用、檢查驗收等制度,明確鄉村旅遊扶貧資金支援的對象和範圍,建立扶貧、旅遊、工商、衛生等相關部門管理服務聯席制度。三是走專業合作化道路。以村爲單位成立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發揮其在市場開拓、質量管理、教育培訓、價格管理、投訴處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透過“合作社+示範戶”的模式,實行標識標牌、星級評定、收費標準、客源分配等“四統一”規範執行管理。四是強化從業人員培訓。整合旅遊、人力資源、教育、文化等培訓資源,開展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逐步提高鄉村旅遊人才的整體素質。

(六)創新機制,實現扶貧效益最大化

一是創新鄉村旅遊扶貧方式。對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在享受鄉村旅遊普惠政策的同時,可以享受d級危房改造、宅基地復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地災救助、三峽庫區移民等政策的疊加扶持。還可以享受扶貧的信貸貼息、低息和無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業開發的旅遊景區,政府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時,將扶貧責任捆綁給企業。企業必須履行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收購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門票收入提成用於貧困戶扶危濟困、社保扶貧補助、經濟發展扶持等扶貧義務。建立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探索無償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機制,實現循環使用、滾動發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堅持鄉村旅遊扶貧資源集體所有、村民共享。透過制定村規民約、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等方式明確並公示扶貧項目資金使用、利潤分配、項目受益農戶等重大事項,使鄉村旅遊扶貧成果真正惠及貧困農戶。三是建立扶貧項目成果鞏固機制。加強扶貧項目後續管護指導工作,建立“誰所有、誰管護、誰受益”的管護機制,發揮扶貧項目效益。

總之,xxxx鄉村旅遊扶貧要立足生態涵養區發展“三步走”戰略,以“建設長江三峽國際休閒度假中心”總體目標,以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和天坑地縫景區爲依託,以產業化拓展爲平臺,以發揮鄉村自然生態優勢和人文資源優勢爲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特色產業,走特色化、規範化、品牌化和可持續一體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