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心理>

在職場中的基本能力

學問君 人氣:2.15W

想要在職場上游刃有餘,我們應該擁有哪一些基本能力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在職場中的基本能力,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在職場中的基本能力

  

“嚴於律己”之持續學習力

俗話說:8小時內求生存,8小時外求發展。雖然職場人士已經脫離了學校的大環境,但是持續學習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尤其是剛進入職場的我們,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並不見得可以很好地在工作中發揮作用;同樣,對於已經進入職場有些年的職場人士,在高度資訊化的時代,停止學習便是被時代拋棄的第一步。現在的你學到的知識再多、工作能力再強,倘若固步自封,十年後、二十年後,一批新人必然會趕超你。

可是卻有很多職場人士在步入職場以後停止了學習。原因在於,學校的強制性學習並沒有讓學生順利過渡到自主性學習,所以在結束了每天的工作之後,只想着放鬆身心,而忽略了提升自己。大部分人以“沒時間”、“要花錢”等藉口爲自己的不學習行爲開脫。大久保先生認爲,不學習的理由無非是兩點:一是不懂得學習的方法,二是缺少享受學習過程和收穫的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杜絕徒勞無功,一旦學習上有獲得收穫,產生的興奮感便會刺激我們的大腦皮層,學習這種行爲便會輕鬆地堅持下去。

筆者特別贊同大久保先生在書中提到的“將思維格式化”這種方法。大久保先生爲解決“讀專業書籍或資料時根本看不進去”,決定“在一年內讀完150本書”,大久保先生說很多書的內容並沒有記住但是卻改變了他的思維。筆者的某一老師也曾說過,如果要學某樣東西,一開始不懂,就多看相關的書,先從數量下手,當數量達到了一定量之後,腦海裏對它早已有了一個框架,在有了最初的認識之後,帶着目的地去選擇一部分書籍來學習,這樣學習不僅會變得簡單,而且會更有效率。也就是“先泛後專”。

書中指出,養成持續學習有五個關鍵點:

1、精力集中。一棟建築,它的根基是最重要的。學習也是一樣,當你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並決定朝之奮進時,一開始就應集中精力,做好知識儲備,打下堅實的基礎框架;

2、確定近期目標。這個不是那個“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的梗,而是確確實實地將自己的目標細化到當下。這是因爲如果計劃中的成果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體現,人極易遭受挫折而無法堅持。所以不妨規定這一個月要達到什麼目標,甚至可以細化到明天要完成哪些事項,督促自己每天的學習;

3、記住就立刻說出來。有一句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是爛筆頭不如破損的鐵錘。哪怕你記在本子上,記在腦袋裏的東西再多,沒有付諸行動,久而久之也會被記憶淘汰。因此,記住的知識可以儘量在24小時內說出來,可以講給身邊的人聽,也可以講給自己聽。在說出來的過程中,又是一遍學習,會將學到的知識固化;

4、確定是否習慣化。“持續”二字必然要求學習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掉鏈子行爲。關於習慣的培養,筆者根據《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已在《從“半途而廢”到“堅持到底”,需要多久?》一文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此處就不做更多的說明;

5、靈活運用,收穫成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學到的知識,應該靈活運用到工作中,在不斷收穫成果的同時,刺激自己堅持學習。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永不停止的,持續學習力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學習的基本能力。

“一絲不苟”之目標發現力

“目標發現力”是針對課題的,它指的是自己爲工作制定目標的能力,通常是先發現問題,再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筆者之所以要選擇這一基本能力來描述,是因爲身邊有許多人都有“隨波逐流”的“嫌疑”。他們喪失了自己的目標,看待問題只浮於表面,人云亦云,每個月坐等工資的下發,然後期盼着下一個月的到來。

企業僱傭員工,必然是希望員工能幫企業創造價值。而“待命族”(指的是沒有上司的指令就什麼也不做的人)通常會放棄自己的思考,在工作中採取過分迴避失敗的態度,聽從上司的指示,不主動決定自己工作目標。

一個企業無論管理多麼完善,業績多麼雄豐,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想在職場中獲得成功,職場人士在工作中必須學會不侷限於表面,深入瞭解和分析每一件事情。從工作中去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在制定目標時,需要具備兩種能力——“源自夢想能量的動物精神”和“問題發現技能”。夢想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以現實的、可能實現的方式落實的夢想就是目標,所以目標就是要從夢想出發,然後以行動來實施。當人們在追求夢想時,不停地制定目標,並且付諸於行動,那麼職場的層層階梯也會隨着目標的達成而順利被越過。這就是“夢想能量”。而“發現問題技能”是一種可以透過反覆練習來鍛鍊的技能,只要把“發現問題就解決”當成目標就行。這發現問題的機制so easy,將爲消除“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之間的“差距”而制定的具體策略和戰術作爲行動的'目標即可。這就要求首先要仔細分析自己負責的工作,然後思索如何縮短兩種狀態之間的“差距”。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的理想狀態是按時下班,然而你每天都不能按時下班,分析這種狀況後發現原來是工作中自己老受到手機資訊的影響,於是採取措施——工作中將手機放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故而辦事效率提高,按時下班這種理想狀況便達成。當然,實際工作中肯定不止這麼簡單,但是對任何一個現象都不要覺得理所當然,要學會深入分析,纔會起到鍛鍊的效果。

大久保先生在書中還介紹了比較簡單的技巧:

1、細碎的日程安排。將時間劃分爲多個小份,逐一確定要實現的目標。這一技巧在“自我管理”以及“時間管理”相關文章中多次出現,不再做贅述;

2、成功印象。本技巧指的是去想象成功,以成功後的畫面刺激感來刺激自己,引發幹勁。想象是特別刺激人的一種行爲。筆者曾也試過這種方法,在做畢設的過程中,多次想象順利透過答辯後的場景,一想到該多麼的輕鬆快活,手指的速度就變得更快;

3、活用上司。乍一看好像不太禮貌,可是在工作中,與上司一起思考應該完成的目標不僅會讓上司明白你有在思考,將工作看得很重要,並且上司會提出他的意見或者看法,“活用上司”是輔助自己成長的一條較爲快捷、有效的道路。

那麼,趕緊給自己制定個小目標吧。筆者的小目標是,先把這篇書評寫完。

“思維敏捷”之反應力

本書提到的“反應力”,並不是由反射神經控制的對某件事情的反應時間的快慢,而是讓對方知道自己對其言論或提問做何反應的表達能力,是一種最基本的交流能力。

有一回,老師安排筆者去跟小A傳達訊息,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小A始終面無表情。筆者並不確定小A是否準確理解了老師的意思,只得又重複一次,並且時刻觀察她的反應,然而她還是毫無反應,甚至在筆者直接問她“明白了嗎”時,她都只是擡了擡眼皮。筆者只得訕訕地回到自己的工位。

缺乏反應力的人,在現實中大概就是這樣子:在會議裏從來不表態,存在感極低;生活中一副自我的樣子,極度不擅長聆聽,朋友也不多。誰會願意跟一個什麼反應都沒有的人談心、聊天啊!

職場中,人與人的交流很重要。交流,不止是語言交流,還有“非語言交流”。心理學家梅拉賓得出了一個有趣的公式,是用來探究一個人判斷他人對自己態度的關鍵依據:對人態度=表情*55%+聲音*38%+言談*7%。而最簡單的交流手段是“點頭”,這個簡單的行爲告訴對方你在認真傾聽,使對方感受到自己被重視,促使對方繼續說下去。在與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不妨時不時點頭,促進對話的進行。

反應力決定資訊收集能力。一來,反應力代表着你在認真聽別人的談話,言語之中的資訊被你獲取;二來,反應力促使自己能很好的提問,獲取到額外的資訊。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種能力,實質是息息相關的。

本文最後介紹一下鍛鍊反應力的關鍵:

1、要有自覺的意識。這要求在職場中要時刻留意周圍的人,客觀把握這些人對自己有何期待,並採取正確的反應來滿足這種期待。這一點說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爲這不僅要求工作上你必須細心,連工作場所的日常也必須留意,這必然會消耗我們的精力,但一旦養成習慣,我們就能很快地採取正確的反應;

2、正視對方的眼睛。跟人交流時注視對方的眼睛,能較自然地作出反應。同時,應時刻懷着準備提問的心態,讓對方感受到你對ta的講話內容感興趣;

3、有意放大自己的反應。放大自己的反應的目的同樣是爲了引導對方透露資訊或能力,所以在某些必要的場合下,不妨放大自己的反應,蒐集到更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