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村官>

大學生村官時評:要留住鄉村的精氣神

學問君 人氣:7.69K

在大學生村官在村任職時,能夠更加了解鄉村的精神面貌,同時也能看到鄉村存在的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分享的大學生村官時評,歡迎閱讀。

大學生村官時評:要留住鄉村的精氣神

大學生村官時評:要留住鄉村的精氣神

從1995年江蘇省率先開始招聘大學生擔任農村基層幹部,到2008年中組部在全國高校推出“5年大學生村官計劃”並不斷擴大規模至今,幾十萬大學生下基層、接地氣,改變着自己,也改變着腳下的那片土地。他們深入廣袤的農村,與最基層羣衆面對面,既是觀察者,又是治理者。其經歷與感悟,是審視當代中國的上佳樣本,也是我們瞭解國情、思考未來的一扇窗戶。

依山而立的村莊,滿目蔥綠的山野,荷鋤而歸的農夫,清晨嫋嫋的炊煙——這是旅行者鏡頭裏讓人嚮往的中國鄉村風景。然而現在,許多村莊的“生氣”正漸漸失去。2011年,當我作爲大學生村官走進安徽黟縣碧陽鎮南屏村時,首先感受到的,是與兒時記憶裏“熱鬧”形成極大反差的“空蕩”。

入村第一天傍晚,在村裏轉悠,迷了路,直到天黑也沒找到住處,沒找到一個問路的人。站在漆黑巷子裏,我的心裏很“空”——農村,就這樣失落了?

“花阿姨”黃菊花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村民。她是村裏種植大戶,100畝的山茶收入,勉強維持一家四口的溫飽,更多的生活需求,得靠在外打工的丈夫和兒子。這也是村裏大部分家庭的現狀。“種田不掙錢,種田不如去打工”,是我在村裏最常聽到的答案。那時候我在想:或許,隨着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的“空心化”不可避免?

不過,時間過去4年,讓我有新的發現。城鎮化絕不是農村“空心化”的必然因素。現代化過程中,鄉村的“精氣神”,非但不應抽離,更應該、也能夠得到強化。

造成農村空心化的原因是什麼?一是村民尤其是農村新一代,覺得傳統農業既少“錢途”又無前途,不願幹;二是認爲城鄉教育文化資源落差太大,爲了下一代,明知城市生活不易也拼命往裏擠。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得靠頂層設計。不過,基層也不是完全無所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個看上去“虛擬”的網絡,正在把滿滿的希望填充進有些凋敝的村莊。

是啊,鄉村在城鎮化過程中,如果丟失了既有的形態,失去了固有的文化,甚至沒有了傳統的產品,這樣的鄉村,“鄉愁”何在,“靈魂”何在?

2013年,我們在微博與淘寶上註冊“村官菜園”,嘗試用互聯網推介當地特產筍乾、茶葉、蘿蔔、蜂蜜等。從村民手中收購優質農產品,統一設計包裝,電商銷售,開啟市場,不僅讓村民嚐到了種植甜頭,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少勞力大效用”的可能性,吸引了南屏及周邊村莊的年輕人回到田野。藉助市場力量,助推傳統農業的傳承和升級,保留住鄉村最爲寶貴的生態和傳統有機生產模式。

村裏的下一代,是構築未來農村的底色,是中國鄉村的希望所在。南屏村有30多名留守兒童,放暑假正值農忙,基本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我們在微博和微信上也“淘”起了志願者老師,引來不少外地大學生,辦起了留守兒童暑期學堂。改變城鄉教育差距、解決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當然不可能都靠志願者,但解決鄉村教育問題,不妨少一些“等靠要”,多一些現代思維,多一些資源整合。

激活農村,要靠發展動力,也靠外來活力。近幾年,鼓勵返鄉創業的政策力度加大,互聯網帶來的新思維、新機遇,讓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在增加。然而,由於區域特色市場難把握、農業回報較慢,創業難度並不低。另一方面,農村幹部3年的任期偏短,村裏的發展節奏較城市緩慢,任期裏很多事幹不大、做不深,後備幹部的儲備也有困難。能不能吸引更多受過教育、見過世面的年輕人、創業者走進田野,讓現代思維在這裏獲得嫁接,引導鄉村擁有新的發展又不丟掉它根本的形態?

在我看來,這,既是農業、農村、農民在邁向現代化過程中急需解決好的問題,也是當前基層治理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