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一起唱”CEO尹桑親述自己的創業案例故事

學問君 人氣:2.94W

尹桑的故事到底如何?“一起唱”會翻船、還是自救後揚帆起航?他能否拿到新的融資?以下是尹桑對創業家黑馬的口述,他對於整個事件的看法。希望能給正在創業的你帶來某些思考。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一起唱”CEO尹桑親述自己的創業案例故事,更多創業項目歡迎訪問()。

“一起唱”CEO尹桑親述自己的創業案例故事

他是最早引起投資大佬、知名媒體關注的那一撥90後創業者,比馬佳佳、餘佳文等更早。

李豐曾不顧IDG其他投資人的反對,執意爲他下注;他也曾作爲“中國青年創業者”的代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他曾管理着一家員工數一度超過600的創業公司。當年20歲的他,想把美國的Patry文化帶到中國,想把遍佈全國的、只能唱歌的KTV包房改造成遊戲間、私密酒吧。

公衆眼中,這一切野心和成績卻在今年2月戛然而止。那日,他突然發了一封內部信(請見文末附文),文中宣告融資失敗,資金鍊斷裂,公司無以爲繼,並承諾爲員工找出路。

一起唱公司員工由600多名急遽減少到170多名,尹桑的朋友圈被扒皮,知乎上有人開始爆料……這又是一個過於聰明的90後創業者給資本市場開的大玩笑?

幾個月後,尹桑選擇了露面。6月初,他決定透過創業家&i黑馬,告訴大家公司目前的處境。他說,一起唱還活着,已實現盈利。現在正是公司發展的關鍵時刻。“李豐肯定是支援我的。他投我的時候是在IDG,現在出來了還會繼續投。他新的公司也在幫我。”尹桑對創業家&i黑馬說。

以下爲尹桑口述。

2月1號,整個人是懵的

2016年1月底,我們的融資還很順利,協議、手續基本都簽完了。到了2月1號,資方就突然因爲各種原因不投了。我那天整個人是懵的,因爲公司賬上一點錢都沒有了,我們連1月份的工資都掏不出來。當時情況很急,第一員工肯定需要錢回家過年,第二投資人都放假了,肯定是融不到資了。

第二天,我就跟四五十個核心成員聊了一圈,說你們還願不願意繼續幹,他們都說幹。我說既然這樣,就按乾的方法來。說實話,我一個人也幹不下去。如果是他們不願意繼續幹,我還抱怨什麼呢。那隻能說明,我做人太失敗了。

既然決定了繼續幹,我們就跟員工溝通,把公司賬上沒錢了的實際情況告訴大家。當時我們幾個人開會還在談論,這個事情幾個小時會上新聞。

很多人勸我,說你當時不應該發那封內部信(《致洛哈小夥伴的一封信》,文中涉及裁員內容)。我想了一下,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說實話,這麼大的船,你要讓我賠償多少倍、多少錢,不可能。這個事如果以後成了,我一定會給的,但現在這樣了,老股東、老員工、合作客戶和供應商都在船上,作爲CEO,我現在的責任是保證它不沉。

之前是600多名員工,現在還有170多人。大家簽了協議放棄半份工資,我們也盡力去幫他們找工作。

寫那封信肯定也很痛苦,因爲我做了三四年了,前天正好是四年整。我當時想着,這就等於是幫自己開追悼會了。你能看到,自己死了一次的話,誰在幫你,誰會支援你,誰落井下石。

文章發表以後,媒體也開始關注了。當時我在坐飛機,國際航班上有WIFI,就一直在看。我微信當時都爆了,上千條資訊。也有很多人想幫忙。當時幸福感很大。但自己犯了錯誤,對自己是最失望的。

我創業的時候也沒有怎麼生氣、傷心,這半年是我最痛苦的時候。

之後,很多媒體也來我們公司採訪,看公司還在不在。

反思:擴張太快,且沒考慮賺錢的問題

回過頭來看,公司確實發展得比較快。一方面是我的問題,一方面是整個市場的環境問題。外界評價我們的主要錯誤是,沒有預料到資金的風險,我同意。但我不把它歸結爲我們的核心問題,核心還是業務本身出了問題。

我們當時覆蓋了全國16座城市的幾萬個房間,但我們忽略了變現。當時的市場大環境也是如此,投資人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有多少塊屏幕,如果有5-10萬塊,他就投。

不久後,這個勢頭和角度發生了變化,投資人開始更加關注屏幕的單個產出價值。

在大浪潮當中,我們屬於比較熱血的,6個月時間從100人擴張到了600人,沒有冷靜下來認真考慮過這件事。如果當時(去年八九月份)冷靜下來的話,公司現金流支撐三年沒有問題。

其實要想做好這件事無非是兩點:

第一、有較快、可複製的規模化速度。

第二、單個屏幕用戶參與度、用戶付費、用戶價值的變現。

如果這兩點都滿足的話,我們就能無限做大,到最後上市都是水到渠成。但去年,我們在這兩個方面都沒有驗證的情況下就開始大規模擴張了,導致做一個城市虧一個城市。

因爲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先把屏幕圈下來,以後再去考慮變現。但在資本市場整體遇冷的情況下,一旦你的變現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得到驗證,投資人就會非常謹慎。

另外,部分投資人對KTV行業存在偏見,認爲KTV就是歌廳、夜總會,這也多少會對融資產生影響。

公司去年其實也賺到錢了,有將近2000萬的收入,但收上來的錢大概不到一千萬。熱血上腦的時候,我們考慮的不是賺錢。最後就自己作死了。

問題也肯定是資金的風險,沒有足夠的儲備。道理大家都懂,但實操的時候,需要敏感性。當時我的認知能力也不夠,因爲沒經歷過成功或失敗,很多東西無法預料和掌握。

我們現在整個團隊都在縮減,只保留了公司最核心的產品、研發、設計師。

我爲什麼沒跑路?

我堅持認爲,KTV行業潛力很大。現在線上娛樂非常火,但線下娛樂依舊比較匱乏。大家無非是去電影院看看電影,而看電影其實並不太適合羣體活動。我們認爲,線下Party式的'娛樂聚會一定是大方向。打個比方,你在全國有100萬塊屏幕,每塊屏幕的收入是100塊,那你的增值日收入天花板就是1億。所以這個市場是很大的。

而現在KTV場所的服務只停留在唱歌層面,不好玩,內容也不豐富。我們想透過內容聯網,把KTV變成一個Party House。比如你可以在KTV裏看歐洲盃,並且這種體驗一定比在家或酒吧好。家裏缺少氣氛,酒吧又不夠私密。

這件事對商戶來說也是有價值的。第一、內容變多了,用戶的消費頻次提高了,只唱歌的話他可能三個月去一次,但如果有點播電影、有球賽,可能一週去一次。第二、所有KTV的開房時間變長了。我們有個統計數據,以前一個房間平均開180分鐘,但用了我們這些功能以後,很明顯到了220分鐘。以前大家覺得無聊就回家了,但現在裏面有電視遊戲,體感舞蹈、保齡球等。

這個市場很大,而且沒有人做,就我們一家。像BAT、美團、大衆點評也好,也是我們潛在的投資人,或者已經是投資人了,他們不會去做。另外,外界也一直誤解IDG是一起唱唯一的投資人,其實早在2014年大衆點評就已經是我們B輪的投資人。

截止今年5月份,我們也有一些數據來體現用戶的活躍度。

現在有60%的房間都會玩“智能闖關”,100%的房間都在使用增值服務,至少玩了一項。而玩的人裏面有20%、30%的人都是付費用戶,不管是紅包還是道具。現在也只是剛開始做,還沒有帳號體系、積分體系等。以後可能買個道具花五六塊錢,看個電影花六塊錢、十二塊錢。單個服務項目的定價高低不會成爲門檻,因爲它不是敏感性消費。在KTV裏面,一瓶啤酒都可以賣很高的價錢。

這件事也有很高的壁壘。首先就是,產品的研發和時間成本非常高,創業公司很難去做。如果一家公司融了5000萬隻是爲了把產品開發出來,投資人肯定也不會投。算上研發、生產、開模、測試等,我們的研發費用不止5000萬。我們拿到B輪的時候,產品還沒有做出來。

我們既做了硬件還做了軟件管理和支付系統,相當於做了一個金融+硬件的公司,所以很重。

我們去年聊了很多VC,今年也聊了很多。現在爲止,公司有幾個不變的。第一、我沒有變,還是CEO,第二、五六個高管一個都沒有走,核心團隊沒有變。第三、這個事也沒有變。我們也沒有轉型做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