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村官>

2017村官民情民意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35W

村官民情民意調研報告如何寫呢,大家是否有寫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2017村官民情民意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村官民情民意調研報告

村官民情民意調研報告【1】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創新農村工作思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透過兩年來的村官生活和村情民意走訪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村基本狀況

新田坡村位於彭水縣靛水街道西南方,彭務二級路貫穿南北。北爲長溝村,南爲武隆縣,西爲武隆縣,東爲黃沙村。但由於爲山地地形,交通不是很方便。

全村總共5個組組成,共352戶,人口1263人,勞動力721人,生產總值772萬元,人均純收入5183元。村裏主要收入爲烤煙和玉米。

(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1、兩委班子方面:目前,新田坡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共有5人,設有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副主任、會計、計生專幹,平均年齡35歲左右,黨員25人,平均年齡55歲左右。各項制度健全,在村黨支部書記的領導下,新田村充分發揮了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較好地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做到每月集中進行遠程教育學習一次。黨員中無一人有違法亂紀現象,維護了黨的形象,使本村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黨員思想及待遇:黨員能從實際出發,爲貧困戶辦好事實事,紮實開展 “創先爭優”活動。凡涉及村裏的重大事情,村裏都能很好地召開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並建立民情檔案,這樣能廣泛聽取民意,發揮黨員的先進作用。黨支部爲全體黨員每人定了一份報紙,每逢重大節日,黨支部都對老黨員、老幹部、困難黨員進行慰問,及時送去黨的關懷和問候,同時,黨支部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推行黨員承諾制,靠制度約束黨員幹部。

(三)、新農村建設情況

1、本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本村現以併入文武居委,特別是靛水新城的建設。在街道政府的指導,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主要採取創業先進帶動後進的方法,由點到面到規模的發展。由於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稅的免徵以及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加上新田坡村處於西南新城區這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新田坡村民自身勤勞和努力,近年來村民人均收入穩步提升。

2、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目前,新田坡村的道路已經大部分修建到家門口。使村容村貌大爲改觀,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3、以人爲本,弱勢羣體倍受關注。本村五保、低保對象,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4、加強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土地,對申請建房的房屋地基做到嚴格審批;對那些拆舊建新房屋的羣衆做好思想工作,向其宣傳好土地政策,不允許有超出原宅基地的行爲出現;對影響交通、水源的房屋建蓋行爲要堅決加以制止,杜絕違反亂建。

民情民意調研報告 【2】

前言

爲響應區委組織部要求,我於2011年8月20日至2011年9月30日,對我所任職的潘集鎮潘集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結合我入村工作一個多月來所看、所想,寫下此份調研報告,做一個系統的整理和歸結。

正文

一、基本情況

一) 村情村貌

潘集鎮潘集村位於潘集區潘集鎮中心地區,西鄰張圩村,北接茨淮新河,土地面積3373餘畝,其中塌陷地210多畝,被佔地287畝。轄4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84人,63名黨員,其中女性黨員12名,農民人居純收入達到4250元。潘集村礦產資源豐富,被潘一、三,朱集,潘北4個礦區所覆蓋,交通也比較便利,屬於潘集鎮下屬條件較好的村。

二) 經濟發展

1) 潘集村爲典型的皖中農業村,這裏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土質肥沃,雨量充沛,生產稻、麥、雜糧。

2) 潘集村經濟作物比如各類蔬菜、瓜果。尤其是是酥瓜種的比較多。今年潘集村已種植了近百畝的酥瓜。

3) 村民養殖雞、鴨,牛、羊養殖比較普遍,不過未成規模,只有第6生產組有個比較大的生豬養殖場。

4) 村裏年輕人一部分外出打工,同時由於毗鄰幾個大型礦區,也有一百多人選擇進礦務工。

二、基層黨組織情況

潘集村兩委在村支書潘冠力、村主任潘明德的帶領下,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成績斐然。全村共有黨員63人,村兩委成員7人,潘集村也成爲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雙委班子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努力做好村裏的各項工作。

潘集村兩委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採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爲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1) 全面深化了本村的“爭先創優”活動。

2) 紮實推進了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

3) 健全村幹部管理機制。在幹部的管理上,潘集進一步規範了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培養髮展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組幹部的管理進一步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

4) 以老百姓的利益爲重,堅持以人爲本、和諧爲重地解決村內矛盾,極大的促進了村內的安全和穩定,從而較好的推動村子的發展。

5) 潘集村的基層機構

① 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各崗位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設有簡易的村務公開欄,透過該視窗欄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佈村務、財務收支及計劃生育工作等情況。

② 隨着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農副產品價格不斷上升,羣衆收入也隨之提高,而且各村民小組建立了一支巡防隊伍,讓羣衆加入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爲脫貧致富奔小康營造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三、本村存在的問題

一) 特色經濟不成規模

(1) 雖然潘集村的養殖戶比較多,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但是形成規模的只有6組有個生豬養殖場,遠未達到集中式長期發展的目的。

(2) 潘集村的經濟作物也是比較分散,除了這兩年新建了特色酥瓜種植園,而且規模也不大,其他的經濟作物都是自種自銷,沒人組織,想種就種,不想種就不種。

二) 交通問題

今年上半年,我們村在鎮政府的支援下和村兩委的努力下,爲了解決本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六隊,七隊,八隊、九隊和黃莊羣衆出行難等實際問題,鋪修了用於生產和生活的4000多米長的矸石路,但是由於資金不足,矸石路路況不盡人意,特別是我村的經濟作物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運輸並不方便,造成經濟損失。

三) 水利設施薄弱

我村北部毗鄰茨淮新河,有天然形成加人工開鑿的三條溝匯聚而成的大漯河流經村裏,但因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原本的4條水渠現只有2條可用,對灌溉需求與設施跟不上的矛盾仍是讓村民頭疼的問題。

四) 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

這兩年國家宣傳新農村的力度加大,我們總以爲農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其實農民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們去關注與關心的。有很多人鼓勵農民去城市創業,我卻不贊成這麼做。城裏人口壓力已經夠大了,如果再有更多的農村人涌進城裏,只會更多的給城裏造成的人口壓力。而且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都會把孩子留在家裏,這樣會出現大批“留守兒童”。孩子是未來和希望,所以我們要把更多的關心放在孩子的身上,與此同時,留守老人的問題也很突出,很多老人在家帶着孩子,但是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孩教育不好,老人一般都是溺愛孩子的,還有的老人身體不好,沒人照顧。

透過這次調研我認識到農村的現狀,認識到農村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深層次矛盾。

四、針對我村存在的問題,我的看法與建議

一) 解決我村的民生問題

(1) 修路:要致富先修路,這是所有經濟富裕村的經驗,也是想要發展必不可少的先提條件。要繼續加大村公路的覆蓋範圍,也要將原有矸石路拓寬,修整。

(2) 飲水工程:雖然我村因爲靠近鎮裏,利用優勢率先完成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計劃供水600戶,現在已有400多戶使用受益,但是這隻解決了我村的村民吃水問題,讓他們用上自來水,想要發展就還要新建一個排灌站,修復原本廢棄的水渠,解決我村的養殖業和經濟作物的用水問題。

(3)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建造一座文化大院。儘快籌建文化大院,積極引導和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電視、電腦以及遠程教育平臺外,村裏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載體,文化娛樂和圖書科普等方面的設施或載體,以及健身場所和設施。村民勞作之餘,精神文化生活極爲單調,給消極文化活動留下了可乘之機。建議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儘快籌建文化大院,開闢村精神文明活動室,結合遠程教育平臺,既可以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長他們的科技文化知識,提高身體素質,遠離不良風氣,促進村風文明。

(4) 着重關心留守兒童和老人工作

①堅持開展家庭教育工作、青少年維權工作和調查研究。

②貼近實際,創新活動載體,配合學校開展相關活動。

③繼續開展對青少年的扶貧助學活動,搞好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的幫扶救助。

④組建關愛團,積極做好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⑤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組織,爲留守老人建立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⑥加大農村保障力度,爲老人編織一張牢固的安全網安度晚年。

⑦依法養老,對少數虐待、遺棄老人的子女,要以包括司法、道德、社會、政府等多部門、多渠道懲處他們的行爲,保護老人的權益。

二) 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1)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村裏的招商引資工作一直沒有起色。建議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將有意向的項目儘快落實,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就業。

(2)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

①以佔街頭和潘北礦爲依託,積極引導羣衆圍繞特色農業下功夫,鼓勵羣衆經商。利用這一優勢,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從事這項工作。

②在積極引導的同時,還須前瞻性的採取一些有利於羣衆的發展措施。目前以六組爲龍頭的酥瓜生產,反季節生產不再單一,隨時都可供應市場,但是規模有限,下一步可以鼓勵並支援其擴大規模。

③拓寬村民再就業渠道,讓他們在礦上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來增加羣衆收入。利用礦區優勢,我村可鼓勵村民到礦裏務工,同時要爲他們做好服務培訓工作,進行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一方面也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和老人的問題。

三) 注重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務政務公開

(1) 關於發展和吸收黨員

建議大力宣傳鼓勵、引導農村青年、致富能手、回鄉退伍軍人和大學生積極加入黨組織,不斷壯大黨員隊伍,爲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把一些有知識、有文化、工作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使潘集村更加充滿活力,與時俱進。

(2) 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

不將遠程教育設備當成擺設。遠程教育不僅對黨員幹部開放,也對廣大羣衆開放。建議充分利用好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對本村黨員幹部和羣衆進行培訓,加強黨員幹部和羣衆對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指導農民發展生產,學習技術,促進農民增收。

(3) 關於兩務公開

建議將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落到實處,廣泛聽取廣大村民的意見,尊重廣大村民的意願,不斷提高村民對村務的參與度。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到村任職以來走訪、座談和查閱相關資料後的調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局,進一, 步深入羣衆當中,急羣衆之所急,辦羣衆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積極與村民和黨員幹部溝通,積極爲村兩委建言獻策,努力做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先進文化傳播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羣衆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羣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以維護潘集村社會穩定爲前提,以促進本村村民增收爲目標,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爲潘集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相信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潘集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