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創始人負責“找錢”、“找人”都是騙人的

學問君 人氣:1.56W

融資只是創業加速器,每獲得一次投資,創始人的壓力不會是更小,而應該是更大。持續證明企業的與衆不同和清晰的增長空間,這一點對創業者非常重要。

創始人負責“找錢”、“找人”都是騙人的

一個草根創業者融資成功的意義要遠遠大於融資金額。

創業者可以被粗略分爲“草根創業者”和“精英創業者”兩類人,前者一無所有,後者自帶光環,光環背後是行業資源和個人品牌信任。

大衆創業正在悄然變爲精英創業,因爲投資人普遍發現草根創業者的失敗率很高。創業不只需要激情和執行力,更需要資源和商業人脈關係,因爲創業的本質正是資源變現。但另一方面,精英創業也容易失敗,主要原因是精英通常不接地氣,沒有經歷過最困難的起步階段,都是先有投資再創業、有了錢就兵強馬壯。

再有,幾乎百分百的投資人都認爲“早期投資就是投人”。我非常認可這其中的邏輯,道理也很簡單,早期項目所表現出來的商業模式、盈利方向都會隨着環境變化而變化,但唯獨創始人不會輕易隨着變量的出現而改變。一個人的素質、能力、品德短時間都不會輕易改變的。

因此,投對人就很關鍵。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今日資本總裁徐新在投資京東、貝貝網時,除了和創始人聊,還要他們的家人、朋友、員工聊,和後者只聊創始人,透過一些故事、細節判斷這個人是不是足夠靠譜。

類似的故事有很多,你可以想一下,當初孫正義決定投資馬雲,是阿里巴巴黃頁的商業計劃書打動了?還是被馬雲本人吸引了?

草根是不是意味着完全沒有機會?當然不是,我就是一個完全的草根,家在河南周口一個貧困縣,父母都不識字,大學也不是在北京讀的,學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卻在搞媒體。講講我對融資的觀點。

第一,融資不是創業的目的,賺錢纔是

有個大學生髮給我一份商業計劃書說自己要參加創業大賽,問我,是不是應該在計劃書裏劃重點、寫清楚拿到錢如何花出去?我說不是。你應該寫清楚”爲什麼要幹這個事情”、“爲什麼能幹這個事情”,要寫清楚“如何掙錢”而不是“如何花錢”。

很多創業者本末倒置,誤以爲融資是創業的目的,不管是剛起步還是創業中,都以成功融資作爲目標,爲了實現目標,也做出了一些假訂單、刷數據甚至自己掏錢買自己公司的產品衝交易額等行爲。這顯然是不對的。

創業本質就是“造富”的過程,創業者首先要有生意人思維,再有創新思維。我見過很多投資人,因爲投資本身就是逐利行爲,因此他們更關心創業者的營收情況、核心盈利產品、運營成本、利潤率等指標。

最重要的是,創造利潤是激勵一個創業者成爲企業家的重要理由,也是讓創業者保持繼續戰鬥的信心所在。

而融資本身則是爲創業加速,創業者有清晰的目標、詳細的計劃,萬事俱備、只差“彈”,這時候投資人出錢、創業者出力,一起攻下某一個商業堡壘,借力雙贏,這纔是融資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第二,融資成功是一塊打入創投圈的敲門磚

融資成功本身的意義要大於融資金額。舉個小例子,我認識一位東北的企業家,做的是大生意,年營收超過5個億,看到一個“互聯網+”的市場機會,於是派人組建團隊做一個互聯網項目。當地一個還算知名的投資人聽說這個項目後,決定投資200萬天使資金。

但被這位企業家拒絕了,理由很簡單,“我們公司每天都可以賺兩百萬,爲什麼要你的錢?”後來這位企業家自己花掉了600萬都沒有把項目做成功。希鷗網總結此類項目時,總結出一個答案,在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項目的過程中,企業越有錢就會損失越多。沒有錢的企業比較謹慎,有錢的企業則相信自己的商業智慧可以通吃。

其實,傳統企業和互聯網創業有非常大的區別。傳統企業通常都是家族企業,一姓獨大,一個老闆,其他全是工人。而互聯網企業更注重共享,融資本身也是項目共享、利益共分、合作共贏的代表。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一旦項目被共享,每個參與利益分配的人都會貢獻自己的資源和智慧,從而推動項目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草根創業者很難完成融資,因爲其本身具備“不可輕易信任”和“非資源聚集能力”等特徵,這時候,如果能完成一次融資,就會加大自己被其他投資人信任的要素。

早在2500年之前,春秋戰國的上層認爲均以高薪養士、收養門客爲榮,將天下賢才爲我所用。而當下的創業投資也包括了這一部分內容,試想,和陌生人才建立信任最好的工具就是投資他。

反過來說,獲得更高社會資源的渠道就是能夠被人投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尋求融資尤其是草根創業者在尋求第一次融資時,不要太在乎估值高低,見好就收,驚喜在後面。

第三,融資談判時要明確投資人的'投資意圖

融資時不可避免要和投資人直接面談,正在流程通常是先約投資經理,投資經理內部彙報後,再被投資總監約,項目如果足夠好,就交由投資合夥人組成的投委會最終決定。

之所以要明確投資人的投資意圖,是指要儘可能先透過第一關,也就是初面。而投資人願意花時間去聊一個項目,通常不同的投資人有不同的想法,多數是爲了財務投資,以企業盈利分紅爲目的;也有一些是戰略投資,比如投資一家媒體,可能是爲了企業的宣傳報道,馬雲投資了虎嗅、36氪、財新等近百家媒體,非常符合他的形象和氣質。從一個杭州師範大學的老師到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阿里巴巴公關天團”功不可沒。

當然,還有一些則可能是替投資過的公司來探一探競品的虛實。因此瞭解和判斷準確投資人的真實意圖,有利於在“融資面試”中更好的發揮。因爲,企業創始人知道項目十點,但可能你對面的投資人只關心其中的三點,那創業者把這三點講透就可以了。

需要多講一句的是,千萬不要擔心所謂的商業機密被泄露。在我們這個開放的國家,沒有祕密可言。另外,商業模式通常都無法構成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這不算是創業門檻。

把商業模式當競爭壁壘的企業通常都死的很慘。真正的壁壘是執行力。

第四,天花板太明顯的項目一般沒人投

創業投資以風險投資居多,多數投資機構看重的是企業被投資三年四年之後帶來的幾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回報,而不是和銀行定期存款一樣利息的企業盈利分紅。因此,缺乏想象空間、天花板太明顯的項目不太有人願意投資。

舉個小例子,投資5000元購買一套烤紅薯的設備,每月可收入1萬5,但鮮有風險投資人會投資5萬元爲某個創業者購買十套烤紅薯設備。儘管這個生意風險性很低、經營很平穩。

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通常要考慮三個最重要的問題。從0到1的階段,考慮如何讓企業活下來,考慮如何找到一個帶來高利潤的產品。而經歷過1的階段,則要考慮,產品如何快速擴張、佔領市場。

在互聯網創業當中,只有第一名能夠聚攏資源,做不到第一名則一切歸零。因此從長遠規劃來看,創業者在規劃項目時,還要考慮,我要在哪個行業做生意?我如何在一個垂直細分行業做到第一名?

如果能做到第一名,即使沒人投資你,也會有人收購你。相比獲得投資,高價被收購更是體現創業價值和評估創業能力的時刻。

第五,連續創業者拿到投資的概率更高

創業本身是一個充滿變量的過程,創業失敗則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九死一生”的結論不是空穴來風。而連續創業者只所以更容易能獲得投資人的認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創業者經歷一次失敗後內心會更強大,其實打倒我們的通常不是創業中遇到經營上的困難,而是我們自己。只要懂得了這個道理,在下一次創業中,失敗的機率就會降低,反之,投資人獲得回報的概率就更大。

二是創業過程事無鉅細,工商稅務、商標註冊、域名備案、人事考勤等等等等,每一項都耗費初創者的大量時間,在經歷過一次或多次創業之後,創始人更願意把這些工作提前交給其他人,釋放自己更多的時間盯產品、盯方向、盯戰略。

三是,沒有什麼比經歷過一次創業更能讓人成長。有過失敗的人,在企業管理、團隊管理、項目運營等事情上會更成熟、更理智、更謹慎。我身邊大多數創業失敗的朋友都告訴我一句話,如果我再次創業,一定最關注企業的現金流。

四,創業本身是積累資源的過程,包括行業資源、行業人脈和商業人脈。有過一次或多次創業經驗的人,更有社會閱歷和行業資源,也就能夠更成功。我見到的連續創業者,通常都是在一個賽道里換着跑、少見直接換賽道的創業者。

總之,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爬起來的次數多了,總有一天,創業就能跑起來,跑向終點。

第六,最終拿到誰的投資要看緣分

投資是一個非常看緣分的事情,就像大一新學期開學不知道要和誰同一個宿舍一樣。一旦成爲了室友,影響不止四年,可能是一輩子。而在此之前,你們沒有任何接觸、彼此不瞭解。

正因爲投資是一件隨緣的事情,需要融資的創業者只需要記住兩點就好,一是和任何一個投資人見面時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不用討好哪個人,也不用隱瞞什麼,一切隨緣,把你想說的、他想知道的全部說出來,見面喝茶聊天,就當多認識一個朋友,而不要帶有明顯的融資目的。

二是儘可能見更多的投資人,既然隨緣,那就是大概率事件,在茫茫投資人裏,總會有理解你的項目、認可你的項目、相信你的夢想的人。我身邊拿到A輪數千萬融資的朋友,也都不是一蹴而就,通常也是見了五十家正在一百家以上的機構才最終確定的投資達成。

需要提醒的是,讓企業的利潤看上去很有前景,這是打動投資人最好的辦法。

第七,融資談判要謹慎,商業機密不亂說

這一條本不願講,因爲和前面我建議創業者“敞開心扉隨便談”似乎有些矛盾。但畢竟商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和投資人接觸之前,還是有必要在網上簡單瞭解一些資訊,如果這個機構投資了你的競品,再投資你的可能性幾乎很小。碰到這種投資人,還是要謹慎爲好。

總之,我的觀點很明確,不要以爲自己有錢就不要投資、也不要把獲得投資當成創業的動力。我是一個草根創業者,因此我知道獲得融資的艱難,也更願意告訴各位“融資成功本身的意義要大於融資金額”。如今的創業其實可以多數人一起參與、合夥,一起貢獻智慧、資源和力量,而“願不願意真金白銀投錢”則是衡量各位創業參與度的重要指標。

毫無疑問的是,融資只是創業加速器,每獲得一次投資,創始人的壓力不會是更小,而應該是更大。持續證明企業的與衆不同和清晰的增長空間,這一點對創業者非常重要。

還有最後一句話,說創始人的職責就是“找錢”、“找人”的話是騙人的,誰說都不要信。創始人的職責應該是想辦法掙到錢、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