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就業觀點和變化的調查

學問君 人氣:8.66K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新一代年輕人價值觀、自我觀念的變化,年輕一代的就業觀也在持續變化。而現在“95後”逐漸步入社會,作爲新一代的他們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就業觀念和渠道。

就業觀點和變化的調查

大學生就業觀數據調查:理性看待“95後”就業觀變化

媒體最新發布數據顯示,年輕的“95後”們並沒有在傳統的就業道路上一走到底,只有52%的“95後”在畢業後選擇找工作,而選擇不就業的比例高達48%,這些選擇不就業的畢業生去向更是五花八門,學習深造、創業、上直播當網紅、回家結婚生子等不一而足,其畢業去向選擇上呈現多元化、網絡化、娛樂化的三大新趨勢,可謂迷之就業觀。

新型就業形態備受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程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近年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的就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現在隨着社會鼓勵‘雙創’氛圍的濃厚、政策的傾斜、既有觀念的變化、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等等客觀現狀,年輕人的就業方式在發生變化。以前更多的年輕人選擇進入到正規就業部門,採取被人僱傭的方式就業,比如國有企事業單位、上規模的私營企業等等。現在年輕人更多地傾向於自我就業、靈活就業、非正規就業”。

“從就業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觀察到的現象是,新型就業形態備受關注,其在就業中的比例也逐漸加大。”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一名同時表示,“現在有很多的自由職業、平臺就業、非全日制的就業形式。這種就業形式更受年輕人和一些創新平臺企業、創業企業的歡迎,也是年輕人所願意接受的`就業形式。”

張一名強調,雖然就業形態變化了,但年輕人還是有正常就業的,並且能夠滿足他們生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出的48%的‘95後’不就業並非是真正的‘不就業’,而是他們的就業形態發生了變化”。

創新創業成爲選擇之一

談及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程傑認爲,這種就業形態的轉變並不意味着低端。它可能更多地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自我觀念、價值觀的轉變,同時也是現代新興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種結果。“現在的很多創業方式是互聯網平臺+技能+對某一領域的關注,這三項的整合就有可能實現自我就業”。

“現在的‘95後’有更多的選擇,比如不就業由家庭提供其生活來源,使得這些年輕人不急於進入勞動力市場。他們可能也在等待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符合他們興趣所在的工作機會。還有的年輕人選擇去國外讀書,在國內也有很多的學習形式,比如網絡學習、全日制學習等等。總的來說,現在學習的形式多樣了,就業的形式也多樣了。這樣導致他們在選擇的過程當中就不那麼急於確定方向,他們願意更自由和輕鬆地深入學習、深造等等。”張一名錶示。

數據顯示,有15.31%的“95後”在畢業後選擇創業。張一名坦承,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掀起“雙創”熱潮,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95後”們有很強的創業熱情和衝動。“尤其是掌握一些技術的年輕人,他們有可能去選擇創業,相比前些年,這個趨勢應該更加明顯了”。

對於這一比例,程傑認爲是很好的跡象。“這符合當前‘雙創’的政策傾向,創業本身就是具有創新性的活動,它是新興勞動生產力提高的表現”。

不過,程傑也提醒,創業是組織吸引各種新興資源,包括技能、技術、資金、社會新的價值增長點等的一項活動,本身帶有高風險性。“失敗的結果也一定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創業就是伴隨着新想法、新技術的出現,並結合自身的特定素質產生的結果。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可能有創業的想法,但也可能面臨一些客觀的障礙和瓶頸,比如資本不足、創業場地和設施的缺乏等,這實際上是政府目前鼓勵政策傾斜最多的方面,進而保障創業的高風險能夠在起步階段更可能地減少”。

程傑強調,怎麼去對待創業失敗的大學生羣體,怎麼去保障他們未來繼續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上活躍,甚至還有在職創業的可能,這是需要政策更多關注的。

觀念的轉變需要過程

數據中48%未選擇進入傳統勞動力市場的“95後”大多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其中北京市就達37.86%。程傑對此解釋,這是經濟集聚的結果,北上廣深集聚了高端、先進和前沿的技術和知識,新型就業形態是組織各種資源的活動,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經濟是高度集聚的,創新創業的相對成本最低,環境最好,資訊的傳遞也最快。

TAGS:觀點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