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中學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4.62K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調研報告

中學調研報告1

爲調查瞭解當代中學生思想道德及其現狀,有針對性地對我校學生的思想道德開展教育,努力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中學生以及合格的社會公民,我們課題組特在本校部分學生中開展了一次學生思想動態調研活動。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與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瞭解學生思想道德狀況。

2.分析當代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特點。

3.探索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問卷設計包括家庭、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對遵守公德,遵紀守法、團結友愛、勤奮學習、勤勞儉僕的認識等8個方面共40道題。發出調研卷450份,收回438份。

二、調查結果統計

1.關於“遵守公德、遵紀守法”

(1)在車上爲老人、小孩等人讓座的佔82%;裝着沒看見或眼睛朝窗外的佔7%;認爲別人不讓座何必我要讓的佔11%。

(2)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破壞公共設施上前勸的有35.7%;找管理人來糾正的有35%;29.3%認爲與我無關。

(3)在十路口碰上紅燈,而此時沒有車輛透過,會等待綠燈亮時才過的佔41%;選擇“若有急速,就過,若無急事,等會過”的佔48%;亂闖的11%。

(4)對《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要求懂得的佔22.7%;懂得一些的佔68%,不懂的佔9.3%。

(5)對考試作弊的態度認爲別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虧的佔11%;只要不被發現,作弊有好處的佔18.6%;認爲作弊是不誠實的行爲,我絕不作弊的佔70.4%。

(6)當某同學被個子高的同學無理揍打時,找幾個好朋友去報復的佔5.2%;向學校反映的佔84.8%;因害怕報復而不敢說的佔9.9%。

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初步建立了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爲判斷標準,但對交通法規的瞭解與遵守缺乏系統性與自覺性。

2.“團結友愛方面

(1)當看到同學打破窗戶玻璃,老師詢問時,認爲說出真相是出賣同學的佔5.8%;認爲不只是我知道,別人不說,我何必說的佔26.9%;說出真相的佔67.2%。

(2)與同學發生衝突時,採取堅持不讓步的佔9.2%;視對方態度再作考慮的佔46.9%;主動和解、搞好關係的佔43.9%。

(3)當老師與你商量,將你調到學習較差同學旁邊時:擔心影響自己學習的佔31%;認爲自己有責任幫他的佔61.7%。

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能以正確的觀點與積極的行爲處理與同學的關係。

3.“勤奮學習”方面

(1)關於學習的目的,42.3%認爲能使將來生活舒適;35.7%認爲是爲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

(2)有32.6%學生認爲思想品德比知識更重要;67.4%的認爲知識與思相品德一樣重要;沒有一份問卷顯示知識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3)對目前的教育中最先需要加強的問題:47.7%認爲是環保意識,27%認爲是人生規劃,25.3%認爲是公民意識。

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與完善,學生能站在社會的角度、發展的角度來看,較好地體現他們的思想性。

4.家庭、學校對中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

(1)39.5%認爲同學們的言行對自己的思想有正面影響,28.5%認爲有負面影響,認爲沒什麼影響的佔32%。

(2)關於父母的言行對自己的思想品德的影響,71.2%認爲正面影響多於負面影響,12.6%認爲沒有什麼影響,16.2%認爲負面影響多於正面影響。

(3)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能主動告訴家長的9.5%;在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認爲應聽從父母意見的佔10%;遇到困難首先會找父母或家庭成員的佔19.6%,找班主任或老師的佔10%;跟父母溝通,能講心裏話的佔20.6%,與父母難以溝通,不說心裏話的佔16.3%。

“環境育人”,足見教育的全方面性,但是調查問卷顯示,父母在學生心中的“親近度”並不高。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透過此次調查與結果統計,傳統道德對學生的影響仍有着較大的優勢。文明、誠信、良性競爭等現代社會道德元素已逐漸被學生接受。絕大多數學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對於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環境,絕大多數同學認爲對自身有益,但不可忽視的是不少學生的思想出現偏差,遵紀守法意識淡薄,性格較爲偏激,責任感不強,缺少奉獻精神,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學校德育錯位。重課堂知識的教育,輕學生思想引導;老師與學生的心靈交流不夠深入細緻,學校“德育首位”的環境氛圍不濃厚。

2.家庭教育缺失。有的父母對自己言行要求不嚴,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身心健康影響較大。

3.學生認識不夠。由於個體認識差異性,以及個人年齡、經歷和認識水平的差異,對事物的判別有差異。

四、對策探討

1.突出“育人爲本”目標。牢固樹立育人爲本的觀點,明確學校思想道德教育與學校教學工作之間的相互促進關係,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新課改的重要位置。

2.完善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合理完善德育評價內容,探索出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評價方法,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3.改變傳統德育模式。傳統的單一灌輸已不適合當代青少年成長的需要,學校應當搭建各種活動平臺,透過開展體驗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使德育過程建立在直接、動態、體驗的基礎上,讓青少年在體驗中學習、思考、領悟,從而提升自我,成爲合格的社會公民。

4.多方合作,形成德育合力。家庭是青少年品德養成的搖籃,提高家長素質,加強對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引導。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社會的聯繫,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

中學調研報告2

一.前言

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辦學條件越來越好,校園的擴建、重建、新建已越來越普遍,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至關重要,它是校園建設的靈魂和條件,也是一種藝術的創造過程。正驗證了唐代畫家張彥遠的詩句:“書畫之意,皆需意氣而成....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無則無,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矣。”這項工作做得好,可以縮減資金投入,提高校園功能和利用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調研方法

2.1調研的背景與意義

在迎來本學期第二個大作業——二十四班中學規劃與建築設計之時,實地參觀考察地形,切身體會已落成的學校規劃、感受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建築外觀設計,發現不合理之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擴招、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轉變,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園的有限資源。呼籲着有適應新條件、新趨勢的校園規劃來加以實現。作爲校園文化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校園建築羣體良好的結構體系和空間質量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校園建築與校園景觀透過綜合運用形體和空間語言,結合學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表現出學校的文化精神。

2.2調研的範圍與對象

珠海市金鼎中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附屬中學。

2.3調研的方法與思路

1.實地調研,對校園規劃、校園建築設計、景觀規劃進行分析在實地考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存在的'問題。

2.透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和理論書籍,借鑑和總結一些針對校園規劃與建築設計的方法,爲本次中學規劃與建築設計大作業的設計打下基礎。

三.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老校園存在主入口設定不合理,對地形的高差處理不當,分區不當、道路設定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建築師、景觀設計師隨意將建築、景觀安置,沒有結合實際地形、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用簡單的符號拼貼來代替對校園場所精神的探求,將校園文化表面化,對自然環境重視的不足,導致了對原生環境的破壞。正確的規劃理念爲尊重自然,生態環保。人性尺度,適宜空間。時代特色,延續文脈。整體規劃,滾動發展。

1.教學區:作爲校園的知識傳播中心和師生活動服務中心,需要開敞、明亮、寧靜的環境。教學空間內最好佈置成步行區,也不適宜設定運動場地。在建築羣中有重點位置佈置一兩個尺度適宜的景觀空間,作爲學生等候上課和課間休息的活動場所。應規劃出一個高效、快捷、明確的環境。

2.體育運動環境:各種運動空間的場地尺度應符合有關規定。爲其安排適當的位置,儘可能減少對其他建築的噪聲干擾。在各個運動空間周圍宜種植喬木、灌木和草坪,既可作爲隔離地帶,降低減少噪音,又可以起到部分遮陰作用,以供人們在運動間隙時休息使用,也爲那些觀看的人提供場所。

3.宿舍區:當教學區、體育活動區、生活區呈三角狀態佈置時,相互之間距離最短,利用率最高。宿舍佈置應根據地域氣候,朝陽避風,在宿舍區周邊也應提供相應的生活設施,如醫務室、商業攤點、銀行取款機等,滿足師生生活需求。

4.交通環境:道路是組織整個校園空間的骨幹,其寬度應與人流、車流相適應。並配合設定綠化及必要的輔助設施,包括停車場地。交通快捷宜居有開闊的視野,以防止發生交通事故。林蔭道會形成遮陰交通空間,對於劃分空間、遮陽避暑、降低噪音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過長的步行道,還應該設定景觀節點或變換道路兩旁的風景,防止產生視覺疲勞。對於大面積的方形草坪,應滿足人類喜歡抄近路的習慣,設定斜向鋪裝。清晰的環境識別和方位指示牌有助於人們有效的組織路線。

5.校園景觀環境:現代校園更加強調交往的隨意性和偶然性,如聊天、曬太陽、散步、駐足觀望等。要提供一系列從開發到私密的領域性環境空間,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需求。在整個校園中建築物把校園分割或圍合成許多大大小小的空間。區別各個空間的重要程度。

四:校園規劃

構造校園景觀體系和整體建築風格。

校園景觀:對校園的景觀進行系統的組織,形成完整的景觀體系是整個校園設計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確定景觀節點和將它們聯繫爲一個整體的景觀軸組織。景觀軸線可以使校園道路、水體、綠帶。景觀節點包括校園標誌性建築物、廣場、校園入口等。景觀環境因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徵:例如學習環境要求有安靜舒適的文化性氣氛,生活環境則應體現親切宜人、舒適活潑的氣氛,禮儀性的校園廣場應端莊典雅並具有較強的向心性和聚合感。

建築羣體:建築羣體設計對於形成校園空間的整體感、統一感和連續性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羣體設計內容以建築形式和體量爲主,用平面形態、高度、外觀、材料使建築羣體形成有機和諧、富有特色的形象。

五:總結

校園規劃要爲使用者創造一個舒適宜人、方便高效、豐富多樣的學習、生活空間,建立和諧的具有認同感和個性特徵的校區環境,應該吸引師生在“場”中活動,激發他們對校園的保護和關心。校園規劃應賦予校園空間美感,增加校園的認同感、可識別性、可欣賞性,校園建築的設計美學傾向與社會價值取向協調一致,淨化教育建築的外形。校園設計應有效的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原有的自然景觀風貌,注重人工開發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有機融合,維持校園生態平衡,爲校園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自然生態的保護、文化氛圍的和諧和地域特色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