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9篇

學問君 人氣:1.53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9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4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初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對調查結果的體會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農村中學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爲興奮,因爲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爲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衆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數側重於學業成績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多,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戶外、學校緊張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中學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爲,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爲不斷提高,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爲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中學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不透徹,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爲了升學轉到以爲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爲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中學進行初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爲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中學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覈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爲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覈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中學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

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閱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衛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說: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爲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爲‘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說,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說說。”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我們有說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說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說道說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敘。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爲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爲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透過查閱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初一,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長期存在,總量壓力巨大,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問題是近年來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身爲大三學子,我們也臨近畢業,也將承受着巨大的就業壓力。爲了正確分析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明確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前景,擁有積極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面貌,找到科學的解決辦法,我帶着老師佈置的任務,進行了一次師範英語專業就業前景的市場調查,以下是我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二、調查對象

我利用雙休日和國慶節假日,對幾個廈門的中學教師和剛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進行訪談調查,也在我們的校園和圖書館裏調查了部分即將畢業的大四學子。

三、調查研究方法

訪談調查,問卷調查,收集就業資訊

四、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20xx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英語專業被列入20xx年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 英語專業的學生,因爲沒有其他專業知識,似乎成了就業大軍中的尷尬一族,在茫茫人海中,不知何去何。從可以這麼說,目前,整個社會發展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已經成爲一種工具,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自如地應用。隨着中國的開放,英語教育的逐漸普及,學習英語的環境也在改善,很多企業家或管理者已經有這個技能,不再需要一個專門的英語人才來幫助他,這樣的話對純粹學習英語的人的需求就大大減少。同時,現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也成了英語專業學生的強勁對手。的確,除了教師、專職翻譯以及語言研究等職業外,對於大多數工作而言,英語只是一種必備的輔助工具,而不是工作技術。所以,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對於師範英語專業的就業前景,以下是一些訪談記錄:

一位廈門大學老師分析說:“師範類專業雖然就業面比較窄,但它屬於整個教育體系,比較穩定。我國英語教師在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還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師範類英語專業會成爲就業熱門專業。她還說我國目前緊缺的並不是會講幾句外語、能聽懂幾句外國話的人,而是比較進階的英語人才。對於純粹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在擴大自己視野的基礎上向更專業的方向發展以增強專業競爭力。”

另一普通中學老師黃xx說:“現在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儘管過了專四專八,可實際能力低下,交流時難以用英語準確地表達;師範類的學生更是缺乏站在講臺上授課的經驗和能力,他們在大學期間只培養了應試能力卻缺乏英語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的學生畢業了能具有多大的競爭力呢?”

我校一位大四師範英語專業男生在言談中吐露:“除了考研,我不知道該幹什麼了!”在談到畢業後的就業情況時,他邊搖頭邊嘆氣,“走一步看一步算了!”

李婷是我的鄰居,漳州師範大學師範英語專業畢業,現在經營着一家服裝店。回憶起一年前剛走出校門時四處投簡歷的窘境,她感慨萬千:“剛開始想找個私企做做,可一問,人家不要只會英語的。有的要市場營銷師資格證,有的要經濟學學位,總之,只拿着專業八級的證是進不去的。所以學英語專業的要跨專業找工作很難,除非像我這樣有一定經濟背景,自己經營一家小店,自己創業了。”

除了走訪調查,我還在學校裏發出50份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是:“師範英語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經調查結果分析,只要有這些比較合適、能學以致用的方向:(一)透過教師統一招聘考試和麪試,成爲一名教師;(二)在私辦學校或補習培訓機構當教師;(三)進入外貿、外企;(四)從事翻譯方面的工作;(五)出國學習深造等。

五、結論與建議

儘管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大城市教師職位日漸飽和,呈現供過於求的局面,但是,由於我國教育政策的調整,近幾年民辦學校、職業學校大量興起,這使得師範生就業機會增多,又在教育系統內爲畢業生拓寬了就業市場。且不容忽視的是,我國中西部面臨優質師資匱乏、基層教育系統缺少編制的現實情況,近兩三年來,中西部省會城市及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二線甚至三線城市成爲師範類畢業生求職的熱點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師範英語專業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把語言基礎打牢,只有真正把英語學好、學精,才能談得上就業甚至將來的發展。先練好基本功,才能在此基礎上掌握實際運用的能力。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同時,也要發揮自己的進取精神,學習專業知識,融入行業文化,成爲行業英語精英人才。經過自己的努力,必將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 調查背景

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養成挑食的壞習慣,不注重飲食結構,致使營養失衡。好吃的零食,好吃甜食在學生中是存在的,這樣的飲食對學生的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

許多中學生不吃早餐,應付中餐,晚餐不在乎,使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中學生面黃肌瘦,身體免疫力差,頻繁生病。更另人擔心的是許多人買吃的不看保質期,時常買到過期食品。而街頭小吃的流行,更是加大了學生的飲食衛生問題。除了飲食衛生,就是中學生的校食堂的問題了,有的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餐具不乾淨,飯菜不衛生,不時會發生學生中毒事件,使學生、家長憂心重重。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有叫外賣的習慣,或是不在學校食堂吃飯,很有一些女同學也朝這方向去發展,爲了形體的美,或者是說找一些藉口不在學校吃飯,說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排隊時間太長,飯菜裏有不乾淨的東西,不過根據我們的調查一些學校食堂的衛生飲食也確實有問題,例如飯菜裏有石頭、昆蟲,甚至菸頭等這方面的問題,食堂的這麼不注意,當然就加大了中學生在食堂飲食的逆反心理。問題很明顯就出來了。所以說如果說住讀學校要求一定要在學校食堂就餐,那麼食堂就更應該注意飯菜問題、清潔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管理。至於學生呢?要改變長期認爲學校食堂漏洞的問題,出現問題要及時於食堂相關部門反映。這樣學生與學校雙方配合,才能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

1、 關於正餐的分析。

經過校內大部分學生詢問得知,有許多學生有不吃正餐的習慣。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其次是爲了減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於飯堂伙食差,沒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學生就選擇叫外賣、麪包和方便麪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爲主食。

學習任務繁重使中學生深感時間的不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更使本來就緊張的時間更顯緊張。爲求學業和活動間的平衡,大部分學生會從生活時間中擠壓,如吃飯、睡眠的時間。於是就有學生出現有不吃正餐的現象。飯堂的伙食是經學校管理,食物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營養結構比較科學合理,價格也比較公平。選擇飯堂的伙食,不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節約金錢。然而在飯堂打飯要浪費時間,這無疑使時間緊張的中學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爲了追求形體美,忍飢挨餓,以至營養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這種盲目的行爲無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儘管時間倉促,中學生還是應該食用正規的正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學生才應考慮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處身體發育中的中學生更不應盲目追求形體美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2、關於中學生食品的安全意識分析

中學生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會選擇購買食品代替到飯堂吃飯,那麼中學生對購買食品的安全意識又如何呢?

少部分的中學生在購買食品時會看食品的生產日期等基本資訊,如知曉食品過期後不會進食該食品。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並不高。只有約爲一半的中學生會注意食品包裝上的資訊,這無疑加大了中學生食物中毒的風險。在面對食物中毒的情況時,有的中學生會選擇自行急救,或馬上到附近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有的會先找些藥吃,或因情況而定,甚至有的會置之不理。由此,我們可得知大多數中學生能正確處理食物中毒的現象,但仍有少部分中學生沒有意識到食物中毒的嚴重性並及時進行處理。所以,引導中學生正確處理食物中毒事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提高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任重道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的不斷增加,當代大學生作爲一羣特殊的消費羣體,有着特殊的消費心理。體現出消費觀超前和消費實力滯後的問題,這是因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特殊羣體自然有特殊的特點,同時也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費的問題。

一、基本調查情況

(一)調查時間:20xx年8月3日至8月12日;

(二)調查地點:XX民族師範學院;

(三)調查對象:對政法系10級本科班、漢語系09級(2)班本科、音樂舞蹈系10專科(1)班學生共計128人的每月生活費進行實踐調查。

(四)調查目的: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透過實踐調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都處於一個較高的平臺,對其消費途徑 進行調查,主要包括一下幾點:

(1)購買衣服: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對名牌衣服等逐漸形成一種固定的偏好,於是保持良好的忠誠度。而且對衣服的購買有着感性的認識,於是促使他們繼續購買(名牌)。

(2)戀愛消費:

在調查中發現,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則達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 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上網消費:

作爲一種新媒體,網絡以其交互性、虛擬性、全球性爲人類創造嶄新的文化形態,那就是網絡文化。網絡文化消費是隨着資訊社會的發展和數字化傳媒體的普及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消費類型。從本次調查的結果分析來看,對於上網方式,有19.5%的學生配有私人電腦,在網吧或 公共機房上網者佔79.5%。

(4)手機等通訊消費:

據調查72.7%的學生月均發短信超過300條,每人通話時間可達230小時。13%的學生月均發短信在200條左右 ,通話時間約150小時。只有14.3%的學生月均發短信在100條以內,通話時間在100小時以下。

三、對大學生消費影響的因素

(1)社會的影響

把大學生放到校園裏,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學生。同樣把他放到社會中去,他又是社會的一份子。其消費觀不可避免的受整個社會的影響。學校爲了擴大辦學規模,不斷降低入學門檻,許多家長也抱着混文憑的態度將孩子送入學校,不論孩子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其學業。結果一部分學生雖然掛上了大學生的頭銜,而實際中由於自身不具備完成學業的能力,思想和學校的負擔過重,由於缺乏堅強意志,隨着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墮落 ,變得成天無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閒時間用在了各方面的消費上。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潮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伴隨着西方消費主義和其他一些文化的入侵,一些人開始追求享樂,不少的大學生也開始隨大流、趕潮流。因而產生一種不良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

(2)家庭的影響

家庭是每一個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所以家庭經濟狀況與理財觀念直接影響着學 生的消費觀。有些家庭比較富裕的子弟他們平時花錢很闊綽,消費非常的超前。根本不 會去節約和合理理財,只是盲目消費。而那些家庭條件比較貧窮的學生由於受家庭經濟的限制和家庭教育的影響能比較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費用,因而家庭對每一個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響。

(3)學校的影響

當今的大學校園是開放的,消費主義的思潮衝擊着校園,學校周邊的環境對大學生的消費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校園內許多商家的廣告傳單、周圍的網吧、歌廳、舞廳、咖啡廳、遊戲廳、溜冰場、飯店等到處可見。這些都成了學生非正常消費的催化劑。高校教育對學生消費觀的導向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具體有以下幾點:

其一,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研究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爲的瞭解與掌握。

其二,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

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同時由於工科院校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其三,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

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羣體心理和行爲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爲,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四、消費觀導向性建議

我認爲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行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研究

我認爲今後對於消費觀的社科研究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 研究我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爲,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我們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並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

智商反映人作爲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爲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則反映人作爲經濟人在經濟社會裏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是現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的必備因素。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 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是我們共同的課題。

(三)、高校校風建設任重道遠

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爲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把握育人爲先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爲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的存在是爲將來培養可以爲天地立新、可以爲民衆立命、可以爲萬事承重的後備人才,可見校風建設意義深遠。

(四)、加強家庭環境教育

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父母應該積極幫助子女培養理財和計劃消費的習慣。

(五)、增強獨立意識,倡導理性消費

大學生要對消費有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風,但也不能一成不變、冥頑不化。就是說,在自己實際的消費能力和社會的現實狀況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合理消費、理性消費。

五、對本次調查的總結

透過本次的調查,我對大學生的消費有了更深的認識。大學生的這種不良消費觀不僅加重了家裏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係,增大了學習教育管理的難度。對每一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消費觀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爲,並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因 此,作爲當代社會的一名合格大學生,我們不僅應該控制自身消費,向正確道路發展,也應互相提醒,共同走向理性消費、合理消費。要對自己的消費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做出理財計劃。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上大學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錢給糟蹋了!他們辛辛苦苦掙錢供我上學,可我念出來之後,不但養活不了他們,連自己都養不了。”一口氣說完這些話,小趙沉默了好一會兒。

“那你後悔上大學嗎?”

“後悔!”回答很乾脆。

一個月前,小趙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小趙說什麼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個準備考研的同學一起,租了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複習考研,晚上去麥當勞打工掙點兒錢。

“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學,考了大學還得考研,但是實際沒學到什麼東西,就是拿了個文憑。”他無奈地笑了笑,“雖說後悔,但也是身不由己,像是一種慣性。我現在發現,要想有出頭之日只能接着考研。”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共有8777人蔘與),結果顯示,34。7%的在談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時,都覺得“後悔”。

——————

現在有種流行的說法叫做“經營人生”。作爲“經營者”,不少大學生對上大學的投入產出比表示了不滿。他們認爲自己投入了過多的時間與金錢——四年的學習時間與高昂的學費,可收穫的是“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唸了四年,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

之所以會“後悔”,調查顯示,51。5%的人認爲,自己在大學裏“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幾年前,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劉西拉教授,在兩校大四年級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中進行的一次調查也發現,2/3的學生對大學前三年的課程“不滿意”,覺得“沒什麼收穫”。

“所謂的專業其實並不專,公共課要求很多,而且這幾年我花在英語上的時間佔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爲什麼古漢語專業對英語有這麼高的要求。”一名漢語言專業的大三學生說起這些,還是覺得“很鬱悶”。

對此,高等教育研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的熊丙奇教授認爲,我國的高等教育本身確實需要改革。“現在50%以上的大學生將經歷主要用在外語學習上,考四六級、考gre、考託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們對專業課投入的精力卻很少。另外,現在大學開設的很多課,都不是學生想學的專業知識,而是規定學、要求學的課程。”

調查發現,讓一些人覺得“後悔”的原因,還有“唸了四年,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39。2%)。據教育部公佈的統計數字,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爲115萬,XX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人數超過212萬。到了XX年和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增長到330萬與413萬。

伴隨着數倍於以往的畢業生數量,近年來,大學生找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期望也越來越低。,擴招之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目標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XX年,求職畢業生主動將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資就業”。

與此同時,大學的學費卻一路看漲。自1994年至今,國內大學學費從每年幾百元一路飆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間學費猛漲20倍。大學四年,學生的花費在4萬~8萬元。“大學質量和收費不符,特別是二類大學。”一名參與調查者留言說。和他一樣,19。0%的人因爲覺得“學費太高,得不償失”而後悔上大學。

——————

有意思的是,儘管調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確表示“不後悔”,但被問到“如果重新選擇會怎樣”時,60。1%的人都說,自己仍然會選擇上大學。

“因爲現在找工作要看文憑啊!”小趙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對當今大學價值的認可與判定,“網上有一句話我非常贊同:上大學後悔四年,不上大學後悔一輩子。”

對此,熊丙奇解釋說,“上大學=好的工作單位=有保障的生活”,這在中國幾乎成了一條人人認可的社會定律。長期以來,人們總是認爲,考上某大學,就意味着獲得這所學校的學歷文憑,也就意味着推開了通往成功的大門。換句話說,不上大學就意味着沒出路。而另一方面,長久以來,很多用人單位認爲,招高學歷的員工纔是硬道理,在高學歷的基礎上再考慮員工的工作能力。這就導致更多的學生一味追求高學歷,造成人才浪費。

調查發現,儘管67。2%的人贊成“擴招後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的說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8%的表示,如果重新選擇,自己會“上個高職,學門手藝”。有網友留言說:“當初我一心想上大學,可現在想起來,真應該聽父親的話,中學畢業去讀個高職。那樣的話兩三年就能出來工作了,有門手藝工作也好找。”

北京某技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小陳,在北京經濟開發區一家合資企業實習一年後,順利留下了。和他一樣,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實習單位並順利簽約。踏實肯幹、操作技能熟練、可塑性較強,願意從基層做起,且便於管理、穩定性強是技校生就業優勢所在。有資料顯示,近幾年,北京市技校畢業生簽約率均在95%以上。

根據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公佈的統計數字,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至少缺口8萬名進階技能人才。也有數據表明,當下社會急需的、月薪超過5000元的“十大職位”中,進階技術工人佔了4個。

——————

另一種論調也在蔓延——“考不上好大學=沒有工作=白讀書”。

爲了上一個好大學,1999年,上海457名上線考生放棄高考志願,此後幾年,放棄大學入學機會的學生有增無減,高考復讀班的“錄取分”越來越高。對此,熊丙奇教授曾分析說,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認爲,上大學是投資。現在上不同層次、不同質量的大學,投資的時間和金錢幾乎沒有差別,可今後的就業前景、發展空間卻有天壤之別。筆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越是非重點學校畢業的學生,“後悔”者的比例也越高。

對於“後悔上大學”的問題,一方面,大學自身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另一方面,公衆對於大學的期待,已經漸漸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現了功利化的傾向。調查中,24。6%的人認爲“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纔是最關鍵的”,20。6%的人贊成“不上大學多沒面子”的說法。

熊丙奇說,我們有一種思維定勢:上大學是農村、貧困地區孩子的惟一出路。在這樣一種邏輯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跳出農門”,如果這個目標達不到,上學就沒有多少價值了。如果把這種邏輯再繼續下去,“新讀書無用論”——上大學學費太高,畢業了還是一樣找不到工作,還不如早點兒打工去——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對此,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葛劍雄教授曾談到,我們把過多的希望都與念大學聯繫起來,比如說離開農村、改變身份、提高社會地位等等。他認爲,對一個人能力的評價,不能只看一張文憑。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大學生都開始面對現實,走向社會。打工無疑是很好的途徑,甚至在校園內形成潮流。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的觀念變化。觀念的變化帶來的各種現象則值得我們關注。

89%的老師和家長支援大學生假期打工,他們認爲大學生透過打工不僅可以鍛鍊適應社會的能力,還可以讓課本知識得到實踐。僅有11%的家長和老師不支援孩子平時打工,他們認爲那樣會耽誤孩子的學業。有78%的人認爲大學生打工是爲了鍛鍊自己,17%的學生認爲打工是爲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也減輕自己的壓力,有5%的老師和家長認爲大學生打工是爲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

在打工時是自己找還是透過中介機構?有的同學是透過中介機構的,他們認爲中介還是比較可靠的,雖然收費有點貴,最終還是找到了比較滿意的工作。不要被一些中介矇蔽,要慎重。有的是自己在外面貼傳單,自己宣傳,效果也挺好的,

打工受騙:

騙財

一:中介詐騙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機構,抓住了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同時又掙錢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額的中介費卻不履行合同,不及時地爲大學生們找到合適的工作。

二:亂收押金 有些用人單位聲稱爲了方便管理,嚮應聘者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或者保證金,並許諾工作結束後退還,然而工作結束時大學生只能領到工資,保證金卻不見了蹤影。

三:直銷、傳銷本來是以銷售人員的名義上崗工作,公司卻讓應聘者如法炮製去哄騙他人,

騙力:

一:剋扣工資。

二:網上欺騙有的在網上發佈資訊,要求應聘者透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工作。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摘 要】隨着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進步和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藝術教育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也爲藝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對當前高職藝術類大學生的基本情況、思想狀況、對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的看法和建議等方面的認識和評價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希望能爲高職院校藝術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鑑。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藝術職業教育發展呈現出良好局面,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也爲藝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藝術教育作爲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設定、學生來源、培養方式、服務面向等方面都具有與普通高等院校和其他高職院校不同的特點。

一、研究對象

爲了全面、準確瞭解和掌握藝術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的現狀,筆者選擇了自己所在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軟件與藝術學院,於20xx年9月—12月對大一、大二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範圍涵蓋了室內、景觀等藝術專業,兼顧不同性別、戶籍、地區的學生,共發放無記名調查問卷900份,回收819份,回收率91%。有效問卷819份,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爲100%。

二、問卷情況

採用筆者編制的《藝術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基本情況、思想狀況、對個性化教育的看法和建議等三個方面。可以全面瞭解學生的專業情況、家庭狀況、個性特徵、思想狀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度和建議、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意見等內容。除特定題目有多選,其餘均爲單選。

三、結果分析

(1)學生的基本情況

回收的819份問卷,男生有273人,女生有546人,11。59%是蘇南地區等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從家庭收入來看,49%的學生家庭收入一般,很好的只佔14%。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學費和生活費是一項比較重的負擔。從性格特徵來看,藝術類高職大學生情感豐富、富有創造性。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崇尚自由、喜歡張揚個性,服飾、髮型等喜歡標新立異。易於追求新事物,往往以時尚的倡導者和先行者而自居。思想活躍但缺乏深度,思考問題時感性佔據上風,好衝動理性不足。部分學生存在生活作風較懶散、紀律觀念較淡薄等現象,不易接受老師的說教和管理,嚮往所謂的自由,對紀律、規章制度存在較強的逆反情緒。

(2)思想狀況

學生對於上大學的目的比較明確,競爭意識較強,但學習目標不明確,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的前途感到渺茫,且學習目的具有明顯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功利性。說明隨着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校的不斷擴招,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培養了學生較強的競爭意識,也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功利性,政治意識和愛國意識越來越來淡薄。其中,認爲上大學是爲了振興中華、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只佔26%,而認爲上大學是爲了提升自我,爲參與社會競爭做準備的佔41%。在大學學習中,多數學生認爲最主要的獲得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要注重人文知識的學習。然而受到傳統觀念和就業壓力的影響,許多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前途普遍感到渺茫,造成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虛度光陰的現象比較普遍。

(3)對個性化教育的看法和建議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途徑,也是高職院校對藝術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調查顯示,75%以上的學生認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沒有重視大學生個性培養,70%以上的學生認爲有必要在藝術類高職院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但只有30%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感興趣,70%的學生對政治理論課並不感興趣,23%的學生甚至反感。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方式也存在很多問題,31%的學生對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方式不滿意,39%的學生認爲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比較枯燥,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在授課內容上,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在具體的章節上可以有詳有略。在授課方式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更多傾向於參與式、講座式、主題式和影像式教學,選擇較多的是參與式教學。其中兩種、三種或四種方法綜合起來更受學生歡迎。因此,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講課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多開設社會實踐教學,唯有如此才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真正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的作用。

62%的學生認爲目前藝術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有必要加強,其中教育方式落後是學生最爲詬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加強的能力主要集中在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37%) 以及自身學習和科研能力(29%),學生最爲喜歡學識淵博(92%)、品德高尚(87%)、語言生動,製造學習氣氛,開發學生思維(75%)、儀表有風度(48%)、有自己個性(23%)、有創新思想(8%)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採取的方法必須貼近人的個性、心理,針對不同人的個性、內心世界開展教育,而不能用強制、壓服的方法。

藝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非常多,透過實踐活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和藝術素養,提升自身文化內涵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調查顯示,69%的學生認爲參與精品、高雅藝術實踐活動對於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幫助,55%的學生喜歡透過實踐活動提升自身文化內涵,56%的學生接受藝術寫生、舞臺實踐等各種藝術實踐活動中融入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個性化教育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未來教育的主要特徵。培養個性鮮明、富有創造力和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體自身發展的期待,更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迴避的問題。藝術專業學生的特殊性,使藝術專業輔導員的工作更加具有難度,要想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藝術輔導員的工作就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要不斷地總結剖析藝術生的個性特點,針對藝術學生的個性特點,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的新思路,並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把藝術生的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踏實細緻。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一.引言

食物營養是維繫我們身體健康的關鍵。我們知道,某些營養素的缺乏,統一造成某些特 定疾病,如缺乏維生素B容易意氣腳氣病,癌症的發生與硒缺乏有着重要關係。 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營養成分和藥用價值, 每種食物的魔力都是無限的。

根據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食物中富含的某些特定營養成分不僅能有效減肥,而且對抵禦疾病也有明顯的作 用。因此,將這些健康的食物加入到飲食中去,在覈實的時間吃合適的食物,能收到實實在 在的效果。食物營養與我們的健康福關係密切,它們時刻影響着我們的健康。它們在我們身 體的細胞中進行着小小的生物化學反應, 儘管着中國用看上去非常微小, 但他卻在日積月累中,徹底地影響着身體中每一個細胞的命運,進而改變着我們身體的健康,從而最終改變着 整個我們的命運。

作爲一個大學生,我們肩負祖國的使命,是社會的未來,就更應該去了解 它,瞭解食物的營養就是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爲提高大學生對飲食營養認識較差或不良飲食態度造成的一系列健康問題,從而進行此調查,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改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

二.調查相關說明

(一)調查目的

透過對大學生飲食狀況的瞭解,對突出問題的進一步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大學生擁 有更好更科學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市場營銷1003班的學生。一般情況:都是大學大三的大學生,具有現在大學生飲食習慣的代表性。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調查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的地方是在市場營銷1003班課室,採取當場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全班共發出調查問卷20份,收回20份,回收率達100%;

(四)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2月22日

(五)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在校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情況,具體理解和分析了大學生的生活情況等。問卷共向學生們提出了15個問題。(見附表)

(六)調查結果

本人就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如下表:

根據調查問卷的回饋統計記錄顯示,在問題“您是否吃早餐?”中,20個人當中只有2個人選擇天天吃早餐,佔總數的10%,選擇有時吃早餐的有5個人,佔總數40%,其他都是選擇很少吃早餐。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早餐。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 大腦儘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啓動大腦的“開關”。機體中儲備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酣睡已 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進入了低谷,大腦很難爲無米之炊,記憶機能組織只好暫且進入冰 凍狀態。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並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 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早餐就是這樣及時地給大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 由此可見,早餐是絕對不可敷衍和隨意推遲的,更不能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 不均衡,抵抗力低,長期不吃早餐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 午的九十點鐘就會出現飢腸轆轆的現象,造成腸內壁過度摩擦,損傷腸黏膜,導致消化系統 的疾病而引起營養不良,這樣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大大下降。因此希望同 學們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根據調查問卷的回饋統計記錄顯示,在問題“您有吃夜宵的習慣嗎?”中,們最選擇很少吃的人數有10人,選擇有時吃的人數有10人,各佔總數的50%。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我好少吃宵夜,因爲吃過夜宵再睡眠時,食物較長時間在胃 內停留,可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長時間的刺激,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如油炸、燒烤、煎制等食品,長時間滯留在胃中,更易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胃癌。

(七)調查體會

大學生必須學會科學用膳,科學用膳實質上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飲食的質,即如何選擇食物,第二個是飲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第三個是進餐時間的安排和習慣,何時如何進食。根據醫學證明,科學飲食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 全面攝入營養素,年輕人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以能滿足需要又不過量的原則,吃的食物種類越多,獲得營養素越豐富,進入大學後,脫離了父母的監管,飲食上的單一性愈顯突出,這就必然會妨礙營養物質攝取。

2.定時定量進餐,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長歲月中形成的,適應人體腸胃環境的生理功能已成定型的生理節奏,定時進餐可以維持血液中營養物質的穩定,保證人體正常活動,在大學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由於學習緊張或其他什麼原因不吃早餐,一天只吃兩餐,或者進食無規律,飢飽不定,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此時,進餐時還要注意食量,食量以滿足食慾而又不覺飽腹爲度。總之三餐安排原則是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

3.良好的進餐習慣與食物攝入後的消化吸收有密切的關係。

4.消費要有理性的追求,多以身體爲主。

附表:

《大學生膳食營養與健康調查問卷》

性別:____ 身高:______體重:______年級:______

1、您是否吃早餐?--

A、天天吃 B、有時吃 C、很少吃 D、從來不吃

2、您早餐通常吃什麼?--

A、粥、麪條、包子、奶、雞蛋 B、餅乾、麪包、乳飲料

C、方便麪、速食品D、油炸類

3、您吃午、晚餐的方式主要是?--

A、回家吃 B、學校食堂或餐館點菜 C、快餐 D、只吃蔬菜、水果

4、您有吃夜宵的習慣嗎?--

A、基本不吃B、很少吃C、有時吃 D、天天吃

5、您喜歡吃哪些零食?--

A、堅果類 B、餅乾、點心類

C、肉乾、魚乾D、 果脯類、膨化食品等 其他——

6、您的飲食口味傾向於?--

A、清淡B、偏甜C、偏鹹D、偏油膩

7、您吃粗糧食品 (玉米、小米、高梁、燕麥、蕎麥等)的次數?

A、天天吃 B、每週三次以上

C、每週兩次以下 D、基本不吃

8、您奶類及奶製品 (純奶、酸奶、含乳飲料、)的攝入情況是?

A、天天吃 B、每週3 次以上

C、每週兩次以下 D、基本不喝

9、您經常吃雞蛋嗎?

A、天天吃 B、每週 3 次以上

C、每週兩次以下 D、基本不吃

10、您每天新鮮蔬菜的食用量是多少_____

A、300 克以上 B、200-300 克

C、100-200 克 D、 100 克以下

11、您喜歡吃黃、紅、紫等深顏色的蔬菜嗎?如胡蘿蔔、辣椒、西紅柿等_____

A、經常吃B、每週 2-3 次C、很少吃 D、不吃

12、您每天新鮮水果的食用量是多少_____

A、200 克以上 B、100-200 克 C、100 克以下 D、不吃

13、您每天吃水果的時間?_____

A、兩餐之間 B、餐後即吃

C、餐前吃 D、很少吃或不吃

14、您每天的喝水量大約是多少____

A、1000-1500 毫升B、500-1000 毫升

C、1500 毫升以上 D、500 毫升以下

15、你對改善學生健康狀況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