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科技部內部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17W

新能源部分產業過剩就像兩條腿走路,左腳走太快不怨左腳,右腳應該邁快一點。

科技部內部調研報告

本報記者獲悉,由科技部部長萬鋼親自佈置的兩份內部調研報告已經完成。這兩份報告以多晶硅提純和風機設備設計規劃產能與實際產量的比較,多組數據證僞了新能源產業過剩的說法。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行業預計多晶硅產量1萬7000噸,將生產3.5Gw光伏電池,預計需要消耗3.5萬噸多晶硅,扣掉國內產量,還需要進口1萬噸。

不僅科技部對工信部關於對多晶硅過剩問題有不同判斷,“國家能源局也是不同意過剩這個結論的,發改委內部對過剩問題也有不同看法。”

但9月26日,由發改委、工信部等10部門聯合發佈的抑制產能過剩的若干意見表示,多晶硅是資訊產業和光伏產業的基礎材料,屬於高耗能和高污染產品。

多部委意見中表述的數據顯示,從生產工業硅到太陽能電池全過程綜合電耗約220萬千瓦時/兆瓦。2008年我國多晶硅產能2萬噸,產量4000噸左右,在建產能約8萬噸,產能已明顯過剩。

這讓剛剛起步的新能源產能陡然陷入過剩風波。

非但不過剩反有萬噸缺口?

科技部下屬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向記者表示,將向國務院遞交材料,反對多晶硅過剩說法(注:太陽能級晶硅以多晶硅爲主,單晶硅僅有極少量)。因石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務院參事、國家科技部原祕書長,石的報告能直達國務院高層。

“實際上我們的新能源發展剛剛起步,前景非常廣闊。我國風電和太陽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的比重還比較低”,月28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

“老早萬鋼部長就在系統內表態了,多晶硅和風機設備並不過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崔容強向記者透露。

科技部下屬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研究院)目前承擔了科技部對新能源是否過剩的調研。戰略研究院報告負責人,該院產業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峯稱,“科技部內部已就過剩問題正在展開深入的討論。”

不僅反對過剩論,報告堅持,晶硅生產能力不僅沒過剩且尚存在缺口。

本報記者獲得的科技部戰略研究院的調研顯示,雖然我國晶硅產能擴張很快,但由於建設週期以及市場波動的原因,晶硅產業一直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2008年,我國多晶硅環節產量爲4500噸,多晶硅需求卻超過2萬噸,這就意味着四分之三左右需求還需依靠進口來滿足。

據其測算,如果2009年國內的光伏電池產量即使保持在2008年2300兆瓦的水平,按照每兆瓦光伏電池需要12噸晶硅的行業平均水平計算,共需2.8萬噸多晶硅。據估計,2009年國內多晶硅產量有可能突破1萬噸,這意味着還至少需要進口近2萬噸多晶硅,才能滿足國內的生產需求。

一般理解,大型企業希望政府提高准入門檻,傾向於表示產業過剩,但國內一家大型多晶硅企業則站在反對過剩的一方,對記者表示,“多晶硅並沒有過剩,但低端產品有在虧本銷售。2009年中國多晶硅全部產量才1萬多噸,每年還要進口很多噸。今年上半年,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利潤都不錯”。

劉峯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產能過剩論者的主要觀點是,在高利潤驅動下,過熱的投資拉着多晶硅產能一路向上,從2001年的80噸,連翻數個跟頭,衝到了2008年的4500噸。且目前在建總產能可能在8萬噸以上,明顯過剩於當前2萬噸左右的需求。

常州天合光能運營總監鄒西原向記者透露,很多企業設備上了,但並沒有完全開工。“大廠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都還蠻熱的,小廠的訂單都已經接到11月,當時銀行貸款都下來了”。

鄒西原說,這是短期現象,但是多晶硅產能過剩可能因此進入高層關注視野。

過剩的由來:又是統計口徑

“9·26”通知對於行業的影響立竿見影。一位接近法改委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銀行聽到過剩消息,馬上就開緊急會議,對相關企業進行限貸”。

該意見要求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於3000噸/年,佔地面積小於6公頃/千噸多晶硅,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於60千瓦時/千克。

這些苛刻的條件對先進入的大企業有利,但也直接抑制了新能源產業的市場準入。這也讓多晶硅產業何以國家部委相關部門彼此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備受關注。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新能源協會負責人說,主要因爲統計口徑和出發點不一樣。工信部是按照設備和工業途徑,更多看到的是設備產能和規劃產能。工信部報告的調研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很多數據都來自國家發改委。發改委又是按立項來統計。

他舉例說,四川一個大型多晶硅項目,設計產能是1萬噸多晶硅,經濟危機之後,連年產1000噸都開工不了。發改委按照立項來統計,科技部統計的是實際運轉的開工的項目。“可研和設計產能轉化爲設計產能還早着呢。”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則認爲現階段多晶硅並不過剩。王列舉的數字是:2008年中國多晶硅需求是25000噸,實際國內只生產了5000噸,還有80%是進口。目前雖然公告已經立項的項目,大概有50多家,但是實際上2009年開工的'企業只有26家,真正在2009年出產品的只有14家,今年產量預計在2萬噸左右。

“按國際上的經驗,多晶硅即便是過剩也是階段性過剩。2009年到2011年3年間,過剩,但是到2012年以後,又是新一輪的供不應求”,王斯成說,“市場需求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今年到底能生產多少,現在還說不準。而且今年3季度以後,太陽能電池形勢已經明顯好轉。”

爭論過剩和不過剩,一些企業並不爲所動。國內大型多晶硅企業,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公達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只對新建項目有影響,對我們這樣的企業並沒有太多影響。”而該公司近期也在籌備加緊美國上市。

那慢一拍的右腳:電網瓶頸

左腳走太快不怨左腳,右腳應該邁快一點。科技部部長萬鋼公開表示,電網上網就是新能源發展的那個右腳。

“2008年風電有30%電力沒上網,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國外技術上都沒有問題的,就在中國有問題”,一位業內人士抱怨,作爲產業鏈條的最末端風電上網的阻滯,由此上溯必然讓上游環節如多晶硅等面臨階段性過剩難題。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風力發電都能上網,爲什麼太陽能發電不能上網,主要還是電網沒有利益,沒有動力在。

財政部積極性也很高,最後自己出了個金太陽,但現在還舉步維艱,補貼根本不夠。企業做了幾個示範項目,有的企業就說,投資放進去了,成本回收不了。

科技部部長萬鋼此前表示,新能源,或是新興產業的發展會有一個階段性的、節拍的問題,“就像一個人走路,當你把左腳邁出去而右腳沒跟上時,不能說左腳邁得太遠,更重要的是要把右腳跟上去”。“比如最近風能投入比較多,上網就成爲了一個問題,但如果要考慮風能在我們整個能源結構中所佔有的比例數就可以知道它還遠遠不夠”,萬鋼說。

劉峯認爲,晶硅“過剩”,並非“長板”(產能)太長,而是“短板”(國內需求不足和電網基礎設施不完善)太短。

2008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爲2300兆瓦,國內安裝僅爲50兆瓦,98%左右出口國外。受此次金融危機影響,國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國內市場遲遲未能開啟,導致全產業鏈的經營狀況都遭受重大影響,出現“過剩”。

他解釋,太陽能發電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的特點,使得電網執行控制的難度加大,安全穩定執行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光伏發電很難進入現有的電網體系。同時,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較高,各國主要依靠補貼執行,而我國入網支援政策落實不到位。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國內需求這一瓶頸尚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