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探究節後勞動力就業情況

學問君 人氣:1.52W

2017年春節後,大批勞動力返回南京,據相關部門最新調研數據顯示,由於南京的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轉移就業人數不斷增加。春節前,南京的農村勞動力返鄉達8000多人,今年節後返城的人數達到7000多人,節後基本回到了南京。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已經成爲了當地經濟的晴雨表。

探究節後勞動力就業情況

需求調整,促勞動力市場“流轉”

隨着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離開農村,走向城鎮,成爲拉動經濟的巨大推動力,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彌補了城市因經濟結構調整而出現的勞動用工空白。目前,大中型城市苦、髒、累的工作基本都是由進城務工農民承擔。現在正處於農村人口城鎮化的重要時期,而有着130多年曆史的“推拉理論”就印證着這一點。它把影響人口從鄉到城流動的紛繁因素,簡化爲兩類:一類是在農村待不下去的因素,把人們推離農村;另一類是在城市活得更好的因素,把人們拉進城市。但農民在城鎮就業過程中,面臨着“農民”和“工人”的雙重定位,是遊走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邊緣羣體,他們經常會在城市中受到冷遇,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多項因素使得農村勞動力轉移呈現多樣化的形態。

隨着南京市產業結構的調整,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狀況也發生了諸多變化,新常態下,勞動密集型企業崗位日益減少,第二產業製造業、加工業需求逐步下滑,而第三產業爲主體的崗位需求上升,如電商促銷員、物流分揀工、送貨工、服務員、廚師、保安、家政服務員、勤雜工、搬運工等。加之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月嫂、育兒嫂、家政服務員崗位需求量激增。家政服務業中“一塊抹布抹全家”的現象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的職業型家政服務員,當然其費用也有所增加。而月嫂由於其特殊性,如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更是成爲月入過萬的緊俏職業。現在的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就業時,開始更加註重收入是否提高、是否提供社會保障和福利,以及工作是否需要倒班,是否雙休等。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透過增加工資,爲其繳納社會保險和提供食宿、雙休等來吸引外來務工人員。

類型變化,樹立新型就業觀

當前,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村勞動力正逐步取代他們的父母,從農村走向城市,他們將留在城市就業、創業,致力成爲城市市民,最終融入整個社會,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們雖然出生在農村,但是他們中大多數人沒有留在農村,而是從小跟着父母在外打工,對城市生活非常熟悉和留戀,長大後,他們不願回到鄉村,而是留在了城市。年輕農村勞動力擇業注重體面。他們就業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佔總量一半左右的“80後”、“90後”年輕農村勞動力。如果說許多老一代農民外出打工的目的.是爲了生存,增加收入,他們通常把城市作爲謀生的補給站。

隨着國家對農村勞動力城市就業的關注,進一步推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出臺了相關扶持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的政策,鼓勵和支援農村勞動力透過自主創業致富,同時帶動就業。目前根據最新的調研數據顯示,南京市自主創業的農村勞動力主要集中在30-40歲之間,創業項目一般集中在經營養殖場、農家樂等,創業成功的比例大約佔5%—6%。隨着近幾年的大力推廣以及網絡的普及,該類型的農村勞動力還將持續增長。

打造“美麗鄉村”,豐富勞動力就業形式

隨着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大,“美麗鄉村”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國家農業部於2013年啓動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於2014年2月正式對外發布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爲全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範本和借鑑。具體而言這十大模式分別爲:產業發展型、生態保護型、城郊集約型、社會綜治型、文化傳承型、漁業開發型、草原牧場型、環境整治型、休閒旅遊型、高效農業型。

南京也於近年着力打造了不少有名的“美麗鄉村”,例如江寧區中國版“普羅旺斯”大塘金、以純手工作坊著稱的七坊村、泉水潺潺的品茶勝地黃龍峴等。“美麗鄉村”不但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還幫助了農民創業增收。建設美麗鄉村不只是呼應中央戰略的施政亮點,更是爲羣衆謀福祉、爲子孫計長遠的民心工程;不僅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更應軟硬結合、內外兼修,實現外在美與內涵美的統一。

隨着全國各地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近幾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保護進城務工農民合法權益,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但農村勞動力的老齡化,以及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出現,使得農村勞動力就業形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現有的政策和措施是否能夠應對,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樣的勞動力就業形式,都亟待我們去發現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