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6分錢養出的蛙 竟賺了2000多萬

學問君 人氣:2W

    2006年8月8日 內蒙古扎蘭屯市

6分錢養出的蛙 竟賺了2000多萬

    這天,內蒙古扎蘭屯市下了一場大暴雨,這個季節的暴雨對於東北的幼林蛙來說,是它們上岸後的一次生存大考驗,也讓養殖戶們揪心不已。第二天一大早,哈拉蘇鎮的林蛙養殖戶常廣軍,就急匆匆地趕到了聯科東北林蛙研究所。

    朱志明:“那你的蛙是不是都在岸坡上死的?”

    常廣軍:“對。”

    朱志明:“你那兒處理了這個沿了沒有?”

    常廣軍:“這個沿沒有處理。”

    朱志明:“那不行,你這個必須要有蔗陰棚,處理完以後打上草或者草帶子,幼蛙在這兒呆着,如果你沒有這個蔗陰棚的話,你下大雨的話,幼蛙逃不回去,它容易被大雨拍死。”

    朱志明是這家研究所的負責人,在當地養蛙人的眼裏他可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吉林省農安縣養殖戶 高浩淳:“朱總現在給我們的配方餌料,這樣的餌料投餵它簡單,成本還低。”

    內蒙古扎蘭屯市位於大興安嶺東麓,這裏是東北特產林蛙的棲息地,東北地區一部分人利用這個獨有的資源,承包山地放養林蛙,朱志明採用圈養的方式,成本低得驚人,一般養殖一隻林蛙需要2-4元錢的成本,朱志明只用6分錢。可誰也沒想到,爲了練就這身養殖林蛙的硬功夫,朱志明整整摸爬滾打了近十年。

    1997年,朱志明聽說養林蛙很賺錢,便在扎蘭屯河西承包了一塊地開始養殖林蛙,因爲養殖技術不成熟,連續三年都以失敗告終。2000年,他選擇了當時很多人都認可的黃粉蟲作爲活餌來餵養林蛙。

    聯科東北林蛙研究所所長 朱志明:“剛開始反正是養的時候,因爲都用黃粉蟲,再說有些宣傳上也說養蛙先養蟲。”

    可用黃粉蟲餵養林蛙兩年後,朱志明一算賬,發覺這樣養下去也不是個好辦法。

    朱志明:“成本太高了,那你講你不說多,你養10萬隻蛙,每隻蛙最低的成本,就是從幼蛙長到20克,最低是1.8元,有的是達到了3元多錢,那平均就是2元錢的話,你說,我得多少錢,我養10萬隻蛙,我得需要多少做資金週轉啊。”

    當時其他的養殖戶也覺得用黃粉蟲養林蛙成本太高了。

    北京養殖戶 石偉:“你要進到這個養黃粉蟲的屋子,幾十平方米吧,你要一進去之後,馬上耳朵就聽到,“咔嚓、咔嚓、咔嚓”,全是這聲,一說幾千斤麩子。幾天,反正一天你要,你比如喂菜吧,一天就要四五百斤菜吧。”

    光養黃粉蟲的成本都超過了林蛙主項的2-3倍,朱志明養林蛙的成本非但沒有降下來反而一路攀升,差點還把老本也給賠上去了。

    朱志明:“反正黃粉蟲這一塊呢,是賠錢了,放棄了以後,但你蛙得要吃的,當時咱們不管怎麼做,也必須要把它這個,餌料這問題解決。”

    怎樣才能儘快找到一種成本低於黃粉蟲的替代品,成了他最棘手的事兒。這時候一則燈光誘蟲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半信半疑之間,他決定在蛙圈裏也裝上幾盞燈。

    朱志明:“引下來以後,這個昆蟲在燈光來回飛,你飛的時候的話,蛙根本捕捉不到它,想吃上這一個蟲子,它蹦跳大約得幾次,甚至十幾次。”

    用燈光誘捕昆蟲,雖然給林蛙提供許多免費的美味,可這卻是份“吃力不討好”的活,因爲昆蟲在燈管附近飛來飛去,林蛙捕蟲特別費力,而且還經常碰上燈管容易受傷。怎樣才能引來昆蟲而又不傷害林蛙呢,朱志明圍繞燈管做起了試驗。

    朱志明:“在燈光兩側架這個1米長,大約是30釐米高的誘蟲網,不影響蛙從底下來回鑽入,誘蟲網呢,是紗窗做的,昆蟲呢,它飛累以後,必然就得要落到誘蟲網上,這樣它一爬,它本身就是一個活動物體,蛙呢,就能及時的捕捉到。”

    果然,用誘蟲網來捕捉昆蟲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朱志明:“燈光一給以後,你就看着吧,那蛙一排排就跟看電影的觀衆似的,都露個小腦袋,站那兒瞅着,一看昆蟲了,有的就像那個特種部隊,有的就像爬進障礙似的,一起往上撲。”

    誘蟲網不僅爲朱志明解決了一半的餌料,最關鍵的是養殖成本下降了不少,原來用黃粉蟲養林蛙時,爲黃粉蟲新建附屬設施、購買原料不說,還得搭上不少人工。而改用燈光誘蟲後,每天晚上只需要插上電,什麼都不用管。不過這個方法只能在傍晚進行,林蛙的活餌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朱志明:“琢磨來琢磨去,我記得是有一回在做飯,把這個刷鍋水潑到外頭去了,潑到外頭去以後,不一會兒就感到有很多蒼蠅撲過去。”

    這個在平日裏不被人注意的現象,引起了朱志明極大的興趣,他叫員工到市場上去撿各種爛水果,看看哪一種氣味更能吸引昆蟲。

    員工 王瑩:“那種感覺就像撿破爛一樣,不好意思,到那塊,因爲這個你說去買爛桃子,爛水果,就那種的,去撿那些東西,就是這一塊,心裏邊就是覺得是不是有病呀。”

    朱志明開始用這些帶着異味的東西來吸引昆蟲,但他發現,有的異味能保持5、6天,有的只保住1、2天,有的則一天的時間都保不住。怎樣讓這些異味保留時間更長一些,他也想了很多辦法。

    朱志明:“我用地毯,用布啊,各種有花的,黑的,白的,當時人家說,你這個蛙圈呢,搞什麼萬國旗呢。”

    夏天,扎蘭屯白天的氣溫比較高,用氣味能引來很多昆蟲,加上晚上的燈光誘蟲,林蛙的活餌得到了解決。可每年到了8月底,扎蘭屯的天氣開始轉涼,在野外的昆蟲逐漸減少,林蛙的餌料又成了問題。朱志明開始在自己的陽臺琢磨用動物的糞便培養一些蛆蟲頂替野外昆蟲。

    朱志明:“那個有豬糞,有雞糞,有牛糞,有酒糟,有屠宰場一些下腳料,我都分箱裝,分箱裝。”

    妻子 葛麗霞:“他這個陽臺,這個痕跡還有呢,它這個桌子,這個破了點亂了點,他在這兒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又是糞呀,餌料呀。”

    朱志明:“反正陽臺你那門你不能開啟,臭味太大了,有一回好像是那個是裝豬糞的是雞糞那個箱有點破孔,我晚上我在客廳睡覺,完了那蟲子那蛆,爬得滿客廳都是。蛆,當時就在那裏頭,哎喲我的天哪,這屋裏更是啥了,早上起來爬那兒都是。”

    經過兩年的摸索,朱志明針對每個月不同的氣候,繁殖不同的餌料,低成本解決林蛙餌料問題,他把這種方法稱爲月差投喂法。

   朱志明:“去年採用了這種技術,成本我覈算了一下,也是分圈養,當時成本有的高的達到了6分錢。”

    2004年9月,朱志明接到一份境外傳來的訂單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