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精選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範文

學問君 人氣:7.4K

每名大學生都要經過實習才能從學校畢業,走向社會那麼在實習前先了解實習的目的意義就尤爲重要,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精選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範文

實習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實習調查報告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月的實習就結束了。回想這一個月裏做過的和見過的事情終歸是學到了些東西的吧,儘管說在機關單位確實學不到太多東西,何況時間又是那麼緊。當然在收穫之餘也發現了不足,需要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改進。

記得剛去實習的第一天,是班上十多個同學一起過去財經大廈的,在人事處小黃學長的安排下,每個人分到了局裏各個不同的處室,我被安插在基建處,實習正式進入軌道。

第一週是熟悉熟悉自然和人文環境,經歷了幾次跑腿送檔案之後,差不多對與自己處衣業務相關的處室有了印象,以後再做類似的工作理所當然就不需要他們詳說地理位置了,這也是我的收穫之一:要用心去做事,工作不應該像一隻無頭蒼蠅,理不出頭緒,尤其是新手,應該懂得快速地適應新環境,那就得靠自己平時的細心積累。至於人文環境嘛,當然是要與同事們融洽相處了。我是個多慮的人,或者可以說是膽小,特別是面對長輩,總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與其開懷相處。這次實習最大的遺憾就是這個了,我都沒來得及親切地叫他們叔叔阿姨,都稱他們爲師。做人真的是門很高深的學問,這只是稱呼上的一個小小例子罷了,尊師的稱法讓我們之間有了距離感,沒能快速融入同事的生活。()這是以後需要多加修行的地方,也讓我領悟到了工作人跟學生真的不是同一回事,工作中社交圈子明顯擴大,是男女老少各種性情的人都有,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家的認可和肯定,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卻是一門必修課程。

有件小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泡茶,這貌似跟實質性工作沒什麼牽連,但也是工作所需,特別在廈門,在機關單位,辦公室裏都有茶几,是用來招呼客人的.茶文化是閩南文化裏很重要的一種,這裏的人對喝茶很有考究,像我們內地喝茶就非常簡單,抓幾根茶葉放進茶杯,開水一衝即成。而在這裏,除了要用過濾杯過濾外,第一杯茶是不用來喝的,算是長了見識吧。果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經過一個星期的適應,跟同事們差不多熟絡起來,雖然還未曾找到歸屬感。辦公室裏的人也開始習慣叫我做事了,這是我一直期待的,因爲要親手處理事務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很清楚地知道基建處這些關係民生的大型項目是不可能交給一個實習生去做的,只好逮着同事們叫我幫他們製表的機會,用心地做好每一張表格,看看各個項目的支出和預算等等,從這些細微處尋找新的知識發現,我對基建處具體負責什麼工作大部分是從製表的過程中得知的。再有一大收穫就是:我的excel水平大有長進,相信以後一定有用武之地。

在這裏,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公務員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輕鬆自在。每個工作人的肩上都有着自己的擔子,只有自己才知道這擔子究竟有多重。我不否認自己在實習期間是有些悠閒,但辦公室裏的同事可不是這樣,尤其是年末,幾乎天天都加班。他們讓我深刻體會到工作的輕鬆與否跟自己對本身職責的認識是分不開的,一個真正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或者對自己工作負責的人來說,不管是在什麼單位什麼崗位都不會是悠閒的。因爲他們肩上挑起了重擔。在這一點上,我是十分欽佩的,今後也會以他們爲榜樣

我還領會到了學習東西關鍵是要靠自己的主動。我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碰到不懂的就會去問身邊的同事,也會想出一些辦法提高效率。有時候資料太多,要整理出來真的很難度,我就會把這些項目分成幾類,社會發展,交通設施,教育醫療等等,這樣再在每一個小類裏面去對應整理,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沒事的時候,我會翻翻處室裏的一些資料和書籍,像公務員手冊、預算指南、公文寫作指導等等,也學到了一些知識。比如知道公文分爲十幾種啊,每種大概都有個具體的定式,很規範。

在實習期間,我有很多感觸。曾在師兄的電腦上看到了福建省各個市的財政收入和**產量,廈門市財政收入是位居榜首,但是**排名全省第一的卻是泉州。這讓我想起書本上說的財政收入與**成正比,但是現在卻剛好相反。腦海中自然也就有了疑團。後來上網去查閱原因,知道**只是影響財政收入的一大因素而已,還有很多其它因素也會影響着它。諸如各個地方不同的主要稅收收入,各個地方的徵稅能力,執行能力等等。這也讓我認識到了調研的重要性,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書上的知識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另外一個感觸比較深的就是廈門財政局的財政力量,真的很雄厚,也較大程度地實現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看看廈門的公交系統就不得而知,近年新建的***工程更是爲改善交通做了不少貢獻。所以,大政府、國有化也未必就一定低效率。本次金融危機不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不過政府機關也有政府機關的缺點,直接體現爲辦理事務的繁瑣。經常可以看到同一個人天天往財政局裏跑,所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的問題有待改進。其次就是政務網外網需要及時跟進。做了一次調查,老百姓普遍對會計之窗這一塊反映滿意,就在於它實用,真正給市民提供了有用的資訊。諸如政府採購等部門的外網都應該繼續改進,增加政府處理事務的透明度,創造一個良好的信譽環境,讓老百姓放心地把自己的稅收收入交給國家來處置。

實習調查報告

20xx年秋季開學,廣西正式實施新課改,旨在一改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機械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變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成爲課堂教學中學習知識和獲得生命情感價值體驗的主體,從而使教育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髮展。

南寧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學,一個月實習下來,實地進入課堂才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理念雖好,但真正操作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資深進階教師上課學生都能睡倒一片、提問課本內容無人應答、上到哪一頁不知道、畫哪裏也不知道……活躍的課堂是每個政治老師都追求的,它能讓政治課從繁瑣、死板中脫離出來,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走向輕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氣氛,對於初爲人師的我們動力何在?講課的慾望何在?基於此,筆者在與指導老師、實習班級學生深刻談話的基礎上,在聽了一星期教學指導老師的課、聽了半個多月其他實習老師的課以及在自己上了8節政治課、一節講評課的基礎上寫了此份調查報告,期望能給自己一個提升,也給後來者以經驗借鑑。

(二)調查對象

XX四中盧XX老師、黃XX老師,高一年級(1)、(4)、(7)、(8)班學生。

(三)調查方法

訪談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實驗調查法

二、調查經驗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感性思維仍強於理性思維,思考問題也往往憑一時的好惡,他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就興致盎然,反之則興趣索然。因此,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對政治產生興趣,就必須找到讓學生興奮的點,讓學生從瞌睡中爬起來,在興奮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經筆者調查發現,對於以下的點,學生最感興趣、最易興奮、從而最能活躍課堂:

(一)播放貼近學生生活及與熱點時政相關的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材料

我們的教學指導老師因教學經驗豐富且對課件製作不甚熟悉,因此他上的班級是不用多媒體教學的,但是他建議我們新老師使用多媒體。上過一兩次課後就發現,只要一放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學生立馬主動關燈拉窗簾,然後安靜坐着,目不轉睛、兩眼泛光地盯着大屏幕,連趴了很久的同學也都紛紛爬起,精神抖擻着加入大部隊。吸此經驗,此後幾乎每節課我都準備2分鐘左右的相關音樂、視頻或幾張圖片,在課堂匯入時或中途播放,且儘量中途播放。播放完之後呢?興奮一般只能持續10分鐘左右,該睡的繼續睡,該幹嘛的又做回自己的事兒了。因此,每節課找那麼兩三個興奮點來吸引學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利用小故事解釋拓展課本知識點

如在講《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一課,講到學生們熟知的少數民族之一“壯族”時,我跟他們拓展說,以前其實是寫做“僮族”,1965年,經周恩來總理倡議,國務院就把“僮”字改成了“壯”。爲什麼要改呢?這一提問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學生們就各種回答。這時氣氛就來了,教師也就可以順利的繼續開展教學了。

在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權時用了學生熟知的“三月三”放假的例子,與此同時,爲了讓學生的知識能夠遷移,我還利用自身優勢同理講了我們XX瑤族自治縣“盤王節”放假的規定。(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幾個瑤人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許下大願。許過願後,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後來瑤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爲“盤王節”,這一天,我們會跳傳統舞蹈——長鼓舞來慶祝瑤人的新生和盤王的生日。富川是臍橙之鄉,現在把臍橙節和盤王節一起過,多了個免費吃橙子大賽,就使得節日更加熱鬧了。)用一分多鐘講了盤王節的由來和過節時的主要活動,學生就覺得非常有趣。會問很多:“那老師你會跳長鼓舞嗎?”, “老師吃橙子真的是免費的嗎?等問題。整個課堂也就活躍多了。

(三)點名回答課堂提問

教學指導老師在我們上課之前就給我們建議說,學生可能對於很多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所以我們提問,只能問課本上有的。但,就是課本明擺着,學生要麼都找不到,要麼找到了也不搭你,死氣沉沉的。沒人回答課講不下去,總不能一節課40分鐘都是老師一個人在那兒說吧?這時,點名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就十分有必要了。

剛上一個班的課,能認識並且記住的也就那麼兩三位同學,或直接讓他們回答,或拿座位表隨便點,主動舉手是沒有的。發現一點,就在提問後看着座位表說:“看誰的名字最大氣,或說最具特色老師就請他回答”,點個與某明星或某歷史人物名字相似的,像高一(4)班有個叫“李俊傑”還有一個叫“黃俊杰”,我會說“哎呦,好名字,來,回答一下。”學生們會有一點小起鬨,氣氛就非常輕鬆了。沒有這些名字的話就點個名字大氣的,直接問“咱們班誰的名字最大氣啊?”學生一定會積極主動推薦人選,這時學生推薦的人一般是在班裏比較活躍的,讓其回答也可活躍氣氛,他不懂可以叫另一人幫回答或叫鄰坐回答。這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個點,在這樣一個氛圍下學生不會心驚膽戰的害怕老師點到自己。如果這時候,教師適時給予相應鼓勵,也就更能提高其積極性了。

(四)講課時穿插練習

還是以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權爲例,直接講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權,然後一個個解釋什麼是經濟自治權、什麼是文化管理自治權、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多沒意思,學生覺得無聊又記不住,自己也講得無聊。這時就可以直接讓學生看課本,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哪些自治權?”完了直接給題、給材料: “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放假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8號)規定,將“三月三”這一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讓學生判斷材料體現了哪些自治權。一般學生只能回答出體現了“立法自治權和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中還有體現了“變通執行權”,學生對於這個不懂,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解釋什麼是“變通執行權”,這一權力在材料中是怎麼體現的。

就這樣以一種檢驗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既達到了活躍氣氛的目的,又達到了加深理解的效果。如若講完課還剩時間,也可以把課前準備好的2—3道相關練習讓學生做,做錯了吸取教訓下次錯的可能性就會變小、做對了讓學生有些成就感,可謂百益而無一害。

總的來說,在理科班上課,只要你有些例子、有些材料,學生都會相對活躍;而文科班女生較多,或因害羞或因不想成爲焦點、或是真的不會,上起課來就會覺得相對沉悶。這時候,睡覺的人就必須認爲他懂了,有問題時就叫其回答,起殺雞儆猴之效;文科班很沉悶,相關視頻、音樂、圖片或材料必須得用,男生的作用也要給他積極發揮出來。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纔會有活躍的課堂,也纔會有充滿動力講課的教師!

三、結語

以上四點是一般課堂中比較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興奮從而提高課堂活躍度的點。

本文所說的“興奮點”是指能激起學生精神振奮或激動的情景痕跡。透過找“興奮點”,盡力喚醒正在沉睡或準備沉睡的學生,吸引心神不定或到處遊離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讓老師有點小動力繼續上下去,使我們的政治課、特別是有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政治生活》能夠繼續上下去。課堂是一個師生溝通的生命場,但是在普通中學,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你的生命在陪伴着他的生命,因此,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教師就不能就知識點講知識,而必須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就是一種負擔、就是一種任務。我們老師必須要學會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學生去接受你,接受你講的東西。課堂時不時有點氣氛,學生輕鬆了,教師上起課來自然也就輕鬆順暢了,我們教學目標也就能更容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