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馬雲談年輕人如何創業

學問君 人氣:3.15W

摘要:任何一個公司的優秀人才都是要起早貪黑,都是要擠公共汽車,都是要擠地鐵,都是要早上朦朦朧上班,深更半夜回來,年輕人都是這麼練出來的。每個人都必須這麼辛苦,因爲我們的未來是辛苦出來的,因爲我們不是生在比爾蓋茨的家裏。今天即使生在他們家裏,你也得辛苦,更何況我們不在他們家。

馬雲談年輕人如何創業

阿里巴巴集團在北京國家體育館舉行在京員工大會,分佈全球各地的高管團隊幾乎悉數到京。

在這個會議上,馬雲提出更新阿里集團十週年時確立的目標,“2009年,我們提出爲一千萬家企業提供生存、成長和發展的平臺,爲全世界創造一億就業機會,爲全世界十億消費者服務。今天我們把十億消費者改爲二十億。”

他說,“去年上市以後,我們思考的更加多,我們這家公司到底爲什麼而存在,我們爲什麼、憑什麼還可以堅持再走87年。我們沒有辦法滿足世界對我們的期待,沒有辦法滿足每一個分析師對我們的期望,但是我們必須有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必須去創造未來。”

馬雲強調,“正是基於上述的思考,阿里接下來的發展,依舊會堅持創造未來。”

他透露,經過近幾年的投資收購佈局,阿里正在整合未來“七大業務板塊”。分別是:阿里系的電子商務服務、螞蟻金融服務、菜鳥物流服務、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廣告服務、跨境貿易服務、前六個電子商務服務以外的互聯網服務。“到2019年,給大家看清楚阿里巴巴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以下爲馬雲發言全文:

馬雲:大家好,很多同事我們是第一次見面,其實我在北京這兩年,在北京呆的時間是杭州以外可能最多的地方,心裏總是很內疚,不知道該去哪一個部門,去高德還是UC,還是剛剛成立的阿里影業,還是阿里健康,還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堅持在那兒的依然激情似火的B2B鐵軍,真的覺得對不起大家,因爲阿里發展實在太快。

十五年的發展,我最怕的事情就是把這個公司分得支離破碎,從我們傳統的觀點來講,最好把所有人放在一個屋頂底下,你認識我,我認識你,你想幹什麼我知道,我想幹什麼你知道,但是今天整個阿里集團越來越大,不僅在全國,光在北京地區本身,我們已經有十五個這樣的事業羣,有自己的業務,原來傳統的阿里業務,有淘系,支付寶[微博]系,也有B2B系,也有阿里雲,但是我們也有新的業務,有UC、高德、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以及很榮幸參加的很多小的創新創業的公司的機會。

但是怎麼去運營、怎麼管理,確實是一頭霧水,我們很快在美國,在歐洲,在日本,在澳洲,在新加坡,我們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這樣的機構,但遺憾的是我們同樣缺乏經驗。所以我想,在北京的以及在杭州以外的全國乃至全世界所有辦事處的阿里巴巴的員工,真的覺得對不起,因爲我們的組織管理跟不上。大家在這兒有一點孤軍奮戰,大家在這兒得到的資源不夠,大家覺得在這兒得到的重視不夠。我看到了很多同事寫的各種各樣的抱怨、委屈,我在這裏代表集團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

不是給自己找理由,一個公司發展十五年這麼快,我們自己也超過了我們自己的想象,剛纔彭蕾在講,51路汽車,我剛纔查了一下,51路汽車現在還在運營,只不過是那時候的車票是兩毛錢,現在變成了四塊錢,我依舊相信北京的很多同事,早上跟我們一樣,天不亮開始趕汽車,擠地鐵,從各方面趕到我們的公司。

回過來一想,已經八千人了,在北京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的公司管理、運營系統,能夠讓大家得到足夠的支援,使大家有歸屬感、使大家有真正加入阿里生態系統的感覺,這些問題其實困擾我很久。中國企業管理全球這樣的辦事處乃至全國的辦事處都比較缺乏經驗,我們並不覺得我們應該像工廠一樣去管理,我們也並不覺得我們應該像國有企業一樣去管理,我認爲現在很多跨國企業的管理也不對,到底什麼是在這個時期我們需要的一種管理的模式,一種組織的模式,一種文化的模式,來適應我們未來的發展?

阿里發展確實太快,所以剛纔老陸講,今年我們整個集團的員工數不會增加一個人,出一個進一個,我們Freeze我們的HC,目的很簡單,就是把我們的隊形整一下,我認爲三萬多人已經足夠了。當然有的人告訴我,有些公司已經到了八萬人,上帝祝福他們,希望他們越做越好。

順便講一句,八萬多人做的那個業務,我們完成它那個業績的時候,才一點兒人。不是人越多越好,自己的人越多,爲社會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越少。之前,我說阿里在102年關門那一天,我們的員工數不能超過五萬名員工,但是現在我們自己參股的、投資的員工加起來,已經三萬多名,所以剩下我們還有一萬六千名員工,我說菜鳥拿去了五千人,海外已經拿掉了五千人,我們剩下來只有四五千名員工,請問我們怎麼混後面的八十七年。

所以怎麼算我們都覺得不對,我們調整了一個策略,在阿里巴巴整個生態系統的銷售GMV,在低於十萬億人民幣的時候,我們不超過五萬人,去年我們是2.4萬億,未來我們要完成再增加7.6萬億。我們希望五萬名員工去實現這個理想,包括海內、海外。

將來至少有一千萬人從事物流行業,爲什麼只給這個我們自己的菜鳥五千人?因爲我們相信只有這麼做,纔有可能在物流行業爲世界創造一千萬的就業,如果我們自己人員越多,外面的機會就越少,因爲我們會用自己的方法跟別人搶飯碗,我們應該給別人創造飯碗,這是我們企業要做的事情。爲此集團今年一定會受到一些損失,收入一定會受到影響,業務會受到影響,團隊業績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爲我們今年不會增加一名新員工,我們把自己的團隊整好。

有些部門人太多,我們需要移到新的部門,有些部門人少,要從其它部門去拿,透過這樣的方法來提升我們的效率,用技術、用數據去創造未來。所以我們考慮到未來整個阿里一定會有上萬名員工分佈在全世界各地,我們應該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組織,我們應該從今天開始嘗試。

北京八千多人,業務分散,但是我們正在摸索、創造一種新的運營管理模式,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在座你們都是在北京的同事,我們在未來三年到五年內,摸索出一套很好的管理模式,讓我們自己愉快,讓未來加入阿里的人愉快,讓我們快樂的工作、認真的生活,讓我們在北京的同事總結經驗,使得有一天我們在紐約甚至我們在巴格達的同事也知道如何得到Support,這是我們希望去研究、去思考的。

我們也提出另外一點,鑑於北京已經有八千名員工,我們如何把北京作爲杭州以外的第二個主場。爲此在北京地區,我們要有自己獨立的業務、獨立的管理模式,剛纔彭蕾講,我們希望也允許、鼓勵各個公司、各個部門、各個業務羣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不管我們多麼獨特的文化,但是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的使命是一致的,我們的心是一致的,只有這樣,這個公司纔可能走得久,纔不可能渙散。

你要是問我什麼是今天最佳的管理運營模式,能夠解決我們今天那麼多部門在北京協同,我今天不知道這個答案,但是我相信你們有這個答案,經過未來的三年,我們共同摸索出這樣一個答案出來。

另外我也想跟大家報告一下,整個阿里未來十年,我們到底希望走去哪裏,以及每一個員工、每一個部門的同事,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

其實這一年來,阿里有很多的反思和思考,尤其這一兩年,去年上市以後,我們思考的更加多,我們這家公司到底爲什麼而存在,我們爲什麼、憑什麼還可以堅持再走87年。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去思考清楚,我們才能夠走下去。當然上市以後,全世界關注我們的多了,股民們關注我們的多了,股價的上上下下,經常會因爲我們的一言一行而波動,分析師會不斷研究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項業績,每一個成績。我想我們沒有辦法滿足每一個分析師對我們的期望,但是我們必須去創造未來,如果我們像傳統企業一樣,去經常關注我們的股票,投資者想要什麼,我們做什麼,這個公司永遠會疲憊不堪,我們一定要想清楚當年的初戀,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2009年,我在阿里十週年的時候,提出未來我們希望爲全世界創造一億的就業機會,爲一千萬家企業提供生存、成長和發展的平臺,爲全世界十億消費者提供消費能力,今天我們把十億消費者改爲二十億消費者。

很多人講阿里今天投資這、投資那,參股這、參股那,似乎我們無處不在,似乎我們到處都在做,事實上也是這樣,我記得在2005年、2006年,我們曾經講過,那時候的淘寶,我們從無做到了有,今後我們希望把阿里集團從有做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因爲只有我們無處不在,我們的客戶才能得到受益,我們的中小企業客戶才能得到發展,我們必須做到無處不在。

所以基於這樣的思考,阿里這幾年依舊會堅持創造未來。未來十年,大家也許說看不懂,看得懂就奇怪了,十年以前也沒有人看懂過我們,我們要有自己的信心,對自己的自信,對自己的戰略和使命的無限的尊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下去,所以整個阿里目前除了這四大板塊以外,我們在做這麼幾件事情,有人說你們電子商務公司,我們阿里巴巴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是幫助別人做電子商務,因爲我們的使命不是把自己的貨越賣越多,我們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別人的貨越賣越好,因爲我們相信,可以讓中國80%的企業自己買、自己賣,不需要自己送。

所以我覺得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一千萬家企業使用好我們以下的幾個服務。

第一,阿里系的電子商務服務。

第二,螞蟻金融服務。

第三,菜鳥物流服務。

第四,大數據雲計算服務。

第五,廣告服務。

第六,跨境貿易服務。

第七,前六個電子商務服務以外的互聯網服務。

北京是我們前六個以外的互聯網服務的主力部隊所在,記得UC剛跟我們合作的時候,問阿里巴巴的戰略裏面怎麼找都沒找到UC,沒找到高德,阿里影業不在裏面,阿里健康也不在裏面,他們問我們去哪裏了,我跟永福講,我故意不把你們放進去的,我們必須爲未來十年以後,世界、中國需要各種各樣基於數據的服務做好準備,因爲這幾年是我們唱戲,未來幾年,可能是五年十年以後,是靠UC、高德、健康、影業,靠你們唱戲,所以我們是梯隊作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