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學問君 人氣:3.2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業先進事蹟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1

吳秀雲,53歲,安陽市華鷹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市人大代表、市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

吳秀雲是恢復高考後第一屆鄭大化工系畢業生,酷愛化工研究。她不顧家人的阻攔,放棄了舒適優越的機關幹部工作,毅然到企業從事化工技術研究。1995年臨危受命,到已停產幾年的鄉化工廠當廠長。她充分發揮科研優勢,走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逐步帶領企業走出了困境。她從北京燕山石化大廠的廢棄物中找到了垃圾“無規物”,研製成功“無規聚丙稀填充母料的改性”,降低了塑米的成本,僅此一項,當年給企業創產值1000多萬元,獲利150多萬元。1990年又開發了“鄰對硝基甲苯”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並透過省級鑑定獲鄉鎮企業成果一等獎。。她的公司年利稅109萬元,先後安排35名下崗職工、50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並帶動了運輸、化工等行業的發展,爲社會做出重大的貢獻。先後被評爲河南省科技先進企業、安陽市科技創新先進企業,躋身安陽市非公經濟前50強行列。

她本人先後獲得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省“巾幗創業帶頭人”、省“百名科技女傑”等榮譽稱號。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2

“只要敢打敢拼,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這是返鄉黨員樑秋華在十多年打拼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他一直以來所遵奉的人生信條。正是憑着這種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個體醫生轉型爲家鄉有名的茶場老闆。

樑秋華,男,中共黨員,中醫執業醫師,1969年8月出生在桑園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88年樑秋華縣衛校畢業後,爲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他攜同妻子在福建石獅開辦醫療診所,先後從事個體醫療和醫藥銷售。在此期間,關係網越拉越廣,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但他始終無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覺,有一種感情讓他無法真正快樂起來。甜是家鄉水,親是家鄉人,2011年7月他懷揣在外創業的所有積蓄,準備開創自己新的事業。經過一番調研後,利用家鄉豐厚的茶業資源優勢,在各級政府的支援下,投資120餘萬元興辦了佔地面積10餘畝、廠房15間的“桑園鎮茶場”,並於2011年3月正式投產。

桑園鎮茶場當年投產就實現了開門紅,生產漢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綠茶25噸,實現產值300萬元,並在西鄉縣“賽茶節”上獲得“漢中仙豪”銀獎和“漢中炒青”銀獎兩項殊榮,其產品更是遠銷漢中、西安等地。初見成效的樑秋華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在科學管理上水平、做大產業創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後對承包購買的350畝茶園進行茶樹改良,培育無性系茶苗補栽補種,注重綠色環保無公害化生產,保持茶葉的原汁原味。並多次聘請專家技術人員進場指導,嚴格按照茶葉加工環節各個流程的技術要求進行生產。

淺嘗輒止不是樑秋華的個性,追求更大的發展纔是他的目標。樑秋華計劃進一步投資添置新設備,分檔次加工製作出適應各個消費層次的茶葉,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實現“茶廠四季產茶、茶農四季採茶、農戶四季有收入”的目標,年底再承包200畝茶園,爭取畝平均收入達到4000元,依託“西漢高速”和“十天高速”

連接線地域優勢,全力打造集茶園觀光、茶葉加工、茶藝表演和品茶餐飲娛樂於一體的茶葉產業綜合示範項目,同時,註冊商標爭取品牌認證,擴大種植規模、加強技術管理,爲早日打入全國市場作準備。目前,在他的帶動下,周邊5個村近千戶茶農年增加收入約70多萬元,他的茶場成爲當地初具規模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他本人也成爲縣鎮實用技術骨幹人才和當地羣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3

侯亮,男,33歲,漢族,家中6口人,住勉縣老道寺鎮侯寨村五組,主要從事生豬養殖與飼料營銷。

幾年來,他憑着自己特有的頑強與拼搏,憑着一雙勤勞的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飼料機2臺,飼料配送車1輛,有現代化大型養豬廠房12棟,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向社會提供優良三元仔豬4000頭,獲利20多萬元,。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爲“萬頭豬養殖示範場”、“養殖業大戶”、“致富帶頭人”。

2000年,目光敏銳、富有經濟頭腦的他看到當地糧食價格低,結構調整路難找、種植糧食收入少,本地有種植玉米、大麥的習慣,飼料資源豐富,又有養豬的基礎經驗,又加上生豬行情看好,每頭豬盈利在100元以上,透過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決心走科學養豬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沒有資金的困難,採取自己拿一點、親戚借一點、朋友幫一點、向信用社貸一點的辦法,投資近2萬元,建成豬舍20多間,購買小仔豬200頭。剛開始沒有科學技術怎麼辦?還得學習,於是他又從書店抱回厚厚幾本科學養豬資料。很快掌握了生豬的繁育、餵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養豬技,由於他精心管理、科學飼養、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和實踐,飼養的仔豬3個月即育肥出欄,當年就出欄肥豬800多頭,淨獲利1萬多元。侯亮從第一批養豬中嚐到了甜頭,從養殖業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擴大養殖規模,由於科學飼養,當年出欄生豬1000多頭,淨獲利12萬元。

侯亮的手頭有了積蓄,但這些錢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這幾年的養殖實踐中他發現當地生豬品種落後,生產效益差,飼料轉化率低的問題,他決定要解決目前存在於自己場和農戶養殖中的這一難題,他先後到楊凌、四川等地考察,透過調查瞭解後,他決定要甩開膀子大展宏圖,加大投入,擴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親友的幫助下,又投資30萬元,建起現代化的養豬場房,又購買二元母豬200頭,種公豬10頭,實現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年出欄肥豬4000頭以上,年獲利20萬元以上。

侯亮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在省農業廳和市縣政府的重點扶持下,透過引進化良的變肉型豬種,推行標準化生產現在存攔母豬已發展到360多頭,每年向社會提供7000多頭商品仔豬,此外還可向周邊養殖戶提供1500頭優良二元雜交後備母豬,以改良當地的生豬品種。侯亮在自己的豬場裏從品種和飼養管理入手,嚴格實行成本管理,以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有力地帶動了全縣規模化養殖業發展。

侯亮在養豬的道路上發展起來了,但是他總是想:“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熱情地鼓勵鄉親們和他一起發展養殖事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養殖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羣衆。爲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民羣衆的養殖效益,侯亮把優良的二元母豬推廣到廣大養殖戶,把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的三元仔豬提供給養殖戶,並且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及飼料,使他們養豬無後顧之憂。

“以點示範,帶動全鎮”,這是侯亮發展養殖的一大心願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如今,老道寺鎮發展生豬養殖大戶600多戶,平均每戶年出攔在100頭以上,該鎮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爲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之路,使養殖業逐漸成爲農村家庭經濟的主導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家庭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大大地帶動了本地養殖業的發展,他已成爲養殖戶心中一盞不滅的燈塔。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4

紀廷虎,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建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花荄鎮前進村村委會主任。在創業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奮,好學務實,在養豬事業上闖出了一番天地,爲他的絢麗人生增添了濃重色彩的一筆。

善思求變辦豬場

花荄鎮前進村是安縣新縣城部的城郊村,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756戶2798人。因縣城建設和工業用地的需求,緊鄰城周的5個壩區村民小組的土地被徵用,脫離祖祖輩輩靠種地爲生的農民成爲城市市民。失去土地的農民,除部分有文化、懂技術的年輕人很快適應的城市生活,並在城中實現的二次就業外,大多數村民因文化、技術、生產習慣等因素只能遊離於城市裏,靠打短工或社會救濟度日。對於因年齡不足無法領取社保,靠打短工維持生計的村民來說,隨時都有失去生活來源可能,而淪爲城市貧民,給城市文明和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面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作爲村主任的紀廷虎,感到肩上負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他冥思苦想,決定爲這部分村民尋找一條既穩定、又能增收致富的路子。

思路確定後,他入組到戶,遂行民意;實地勘察,拍板定案,決定在距城市 3公里外的前進村9組山腰荒坡上建立養豬場,在帶領羣衆透過養豬致富的同時,吸引脫離土地在城市裏無法實現就業的村民的到養豬增加收入。透過立項、報批、籌資、租地、建設等環節的艱辛努力,紀廷虎在荒坡上建起了佔地150餘畝,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13棟生豬養殖房的大型養豬場,吸收了11名脫離土地的農民到養豬場養豬增收。

刻苦鑽研學技術

養豬,對於農家出生的紀廷虎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但要辦好規模化養豬場,使之形成產業,讓更多農民透過生豬養殖增收致富,對於懂事後就隨父親從事經商的紀廷虎來說,確實是一道不宜輕易逾越的障礙。爲了克服養殖技術匱乏這道難題,紀廷虎同志先後赴正大公司學習,到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參觀,拜學者能人爲師,刻苦學習生豬養殖技術。同時,他購買了《養豬技術指南》與養豬技術光盤;訂閱了《農業科技報》、《農村養殖報》和《村鎮百業資訊報》等報刊雜誌,堅持自學不斷豐富養豬知識。

透過學習,紀廷虎掌握了品種選育,疾病防治,飼料選配,豬場管理等關鍵技術,先後從北京、廣州、湖北、福建等地引進英系、法系、美系大白,挪系、美系長白,臺系、美系杜洛克,以及法系、比系皮特蘭等一批優良種豬,安裝最先進的溫、溼空調設備,使豬隻的生存環境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時科學地匯入人工受精技術,應用BLUP法進行育種測定,種豬質量明顯提高。實踐中,他總結積累了生薑桔皮保健催肥、薑茶紅糖止瀉除痢、柿皮棗皮消炎解痛等簡而易行驗方100多個。

2006年,他引進EM生物技術養豬法,用益科樂活力菌進行厭氧發酵飼料餵豬,使母豬產仔率提高50%,存活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出欄時間由6個月提前到5個月,由於實行了科學化、規範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管理,他的養豬業不斷壯大,所辦豬場成爲全縣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養豬場,起到了典型樣板作用。

擴大規模促發展

養豬技術的掌握和不斷豐富完善,爲辦好養殖場、實現生豬產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12”大地震,給剛剛開始正常運營的生豬養殖場造成了慘痛的損失。面對圈舍毀損,大量生豬死亡的的局面,敢想敢幹,不畏困難而折腰的創業能手的紀廷虎,緊緊抓住恢復重建的歷史機遇,在積極爭取政策支援的同時,不等不靠,奮力自救。他一方面清理廢墟,埋葬四豬屍體,對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防疫;另一方面積極與當地農戶聯繫,新租荒山100畝,將原來僅有50畝的生豬養殖場擴大到150畝,將原來僅有4棟2000多平方米養殖房擴大爲現在的13棟7000多平方米,將原來的磚混圈舍改造爲現在不鏽鋼金屬圈舍,將原來單一養殖商品豬的養殖場改造爲目前的商品豬養殖、種豬繁育、仔豬銷售的綜合性生豬養殖基地,吸收了當地16名失地農民到養殖場務工。目前,紀廷虎創辦的養豬場養母豬近700頭,育肥豬近4000頭,每年向社會提供種豬4000頭,商品豬6000頭,年產值達到4300多萬元,銷售額突破1360萬元。

帶領羣衆奔富路

爲回報社會,紀廷虎充分利用養殖場規模大、品種全、有場地的優勢,吸引農戶進場參觀,定期舉辦專項技術培訓班,動員農戶養豬增收致富。在他的帶領下,生豬養殖戶不斷增多,僅周邊養殖300頭以上的農戶就達60多戶。

養殖戶的增多,養殖的規模的擴大,養豬的風險不斷上升,農戶要求組織起來共同應對風險的慾望愈來愈強烈。紀廷虎順勢提出了建立生豬養殖合作社的倡議。他的倡議得到了養殖戶的廣泛響應,大家紛紛推薦紀廷虎的擔任合作社社長。經過充分醞釀,大家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以“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註冊農民轉和組織正式成立。在合作社社員大會上,紀廷虎被選舉爲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

透過幾年的努力,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已發展成爲安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農專合組織。目前,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員覆蓋到了花荄鎮的7個村13個村民小組,並輻射到了安縣興仁、黃土、樂興、界牌和江油方水、涪城河邊等村社,擁有社員138戶,出欄生豬近5.6多萬頭,年產值達到1.1個億,會員們正透過生豬楊一步步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