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五篇

學問君 人氣:2.89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五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小學生學習分化的現象一直存在,有人認爲是在三年級就開始分化,有人認爲四年級開始分化,還有人認爲到了五年級開始分化。學生的分化現象是由衆多因素形成的。針對我校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現狀,爲了儘快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此次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步驟

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一是本校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學生、家長各60人;二是本校各科教師12人。

調查工具:

此次調查設計了三份調查問卷,分別是教師調查問卷、學生調查問卷和家長調查問卷。問卷回答可多選。

教師問卷主要從教師所教年級、學生分化主要集中在哪些年級、產生分化的原因、如何解決分化問題等方面進行調查;學生問卷主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喜歡哪門課程、從何時開始覺得某門功課難學、學習遇到困難向誰求助、家人如何幫助自己等方面進行調查;家長問卷主要從孩子何時覺得功課難學、功課難學的原因、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及做法等方面進行調查。

三、調查統計結果及結論:

1、分化集中年級:

教師認爲:33.3%集中在3年級,30%集中在4年級,30%集中在五年級,20%集中在6年級。

學生認爲:14.1%的學生認爲3年級開始功課難學,23%的學生認爲4年級開始功課難學,16.1%的學生認爲5年級開始功課難學,13%的學生認爲6年級開始功課難學。

家長認爲:6.83%認爲從二年級開始,15.2%從三年級開始,14.4%認爲從四年級開始,6.80%認爲從五年級開始,28.9%認爲從六年級開始。

結論:從數據看,三方對分化集中的年級看法是不同的。老師認爲三、四、五年級都存在分化現象,而且分佈比較平均;學生比較偏向四、五年級,但三、五、六年級相差不大;家長則偏向集中在六年級,其次是三、四年級。

2、對功課的喜歡程度:16.1%的學生喜歡英語,25%的學生喜歡語文,31.3%的學生喜歡數學。

3、課程的難易度:34.9%的學生認爲英語不好學,11.5%的學生認爲語文不好學,20.3%的學生認爲數學不好學。

第2、3兩條的結論:學生最喜歡的學是數學,其次是語文,第三是英語;認爲最難學的學科是英語,其次是數學,第三是語文。

4、學習不好的原因:

教師認爲:70%的教師認爲是興趣方面的原因,66.7%的教師認爲是家庭重視不夠

學生認爲:13%的學生人功課有難度,39.6%的認爲基礎沒打好,16.7%認爲是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

家長認爲:39.4%的家長認爲是孩子玩心重,沒有認真學,27.3%的認爲是缺乏恆心,23%認爲是基礎差,9.9%認爲是不喜歡任課教師。

結論:教師認爲主要是興趣和家庭的原因;家長認爲是孩子沒有認真學、缺乏恆心和基礎差;學生認爲主要是基礎差和缺乏信心。三方存在偏差。

四、原因及其對策: 從數據分析來看,分化集中在三、四年級。

(1)就英語學科來說原因之一:興趣對學習效果是有一定影響的。從數據分析來看,喜歡英語的學生最少,覺得英語難的學生最多,正因爲不喜歡,所以覺得難;反過來,因爲覺得難,因而會感到沒有興趣。一種惡性循環。原因之二:我校是農村小學,沒有學過英語,有的英語基礎差,因而一時難以跟上進度。原因之三,從數據來看,學生英語學習遇到向父母求助的人數少於數學、語文兩科,說明農村學生父母英語輔導能力有限,對學生英語學習幫助是有限的。

原因二、三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僅靠學校的努力已經無法改變,那麼改變原因一,即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入手是消除英語學習分化的關鍵,而且也是可行的。目前全國學習英語的氛圍很濃,人人都知道英語的重要性。可從三方面用力:充滿趣味、激勵、高效的英語課堂;對家長進行培訓,如何督促孩子在家學習英語;學校或班級有濃厚的學習英語氛圍、風氣。

(2)從語文學科來看,四分之一的學生喜歡語文,所佔比例較少,認爲語文難學的學生佔五分之有一多。可以看出,儘管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語文,但並不是因爲語文難學。儘管所調查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狀況有很大區別如:以前所用語文教材版本各異,家庭輔導能力不同,但學生對自己語文學習的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最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因爲是母語的緣故的,整日沐浴其中,考試一般不會出大問題。

但喜歡語文的學生很少這一現象值得深思。筆者覺得應該從語文教學的方法上找原因,語文--母語到底如何教,才能讓學生喜歡。

(3)從數學學科來看,喜歡的學生最多,認爲數學不好學的學生也很多。喜歡的原因是數學教學方法新穎,生活化,貼近學生;認爲數學難學主要是因爲越到高年級所學內容越抽象,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要求也越高、越全面。如果學生還停留以前單一的思維品質上,是難以學好的。

對數學學科來說,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關鍵,如培養思維的廣度、深度、敏捷度、細緻性、批判性等,其次是培養學習的興趣:第三,家庭應加強輔導。

綜觀三門學科,造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有:學生學習興趣不夠、對改變自己的學習現狀缺乏信心、思維水平沒有跟上、家庭重視不夠、教師也認爲改變後進學生較難。

要解決分化的問題,應該有高效的課堂,教師是關鍵,雖然分化的問題很難解決,但教師應對後進學生充滿信心,不應對學生失去信心,運用暈輪效應等多種教育理論,促進後進學生儘快提高;其次家庭的重視非常關鍵,缺少家庭關注的教育,是不完滿、不成功的教育;第三,學生自身的素質、勤奮、自信也是關鍵。造成分化的原因是多樣的,因而改變也應從多方面入手。

筆者認爲分化這一現象其實從孩子開始學習就已經開始了,一個人在學習上的優劣表現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如遺傳、個人天賦、環境、後天教育等,要消除分化似乎是不可能的,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並不等於放棄對個別學生的放棄。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儘可能的消除後天人爲造成的負面影響。其次,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師用整齊劃一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也是不現實的,在目前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下,社會、教育爲一個人全面、自由的發展所能提供的條件是極其有限的,因此我們應在承認分化的同時,儘可能減少分化。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裏?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瞭解到,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寧願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瞭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爲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爲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件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爲,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着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纔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着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大學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爲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說,大學生成爲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爲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纔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爲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爲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爲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裏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餘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麼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慾,又從中獲得樂趣;要麼與本專業結合,成爲複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於大學生來說,找工作的瓶頸在於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說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瞭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裏,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後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於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於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纔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着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衆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衆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爲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資訊,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資訊。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於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資訊“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資訊,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爲了致用,如果說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後總的來說,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麪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於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發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說,在如今整體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脫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範。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願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的心態、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大學生網絡購物的簡介

淘寶、支付寶、商家信譽、旺旺——這些詞語如今是大學生的常用語,在校園裏、在宿舍裏,怎樣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也是每天都能聽到的討論,再看看那些快遞公司每天中午就像開展銷會一樣,在宿舍樓下襬開一長串各式各樣的郵件。但是還有許多同學不懈於或者不願嘗試網上購物,阻礙他們的原因是什麼?那些熱衷於網上購物的學生,他們的購物動機、購買物品特點又是什麼?男女大學生在網上購物有什麼樣的區別?

阻礙大學生進行網上購物的主要心理障礙因素是:產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可靠性、保質期等方面,以及網站上同類產品的資訊豐富程度、可篩選性、可對比性是否能夠達到購買者的預期標準。此外,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與否也是影響因素。男生更多懷疑的是網站資訊的可靠性,而女生則更多懷疑的是網上購買產品的質量。求樂、求廉、求方便是大學生網上購物的主要消費動機,男女消費動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比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視價格。從網上買來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滿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譽、運送滿意度也是影響總體滿意度的幾個重要方面。因此,網上購物對於大學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將就此類問題進行簡述與分析。

二、調查方案與結果

(一)調查方案

1、調查目的:透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瞭解並尋求大學生購物的趨向以及大學生的購物標準等問題。

2、調查方法:透過口頭詢問,訪談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3、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學生)。

(二)調查結果

1、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各特徵分析

1)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性別特徵

經過調查,發現進行網絡購物的男生略多於女生,男生運用網絡的頻繁程度明顯高於女生,對於一些網絡知識的瞭解程度也好於女生,這可能是導致進行網絡購物的男生多於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年齡特徵

現今,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集中在18~24歲的範圍內,而18~22歲居多。經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進行網絡購物的人數要多於大一、大二,並且網絡購物的次數同樣要對於低年級。因此可以看出,網齡對於進行網上購物同樣有着一定的影響,高網齡的人羣同時也是進行網購頻繁的人羣。

3)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支付力特徵

大學生的基本生活花費大都是來源於家庭的供給,因此,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必須與其家庭情況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費基本上都是集中於400~800之間,過高或過低的人只佔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備的一些花費外,纔會去考慮進行一些額外的消費。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原因分析

1)不嘗試網絡購物的原因

調查顯示,沒有嘗試網絡購物的大學生,其不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並不是不會,或是對網絡購物瞭解的比較少,多數原因集中於其對網站的不信任,怕受騙上當,質疑網絡的安全性,擔心網上付款環節等。而質量、資訊搜尋以及訂購等都是在消費者進行的時候才能切身體會的。因此,諸多原因的存在讓很多人不願意嘗試進行網絡購物。

2)進行網絡購物的原因

透過訪談,多數有過網絡購物經歷的人表示,他們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時效性、便利性、價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樣性。大學生選擇網絡購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網絡購物更方便,更能夠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商品資訊。

3、大學生對購物網站的選擇

1)獲知渠道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獲知購物網站資訊的.渠道主要是透過朋友介紹、網站介紹、網上廣告、網絡連接、電視報紙雜誌廣告等。大學校園中,人口比較密集,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年齡比較相近,所以消費趨向也比較相像,使得大學生消費時,在室友、同學、老鄉、朋友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從衆的行爲。

2)選擇原因

網站的選擇通常看的是該網站的知名度、信譽、信用等。大學生有着較清晰的品牌意識,對知名度高,信譽好的產品信任度和青睞度比較高。所選擇的網站也大多集中在幾個比較大型的網站,比如淘寶網、易趣網。

4、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購買行爲特徵

1)購買的商品類型或服務類型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在網上最常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包括服裝鞋帽、書刊、在線充值、票務/教育服務等。透過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的調查,網上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是書刊、服裝鞋帽、數碼音像製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等。這些商品和服務體現了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的消費。書刊的質量風險不大,運輸方便,因此,大學生網上購買服裝的比例增多,說明大學生對網絡的信任度高於普通市民。

2)購買頻率和購買金額

透過調查,大學生網絡購物的頻率多數集中於每三個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數人每一個月會有一次網絡購物。而在購買金額方面,則有普遍集中於100~300元,購買的金額與上述所說的大學生主要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類型相吻合。

3)價格期望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的進行網絡購物的大學生選擇的多是那些比商場價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來,對大學生而言,影響其是否進行網絡購物的主要因素並不是價格。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較理性,不僅關注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而且有着較清晰的品牌意識,對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產品信任度和青睞度比較高。

4)付款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進行網絡購物的大學生選擇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網上支付。由於電子支付的狀況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學生對於網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較放心。

5、大學生對於網絡購物的評價

1)網上購物的擔心因素

透過對商品的質量品質、付款安全性、售後服務、配送的及時性等問題的評價相比較,經常進行網絡購物的大學生對於商品質量品質的問題的擔憂率是最高的,而對於售後服務和配送的及時性問題的評價相對比較低。而沒有網絡購物經驗的人則對於網絡的安全性顧慮得較多,而在有過網上購物經驗的大學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網絡購物體驗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商品的質量品質、售後服務、配送的及時性、安全性等問題多次被談及,尤其是質量品質與售後服務問題,表現的尤爲嚴重,所購得的商品與自己想象中的反差過大,而售後服務又不能得以保證,這對於大學生而言是比較關注的問題。

3)未來購買意願

對於網絡購物,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的購買慾望還是比較濃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網絡購物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種類多樣、價格低等優點都是吸引大學生進行網絡購物的主要因素。

4)網絡購物的前景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爲網絡購物的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易於被接受。

三、結論

1、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潛力巨大

雖然經濟條件約束着大學生的消費行爲,無法開展更多的網絡購物活動,但進入社會後,他們將成爲中高收入的人羣,其購買力也將有所提高。因此,大學生的購買力不能僅是侷限於他們目前的實際購買量,而應該將目光集中於其終身價值,固定的收入將提升他們的消費力,他們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潛力是巨大的。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市場已形成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已經普及,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一般爲1~5小時,多數人對於網絡依賴性較強。而在網絡購物的人羣中,大學生又佔有一定的數量,學生之間的宣傳與交流必將促使進行網絡購物的人羣擴大。

3、購物首選網站高度集中

大學生購物首選的網站多會集中於幾個網站,例如:拍賣網、淘寶網、易趣網、卓越網等。由於這幾個網站的知名度高、信譽度高,這就促使了大學生將購物的首選網站定於其中。較清晰的品牌意識是大學生在網站選擇方面的主要決定因素。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第一個是關於入學動機和特性狀態選擇中人際關係調查顯示的特區當代大學生的以個人價值取向爲主的結果。

第二個是關於價值觀排序當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個價值觀念中末尾兩位,而“一種令人興奮、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愛”被排在前兩位的結果。

第三個是人際關係調查當中顯示出來的特區當代大學生對於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針對這三個方面的結果,我們將做進一步具體的分析:

「1」社會原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使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市場經濟的效應對學生樹立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由此衍生出來的越來越看重個人的價值——這從第一部分中的關於入學動機前3位就可以看出來,不管好壞與否這種趨勢在本次調查中表現得很明顯。同時也顯示出大學生開始傾心於“注重實用、追求成功”的價值觀念,這顯然與傳統的“重義輕利、默默奉獻”的價值觀形成衝突。

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強化,但又使他們對人生價值出現不穩定的評價標準。市場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各方面的變革,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空間空前擴大,加上我國對外開放,各種西方思潮隨之而入,可以說,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他們熱切關注市場經濟的進程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獨立地觀察社會,透視人生,正是在這種崇尚個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識催動下,大學生日益表現出思想主體化的特徵,渴望成爲人生道路上的強者,成爲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弄潮兒,急切地想抓住時代提供的這次機遇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便有了“注重實用、追求成功”的生長沃土。但是,在全社會都改變了過去從上到下一律只講集體發展,諱言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念的同時,又產生了大學生對人生價值評價的多重標準:有的以對社會的奉獻多少和創造力大小爲標準,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爲標準,有的以社會地位的高低和權力大小爲標準,有的則以自我完善與自我實現爲標準……。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向是不少學生伴隨着過去人生價值體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現了在人生價值目標上的迷失或偏離。西方哲學思潮的輸入與傳播,對此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自我至上價值觀與大學生膨脹了的自我意識,在一種反傳統、反主導文化的軌跡上匯合在一起,使他們對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爲根本道德原則的社會本位價值觀日趨淡漠,一些學生的自我觀念已開始滑向自我中心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他們對“螺絲釘”、“老黃牛”“鋪路石”所象徵的集體主義精神存有逆反心理,從“我”出發來評判事物,確定言行。所以“爲了振興中華”和“爲了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選項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學生文化是各種文化中最富生氣與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學生羣體爲載體,以其文化的先鋒性、對傳統的反叛性和張揚的個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質,不斷地給校園文化注入新鮮的活力。隨着社會的轉型,作爲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學生文化正經歷着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史無前例的衝突,表現出大衆化、通俗化的特徵,甚至出現了這一次調查中所有的個人價值的傾向:

在文化觀念上,學子們已逐步放棄對文化終極關懷的追求,漠視高雅文化,追求隨性所欲的應時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覺認同某些庸俗的社會潮流,神聖的生活理想、人生準則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與褻瀆;在文化行爲上,表現出強烈的務實傾向和媚俗色彩,他們關注的問題越來越現實,追求的目標日趨功利,對個人前途的關注遠高於對社會發展的關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動搖和瓦解校園傳統文化價值秩序的同時,並未爲人們提供一種充分體現尊嚴和生命價值的令人信仰的價值信仰,使之成爲生命意義新的蔭庇所,一些青年學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機中;在文化規範中,大學生文化逐漸疏離主流思想,迴避矛盾衝突,逃避靈魂追問,漠視校園紀律規範、道德規範和生活規範的束縛,出現了文化價值失範的傾向;在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上,一些大學生表現出對校園文化傳統的蔑視和對文化創新的懶惰,“他嘲弄別人的價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學。他生活在既無過去又無將來的一條窄縫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虛無主義、享受主義、拜金主義的迷霧開始在大學校園中瀰漫,甚至出現了一些反社會、反文化的行爲,令人觸目驚心,這一切構織成了一幅與大學生文化極不協調的精神畫卷,使得對大學生社會評價降低,“他們有知識沒有文化,有智商沒有教養,有青春沒有熱血,有個性沒有品行。”大學生正趨於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薰陶的結果,大學生文化在時代的喧譁與躁動中,正走向庸俗。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漢字,小學生在校學習更是無時不刻與漢字打交道。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會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發生錯誤,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更是屢見不鮮,司空見慣。爲了瞭解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幫助學生規範用字,我展開了調查研究。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總稱,錯字指寫得不正確的字,即寫成不成其爲字的字,而別字則是用其他字代替應寫的字。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佈的態勢,即隨着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四年級達到頂峯,五六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

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原因。

1.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複雜。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佈的20xx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畫之多,其中在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爲不同的字或不成爲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爲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我收集了學生的日記、作文、作業,找出以下的錯字與別字出現頻率非常高。經過統計,得出重複出現50次以上的錯字有“步、真、念、睡、賴”等20個;別字重現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個。

對小學生錯別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簡單的分析之後,接下來,將有針對性地指出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幾條具體辦法。那麼,如何解決小學生錯別字問題呢?

對錯別字進行分析,目的在於“防患於未然”,着眼點應放在預防上,防重於糾。那麼,怎樣防止學生少寫或不寫錯別字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個方法。

1.根據字音特點記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字的聲母和韻母區別開來。如“今——令”,這兩類字容易混淆,但是隻要記住聲母是“L”往往都可寫成“令”。例如:鈴、嶺、憐,那麼其餘的都寫成“今”。例如:“吟、念、貪”等。還有的字可用韻母來鑑別,如“舀——臽”很相似,韻母是“ɑo”應寫成“舀”,如 “稻、蹈、滔”,其餘的只能寫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記字形。

漢字中的形聲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聲旁構成,而形旁、聲旁大都是原來就有的單字。如果孩子懂得漢字的構字規律,老師把形聲字的有關規律知識教給他們,別字就會大大減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乾燥”的“燥”字的區別:“躁”是足字旁,當人脾氣急躁時常要頓足跳腳的,而“燥”則是火字旁,火烤了當然要乾燥。又如,對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說出其標義,理解其釋義,錯誤就會減少,例如:“冫”與“氵”常常混淆,我們要講清楚,凡用“兩點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關係,如“凍、冷、凜、冽、凝”等,而用“三點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關係,如“江、河、湖、海、洪”等。

3.發揮想象記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一個圓圈,他們可以認爲它是一張嘴,一隻餅,一個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個鐵環。因此,根據孩子對漢字的感知特點,對於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如如在比較隱蔽的部位中的點、橫、鉤等,除用彩筆加以標明外,還可讓孩子合理地想象,使這個隱蔽的弱成分變成強刺激。如“鳥”字中的“點”像什麼?有的孩子說像一條吃到肚裏的蟲子,有的說像啄木鳥尖尖的嘴巴,還有的說像啄木鳥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說“橫折折鉤”像奶奶的“駝背”,“撇”像她拄着的柺杖。有時,我們可以根據漢字的組成關係編順口溜,如“辛”,有位學生說:“媽媽是個營業員,每天立上十小時真辛苦。”這樣,他不會把“辛苦”寫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學生說:“到商店買東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許多錢。”既生動有趣,又減少了孩子識記生字的心理活動過程,孩子記得牢,甚至終身難忘。

4.採用螺旋式複習法。

小學低年段的孩子還缺乏精細的分析能力,短時記憶佔優勢。爲了減少錯別字,必須經常性地複習鞏固,以便達到長時記憶的效果。研究發現,螺旋式的識字複習法是較有成效的識字鞏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對的時間內,複習前面教過的生字,如今天覆習昨天的,下週複習上週的。如此波浪式地前進,到下一個階段(如期中)再複習一次。反覆練習可使兒童更好地識記,保持記憶,但不能盲目多練。實驗證明,一般一個生字平均練習3次,在默寫中就足以使錯誤率降低到7%以下,與生字練習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閱讀課外讀物,開拓識字領域,在閱讀中增加生字復現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