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市農村金融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09W

金融業作爲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榆林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資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的重大制約因素。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已經迫在眉睫。最近,根據省政協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協財農委組織人員,對全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先後聽取了有關方面的情況通報,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並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企業界人士和農村,瞭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市農村金融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榆林金融業的現狀

(一)榆林金融業機構建設概況

目前,我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5類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銀行——農業發展銀行;4家大型股份(國家控股)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榆林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榆林分行、中國銀行榆林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榆林分行;3家銀行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榆陽農村合作銀行、神木農村合作銀行、府谷農村合作銀行;9家縣級農村信用合作聯合社;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長安銀行榆林分行、交通銀行榆林分行、招商銀行榆林分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榆林分行,構成榆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基本框架。其中法人機構12家(12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非法人機構9家。從業人數5064人,營業網點544個,其中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325個,郵政儲蓄銀行79個,農業銀行61個,佔營業網點的85.4%;從分縣情況看,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榆陽區、神木、府谷、定邊、靖邊和橫山縣,分別爲106、60、72、52、48、40個,佔營業網點的69.4%。當然全市仍有14個鄉鎮沒有金融機構網點,主要分佈在靖邊、佳縣、綏德和子洲縣。平均每0.6萬人擁有一個銀行網點資源;城市網點密度大於農村,農村網點人口覆蓋率小於城市。近期,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西安銀行等多家銀行考察榆林市場,擬在榆設立分支機構,榆林銀行業金融機構隊伍將進一步壯大。

根據陝政辦發[2008]108號和陝金融發[2008]1號檔案精神,我市積極支援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共16家,已開業經營的有10家,其餘6家正計劃於年底全部開業。目前正在申報的小額貸款公司有34家,其中已經報省金融辦待批的有18家。

20xx年三季度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24家,152個機構。其中財產險公司15家,壽險公司9家。全市縣級支公司40個縣級營銷服務部81個,中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在鄉鎮設立了79個保險機構。全市保險從業人員6597人,較年初增加702人。

(二)貨幣信貸執行情況

20xx年三季度,全市各銀行金融機構執行國家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榆林經濟的衝擊,促進地方經濟穩定快速發展,榆林市存款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信貸投放呈現擴張趨勢。

1、存款增長再創新高。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147.78億元,較年初增加260.85億元,增長29.41%。儲蓄存款餘額爲604.17億元,較年初增加121.08億元,全市企業存款餘額爲329.10億元,較年初增加98.19億元。從總量看,全市活期存款(包括企業活期和活期儲蓄)呈上升的趨勢,定期存款(包括企業定期和定期儲蓄)呈下降的趨勢,存款活期化趨勢有所加強。9月末,全市活期存款餘額爲768.17億元,佔全部企業存款和儲蓄存款的82.31%,定期存款餘額爲165.10億元。受經濟面逐漸好轉影響,居民投資意願增強,儲蓄存款增速出現下降,企業加大生產投入,企業存款持續快速增長。

2、各項貸款增勢明顯。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651.84億元,較年初增加183.84億元,增長39.2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1.92個百分點,同比多增113.25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各項貸款餘額390.99億元,較年初增加72.23億元,增幅22.66%,同比增長13.99個百分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91.25億元,較年初增加62.5億元,增幅48.54%,同比增長13.86個百分點。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同步增長,9月末,全市短期貸款餘額爲379.40億元,較年初增加129.70億元,同比多增74.34億元,主要是農業貸款增加較多(較年初增加84.46億元,同比多增38.62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爲264.79億元,較年初增加60.08億元,同比多增35.57億元。在總量增長的同時,信貸結構得到優化。各類金融機構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有保有壓、區別對待、不斷提高信貸投入效率,支援農業生產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使全市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從貸款投向分佈看,9月末,工業貸款餘額62.66億元,較年初上升18.52億元,同比多增11.74億元,繼續加大對煤、電、油、氣、化工等重點行業的支援力度;農業貸款餘額192.07億元,較年初增加84.46億元,同比多增38.62億元,佔全市新增貸款的61.12%,支援新農村建設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基本建設貸款餘額134.64億元,較年初增加23.11億元,同比多增3.57億元,金融對基礎設施建設支援也在加大。

3、不良貸款持續“雙降”。6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爲11.89億元,較年初減少1.25億元,不良貸款率僅爲1.96%,較年初下降了0.8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64億元,佔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的30.6%,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4.79億元,佔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的40.2%。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三農”機構,佔全市不良貸款總額的88.22%。從五級分類情況看,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分別爲8.19億元.2.99億元和0.78億元,其所佔比率分別爲1.35%、0.49%和0.13%。比年初下降0.68、0.17和上升0.02%。

4、經營效益繼續攀升。截至6月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賬面利潤14.72億元,較去年同期多盈1.36億元。國有商業銀行實現利潤7.84億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實現利潤6.09億元(其中三家合行的利潤佔到了全市合作金融機構的78.66%)。利潤的增長主要來源於信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利息收入仍是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利潤的主要來源。如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上半年99.5%的收入來自貸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所佔份額仍然很少,但較以往有很大起色,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上半年的中間業務收入達1.26億元。

5、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有所提升。自去年市銀監分局出臺《榆林銀監分局推動小企業金融服務指導意見》以來,提升小企業金融服務取得各方共識。今年銀監分局進一步推動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截至6月底,全市發放中型企業貸款118.04億元,比年初增加13.69億元,增幅13.12%。佔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的19.5%。全市發放小型企業貸款49.16億元,比年初增加14.57億元,增幅42.12%。佔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的8.12%。

6、農戶小額貸款的試點推廣工作順利進行。爲了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緩解廣大農村地區貸款難問題,我市加快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組建步伐。2008年12月我省首家小額貸款公司——神木縣惠民貸款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還有部分區縣,如府谷、橫山、榆陽正在積極籌建各自的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成立,標誌着農村金融創新開啓了良好的局面,對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7、保險業的發展穩步提升。20xx年前三季度,我市保險業保持了較快發展,全市保險業在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保障作用。一是保險費收入增幅較快。9月底,全市保險費總收入112667.2萬元,其中財產險73039.77萬元,壽險39627.43萬元。二是保險保障功能明顯。9月末,全市保險業爲社會提供了851.3億元的財產風險保障,共爲171萬人次提供了256億元的人身保險保障,其中財產險公司賠款支出36662.92萬元,壽險公司賠款與給付支出1062.87萬元。三是擴大農村保險市場,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已在農村開辦了農村房屋保險、農村各種車輛保險、農民工意外、傷害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村小額借款人意外保險、農村幹部綜合保險、計劃生育手術保險、學生平安保險、能繁母豬保險、紅棗種植保險等十幾種保險業務,並逐步建立一批“保險示範鄉村”,逐步建立農村保險體系和風險防範補償機制。四是稅收貢獻逐年提高,截至9月底,全市保險業上繳國家及地方稅金5992.58萬元,代地稅局代收代繳車船稅4592萬元,爲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xx年以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資本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支援證券公司提高證券交易量,另一方面積極組建以基金運作方式的能投公司,積極推動誠投公司發行企業債券,推動榆天化、神木九江等公司上市工作。

二、當前新農村建設金融需求與金融服務的主要矛盾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發展受農村與城市相分離的二元經濟結構等歷史性原因影響,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遠未完善和健全,不僅體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的硬件設施建設等方面,更體現在農村擔保、信用體系不完善,市場發展不充分等軟件方面。這些不健全的表現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日益突顯,引發諸多矛盾。具體表現在:

(一)需求多樣性與金融機構單一性之間的矛盾。以現代農業、現代農民和現代農村爲核心的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趨多樣。目前農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體系現狀是:一是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撤離縣域農村地區,支農功能“邊緣化”。二是政策性銀行機構職能難以發揮。三是合作金融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多種資金需求。目前農村金融陣地基本上是農村信用社“一家獨大”的壟斷經營局面,但由於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有限,服務“三農”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二)需求成長性與資金來源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資金增量需求很大。隨着農村經濟產業化、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解決資金的來源問題是新農村建設最現實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從目前農村金融現狀看,金融供給與資金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國有商業銀行農村金融供給逐年減少。二是農村金融機構實力較弱。農村信用社雖然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但因其歷史包袱較重、內控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對“三農”的支援往往也顯得力不從心。三是縣域農村資金大量外流。遍佈於城鄉的郵政儲蓄機構,由於體制原因更是存多貸少,成爲名副其實的農村資金“抽水機”。

(三)需求時代性與金融服務傳統性之間的矛盾。從目前金融服務情況看,其服務的傳統性與時代性需求矛盾。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服務品種單一。目前大多數農村金融部門仍然以傳統存、貸、匯服務手段爲主,中間業務和外匯業務種類很少,金融服務種類單調,缺少服務品種創新。二是金融產品的適應性較差。首先是貸款期限短,目前涉農銀行業機構多沿用傳統農業貸款方式發放辦法,發放1年期以內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與農業生產的長週期、季節性的特點不相適應。其次爲貸款額度偏小,目前農村從事生產經營的貸款需求通常在5—50萬元左右,而農村信用社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正常授信1萬元以內,最高授信額度爲5萬元,與規模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不相適應。三是信貸交易成本過高。近年來,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調整經營戰略和市場定位,逐步從農村市場退出,這使得農村信用社的區域壟斷定價能力得以增強,農村信貸供給價格不斷提高。

(四)需求新生性與金融服務功能落後性之間的矛盾。一是農業產業保險支援空白。農業生產對自然有着特殊的依賴性,產量風險遠大於工業製造業。因此,需要引入農業保險來分散農業風險。二是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滯後。當前,貸款擔保難已成爲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瓶頸之一。三是現代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緩慢。建設新農村就必須加快建立現代農村物流體系,但目前金融對現代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支援投入很少。四是農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缺位。農村勞動力人口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已成爲當前農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五)政策的不完善性與農村現實性之間的矛盾。我國最根本的問題是農村問題,農村最根本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最根本的問題是土地問題。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8倍,加各種補貼等隱性收入達6倍左右。農民依然是最弱勢的羣體,農民只有土地和宅基地,而農民土地仍集體所有。2008年9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透過的推進農村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嚴格宅基地管理。國家爲防止耕地流失,對農村宅基地審批使用權管理收緊。同時,針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國家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或行政法規,現在法律規範對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受到無形限制。所以,農村土地不流暢,土地流轉形式處於自然流轉狀態,缺乏一些中介、服務、監管體系,導致流轉過程出現各種矛盾和糾紛。現行政策與農民擁有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能作爲銀行抵押物的現狀,致使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很難得到根本緩解。

三、當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個健康、完整的金融體系對於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投入是資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現在金融服務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難以對新農村建設形成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