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80后土家族許羣羣:山洞養牛年銷售千萬

學問君 人氣:7.73K

引導語:2015年3月17日的央視【致富經】節目報道了許羣羣山洞養牛致富的創業故事。從2013年當牛倌至今,她已出售200多頭肉牛,年銷售千萬。

80后土家族許羣羣:山洞養牛年銷售千萬

許羣羣,女,1984年出生,湖北恩施土家族。她曾漂洋過海到新加坡,用她的歌聲,在短短四五年時間裏,賺下人生第一桶金——2000多萬元人民幣。正當她準備再度遠涉重洋,繼續自己的歌唱事業時,母親從山東進回50頭牛,幫她下定決心,回到家鄉恩施鶴峯當起了牛倌。從2013年當牛倌至今,她已出售200多頭肉牛,另有100多頭母牛在繁殖,還有200多頭牛在別的基地沒拉回來。而且,從創業之初起,她就帶着鄉親一起致富,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已有78戶。

2015年3月17日的央視【致富經】節目報道了許羣羣山洞養牛致富的創業故事。

以下是記者的採訪報道,來看這位80后土家族姑娘的養牛致富經:

雪後的雞谷嶺,銀裝素裹,許羣羣的養殖場就在這。我們上山的這天,正趕上她把成羣懷孕的母牛往一個山洞趕。

許羣羣:路面比較滑,它們還都挺聰明的,出來只要試一下,跑得還比較慢一點。

要去的這個山洞對於許羣羣和她的牛來說,都有着特別的意義。

許羣羣:趕出來運動一下,就像人一樣,在家裏面呆久了也憋屈。

記者:爲什麼把它們趕到山洞裏來?

許羣羣:山洞比較暖和,我們這山洞是冬暖夏涼,山洞也是它們的老家、孃家。剛回來時候就在那呆着呢。

許羣羣告訴記者,新牛舍不夠用,要抓緊把這部分懷孕的牛,趕到山洞裏暫養。山洞所在的這座山,至今也只有不到8戶人家,許羣羣是第一個在這座山上投資的人。

除了外表柔弱些,看上去許羣羣和別的養牛戶沒什麼不同。然而十里八村的鄉親們說,許羣羣以前掙了好多錢,她還有一個稱號叫“土家歌星”,在國外呆過好幾年。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覃遠志:在我們鶴峯縣土家族少數民族地區她可以說是一個“土家歌星”。我在電視臺上看到的、聽到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李恩月:她是在外面唱歌收入蠻高的。好多人講她是歌星還跑回來做這些事。

兩年前,大夥眼中的“土家歌星”從國外回來了,她還做出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帶着母親,住進了這個叫“丁家洞”的大山洞裏,和幾百頭牛生活在這。說起這個山洞,村民們都很害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覃遠志:那個山洞住得下百八十人,那個洞裏陰森可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李恩月:好多荒山,怕得要死。黑漆漆的,黑洞洞的,你今天要去的,你去一下你就知道了。

採訪的這天,記者跟着許羣羣,進到了“丁家洞”。

許羣羣:以前牛就在這邊。

記者:就在這邊。

許羣羣:我們就住在洞門口,就直接在洞門口,用木頭和磚然後貼了個板子,做了個牀鋪。

現場:這是洞裏面天然的水,我們在洞裏住,牛喝這個水,我們也喝這個水。

記者:就喝這個水?

許羣羣:能喝,特別甜,我跟你說比那個礦泉水還好。

記者:它是從上面直接滴下來的?很涼吧?

許羣羣:很甜很甜,還好,因爲這洞裏面的水是溫的。

但記者卻覺得洞裏面十分陰冷,裏面漆黑一片,許羣羣告訴記者,除了洞口這一片地方,裏面她都不敢走進去。

許羣羣:從這裏面看,好大。

記者:好大

許羣羣:對,從這裏面的小山洞爬進去,裏面還有一個山洞,比這個還要大兩三倍,

記者:你們都去過,

許羣羣:那個裏面我沒去過。

放着歌星不當,回來住山洞養牛,大夥至今都想不通。有人說她養牛是裝樣子,要騙土地,也有人說她想套政府項目款,許羣羣卻說遭這份罪,受這麼多委屈,都得怪一個人--她的母親趙錦燕。

許羣羣:我就坐在那裏看她,煩死了。看到那牛到處都是。我覺得她好像整我一樣,明明知道我要去那邊唱歌還是比較輕鬆的,爲什麼要把一大家子人都拉到這個山洞裏面來,做這麼辛苦的事情。

趙錦燕卻說,她就是故意讓女兒把錢都砸到這荒山上。

許羣羣的母親趙錦燕:我爲什麼要她創業?我覺得她走出國外確實城市大,城市豪華,但是她什麼都不懂,我覺得在人間生活必須什麼都懂。

究竟是什麼不爲人知的原因,會讓“土家歌星”許羣羣回來養牛?離家多年,許羣羣在大山外面又經歷過什麼呢?

2009年,還在武漢音樂學院學習聲樂的許羣羣,得到了一個可以到新加坡夜場唱歌的工作機會。然而後來發生的事,讓她覺得自己從小喜歡的唱歌,變得不那麼美好了,甚至感到很委屈。

許羣羣的朋友湯小紅:一個晚上唱幾首歌,有時候跳跳舞。都是晚上像我們那時候在外面跑跟現在這些世道上的人,感覺就像兩個世界的人。因爲我們不知道白天這些人幹什麼。

雖然過着黑白顛倒的日子,但當時唱粵語、閩南語歌的歌手多,擅長唱民歌的許羣羣很快在幾個夜場站穩了腳,還開過幾百人的歌友會。但後來一種事情的經常發生,打碎了她當明星的幻想,讓她回到了現實。

籌備開歌迷會時,有幾次贊助商都提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要求。

許羣羣:那你拿錢出來如果贊助她做專場會的話,到時候就會讓她跟你出去或者是怎麼樣,那個就是不言而喻的,當時我不知道,後來我才知道的。

許羣羣的朋友湯小紅:那裏面的人有檔次高的也有檔次低的,人家都是拿錢去消費,當然檔次低的人,有的人不是很懂藝術,他只是去消遣好玩。

許羣羣:夾雜了太多複雜的東西,我覺得不願意的東西,沒有我想象中唱歌那麼好,我覺得一點尊嚴都沒有了。就是比最低級的那種工作稍微堂皇一點那種的感覺,可能就會覺得你本質上差不多。

過着不被人理解的日子,離當明星的夢越來越遠,許羣羣想不到自己還能幹什麼,她更不會想到,千里之外的一個山洞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成爲一家人命運的轉折點。

2013年的大年初十,在家剛過完年的許羣羣在廣州買了些演出服,又一次準備飛去新加坡,在機場她突然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許羣羣的母親趙錦燕:我說你快回來吧,牛我都進好了,你不回來我都沒辦法,我都要跑了。說實在話把她激將回來的,是真的把她激將回來的。

來不及多想,許羣羣直接飛回了恩施。到老家一看,僅僅是一個星期的時間,母親已經搬出了家,竟然住進了一個山洞裏,許羣羣看到她時,她坐在洞裏,手裏拿個饅頭,看着50多頭牛。

許羣羣:我媽拿着一個黑色的饅頭,可能就是那種剛從火堆裏掏出來,還冒着火星的那種,接着就傳來一陣牛叫聲,我跑進去一看,我媽和幾十頭牛關在一個山洞裏面。

母親把這個山洞當做了養牛場,自己就和牛住在了一起。母親趙錦燕離婚多年,靠做小生意,獨自撫養許羣羣姐弟,吃了半輩子苦。眼瞅着50多歲的母親要養牛,許羣羣決定先暫時留下來幫她,而她沒有想到的是,讓她回來養牛,這是母親醞釀了很久的一個計劃。

只有母親知道,4年的時間,許羣羣手裏已經攢了一千萬。

許羣羣:跑得越多我的效益就會越高,工資就會越多,比如說一天晚上跑五六個場子,一個月的話我就有20萬元的工資,在那邊的工資和中國匯率是一比五,一個月我就得100萬,一年就得有一千萬,有時候開個人演唱會、專場會這些,那就更不用計算了。

爲了哄母親開心,許羣羣請了2個工人幫忙照顧,自己壓根沒想過要養牛,但母親的一句話讓許羣羣來了興趣。

許羣羣的'母親趙錦燕:去不去這個舞臺無所謂,我再給你找一個舞臺,就這樣就做養殖業這個舞臺。我說養牛,這個舞臺,不要覺得養牛是大糞,我說牛是寶,牛屎是寶。

養牛的舞臺上也能出明星?在母親的勸說下,許羣羣開始往外拿錢建養殖廠,大山上修路、修水、搞基建,很快手裏的錢就花掉500多萬。這讓本來只是想哄母親開心的許羣羣后悔了。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成了許羣羣改變的開始。

擔心母親出意外,砍柴、挑水的活許羣羣開始幫着母親做。但是最讓她擔心的是母親一個人住在山洞裏,和牛住在一起。丁家洞在海拔1400米的大山上,是個天然的巖洞。一直都是蝙蝠和燕子的家。

許羣羣的小姨趙錦玉:晚上那個貓頭鷹叫得挺厲害,這個山洞前面院子裏的草比人都高。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覃遠志:那個地方又高又寒冷,我們這個底下沒有下雪的時候,她們高處都有雪都有冰。那些牛就是關到那個洞裏,她們就是住在那個洞裏。

無論怎麼勸,母親就是不下山。從山下到山洞的路,坐車要一個多小時,然後再走2公里。許羣羣偶爾會陪着母親住在洞裏。最難捱的是夜裏。呼呼的風聲夾着奇怪的鳥叫聲,把許羣羣嚇得整宿都睡不着覺。可不久之後一次意外的發生,竟然讓許羣羣不僅決定不走了,還要把牛養好。

2013年夏天的一天傍晚,許羣羣騎着摩托車去山下買東西回來,藉着摩托車的燈光發現有什麼東西在給牛種的玉米地裏,許羣羣停下來一看,幾團黑乎乎的東西朝自己跑過來。

許羣羣:黑乎乎的一團,還有小點小點的,我就特別好奇,走過去一看,好像是野豬,嚇得我撒腿就跑。

一路狂奔回山洞,許羣羣連穿着的裙子都扯壞了。但這一跑,她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人生到處都是危險,母親已經年過半百,該是自己保護她的時候了。從那之後,太陽一落山,許羣羣就在洞口點起一堆火。

許羣羣:野獸都特別怕火,我們就說在洞的門口生一大堆火,整個晚上就在那邊燃着,應該它們就不會來了。

母女倆用木板搭了牀,用大石頭當桌子,沒有電,就撿柴火生火做飯,沒有門就用塑料布擋着。白天放牛,晚上把牛趕回洞裏,一住就是一年半。

許羣羣:覺得自己應該爲自己做點什麼,應該爲家裏做點什麼。既然她都已經給了我這個動力,可能我就必須現在走上我創業的路,應該到時候了,就這樣想。

許羣羣開始留意肉牛的市場行情,她除了上網查資訊,還到周圍縣市考察,發現利用當地山地資源規模養牛的幾乎沒有,她在山洞旁又租了一塊1000畝的地開始建養殖場,這下土家歌星迴山養牛的消息就傳開了,平時人煙稀少的大山也熱鬧起來了。

許羣羣的小姨趙錦玉: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好幾波,不光是這附近的,有鎮上的,縣城裏面的。特別是年輕的男孩,總是以爲她沒談朋友,是不是有戲,過來看一看。

“土家歌星”回來養牛了,這個新聞傳開了,有人見到穿着靴子、皮衣,化着妝放牛的許羣羣,一開口就直接問她。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李恩月:我說你不覺得累,你不覺得那樣穿着很醜,她講我的感覺很好,她每次都是這樣說的。

許羣羣的朋友湯小紅:尤其很多人去打工,也有很多做不正當行業也挺多。但是人家他不瞭解你,你出去以後,像我們搞這一行有時候注意形象這些。她覺得你跟當地的人不能融合,人家也會議論,他也不知道你到底幹什麼去了,對不對。

這些話傳出去,有一個人受不了了,那就是許羣羣的丈夫。不想讓妻子拋頭露面,一氣之下丈夫在縣城開了一家酸辣粉店,和許羣羣開始了冷戰。但許羣羣覺得自己要幹大事,這都不算事。

2013年她又去山東進了200頭小牛。爲了快點學習技術,她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自己做試驗。剛生完小牛的母牛出現奶水不足的情況,她還自己研究了配方。

許羣羣:看看看,美味來了,這些都是剛下完小牛的母牛,你看它們聞到味道都來了。我先喝好不好。

記者:那個牛都等不急了。

許羣羣:對呀,這是給它催奶的,小牛纔會有奶喝。

記者:你說什麼?

許羣羣:我看一下溫度合不合適,它的溫度和濃度都要試一下才行。

記者:這是什麼東西。

許羣羣:反正應該叫豆奶吧。

記者:豆奶啊?

許羣羣:對。

雞谷嶺山大人稀,植被茂盛。不管什麼天,許羣羣都要把牛放出去溜溜。可麻煩隨之而來,牛一放出去就不知道回來了。採訪的這天,天要黑了,放出去的牛該回家了,許羣羣拿起了廚房的鐵盆。

許羣羣:怕我的牛丟了,我要去找牛,

記者:你怎麼找,你敲這個有用

許羣羣:有用,它們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就用木頭這樣敲,它就聽到聲音了,那我就用手拍,他肯定聽不到聲音了。要把聲音弄大一點,山上它才聽得到。

許羣羣找牛的時候發現,只要連敲三天鐵盆後,牛就可以記住這聲音了,一敲盆,就乖乖的跑回來。許羣羣明白了,牛也是可以訓練的。不久,她又想到了一個辦法,給自己的牛鍛鍊身體,建起了一個運動場。

許羣羣:這是它們高興玩的地方,運動的地方,強身健體的地方,談情談愛的地方,你剛纔聽到那個牛叫了沒有,這邊叫了一聲,那邊叫了一聲,肯定是很相愛的。

記者:這是什麼意思?

許羣羣:我估計它們在說情話吧。

夏天天熱,牛羣煩躁時,許羣羣會放舒緩的音樂,安撫牛羣的情緒。冬天就放點熱鬧的,讓牛活動起來。工人們都納悶兒:牛怎麼會聽得懂音樂?許羣羣卻堅持說她的牛能聽懂。

許羣羣對自己養得的牛十分滿意。她開始想着早點做大,帶領大夥一起致富。2014年,湖北省內不少餐飲企業都主動來採購,她的銷售額超過400萬元。但許羣羣早已盯上了一個大市場,她有了更大的目標。

許羣羣:可能沒有那種機會再回到新加坡,或者是站在大舞臺唱歌的情景了,但是我絕對還會去新加坡,因爲那邊畢竟還有我的一些朋友。我在想我會把這個牛肉賣到新加坡,透過新加坡的港口賣到全球,走的遠一些。

2014年,她考察到了牛肉出口的市場,並聯繫到了新加坡的一家貿易公司,這家公司在深圳有屠宰加工廠,經過了2014年的試銷後,與許羣羣簽訂了2015年超過一千萬元的合作意向書。

有了銷路保障,2014年底,許羣羣與10戶養牛戶成立了合作社,幫着大夥一起養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油坪村村民覃遠志:我去年都想喂一兩頭牛,因爲我算了這個帳。我要是養的話,她肯定幫着賣。

2014年7月,母女倆住在了養殖場的房子裏。這把母親從小給她梳頭的紅梳子,許羣羣留了十幾年,看着母親的白髮,越來越懂得了母親當初的決定。

許羣羣:你會有自己從創業到成功,再到以後你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一個過程,你就會覺得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個人生價值可能就會比你在新加坡唱歌所得到價值的意義大得多。

許羣羣的母親趙錦燕:她從有錢我叫她去創業,把她的心情洗刷洗刷,讓她乾乾淨淨在人的一生中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現在想唱歌,羣羣就會在這個山崗上吼上兩嗓子,比起在舞臺上的自己,她覺得現在活得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