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古代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學問君 人氣:2.82W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是優美的語言素材,讓我們瞭解歷史、通達事理,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大有裨益。爲大家分享了古代歷史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直言不諱

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交戰,史稱淝水之戰。在戰爭中,前秦軍表現出外強中乾的特點,節節敗退。晉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況的劉波到北方鎮守,統率淮北各軍。可是此時的劉波正身染重病,閉門不出。

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詔書,劉波感到非常爲難。他的身體很虛弱,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動中建立功勳,可是他又不能說:“皇上,您的任命錯了。”因此,劉波的內心非常矛盾。

劉波想了一陣,還是覺得不能貽誤國家大事,就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實意見,供朝廷進行參考。他邊寫邊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龍顏不悅,也不便責備他這個病人。

他寫道:“我想起本朝開國的歷史,再聯想到如今的時勢,因此暫把戒律放在一邊,放肆、直率、毫不隱瞞地把所想到的話都講出來,希望您能採納我的意見。”

在奏疏中,劉波不但指出自己無法承擔重任,還把自己認爲合理的治國之術,以及怎樣任用人才都寫在上面。

沒想到劉波的病情越來越沉重,等到他寫好奏疏以後,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絕倫超羣

三國時期,劉備非常注意任用人才。他擔任平原相的時候,手下有兩員猛將,一個叫關羽,一個叫張飛。劉備對他們非常重視,與他們親如兄弟。後來劉備吃了敗仗,依附荊州劉表,他們不嫌劉備勢力小,仍然忠心耿耿地輔佐他。

曹操率軍攻打荊州時,劉備爲了儲存實力,只得率部南下,準備渡過長江,再作打算。他派關羽率領幾百戰船的隊伍先走,與他在江陵會合。曹操一心想擒拿劉備,在他身後窮追不捨,一直追到當陽長阪。在危急的情況下,劉備丟棄妻子,往東北方向狂奔,恰好關羽的船隊趕到,將劉備接走。從此,劉備對關羽更加信任了。

劉備在長阪退走後,與孫權的隊伍聯合,在赤壁打敗曹操,使其退走。

赤壁之戰後,劉備統率隊伍不斷征討,奪取荊州全境。關羽因爲能力出衆,被任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守於長江北岸。

劉備得了荊州後,又佔領了蜀地,收降了名將馬超。關羽聽說馬超的本事很大,就寫信給軍師諸葛亮,請他向自己介紹一下馬超的能力。諸葛亮瞭解關羽,知道他不願意看到別人取代自己的位置,便給他回了封信:“馬超文武雙全,非常勇猛,是一代英雄,與漢初大將黥布、彭越等人相彷彿,與張飛的.本事不相上下。但是,他絕對不能和你這個超出衆人、獨一無二的美髯公相提並論。”

狼子野心

春秋時,若敖氏的後代子文做了楚國令尹。當時,楚國不設相國,令尹是最高的長官。他爲人公正,執法嚴明,楚國的屬官和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叫子良,在楚國做司馬,生了個兒子叫越椒。越椒滿月那天,司馬府宴請賓客,府中一片喜氣洋洋。子文也應邀來到司馬府,看到侄子越椒後,大吃一驚,急忙找來子良,告訴他必須把這個孩子殺掉。子良聽到哥哥這樣說嚇了一跳,問道:“爲什麼呢?”子文說:“你看這個孩子,樣子像一隻狗熊,聲音又像豺狼,如果不殺他,將來一定會成爲我們若敖氏的禍害。諺語說:‘狼子野心。’這明明是一隻狼嘛,哪能把它養起來呢?”子良更加不高興了,他生氣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決不能殺死他!”

子文對此事十分憂慮,他臨死的時候,把族人和親信叫到跟前,告誡他們說:“千萬不能讓越椒掌權。將來越椒一旦掌權,你們就趕快逃命,免得遭難。”

子文死後,他的兒子鬥般當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親做了司馬。後來,越椒設計害死了鬥般,接任了令尹一職,並且帶領若敖族人舉行叛亂,被楚王打敗,整個若敖氏全族的人也被剿滅了。

成語“狼子野心”本來是說狼崽雖小,卻有兇殘的本性。後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兇暴的人必然懷有野心。

婦人之仁

歷史上著名的大將韓信在楚漢相爭時曾經投奔過項羽。由於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韓信得不到重用,於是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他投奔劉邦以後,開始也未被重用,也想過要走。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才把他追了回來。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爲大將。韓信被拜爲大將以後,劉邦問他:“蕭丞相屢次推薦將軍。我想,將軍一定有擊破項羽的妙計,請將軍指教。”

韓信說:“我曾在項王手下做過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點。項王大喝一聲,上千的人都會被他嚇倒,你看他多麼勇猛。可是他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重用有本領的將領,他的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對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愛之心,說話挺溫和,看見別人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給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應當封爵位時,他不封。就是封了,他還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個角都磨光了,還捨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過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罷了。”

接着,韓信又分析了項羽的一些弱點和錯誤,指出劉邦必然能戰勝項羽。

關於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好幾條,而項羽喜歡殺戮以至於喪失天下民心,吝於賞賜而不獲將士擁戴是重要的原因。

猶豫不決

戰國時期,秦王想奪取趙國江山,就派兵攻入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圍了個水泄不通。趙孝成王沒有辦法,就派人前往魏國請求援助。

魏王派大將晉鄙帶領隊伍救援趙國。可是,晉鄙覺得秦國隊伍百戰百勝,害怕引火燒身,就屯軍於湯陰,不再向前進兵。

與此同時,晉鄙還派部將辛垣衍偷偷潛入邯鄲,勸平原君與秦國講和。辛垣衍是個能說會道之人,他說,秦國如此急切地包圍趙都,是因爲秦王想稱帝,成爲天下之主,並不是爲了趙國的土地。爲今之計,趙王應當派使臣求和,表示情願尊秦王爲帝,向他稱臣納貢。這樣一來,秦王大喜之下,就會命令將領收兵回國,永不侵犯趙國了。

平原君聽了這些話,一方面覺得趙國打不過秦國,另一方面又覺得向秦國稱臣納貢太過於屈辱,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樣做纔好。

這時,齊國的大賢魯仲連周遊天下,正好來到邯鄲。他聽說了這件事,就找到了平原君,見到了辛垣衍。魯仲連滔滔不絕地陳述自己的意見,他指出,一旦尊秦王爲帝,秦國非但不會就此罷手,還會得寸進尺,繼續欺負趙國。

平原君得知講和會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就打消了屈辱求和的念頭,決定盡一切力量抵抗秦軍。

削足適履

一件事是晉獻公與公子申生的事情。

晉獻公在晚年時非常昏庸,寵愛妃子驪姬,對她言聽計從。驪姬想讓兒子奚齊當太子,就與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對付他們的眼中釘——太子申生。

一次,驪姬用蜂蜜擦頭,引來不少蜜蜂,然後命申生用扇子驅趕蜜蜂。結果,晉獻公在高臺上看到,真的以爲申生有戲母之心。晉獻公勃然大怒,從此斷絕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寵,只得自殺。

驪姬還在獻公面前,說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壞話。獻公聽信讒言,派人去殺重耳。重耳、夷吾見勢不妙,只得逃出晉國,另尋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棄疾與楚靈王的事情。

楚靈王曾經傳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棄疾去管理被滅的蔡國,而他統率隊伍出征,攻打東方的徐國。公子棄疾見國君不在國內,就帶兵回國,殺死了楚靈王的兩個兒子,擁立他哥哥的兒子子比爲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靈王聽說公子棄疾掌握了大權,自己又沒有辦法打回去,氣得上吊自殺。公子棄疾見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索性逼子比自殺,自己從後臺走向前臺,做了楚王,歷史上稱他爲楚平王。

這兩件事,一件是父親逼死兒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說起來都令人連打冷戰。

《淮南子·說林訓》在評論這兩件事情時說:“這種骨肉相殘的事,好比爲了適合鞋子的尺寸,把腳削小;爲了適應帽子的大小,把腦袋削小一樣,愚蠢透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