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神祕富豪杜雙華自述不爲人知發家史

學問君 人氣:7.9K

一直不願意“出頭露面”的杜雙華應該感到慶幸。因爲早在2003年,他的身家已經有資格進入當年胡潤編排的《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的前5名。

神祕富豪杜雙華自述不爲人知發家史

2003年,杜雙華的京華創新集團就已經實現年利稅23.8億元人民幣,年利潤10.35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今年胡潤計算杜雙華資產的“公式”,也就是利潤的4~6倍,那時候,杜雙華的身家就已經在40億~60億元人民幣之間了。

而胡潤當時公佈的該年度富豪榜,排在第五位的劉永好身家是5.5億美元。如果當時胡潤“發現”了杜雙華,那排在第五位的就或許是杜雙華了。

從2003年開始,杜雙華繼續創造着財富奇蹟。在其後的短短4年中,他把年利潤規模做到了58億元人民幣。4年增長了5倍還多。

或許正是杜雙華的極端低調,使他成功“蟄伏”了多年。媒體關於杜雙華的報道,也多是“外圍”材料,鮮見杜雙華本人對自己的發展歷程發表隻言片語。

《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獲取的杜雙華的彙報材料,使得人們可以聽到杜雙華的“親口講述”,從而瞭解這個神祕富豪的發展歷程。

京冀起家

杜雙華進入鋼鐵產業已經有17年,這中間,好運氣似乎總是伴隨着他。

杜雙華自己說,1991年,時年26歲的他辭職離開了首鋼冶金機械廠勞動服務公司,到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開辦了北京興華福利軋鋼廠。

這是杜雙華開辦的第一家企業,也是後來京華創新集團的前身,嚴格來說,也是日後名聲大噪的日照鋼鐵集團的前身。

我們不知道當時杜雙華爲什麼辭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在首鋼的經歷,爲他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實,具有大專文化、機械工程師的他並沒有“離開”過鋼鐵行業。

現在,透過網上搜尋,還可以找到北京興華福利軋鋼廠的散碎資料。這是一家很小的企業,有的資料顯示它只有20名員工。

1992年9月,由於北京興華福利軋鋼廠車間狹窄,生產規模受限,杜雙華決定抓住河北省三河縣建設開發區的時機,徵用土地建設了焊管廠。

杜雙華很快迎來了他一生中的重大歷史機遇。他描述說:“(焊管廠)次年投產後便趕上了焊管價格暴漲的好形勢,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規模急需擴大。”

1993年,經過多方考察,杜雙華決定在自己的老家河北衡水建設年產能10萬噸的焊管生產線。從5月開始動工,到年底就投入了生產,併成立了京華焊管總廠。

“從1994年到1998年,我們透過滾雪球的辦法,靠積累促進發展,使投入產生效益,企業有了較厚的經濟基礎。”杜雙華說,“1998年,年產量達到了30萬噸,銷售收入4.2億元,位居河北焊管行業首位。”

到1999年,這家焊管企業銷售收入達到了7.2億元,2000年,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杜雙華沒有介紹當時企業的利潤情況,但按照保守估計,當時杜雙華已經成爲億萬富豪並不存在懸念。

“從2001年起,爲掌握資源和銷售優勢,我們決定靠近原材料基地和市場前沿建廠。首先在唐山開平區組建了唐山京華制管有限公司,當年完成銷售收入20.7億元。”杜雙華說,其後2002年到2003年,相繼組建了萊蕪京華、廣州京華、吉林京華、成都京華等企業。到2003年1月京華創新集團正式成立時,杜雙華已經擁有一個包括6家制管企業、一家化工廠、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這家集團可以年產300萬噸焊管、150萬噸熱鍍鋅管、100萬噸螺旋焊管、2萬噸癸二酸(位居亞洲第一)。2003年,京華創新集團實現利稅23.8億元,實現利潤10.35億元。

在2003年,杜雙華早已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成爲胡潤富豪榜“漏網”的前十名富豪。

杜雙華把早年事業的爆炸式發展的原因之一歸結爲“趕上了焊管價格暴漲的好形勢”,但衡水市總結其先進經驗時,歸結爲“獨有的膽識和魄力”。

日照輝煌

2003年,對杜雙華的事業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到山東日照組建鋼鐵企業。這一決定使他迎來了事業上的一個高峯。

在日照設廠,並不是杜雙華起初的選擇。他說,在此之前,他開始考察了唐山,後來又考察了大連、秦皇島、天津、昌黎、黃驊,“但都不具備設廠條件。”“2002年5月到8月,我們又跟山東青鋼談判,談了4個多月沒有成功。”

“日照是國家重點佈局的鋼鐵建設基地。”這一點深深吸引了杜雙華。而此時,當地政府也向杜雙華拋出了繡球。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杜雙華順利在日照市靠近嵐山港的虎山鎮徵得了5867畝土地。

“2003年2月29日,我們同日照市政府、萊鋼集團簽訂了日照鋼鐵項目三方協議,3月31日正式開工奠基。”杜雙華說。

這一次,杜雙華再次展示了他的“速度”。日照鋼鐵從開工到正式投產僅用了181天。當時被日照市政府譽爲“日鋼精神”、“日鋼速度”。

杜雙華的“速度”再次抓住了機遇。杜雙華說,日照鋼鐵的發展時間雖然相對較短,但也是一個滾動發展、不斷突破的過程。建廠初期階段,抓住了國內經濟高速增長對鋼鐵產品需求大的機遇,不斷上設備,擴大規模,提高產能,到目前已經形成了1300萬噸鐵、1250萬噸鋼、1000萬噸材的年產能。

杜雙華這樣回憶181天的“日鋼速度”。他說:“當時,這裏是一片灘塗、蝦池,施工條件非常艱難。3月份,我們剛開工就遇上了日照市30年不遇的一場大雪,到6~9月份,又遇上多達47場的連陰雨,道路一片泥濘,大型車輛及工程機械無法使用,很多設備都得靠人拉肩扛。181天的建設歷程中,雨雪惡劣天氣佔到了76天。從4月份開始,‘非典’肆虐全國,各地都實施道路管制,採購人員出不去,建設設備進不來,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

除了天氣條件及“非典”之外,杜雙華遇到的'更大的難題是萊鋼撤資與自身資金的緊張。

“我們在與萊鋼合作中,雙方因爲合作方式和資本運營等方面未達成一致意見,萊鋼將股份和技術人員全部撤回。我們只能再重新招聘技術員工,自主研究使用技術。在資金方面,由於萊鋼撤股和國家開始宏觀調控銀根緊縮,一度出現了資金短缺。我們只好以京華創新集團作爲擔保從銀行獲得了部分貸款,並且向日照市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銀行等單位求助,得到了他們的鼎力相助,渡過了難關。”杜雙華說。

此前,媒體報道說,日鋼集團在當時總共獲得了近20億元的銀行貸款,其中中國銀行有10億的承兌匯票貸款,近5億元的項目貸款,日照商業銀行近3億元的貸款,建行近2億元的貸款,農行近2億元的短期貸款。

杜雙華無疑是幸運的。就在他大張旗鼓開始日照鋼鐵項目建設時,國內另外兩家民營鋼企正在遭遇“滑鐵盧”。江蘇鐵本被查處,山東另外一家準備在鋼鐵產業上大幹一場的民營企業萬傑集團因爲“步步踏空”而使它的鋼鐵帝國規劃胎死腹中,至今身陷泥沼。

沒有“日鋼速度”,或許杜雙華會成爲第二個“鐵本”?或許會成爲第二個萬傑?這都是假設,而歷史不能假設。事實上,日照鋼鐵又一次抓住了機遇,成就了杜雙華的更大輝煌。

杜雙華說:“在整個日鋼建廠階段,靠省市領導的關懷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