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英語>

等待Job Offer與等待後的抉擇

學問君 人氣:2.36W


 等待Job Offer的心情很有意思:在杳無音訊的日子裏天天茶飯不思,望穿秋水,惟恐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突然間,當那個朝思暮想的電話終於響起的時候,一切卻好似塵埃落定。期待的消息被證實後,隱隱倒有些失落。可是,真的是塵埃已定了嗎?
 
  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這都並非真正的大結局。
 
  顧名思義,Offer代表着授予,是對方伸來的橄欖枝;而要不要接受則取決於個人的多方面考量,正所謂等待不易,選擇也難。
 
  說到選擇,當然是指同時拿到多家公司或單位的Offer並從中作決定。在不同的Offer間作選擇,其實正如比較蘋果和桔子,本來就是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也有一些共同關心的方面,作爲求職者,尤其是剛跨出學校大門的留美學子們,是不可不察的。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薪水多少是沒人能夠不關注的,也代表着對自己價值的肯定。寒窗多年,待價而沽,拿到這一紙Offer Letter,數字當然是最爲關心的。往大處說,是希望能夠和自己的學歷、能力、經驗、研究背景相匹配,充分體現自身價值;往小處講,硅谷昂貴的生活費用和高稅收,也使得所有人都無法安於清貧。
 
  可問題是,Offer的數字不是公司來確定的嗎?可以談嗎?又怎麼去談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收到一份不甚滿意的Offer Letter是很尋常的事,而你要做的,則是怎樣將這個“雞肋”變成誘人的紅蘋果。
 
  俗話說貨比三家,選擇Offer也是一樣。只有一個Offer固然是沒有選擇, 如果能夠收到多個Offer,自然是既有了backup(保底),又有了討價還價的資本。
 
  要保證能拿到多個Offer,並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談判,在安排上也要事先考慮周到。公司發出Offer後,一般會給你1-2周的時間來考慮是否接受,而你這時的處境是:如果選擇接受,也就意味着將無緣其他的Offer;如果放棄,則要面對可能失去Offer的風險。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在同一時間段內獲得所有的Offer,然後作全面比較。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保證各個公司Offer處理的速度儘可能一致,這也要求你向不同公司投簡歷以及面試的節奏基本同步。
 
  收到不同的Offer後,要比較的數字就多了:除了底薪外,獎金分紅、簽約獎金、配股、養老基金、醫療計劃……都要加到複雜的計算公式裏來。比如說,9萬的底薪加上10%的獎金分紅,就不如8萬5千的底薪以及20%的獎金來得誘人。另外也不能只看第一年,而是要比較若干年內的總收益。比方說,公司A獎金分紅的比例是隨工作年限增加的,前兩年爲20%,以後每年平均達40%;而公司B的獎金分紅百分比是固定的30%。在底薪都相同的情況下,頭兩年在公司B的總收入更高,隨後由於公司A的薪水開始反超,4年內在兩家公司的總收入達到持平。4年以後則是公司A的總收入後來居上。當然,由於包括的因素太多(比如每年的配股數、配股種類以及市場價格,還有401K養老基金Match比例等),實際的薪水比較遠比上述的複雜。
 
  在這之後就需要鎖定自己最看好的公司,然後就是談判了。之前最好能打聽到這個職位的頭銜以及薪水範圍,做到心裏有數,加上有其他公司的Offer作爲參考,知己知彼。談判的對象是HR,直接的招聘經理因爲缺人,自然會盡可能滿足你的條件,不會因爲你希望薪水更高而感到不悅。此外,招聘經理在這方面的權力比較有限,並不能決定最終的數字。
 
  和HR的'人談薪水,通常是先表達自己對該公司職位的高度興趣,然後告之Offer數字和自己的期待尚有距離,同時提及其他公司的Offer,剩下的事情就讓HR決定了。一般說來,公司不希望員工短期跳槽,被其他競爭對手以更高的薪水吸引去,所以也會盡量在數字上滿足要求。談判不必擔心日後相處尷尬,因爲這在美國本來就是很尋常的事,你也應該去嘗試爭取自己的利益。以我先生爲例,當年他也是在拿到多個Offer後,去和自己最中意的公司談薪水,由於大公司對底薪的規定很嚴格,無法增加,但HR Manager最後設法增加了一萬五千的簽約獎金,這也是堅持談判的回報。
 
  當然,選擇也不全是爲了金錢。
 
  比如說, 雖然薪水一般,但是作爲重點培養對象,將來可能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你會考慮嗎?又比如,基本薪水不高,但卻是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有望日後IPO,你會滿懷激情的加入這家未來的“Google”嗎?或者說,某些公司有新員工輪崗制度(Rotation),你被允許在兩年內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公司內不同部門間輪崗,你會把這作爲一項決定因素嗎?

等待Job Offer與等待後的抉擇

Offer的選擇就是一場命運的選擇,開啟這扇門,你的職業生涯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