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景點的導遊詞(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3.02W

作爲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遊詞,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麼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景點的導遊詞(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景點的導遊詞(精選7篇)

景點的導遊詞1

西安,是一座旅遊城市,更是一座蘊藏着古老文化的美麗都城。那就先讓我們參觀一下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兵馬俑吧!

秦兵馬俑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兵馬俑是個個英俊魁梧,像一棵棵筆直的松樹站立在那裏,他們的神態各異,有的緊握雙拳向遠方遙望,似乎在思考如何打敗敵;有的神情緊張,似乎又怕我方不注意被敵人攻擊進來;有的嘴角微微上翹,似乎打仗勝利的心情愉悅;還有那一匹匹膘肥體壯的馬兒,比正常的馬都要高出半個頭,不愧是秦始皇的皇陵,連殉葬品都那麼威武,秦始皇的皇陵中的兵馬俑差不多有六千多個,並且已經發掘了三個俑坑,而幾個俑坑當中,一號坑最大,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真是氣魄雄偉,人間罕見,西安的名勝古蹟不僅有神祕的秦兵馬俑,還有歷史悠久的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叫慈恩寺塔,在唐朝永輝三年,也就是公元650年,唐朝的高僧唐玄奘爲了取回經卷和佛像從絲綢之路到天竺,而是在西行的路上進入沙漠腹地的時候飢渴難耐,可是自己又打翻了水壺,在這一危急關頭,唐玄奘看到了一羣大雁,從頭頂飛過,他便順着大雁的指引,回到了大唐,他安全回到唐國後,便請求李世民建下了大雁塔,爲了報答大雁,這就是大雁塔的來歷。而大雁塔原先是有五層高的,但在歷朝的修建之後,現在有七成之高。大雁塔整體高度爲,64.5米,而底層邊長爲25.5米,這就是美麗的大雁塔。

美麗的西安由一個個魁梧強壯的兵馬俑守護着,又有大雁的神靈祈禱着,西安這座城市將越來越美好,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行程,希望下一次能夠再次帶大家領略優美的祖國風光。

景點的導遊詞2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歡迎大家來到“清涼世界”——莫干山!我是導遊小張,接下來的行程,將由我爲大家服務。

莫干山是我國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與江西省的廬山、河北省的北戴河、河南省的雞公山並稱爲中國的四大避暑勝地。它海拔740米,不算高,但我們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你們看,這裏以滿山遍野的竹海、清澈不絕的山泉、風格各異的別墅、引領時尚的“洋家樂”享譽海內外,享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譽,更被美國的《紐約時報》評爲世界上最值得去的47個地方之一。遊客朋友們,你們來這裏,真是明智之舉啊!

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莫干山的核心景區——劍池。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兩座雕像是一對夫妻。左邊這位鬚髮飄飄,右手掄錘,左手持劍的男子,名叫干將。站在他身側,雙目深情注視着他的女子是他的妻子,叫莫邪。這裏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吳王命令當時最優秀的鑄劍工匠,就是莫邪、干將來這裏鍛造寶劍,吳王命他們必須在規定日期內鑄造出最鋒利的雌雄寶劍。離吳王約定交劍的日子越來越近,可是,寶劍仍然沒有鑄成。他們知道,如果完不成這個任務,兩人都會沒命。爲了保全丈夫,一天,莫邪突然縱身一躍,跳進了煉劍爐裏,以身祭劍,最後寶劍終於得以煉成。這一悲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莫干山”也由此得名。

各位小心腳下臺階,欄杆外就是十幾米深的劍池潭水了!此處景點頗多,四疊飛瀑、磨劍石、試劍石、觀瀑亭、摩崖石刻等,大家自由活動半小時,下面水池平臺處是最佳拍照點,請注意安全哦!

參觀完劍池,請各位遊客跟隨我前往旭光臺和其它景區繼續參觀遊覽吧!

景點的導遊詞3

大家好,歡迎來到風景如畫的漯河,我是將陪伴大家度過今天的旅程的導遊陳裕,請大家多多關照,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漯河,管轄兩縣三區,分別是:舞陽縣、臨穎縣、郾城區、源匯區、召陵區。共有245萬人口,面積1617平方千米,是一座既年輕又古老的城市。

漯河位於河南省中部,沙河與澧河在此地交匯,四季分明,風景如畫。

漯河的春天草翠花開,小草露出了小腦袋,花朵綻開了笑臉,柳樹阿姨也對着你呵呵笑,大家還可以晚上吃完飯去沙澧公園散步,騎車,打球。

夏天烈日炎炎,西瓜熟了,草莓也熟了,大家可以到天翼公司摘草莓,也可以在家開着空調吹吹涼風。

秋天,蘋果、梨、香蕉、橘子都成熟了,這時,菊花也開了,大家可以去森林公園賞菊,有“玉蟹冰盤”,“金線垂珠”。美麗極了。

冬天,漯河白雪一片,大家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大家知道趙州橋吧,漯河有一座比趙州橋早二十多年的小商橋,小商橋位於臨穎縣黃帝廟的小商河上,建於隋朝,是一座敞肩單孔石孔橋,橋上雕刻有天馬、獅子、蓮花,橋墩下,雕刻有金剛力士的像,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橋長21.3米,寬6.67米,橋的主體結構屬於北宋建築的風格,因抗金英雄岳飛的部下楊再興在此犧牲而聞名,並因郾城大捷而聞名垂史冊。

漯河在人民的努力下,成爲了一座食品名城,有許多食品工廠都在這裏,例如:亞洲最大的肉類公司——雙匯公司,中國最大的方便麪公司——南街村集團,還有一年一度的食品博覽會,每次都會吸引許多的中外遊客。

聽完了我的介紹,大家可以去自由活動,14時30分在這裏集合,拜拜!

景點的導遊詞4

經過8個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了曲阜。一下車,就看到一座古城牆屹立於此,導遊說:“這是魯國的城牆,明代曾維修過。”“怪不得這城牆煥然一新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走進城牆,古老的孔廟便映入眼簾,前面是三座牌坊,後面纔是大門。走進大門,一座座古老的廟宇矗立在眼前,金碧輝煌,頗有北京故宮的味道:柱子上雕刻着龍,浮雕上刻的也是龍。爲什麼孔廟如此豪華?導遊說,這孔廟是各朝帝王朝拜孔子的地方,經過多朝擴建而成,當然華麗啦!爲什麼要對孔子如此尊敬?因爲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弟子把他飽含哲理的言論集結成《論語》。現代人們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聯合國還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裝裱在醒目位置時時提醒世界。可見《論語》有多麼的重要,和人們對孔子多麼的敬重。接着我們看了幾個石碑,就匆匆趕往孔府。

來到了孔府,孔廟的'華麗蕩然無存,彷彿有一股濃濃的書香撲鼻而來,十分樸素。導遊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大講堂上,講臺上方掛着孔子的畫像,據說這是當年孔子講學的地方。我們立刻也坐上了座位,想當一回孔子的學生。然後我們看了孔子及他的後代居住的場所後,就像孔林奔去。

來到了孔林,坐上電動車,環顧四周,大片大片綠蔥蔥的樹林中的空地上全是墳墓,周圍鴉雀無聲,只有一兩縷陽光從密密的樹葉中透射到黃土地上,其餘全被茂密的大樹當了個嚴嚴實實,十分陰森,令人不戰而慄。

我們坐着電動車轉了一圈後,就離開了孔林,結束了我們的“三孔之旅”。

景點的導遊詞5

各位遊客:

大家好!下渚湖國家溼地公園歡迎您!我是景區導遊小葉。

下渚湖地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下渚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中國最美溼地”,遍佈湖蕩的島嶼、沙渚、土墩形態各異,約600多個,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有港,水網交錯,因此有“地裂防風國,天開下渚湖”之稱。今天,咱們就登上小船來慢慢遊賞。

你們看,這裏蘆葦成片,野鳥羣息,仍保持着原始野逸的江南水鄉風貌。我們先來參觀第一座島——蘆葦島。各位下船小心!這個季節,是下渚湖最美的時節。沿着這彎彎曲曲的小木橋,穿梭在這片神祕的“蘆葦迷宮”裏,秋風一吹,紛紛揚揚的蘆花漫天飛舞,恍若置身在白色仙境。前面的是觀景塔,大家可以站在觀景塔上,極目遠眺。北面是防風山,山上有一座已有1700年曆史的防風祠。相傳大禹爲表彰防風氏治水有功,特賜方圓百里,立爲防風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是禺山,又名“計籌山”,山上至今仍保留着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子昂碑”。

遊玩了蘆葦島,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朱䴉島。朱䴉是國家一類保護鳥類,珍稀物種,曾一度瀕臨滅絕。咱們沿河村的丁書記在縣林業局的指導下,到陝西花120萬買回來六對朱䴉。經過多年的繁殖,現已培育出一百多隻,完成野化訓練被放生的有36只。這個島還是野生大豆保護基地,據說此大豆是植物界的“大熊貓”,非常珍貴。

穿過這座木製小橋,我們來到了桃花島。島上遍佈桃樹,但這個季節看不到什麼,若是四月份來,桃花盛開,柳綠桃紅的景色一定讓大家流連忘返。

遊客朋友們,此次下渚湖之行就要結束了,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景點的導遊詞6

天龍山風景區,海拔1700米,山戀起伏層疊,古柏蒼松泛翠,爲省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歡的避暑行宮。寺內有大雄屋殿、禪院、九蓮洞、鐘樓、藥文殿等建築。最有名的是天龍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龍山石窟。

在龍山風景區氣候條件和晉祠(在晉祠景區西北10公里處)相近,日溫差較大,有時乾燥多風,但環境優雅,天氣涼爽。該景區是太原市近年開發的,具有極佳的觀賞和遊覽價值。市區通往景區的道路,寬闊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種服務(餐飲爲主)方便、實惠,能迎合遊人的要求。

天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四周山巒起伏,遍山松柏蔥鬱,山頭龍王石洞泉水盪漾,山前溪澗清流潺潺。石窟分佈在天龍山東西兩峯,東峯八窟,西峯十三窟。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自東魏至唐,歷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最多,達十五窟。石雕體態生動,姿式優美,刀法洗煉衣紋流暢,具有豐富的質感。第九窟中的彌勒大佛比例和諧,容貌端莊凝重;下層觀音瓔珞富麗,紗羅透體。明人張冕《天龍寺》詩有“門對虯鬆欹偃石,殿圍龍柏倒撐丘”句,即指此景。

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滿山林密葉茂,秋來紅葉遍山,景色宜人。石窟開鑿於元初,道人宋德芳於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營造龍山石窟及昊天觀。現廟宇殘壞,石窟尚存,共八龕,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別爲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大法師龕、七真龕及兩座辯道龕。各龕雕像數額不等,共四十餘尊,大都儲存完好,雕工樸實,衣着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風格截然不同。石窟頂板上還雕有龍鳳及花圖案,兩側入前壁上留有元代題記,爲研究道教石窟藝術和道教發展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景點的導遊詞7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一個有1600餘年歷史的曠世奇葩。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爲的破壞,但目前仍儲存有從十六國後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個,彩塑2415身,壁畫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儲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爲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既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儲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它以數量浩繁,技藝卓越的壁畫藝術向人們展示了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千餘年間的社會歷史圖景。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

1961年,國務院公佈敦煌莫高窟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敦煌莫高窟藝術包括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和敦煌文書四大部分,是集建築、雕塑、繪畫三位一位的立體藝術。其內容極爲豐富。

古代民間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並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爲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格的佛教藝術。這些規模宏大、爲數驚人的宗教藝術品,爲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理、宗教、社會生活、民族關係、中外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浩如煙海的珍貴資料,是人類恆有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