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婦女的創業事蹟

學問君 人氣:2.42W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婦女的創業事蹟,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婦女的創業事蹟

婦女的創業事蹟【一】

王東親,浮山縣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的負責人。每當人們談起她成長的經歷、創業的艱辛和對科普惠農工作的執着,都會唏噓不已,從而對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鍥而不捨,打工妹終圓蘑菇種植夢

說起王東親和她的食用菌,還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東親就出生在浮山縣北王鄉北茨莊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3年,王東親初中畢業後,16歲的她爲減輕家庭負擔,毅然輟學,到附近的臨汾市闖天下,開過出租車,經營過飯店,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她事業小有成就,儼然成爲都市裏的一名小老闆。每當她開着小車回到家鄉,左鄰右舍無不羨慕,都誇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當成村裏的“天使”。2006年,年邁的父親患病在牀。作爲老人家的獨生閨女,她只好轉讓了城裏的生意,回到鄉下照顧老人。可做慣了生意的她,總是不甘寂寞,在照顧老人的同時還能做點什麼事情?於是她就在網站中仔細搜尋致富資訊。一天,一則種養蘑菇的資訊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種養蘑菇佔地少、效益高、適合家庭經營的特點,更是讓她着迷,於是她決定種養蘑菇。

第一年,她選擇在自家的窯洞裏種平菇,結果由於產量低,沒有見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決定引進高產的雞腿菇,並擴大了生產規模,

先後投資了60餘萬元,建設了場房,購置了設備,買回了菌種,僱了五六個工人,開始了生產。有了第一次種蘑菇的經驗,又有這麼大的投資,她豪情萬丈,憧憬着大把大把地採摘蘑菇,利潤如洪水般蜂擁而至。誰知,這次的衝動,卻讓她栽了一個終生難忘的大跟頭。儘管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地照顧這些食用菌,下種、澆水、通風,剛開始,這些雞腿菇長勢還可以,但到了後期,卻怎麼也長不壯實,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細高細高,黃撇撇的。看到這種情形,東親知道情況不妙,她的心涼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十幾年的積攢就這樣眼睜睜的打了水漂。耗費金錢、時間不說,家人信心的受挫尤爲致命。同年,他的父親離開人世。接踵而來的打擊使她心力憔悴,年輕的她,頭頂生出了一圈白髮。

然而,倔強的她,並沒有被挫折擊倒。她翻閱資料,外出考察,認真學習蘑菇種養的實用技術,查找失敗的原因。經過學習,他對各種蘑菇的生長習性有了較爲全面的瞭解,原來,蘑菇的生長對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種的蘑菇極有可能是室內溫度超過了28℃而被“燒死”。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她貸款5萬元,重新添置了通風、調溫等設施,購回了雙孢菇菌苗,重新開始了種養。有了前車之鑑,她更加細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測溫度、溼度,並作好記錄,不知經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幾個月下來,她種植的蘑菇喜獲豐收,捧着肥碩的雙孢菇,她喜極而泣。

發展壯大,食用菌生產示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

“一枝獨放非勝景,萬紫千紅春滿園”。初步實現了致富願望的她,

又把心思放在怎樣擴大生產規模,帶動羣衆共同致富上。可羣衆是最講求實際的,要想發動羣衆共同發展食用菌產業,自己必須先把產業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xx年,王東親又貸款20萬元,承包荒地14畝,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雙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採菇女工16人,擴大了生產規模,並當年收回全部投資。xx年,王東親又投資了100餘萬元,新建了15座大棚,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當年盈利超過100萬。同年,成立了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基地被浮山縣列爲全縣重點項目之一。

有了她的模範引領,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願意種蘑菇。可她知道,雖然自己種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這一產業推廣到千家萬戶,還有一些制約因素必須解決,比如,購買菌種、成本較高、原材料選擇、資金等問題。如果急於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敗,老百姓就會和自己以前一樣蒙受巨大經濟損失,自己不但負不起這個責任,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的計劃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東親絕對是一個有心人。在經營好自己菇場的同時,她又開始了實驗。首先,她覺得從外地購菌種,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另一方面,購買量大,成本也價值不菲。於是,她認真翻閱有關資料,並從福建買回了菌種,備齊了培養菌種所需的各種物品,建立了一個簡易“育種室”,自己開始培養菌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終於掌握了菌種培育的方法。其次,爲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窯洞”式生產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牆,然後封頂,類似以前的防震棚。這種“半窯洞”式的場房比磚瓦房式場房每個棚減少投資3萬元,不但不影響通風,而且容易保持溫度和溼度。三是在原材料選擇上,她分別用麥秸、玉米芯和棉花殼三種原料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

麥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較低,棉花殼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獲取,於是她選擇了出菇率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就掃除了制約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最大的關鍵障礙。接着,她又與村委會一班人商量,解決農戶資金缺乏的問題並主動聯繫鄉政府、信用社,爭取小額信用貸款。對一些特困戶,她還爲他們提供擔保,並免費爲他們提供菌種。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發展壯大,xx年,基地已輻射到4個鄉鎮,21個村,164個農戶,培育科技示範戶56戶,建設了305個雙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積達12.3萬平方。談起基地的效益,王東親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農戶建2個雙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積爲1000平米,每年出菇4個月,產量爲2萬公斤,每公斤賣4元,一戶每年可純增收5萬元,基地內所有農戶每年純增收615萬元。並且,這樣的收入是在很少佔用耕地的情況下,主要靠女勞力來實現的。

面對榮譽她有着更加長遠的打算

現在的王東親,事業小有成就,各種榮譽和獎勵也紛至沓來,臨汾市勞動模範、巾幗建功標兵、科普帶頭人,浮山縣優秀鄉土人才、政協委員等等不勝枚舉。面對成績,她沒有滿足,“下一步,我準備在豐富菌種、擴大產業、創出品牌、搞好服務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產業具有很多優點,市場銷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國家現在提倡發展現代農業,縣委、縣政府又把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列入浮山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給予了大力支援。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援、有科技部門的幫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一產業一定能夠做大做強”。

目前,王東親正在致力於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針對大學生村官人年輕、有闖勁,接受新生事物快、示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王東親

積極鼓勵並支援大學生村官創業。2010年,協助北王鄉大學生村官創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並免費爲他們免費提供部分場地、食用菌種植技術和菌種。現在,北王鄉大學生村官已經成爲食用菌種植技術推廣的一支生力軍。在她和這幫大學生村官的引領下,浮山的蘑菇種植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迅猛發展,成爲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婦女的創業事蹟【二】

曾經她爲自己的事業苦惱過、曾經她爲自己的事業奔波過、曾經她爲自己的事業讓別人輕視過,可如今,她是XXX廣大婦女就業的榜樣,她是擁有固定資產260萬元的企業家--XXX四季大酒店經理XXX。

現年46歲的她,雖然高中文化,但她堅守“誠實守信、信義立業”的經營理念,自主創業,從一個小飯店做起,發展到XXX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四季大酒店。一直以來她始終誠信於員工、顧客和社會,她堅信,讓顧客信得過的質量就是對顧客最大的誠信。爲此,她不斷提高菜餚性價比、嚴把原材料採購關、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以質取信於顧客,以卓越的敬業精神和敢爲人先的闖勁,不斷探索酒店業的經營規律,從理論的高度總結工作經驗,掌握酒店運作的主動權,在管理上不斷創新,頻出實招贏得了廣闊市場,她還將“誠信”主動融入履行社會責任之中,取得輝煌業績。

xx年,XXX在鎮內比較偏僻的街面地段,辦起了一個面積僅40平方米的小飯店,由於資金緊張,廚師、服務員只能是自家人幹。最初經營小飯店的商家還不是太多,生意還說得過去,xx年XXX經營餐飲業的數量增加了幾倍,面對

餐飲市場的競爭,面對各大酒店的壓力,楊經理堅持誠信經營,自強不息,沒有畏懼,不斷擴大營業面積,着力規範酒店經營管理,以自有的特色招待四方賓客。她愛崗敬業,經營有方,生意很是紅火。 然而,她對所取得的成績並不自滿,當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經濟實力後,爲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xx年,她毅然買下了XXX四季大酒店,並投資70多萬元,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經營面積達1000平方米,員工17人,現在環境更優雅了,檔次更高了,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

四季大酒店營業3年來,楊經理堅持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做文章,大膽創新,誠信至上;堅持健康、文明、衛生的服務理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她恪守“以人爲本”的理念,爲了能讓客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她總是在天還沒亮就上菜場,親自挑選鮮嫩的蔬菜,嚴把質量關,杜絕次品和劣質品進入酒店餐桌。現以發展成當地最具規模的大酒店之一。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管理創新是推動企業生產力發展的保障。XXX經理爲了更好的.發展酒店,又開辦了四季旅店,做到吃、住一條龍,實行紅白喜事免費提供住宿,大大提高了酒店經營效益,現在年收入可達40萬元。

強化職業化培訓力度,建立高素質員工隊伍。加強員工培訓是酒店保持和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基礎。楊經理結合酒店實際,摸索出了一整套規範化、標準化、程序化的員工培訓制度,着力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員工隊伍。四季酒店從前勤到後勤,實行跟蹤管理,定期抽查,餐後回訪,掌握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滿意程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對待顧客還是員工,XXX始終堅持一條:真心待人,公正經營。身爲經理,XXX與員工同桌用餐,與員工溝通交流,共同提升服務質量,以誠信贏得市場。經過幾年的摸索與改進,四季大酒店不僅贏得了本地顧客的好評,還吸引着周邊的外地客人,都光臨四季大酒店。

楊經理能歌善舞,經常利用節假日和員工載歌載舞,歡樂與共。在工作上,她要求每個員工對顧客要熱情接待,要讓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她常對員工說:“開酒店不能光爲賺錢,生財有道,要以真情待顧客,要使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生活上,她又像大姐、像母親一樣地關懷備至,哪個員工生病了,哪個員工家裏有困難,她總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員工生病時,她送去鮮花和營養品;員工過生日時,她爲他們點上生日蠟燭,送上小禮品,舉行生日遊藝會;逢年過節,她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與員工一道堅守工作崗位,爲顧客送上節日的歡樂。這些點點滴滴的真情關懷,感染着酒店的每一位員工,從而增強了酒店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如今的XXX事業有成,可她始終不忘創業之本。她常說:“我靠黨的好政策和社會各界的支援,開闢了體現人生價值的領地,能有所作爲,不能忘了國家,不能忘了生活困難的羣衆,不能忘了關心支援的各界朋友。”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當周邊的人在生活上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她都伸出援助之手。她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每次政府號召爲困難羣衆捐款捐物她都積極響應。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發生後,她主動帶着現金找到民政部門捐款,成爲XXX帶頭捐助汶川災區的個體企業模範。

作爲一名意氣風發的創業者,作爲一名在XXX有一定影響力的女強人,XXX一路走來,堅持誠信經營,堅持付出心態,也得到了他人和社會的肯定.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到一個富有激情、充滿活力的女強人邁向她事業新的輝煌!

婦女的創業事蹟【三】

黃愛羣,女,生於xx年7月7日,遠安縣鳴鳳鎮南門村三組村民,漢族,中專學歷,現爲遠安縣金喜佳緣慶典公司經理。

主要事蹟:xx年畢業於宜昌財貿學校的黃愛羣,未能搭上畢業分配的末班車,既沒端上公家碗,也沒捧上鐵飯碗,走上了自主擇業的就業道路。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她由一名農家女孩成長爲婦女創業帶頭人,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闖出了一條小康之路。

一、立足服務業,敢想敢幹,由打工婦女成長爲創業帶動人

畢業踏入社會的黃愛羣從酒店端盤子的服務員幹起,她先後從服務員到主管,再從主管到管理幾十號人的賓館客房部經理,賓館改制後自主創業幹餐館老闆,創業失敗後到成衣店打工當售貨員……從走出校門的兩眼茫然到歷經風雨的日趨成熟,黃愛羣在服務行業摔打了近十年。xx年初,經過外出考察的黃愛羣瞄準了遠安本土的婚慶服務市場。當時遠安的婚慶市場一片空白,很多人對這一行業感到陌生,對其服務內容和項目不甚瞭解,家人也提出了“究竟有沒有潛在市場,遠安人有沒有消費能力”的質疑。許多人認爲這一行業市場前景不太明瞭。眼光獨到的黃愛羣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投資婚慶行業,做遠安本土婚慶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覺得憑她在服務行業從業的經驗和市場洞察力,遠安婚慶行業一定有市場需求。創業初,她四處找親友借錢,還賣掉了丈夫老家的一棟舊房子,湊齊資金購買了婚慶道具,高價盤下了城北商城的門店,開起了遠安第一家婚慶店。憑着以誠爲本,細緻入微的服務,耐心向客戶推介婚慶項目和服務內容,使她創辦的金喜佳緣婚慶社迅速火了起來,成爲客戶口碑相傳的本土婚慶品牌。短短几年,黃愛羣由一名打工婦女變成了一個帶動3名婦女,4名男青年就業的帶頭人,還光榮地成爲對地方經濟有所貢獻的納稅人。

二、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服務爲社會創造價值 在婚慶行業小有名氣的黃愛羣不固步自封,堅持不斷學習婚慶行業新知識,創新服務項目,力求爲追求時尚的新人提供最完美的婚禮服務。她先後投入30多萬元更新婚慶設備,及時瞭解武漢、宜昌婚慶市場動態,每每有新產品、新項目推出時,她想法設法及時跟進,推陳出新,不讓自己在市場潮流中淘汰出局。她曾經爲來自臺北、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人成功舉辦了風格獨特、個性化的婚禮,婚禮的成功以致於來自大都市的客人由衷地讚許:“沒想到遠安這樣的小縣城能辦出如此高水準的婚禮,比起大城市毫不遜色。”在婚慶市場站住腳跟的黃愛羣並不滿足於僅立足婚慶市場,她將目光又投向了行業要求更高,更具價值的慶典服務和品牌促銷活動市場。她添置了舞臺桁架、燈光、音響等專業設備,爲縣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開工、投產慶典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服務。近年來,她成功策劃了星河水岸地產項目開工典禮、盛世中央項目開工慶典、森源香菇文化村百億百村項目啓動儀式、沮河一橋改擴建和安鹿渡改橋項目開工儀式、xx年遠安縣第二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宜昌人福藥業國家基本藥物產業園、吉星化工精細磷化工項目等重大項目開工慶典儀式。嚴謹、細緻、周到的服務受到市縣各級領導

的好評,黃愛羣帶領她的員工以誠信服務和精心勞動爲社會創造了價值。

三、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夢想帶動更多農家姐妹奔富路

在創業路上奔跑的黃愛羣,雖然用辛勤勞動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但她從未忘記與她一同在創業路上揮灑汗水的姐妹。她從不以老闆自居,善待員工,在她店內上班的姐妹一干就是幾年,從未跳槽,而黃愛羣也儘量從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各方面關心在店裏務工的姐妹。在經濟下行的大氣候影響下,黃愛羣所從事的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雖然行業塊頭與其他行業相比微不足道,獲利也不算豐厚,但她一直堅信,她所投身的服務行業作爲第三產業的代表,一定會有欣欣向榮的好光景,而黃愛羣也有一個心願,就是將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農家姐妹就業,共同撐起婦女創業的一片藍天。

婦女的創業事蹟【四】

“將花生賣給鄭學玲、價格高、不賒賬。”“到鄭學玲的公司打工工資高。”每當聽到這些話時,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但同時,也有些許酸楚——我經歷了多次不平常的創業歷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順河鎮王灘、謝圩兩村緊鄰淠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園地”,非常適合種植辣椒。2001年,王灘村被裕安區政府定爲“綠色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還爲王灘辣椒註冊了商標,王灘辣椒隨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氣。開始時,種植辣椒的農戶並不多,收穫的辣椒被當地小商販運到六安、合肥等鄰近城市銷售一空,價格也相當高,農戶和商販都賺了。這時,我也加入了銷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愛人是靠拉着架子車賣大饃養家的,雖賺不了大錢,但每天的收入還不錯。由於我愛人不識字、沒文化,辣椒的買、賣只能靠我一人負責。雖然累得夠嗆,可也爲家庭帶來了是收益。 價格高、銷路好,刺激了農戶種植辣椒的積極性。2001年,王灘、謝圩兩村辣椒種植面積不足百畝,到2003年,猛增到1200畝,產量從當初的約70噸,猛增到1000多噸。一下子有這麼多辣椒讓農戶和商販們措手不及。周邊城市的辣椒市場已經飽和,農戶的辣椒滯銷了。連續一週,兩村的

農戶沒賣出去一車辣椒,這讓他們欲哭無淚。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難道讓農戶的投入就這樣打水漂了?我是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的,是這塊土地養育了我,是這塊土地賜予了我財富,現在我能爲她做點什麼嗎?我大膽地決定:聯合其他收購商,大量收購辣椒,運往外省。開始,沒有一個人同意。他們認爲運往外省路途遙遠,辣椒不易儲存,怕顛簸,還不知銷量如何。更有甚者,說:“一個女人家,會做什麼生意”。我是個不服輸的人,也是個有責任心的人,難道就眼睜睜看着老百姓慘遭損失?後來在我的再三勸說下,他們才勉強同意嘗試一趟。經過商討,我高價收了一車辣椒去了上海。這一趟,給了我當頭一棒。辣椒運到上海後,我租了兩間民房,剛卸下貨,雨就嘩嘩的下了起來。過了整整一天,沒賣出一斤辣椒。我納悶了,這是爲什麼呢?原來,我不瞭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着滿屋已腐爛的辣椒,哭笑不得。僅這一趟,血本無歸,賠了整整一萬五千元,這在03年可是個不小的數目。回來後,我泄氣了。但當看到農戶滿地的辣椒時,我不忍心讓他們絕望,於是,收購,繼續收購。連續二十天,農戶們終於賣光了辣椒,可我卻虧了15萬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爲此,我贏得了農戶們的信任,也贏得了外省的銷售市場。在此後幾年的銷售中,我想農戶所想,急農戶所急,農戶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漸成爲了當地的銷售大戶。

淠河兩岸,擁有面積巨大的沙土地,雖不肥沃,卻是種植花生的好地方。這特有的資源爲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收益。從2004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銷售市場,做起了花生的銷售。爲了有穩定的資源,我採取了“訂單”模式,以保護價收購農戶手中的花生,讓種植戶無後顧之憂。他們說:“將花生賣給鄭學玲,價格高,還從不賒賬,真是我們的保護神,我們的財神”。聽了這話,我覺得我有責任這麼做,有責任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儲存。當銷路不暢時,我將花生儲存起來,進行精選加工再擇機銷售。這幾年,外出務工的浪潮洶涌,年輕人都外出了,家裏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學了,老人們幹什麼呢?精選花生,他們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廣告一出,他們就蜂擁而至。年輕小的50多歲,大的70多歲,七八十人,好不熱鬧。他們在談笑中掙取了生活費、零花錢,他們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錢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臉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賭錢了,他們的臉上時時洋溢着笑容。雖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卻能爲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出份力,做點貢獻,不亦樂乎!

透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也經歷了不平常的創業歷程,雖然歷經艱辛,但也得到了較豐厚的回報,既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業上站穩了腳跟,誰說女子不如男?!

去年秋天,我從報紙電視上得知,南方沿海城市出現了用工荒,很多企業招不到員工,致使有的企業停產甚至關閉。原來,這些原本在南方城市打工的人,都回到了家鄉,自己創業了。再看看我鎮的周邊,一座座工廠企業拔地而起,廠房內機器轟鳴,人聲鼎沸。我的心扉豁然開朗:我何不創建一家公司,讓自己的創業上一個新臺階呢?一天晚上,我和愛人談起了心。當我說到很多鄉親爲了改善生活,紛紛選擇外出打工,那些留在家裏的老人和孩子非常可憐時,我和愛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能做點什麼嗎?這時,旁邊的女兒說:“我家的房子多,開個服裝廠怎麼樣?這樣鄉親們就不要外出了,孩子們也不再是留守兒童了”

鬱積在心頭的結就這樣開啟了!經過考察,籌備,由我擔任經理的“永順服裝公司”於今年一月八日掛牌成立了。在招工時,我充分照顧家鄉的鄉親們,他們有無操作經驗均可。因爲我專門請了技師爲他們免費進行培訓。同時,我還招了三名殘疾員工,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現在,我們的服裝公司有員工76人,今年已創產值600餘萬元,實現利潤100餘萬元,上繳稅收70餘萬元。目前,公司正以良好的勢頭蓬勃發展。

今天,我站在自己的公司門前,聽着廠房內轟鳴的機器聲,心裏充滿着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