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3.06W

作爲一名樂於助人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作爲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遊客在旅遊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遊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精選6篇)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1

華清池是位於唐華清宮遺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宮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以及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而成爲中國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示範景區。

華清池融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於一體,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修建離宮別苑。景區仿唐建築大氣恢宏,園林風光別具一格。主要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有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羣,有體驗皇家溫泉的以瀾湯殿、御湯苑、星辰苑、尚食苑、長湯苑、少陽苑、香凝閣和御膳閣爲主的華清御湯(精品)酒店。2012年5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成爲傳統博物館數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卡國以後經過幾次大規模的修葺、擴建,古老的華清池又煥發出青春的光彩,雖不及唐時規模宏大,但也不亞昔日之富麗典雅。1959年,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此參觀時就欣然提筆寫下了"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庶民盡天王"。

奎年來,華清池以“打造中國唐宮廷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爲發展願景,積極實施唐華清宮文化旅遊開發戰略,按照歷史文化、御湯文化、宮苑文化、梨園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規劃建設唐華清宮文化旅遊大景區。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2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以3000年的皇家園林史和6000年的溫泉利用史而享譽海內外。尤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傳奇愛情故事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廣爲人關注,成爲一所改寫中國歷史並具有濃厚傳奇色彩的著名皇家園林。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博物館相毗鄰。

華清池分爲九龍湖風景區、唐御湯遺址區、西安事變舊址區(環園)、唐梨園文化區、溫泉沐浴區、配套服務區等六部分,昔日的皇宮禁苑,天子御湯已成爲融風景園林、文物遺址、溫泉沐浴於一體,食、住、購、娛、浴配套服務齊備的著名風景旅遊勝地。史學家郭沫若先生“華清池水色青蒼,此日規模越勝唐”的詩詞,恰如其分得概括了華清池的風貌與發展。

1982年華清池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同年2月,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被列爲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佈唐華清宮遺址爲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建設部授予“中國名園”。2000年被評爲全國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3

陝西華清池位於西安城東約35公里處。據載,西周曾在這裏建過“驪宮”。秦時砌石築池,取名“驪山湯”。漢代時擴建爲“離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溫泉宮”。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環山築宮,宮周建城,改爲“華清宮”。因宮建在湯池上,又名“華清池”。

華清池是我國最古老的皇家園林之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風光和千百年來流淌不盡的溫泉資源,備受歷代帝王的青睞,相繼在這裏修建離宮別苑。這裏遺留有比較完整的周、秦、漢、唐、明、清等歷代文化遺址、園林景觀、古建築及古樹名木等文物資源,尤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纏綿的愛情故事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蜚聲天下。園內的唐華清宮遺址和“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名山、名勝、名人、古遺址、革命舊址以及6000年的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史構成了華清池融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爲一體的綜合旅遊資源,形成了遊名山、浴溫泉、覽名勝、探古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薰陶的高品位旅遊產品。

華清池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山水風光旖旎。“不盡溫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作爲著名的景點,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倍受歷代帝王垂青。

相傳三千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修建驪宮,曾上演過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秦始皇時,以石築室砌池,取名“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爲離宮。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建宮殿樓閣名叫“湯泉宮”,高宗改名“溫泉宮”。唐玄宗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又大規模擴建,環山築宮殿,宮周築羅城,治湯井爲池,更名“華清宮”。華清宮內有一貴妃池,相傳楊貴妃在此沐浴了近十個春秋。“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對當時華清宮盛況的絕佳描述。華清宮後遭安史之亂,建築殘存無幾。解放後,依照唐代形制幾經擴建,始具現今規模。1959年,郭沫若先生遊覽華清池後感慨萬千,揮筆寫下“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的詩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華清池的風貌與發展。1982年,華清池被列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國務院公佈華清宮遺址爲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華清池躋身全國首批AAAA景區之列。

1982年4月,人們在基建施工時偶然發現了唐華清宮御湯建築遺址。經考古專家發掘清理,在4200平方米麪積內發現了5個湯池遺址,並確認它們分別是歷史上記載的星辰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和尚食湯。在這些遺址上建成的唐華清宮御湯博物館於1990年10月正式開放。

華清池坐落於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256米,滿山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猶如一匹黑色駿馬,古代稱黑馬爲驪,故名“驪山”。唐代的華清池毀於“安史之亂”。現在的華清池只是唐華清宮的一小部分。今天我們看到的華清池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礎上不斷整修擴建而成的,佔地面積85560平方米。

華清池內的驪山溫泉水源及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都位於華清池東部。驪山溫泉共有四個泉眼,每小時流量達112噸。水溫爲攝氏43度。泉水含有石灰、碳酸鈉和硫酸鈉等多種礦物質,適於沐浴療養,對面板病、風溼病、關節炎、肌肉痛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五間廳東側的登山盤道旁有一座橋形建築物,每當夏秋日落時,自西向東望去,但見夕陽似火,紅霞萬狀,宛如雨後長虹,故名“飛虹橋”。驪山的西繡嶺上,西周烽火臺遺址仍依稀可辨。烽火臺是古代的報警設定,多築于山頭之上,有專人看管。一旦敵人來犯,夜裏則點火,叫烽,白天則放煙,稱燧,用以報警。

九龍湖景區內龍橋臥波、柳石匝岸、龍吐清泉、湖光粼粼。飛霜殿、沉香殿、宜春殿、龍吟榭、龍石舫、九曲迴廊等十多座古式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環湖而列、錯落有致。石牛、石獅、石象及自然碑石點綴其間、相映成趣。遊人至此,頓覺心曠神怡,難辯人間天上。

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環園更顯古樸雅緻。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建於是1990年,徜徉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尚食湯等遺址之間,不禁使人遙想當年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嬌媚。在唐代梨園舊址小憩,可欣賞優美的仿唐樂舞和唐宮廷茶道表演。設施完備、服務上乘的溫泉賓館恭候賓客光臨。

亭殿樓閣盡是畫,山水風流皆有情。悠久的歷史,迷人的風光,有據可證的人文景觀,俯拾皆是的軼聞趣事將給您的華清池之行留下美好回憶。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4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由華清池和驪山兩大景區組成,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爲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華清池內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五大文化區和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羣。驪山上老母殿、老君殿、烽火臺、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佈,"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華清宮現爲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華清池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早在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這裏就有原始先民活動的足跡,他們是驪山溫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今華清池所在地修建"驪宮";"千古一帝"秦始皇於此"砌石起宇"名曰"驪山湯";漢武帝時,在秦湯基礎上進行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重加修飾,爲美化環境而"列松柏數千株",以點綴溫湯風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湯泉宮",竣工以後太宗率文武百官臨幸新宮,親筆御書《溫泉銘》,兵名石匠樂石制碑拓印以示羣臣。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幾經擴建,公元747年10月新宮落成,易名"華清宮"。"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宮城倚山面渭,依驪山山勢而築,以朝元閣所在的西繡嶺第三峯和溫泉總源爲軸線,以總源爲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既合理地利用了溫泉,又體現了皇宮嚴謹的佈局。宮周築羅城,修登山輦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內置白官衙署和宮清腹地、卿府第。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5

大家好!很高興做你們的導遊,下方就跟着我一齊去參觀,期望我們有一個快樂的旅程。

西安兵馬俑,它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總面積是二萬零七百八十平方米。第一號兵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農民伯伯打井時發現的,之後經過考古學家認真的工作,我們才明白兵馬俑是地下式土木結構,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寬六十二米,內有陶俑陶馬六千多件。堪稱是一顆異彩獨放的明珠。

兵馬俑博物館每年接待一百多萬中外遊客,許多名人都曾來那裏參觀,整個博物館佔地二百萬平方米,館區內樹林、花、草清香,環境幽雅。

爲了揭開秦始皇陵墓的奧祕,考古學家從六十年代初開始對陵園進行科學的鑽探的調查,最後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擁有一支雄兵千萬,由七千件兵馬俑組成的氣勢磅礴的地下軍陣,他們令全球矚目,舉世震驚,但由於我們現代世界技術達不到保護兵馬俑的要求,目前只有一號坑、二號坑出土,有幾個坑的輪廓已經出現,但停止挖掘的鑽探,其它的地下文物都被保護起來,以免遭到破壞。

西安兵馬俑,壯麗的景觀,世界獨有人土的美觀!

西安旅遊景點的導遊詞6

明明是“饃夾肉”,偏要說“肉夾饃”,當地的學閒還研究出一個“肉夾於饃”的名稱由來,可見這始作俑者是專門爲了突出肉的。肉味之美竟也戰勝漢語嚴謹的語言規範而千年傳承,不能不再一次證明了“民以食爲天”和肉夾饃“以肉傳史”的巨大威力。

我初到西安,並沒有識見“肉夾饃”的巨大魅力。九十年代之初,當兵每月只有幾十塊錢的津貼,雖是飯堂裏每日供應的六、七十年代國家戰備糧,吃的精神有餘,氣力不足,卻還是不敢享用當地那些聞名已久的小吃。直到有戰友過生日,發出“花二十塊錢請大家大吃一頓”的豪言壯語,這才欣欣然,打了一頓牙祭。吃畢這肉夾饃,卻連魂魄也一起交了出去,從此便朝思暮想。那時節假日當兵外出是有比例限制的,大家就湊錢給那拿了外出證的,千萬要帶它十套八套肉夾饃回來,跑路的也有報酬,按例是可以白吃管夠的,不過一般人也就最多吃兩個吧。有位甘肅戰友,實在,冬天出這趟差,怕肉夾饃涼了害大家的胃,就裹在內衣裏面帶了回來。食時尚溫,又見他油污的毛衣和棉襖,我等大爲感動。待稱謝時,他卻連連擺手,說要謝得謝你們,讓我有機會一氣吃了六個!六個啊!我的乖乖,侵佔俺們的利益簡直是強取豪奪了,豎子敢爾!遂致一頓痛毆。

又是這位甘肅戰友,臨近畢業分配時看到大家都往隊長教導員家裏跑,送煙送酒什麼的,也不甘落後,就提了一袋東西跑到領導家,說是些許當地特產,不成敬意,還望笑納。領導大悅,好聲撫慰,端茶送客之後啓袋視之,竟數個肉夾饃是也!一時傳爲笑談。

後來在西安久居,方從吃熱鬧轉到吃門道上來。

肉夾饃之有史,不得而知。想是一種方便食品,原是設在驛站陌頭,爲了旅人充飢用的。只需扔幾個銅錢,就有店家裝了熱騰騰香噴噴的肉夾饃奉上,騎在馬或駱駝背上邊走邊吃。肉夾饃在西安通常被稱作“臘汁肉夾饃”,通常那肉也並不是臘肉,臘肉是鹽醃的,它則是湯煮。肉湯最好是陳湯,一年兩年,三代人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柏樹林城牆口的“秦豫肉夾饃”,其湯據說有百年之久。把肉放入湯鍋,肉皮朝上,加上紹酒、食鹽、冰糖、蔥段、姜塊、大茴、桂皮、草果,或者還有什麼其他祖傳的祕料,一起下鍋煮。大火燒開,小火轉燜,水開圓卻不翻浪。至十二個小時,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