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調查報告範文

學問君 人氣:2.88W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需要帶着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調查工作結束後,通常還需要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調查報告範文

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調查報告1

爲了深入瞭解xx鎮電子政務建設的相關情況,我於xx年6月15日至xx年8月25日對xx鎮的電子政務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在這次調查中主要採用了“多看、多聽、多問、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調查過程中,得到了該鎮領導的大力支援並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我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一、xx鎮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情況

所謂“電子政務”(e—governance),是指政府機構在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電子資訊技術,建成精簡、高效、廉潔、公正和透明的政府運作模式。隨着以微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爲代表的資訊時代的到來,政府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必須進行改革。經過多年的發展, xx鎮政府上網工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xx鎮政府規劃的20xx年~20xx年資訊化建設重點項目中,投資規模在100萬以下的項目佔33%;投資預算在100萬~1000萬之間的項目佔40%;投資規模在1000萬以上的項目佔27%,其中6%的資訊化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在5000萬以上。

(二)電子政務業務系統中,投資規模在100萬以下的項目佔21%;投資預算在100萬~1000萬之間的項目佔43%;投資規模在1000萬以上的項目佔36%,其中11%的項目投資規模在5000萬以上 ,內網建設項目中,投資規模在100萬以下的項目佔20%。

(三)投資規模在100萬~1000萬之間的項目佔46%;投資規模在1000萬以上的項目佔34%,其中3%的項目投資規模在5000萬以上 ;OA項目的投資規模多在500萬以下,500萬以上的項目比例僅爲11%,其中投資規模在100萬以下的項目佔61%;投資規模在100萬~1000萬之間的項目佔30%;而投資規模在1000萬以上的項目佔9%

二、xx鎮電子政務建設的成功經驗

(一)着力加強政務資訊網建設

xx鎮政府於20xx年1月共投資約220萬元完成該鎮政務資訊網建設並投入使用,比其他設鄉鎮提前了近一年,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在網絡應用方面,在全省率先啓用全省視頻會議系統漳州子系統,率先利用政務網線路進行資訊交換,率先建立並使用市級電子郵件系統。

(二)着力加強政府公衆資訊網建設

xx鎮政府公衆資訊網於20xx年國慶開通。此資訊網在在線應用和在線服務方面下大力氣,開發了各種便民服務和應用系統,比如,重點項目在線管理系統、政府採購,辦事指南、話費查詢、交通違規查詢、停電公告、辦事表格下載等各種服務。

(三)着力加強政府內外資訊網建設

在內網建設中,xx鎮率先於去年6月中旬基本建設完成並組織了驗收,在同行啓動建設的其他鄉鎮中首先完成任務。今年1月11日省數字辦公室對全省範圍內網站進行評比,在200多個單位中評出32個單位,xx鎮政務資訊網站(內網)名列其中。

同時,外網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在去年9月中國鄉鎮電子政務發展研究課題組考察評價中,xx鎮資訊網在中國衆多政府門戶網站排行榜中名列第25位。

三、xx鎮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政務的規劃和標準缺乏統一性

目前,xx鎮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宏觀規劃,沒有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同時,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與電子政務的統一性、開放性、交互性和規模經濟等自然特性產生嚴重衝突,各部門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中往往各自爲政,採用的標準也各不相同,業務內容單調重複,造成新的重複建設。同時,缺乏規範和標準也使得資訊流通不暢,資源無法共享和資訊孤島,影響了跨部門、跨區域共性業務的處理。

(二)長期形成的資訊分割不利於電子政務的發展

資訊壟斷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權和利益,因此,不同部門之間爲了保證自己的部門利益,往往限制資訊交流。要發揮電子政務的作用就要從資訊如何廣泛共享和深層次挖掘入手,發揮資訊的最大效用,這就必須突破傳統政務模式下的資訊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資訊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三)公衆的參與問題

“顧客導向”的現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市政管理要以提高民衆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爲目標。xx鎮政務電子化的過程中公衆的參與程度並不令人滿意的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資訊技術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缺乏。計算機及網絡通信技術是近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電腦對於廣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來說還是很陌生的,政務資訊化更無從談起。二是硬件及網絡設備的匱乏。因此,硬件和網絡設備的缺乏成爲了制約xx鎮電子政務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四)網絡資訊安全問題

目前對資訊安全構成威脅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爲因素,主要有火災等自然災害、硬件故障、嚴重誤操作、數據泄露、盜用、僞造、假冒、故意對數據或程序破壞、病毒、錯誤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馬、搭線竊聽等。一旦網絡受到攻擊,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癱瘓時,整個社會將陷入危機。市政機密難保,致使某些部門不敢使用互聯網。

四、 完善漳州政務電子化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發展規劃,明確階段目標,避免重複建設

作爲政務活動和資訊技術的結合點, 電子政務建設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涉及到政黨部門的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和協調。因此,xx鎮政府要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部門機構,加強對電子政務的研究、規劃和組織協調,並根據漳州市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

(二)加快資訊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據統計xx鎮政府掌握了社會資訊資源的80%,提高社會資訊的價值,資訊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是關鍵。然而,在傳統的行政模式下資訊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把資訊看成是一種權力的象徵。要實現資訊共享,必須打破各級政府和部門對資訊的壟斷和封閉,整合資訊資源,在原來離散、孤立的資訊技術平臺上構造一個開放的統一資訊技術平臺,實現資訊最廣泛的交換,使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提高公衆參與程度的策略

1、考慮建立電子政務服務大廳,爲公衆提供方便

xx鎮政府可以考慮在一定的區域內建立電子政務服務大廳,爲公衆參與政務提供計算機設備和免費服務。公衆可以在這裏免費使用計算機設備,瀏覽政務資訊、與政府對話。不過,要有技術支援,使得電子政務服務大廳的計算機設備以及網絡設定只能被用於電子政務建設,而不能用於其他事項。”

2、開發電子政務智能服務終端

在這方面可以借鑑銀行的發展經驗,開發出類似於ATM電子政務智能服務終端。公衆只需帶上自己的服務卡,便可以在遍佈於大街小巷的任何一臺智能終端上開展政務活動,如查詢xx鎮政府的政策法規,在線報稅與納稅,甚至可以與市政府部門進行在線的視頻交流,省去了許多奔波於政府各部門的麻煩,也在一定程度有利於維護民羣的尊嚴和漳州市政府的形象。

3、擴展電話功能至電子政務應用

鑑於xx鎮目前電話普及率比較高而網絡發展不足的現狀,可以考慮開發集成於電話之上的電子政務集成終端,利用電話撥號而不必負擔昂貴的成本就能輕鬆方便地實現實時政務活動。具體過程:撥號進入政府的政務服務智能服務器,連通服務器和個人終端;語音提示和顯示屏提示,進入政務類型受理介面;選擇服務類型,顯示屏輸出處理結果。

(四)網絡安全問題的應對方法

1、加強對公務員的安全技術教育,樹立網絡安全觀念。網絡的開放性在給生活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也給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尤其是作爲社會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網絡遭到惡意攻擊,很可能給社會帶來災難性的損失。因此,加強公務員的網絡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之樹立網絡安全意識,並掌握一定的網絡安全技術和技能,不僅是對公務員自身素質的.一大要求,也是應對網絡安全的關鍵。

2、鼓勵本地資訊技術產業的發展,解決好技術的先進性與自主性的關係。作爲一個先進複雜的系統,電子政務系統必須儘量採用先進技術和手段以提高政務運轉的效率,並增強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從目前資訊技術發展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的關鍵技術外省市已經掌握,也可進行總結引用或購買。

3、鑑於安全問題,在構建電子政務系統過程必須要處理好技術先進性與自主性的關係。首先,對於核心應用系統和關鍵政務環節,必須確保在各類實施方案中的技術自主性。其次,對於核心層外部,但又與其他外部資訊系統存在一定可監控隔絕層的層次,可以儘量採用先進技術以提高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實際上在整個電子政務系統中,位於此層次的應用系統也是承載資訊最多,工作模型和處理流程最複雜的。由於此層應用系統不直接與外部資訊系統相接,並能在一定的安全監控體系中執行,因此,不必單純從技術自主的角度考慮放棄某些先進的技術。最後,對於直接與外部資訊系統相聯的部分,也要針對不同情況分別加以考慮。對於其中安全監控系統,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確保技術自主,對於其餘部分,由於所承載的資訊基本都屬於非關鍵資訊,可以考慮與其他資訊系統接口保持通信協議、數據格式甚至軟件體系的一致性。

五、 調查體會

此次在xx鎮政府的社會實踐,收穫頗多。透過這次實踐,我有了很深的體會,感覺到理論和實踐之間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因此本人在實踐過程中能主動的請教,虛心的學習,儘量把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去,使自身的理論知識更上一個臺階,實踐能力與水平也得到較大地提高。

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調查報告2

鄉鎮是我國政府管理“五級結構”的最末端機構,承擔着貫徹上級政策、管理鄉鎮農村、溝通城鄉的重要職責。有道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足見鄉鎮管理的複雜性和重要性。鄉鎮是我國行政體系的最基層一級,是人民政權的基石、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穩定的關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重點在鄉鎮,工作着力點也在鄉鎮。鄉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關係着一個縣區、一個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鄉鎮管理是以鄉鎮政府爲核心的鄉鎮組織依法管理鄉鎮範圍內社會公共事務的活動,其特點主要表現爲管理主體的多元性、執行決策的直接操作性、組織運作的綜合性、管理環境的中間性和管理對象的涉“農”性。鄉鎮管理在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鄉鎮設定現狀

統一設黨委、政府、人大、人武部、紀檢委(監察室)和團委、婦聯。一般鄉鎮內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企業辦、計生辦等等,同時鄉鎮設定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計生服務所、勞保所、國土所、財政所,和文化站、林業站、農業站等,這些就是傳統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二、現行鄉鎮管理體制的特徵與弊端

鄉鎮管理屬於基層管理的範疇,具有:

(一)綜合性

鄉鎮管理的綜合性特點主要表現在:第一,管理對象和內容卻十分龐雜。每一個鄉鎮都設有黨、政、武、企、羣衆團體等機構,領導着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工作。第二,從管理方法的運用上看,鄉鎮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各項事業的發展,必須把各項工作加以綜合,採取綜合性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才能把各項工作推動起來,從而收到明顯的效果。第三,從管理職能上看,由於鄉鎮工作的直接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綜合協調和合作是非常必要。鄉鎮黨、政、經各部門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和幫助,才能使鄉鎮管理朝着預期的目標發展。總而言之,綜合性是鄉鎮管理的一個明顯的特點。

(二)實踐性

鄉鎮處於我國政權系統的最基礎一級,鄉鎮管理處於廣大農村第一線。承擔着貫徹上級政策、管理鄉鎮農村、溝通城鄉的重要職責,具體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並使之具體化,把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鄉鎮管理必須具體、實際。因此,鄉鎮管理必須直接面對鄉鎮各個部門或行業,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鄉鎮管理必須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三)羣衆性

鄉鎮作爲農村基層行政區域單位,實質是鄉鎮管理機關代表人民羣衆管理鄉鎮各項事務。要以廣大農民和城鎮居民的願望和要求爲基本出發點,一切從羣衆出發,一切爲了羣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的本質是爲人民服務。鄉鎮管理不但切實反映和維護農民和城鎮居民的正當利益,同時也體現農民和城鎮居民的願望和要求。

綜上所述,在現行體制下,鄉鎮政權的運作和管理特徵集中體現爲:一是執行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上級黨政機關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透過鄉鎮來貫徹執行,並具體落實到農民羣衆中去。二是綜合性。鄉鎮全面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三是直接性。除村民自治組織外,它沒有下屬行政組織,基本上是直接同農民羣衆打交道。四是非完整性。不象縣以上領導機關那樣功能完備、機構齊全。

鄉鎮管理體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能轉換不到位。一是管理職能越位。管了許多本應由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管的事。二是服務功能錯位。上級將名目繁多的指標分解下達給鄉鎮,並簽訂目標考覈責任狀,有些指標採取“一票否決制”,與鄉鎮主要負責人政績“掛鉤”。鄉鎮領導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實各項指標上,沒有足夠精力爲農民服務。三是社會職能缺位。尤其是免徵農業稅後,由於財力制約,大部分鄉鎮只能維持工作運轉,無力承擔公共設施建設,影響了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整體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的職權爲七項。但在實際工作中,目前鄉鎮承擔的工作內容十分龐雜,可概括爲八大類近50項,鄉鎮工作事無鉅細,包羅萬象,面廣、量大、事雜,將有些應由社會承擔的職能納入鄉鎮管理範圍,將有些應由農民做的事情由幹部來做,成爲“全能政府”、“無限責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情況較嚴重,有些應該做的工作沒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該做的工作卻疲於奔命。

(二)站所設定不合理。站所的設定大而全,而且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色彩。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鄉鎮不論人口多少,規模大小,站所設定千篇一律,這種狀況增加了財政開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劃由上級主管部門垂管,又受鄉鎮屬地管理,鄉鎮和部門之間缺乏有機配合與協作,形不成人才、資金、設施、技術的優勢互補。同時還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即管理型的幹部多,服務型的幹部少;“萬精油”式的幹部多,掌握專業技能的幹部少;生產型的幹部多,經營型的幹部少,制約着鄉鎮功能的有效發揮。

(三)人權事權脫節。突出表現爲責權分離,管用脫節。設在鄉鎮的站所、中心,有的職稱評定在縣以上部門,年度考覈卻在鄉鎮。不少站所駐在鄉鎮,人財物卻垂直管理,形成“能看見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見”。由於鄉鎮和站所主管部門權責重疊交叉,鄉鎮責大權小或有責無權,縣直部門權大責小或有權無責。《憲法》規定,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一級政權,但《行政處罰法》等法規沒有賦予鄉鎮政府執法資格,疑似鄉鎮在法律規定方面職權殘缺,存在着“責任大、權力小”和“任務多、要素少”的現象。如禁止農用車載客、安全生產、農村環保等,鄉鎮沒有執法管理權,但工作還得幹,只有“違法行政”。 由於職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單一的教育和說服,而現在利益多元化的狀況下這種手段是越來越不被認可,很多情況下是無效管理。在對經濟發展的協調中,最常見的是作爲爲企業發展徵地的主體嵌入,讓羣衆理解爲官商的勾結的負面行動,阻力前所未有,《物權法》出臺更加劇了企業徵地發展與羣衆利益的對立,單有的說服已經完全喪失了功能並且容易讓鄉鎮政府捲入具體行爲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質疑,甚至捲入法律糾紛旋渦,難於在對經濟的發展支援與老百姓的利益維護中有所作爲,陷入幹部無能、政府無用的信譽危機。

(四)政事、政企不分。財權、物權爲在縣區業務部門,事權留在鄉鎮,存在着“見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見不到人”和“有責任的沒法管,有權管的沒責任”的現象,造成鄉鎮職能虛化,責任增大,自主權縮小。一些站所上劃後,大都承擔着本行業的行政管理職能,肢解了鄉鎮政府的行政職權,難以發揮應有的行政效能。同時,鄉鎮政府往往包辦了企業、事業單位的事;黨委政府也很難把黨務和政務分開。條塊分割,權責分離,鄉鎮政府很難統籌、協調,不能有效地配置管理要素,進而充分履行職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沒有執法權。

(五)鄉鎮債務多,負擔較沉重。鄉鎮財政實際上是轉移支付財政,自身沒有財政能力,收錢無門,掙錢無路,要錢無緣,要想幹事、幹成事、不出事,實在苦惱。由於債務較多,負擔較沉重,償還難度大,不同程度地影響到鄉鎮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時,鄉鎮償還能力有限,主要依靠縣區財政加大轉移支付額度。並且爲了發展和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舊債尚未還清,又累欠新債,有的鄉鎮不得已向社會集資,向農村信用合作社借貸。花錢去路多,收錢來路少,鄉鎮領導窮於應對,甚至無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務活動和事業發展。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能歸咎於哪級組織、哪個領導,其成因是複雜的。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經過20年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農村管理體制、管理對象、管理任務、管理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既有現實的原因,又有歷史的原因;既有社會條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條件的原因;既有體制機制的原因,又有資金等管理要素匱乏的原因;既有鄉鎮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級組織的原因。這也是目前需要認真思考並逐步進行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新情況、新問題大量涌現,鄉鎮管理必須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農村現代化建設所面臨的現實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