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策劃書>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4篇

學問君 人氣:3.3W

上學期間,大家都參加過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以提高知識、發展個性、愉悅生活、促進良好班風形成爲目的。你知道如何準備一個主題班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4篇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1

一、相聲《端午小段》

甲:今天是什麼日子?

乙:五月初五。

甲:什麼節?

乙:端午節。

甲:吃什麼?

乙:吃糉子。

甲:紀念誰?

乙:屈原。

甲:他爲什麼叫屈原?

乙:我哪知道呀。

甲:死的憋屈,必有因原。

乙:是這麼解釋的嗎?

甲:屈原寫過一篇詩歌,叫那什麼。

乙:什麼?

甲:牢騷。

乙:牢騷?那叫《離騷》。

甲:離牢騷不遠

乙:沒那一說。

甲:屈原長什麼樣?

乙:你管得着嗎?反正現在一到端午就吃糉子。

甲:你就知道吃。

乙:本來嘛,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能幹什麼啊?

甲:看來,咱們對端午節還真是缺乏瞭解。這樣吧,咱們一起走進三(4)班會看一看吧。

二、端午的來歷:

千年的懷念,把苦艾染綠,在檐頭掛成一面旗。

汨羅江上的風,打落苦味的露珠,滴今溼古。

今天,讓我們回到掛菖蒲的門前,

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村,

回到屈原縱身的一跳,

讓我們共同走進端午。

現在開始。

汨羅江,一條止於湖南的河流,卻流經中國每一個人的心靈。

端午節,中國老百姓的一個節日,幾千年地打撈,幾千年地存在,應該比什麼都重要都深刻。

三、請聽端午名字的由來

1、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2、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3、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4、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現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同學們,端午節別稱你們知多少呢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爲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天中節:古人認爲,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爲“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是面板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爲俗。

解糉節:古人端午吃糉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糉葉的長度、長者爲勝的遊戲,故有“解糉節”之稱。

菖蒲節:古人認爲“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爲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又是五月五

在這一個獨特的日子裏

我們彷彿又看到了屈原峨服冠帶衣裙漫飛屹立於汨羅江旁的身影

彷彿又感受到白娘子對許仙忠貞不渝的一片癡情

四、請聽端午傳說

端午傳說--屈原投江

端午傳說--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

五、多少文人墨客用絹美的文筆在端午時節寄託情思

請聽端午詩詞誦讀

六、端午,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節日,既不張揚,又勝在在它的文化氣質與底蘊上。

請聽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七、端午節也是優雅的、時尚的、歡快的。

端午節的配飾樣式繁多,寓意深遠。

請聽端午節的佩飾

八、端午食糉作爲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到了唐、宋時,糉子已經成爲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在世界很多國家對糉子也有着不一樣的詮釋請聽各國棕子介紹。

九、又逢端午節了。

那沿街叫賣的悠悠嗓音和着糉子的糯米清香,若即若離彌散在樓羣四周的時候,兒時的記憶便也盈盈嗡嗡,乘着節日的濃郁氣息,漸漸溢滿腦際。

請欣賞端午童謠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薄劍斬百邪鬼入虎品。

《重五謠》:

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

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麥麥,字眼學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個生員卵。

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十、一灣淺水,五月的風,伴隨着佳節,似悠揚的蕭歌一曲,在飄飄的糉香裏,把祝福遙寄,端午祝福短信。

請欣賞端午節祝福短信

端午,你的糉香飄蕩在每一片中國的土地上,在每一葉中國人的心靈裏。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紀念日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2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於是,老師帶領小朋友進入了第二個活動版塊:端午話習俗。老師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小朋友的回答豐富多彩: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撮五彩線、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等。老師就其中兩項習俗賽龍舟、吃糉子開展探究活動。

師: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

生: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當屬賽龍舟了。我家住在中遠兩灣城,每年端午節,我都去蘇州河畔觀看龍舟競賽。

師:還有哪些小朋友看過“龍舟競賽”?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體壇盛事。

生:(介紹龍舟競賽)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現在,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點評:鏡頭出現了蘇州河的風景、建築標誌,然後鏡頭帶到蘇州河畔,彩旗飄飄,裁判鳴槍,七艘着裝紅、藍、黑、白、黃等顏色的龍舟箭一般的衝出起點,舵手劃一的划槳動作伴隨着鑼鼓聲、喝彩聲,接着是紅隊第一個衝過終點,然後是頒獎,場面熱鬧極了。龍舟賽當天熱鬧的氛圍一下子包圍了孩子。

師: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

生:(介紹糉子的由來)屈原跳江後,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生:雪白的糯米,意味着屈原廉潔清貧的一生和純潔如玉的精神;糉子的三角形狀,象徵屈原剛正不阿、有棱有角的品格;包一顆紅棗,喻屈子一片丹心。

師:沒想到小小一個糉子寓意卻那麼深遠。你知道嗎在不同的地區糉子的寓意可是各不相同。

生:糉子乃是諧音——“種子”,孩子滿月時,裹糉子是想把孩子裹起來,讓孩子長命百歲。

生:房子上樑送糉子則是將喜慶帶給親朋好友。

點評:交流會後,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糉子雖小,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卻很濃郁。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包羅萬象,糉子不僅值得吃,糉子文化更值得傳承。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爲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老師也在此次班隊活動中設計了一個小小賽事會。

在樂曲聲中,一同學朗誦起詩人張耒的《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往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接着另外一同學聲情並茂地背誦詩人梅堯臣的《五月五日》: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最後一同學朗誦一首湯顯祖的《午日處州禁競渡》: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船楫何勞吊屈來。活動結束,孩子們詩性大發,紛紛提筆寫詩。他們的詩作有讚揚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的,有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的,有緬懷對屈原的崇敬之情的。

教師總結: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透過本次活動,我們對端午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

點評:此時此刻,孩子們認爲端午節被列爲國家公衆假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到時候我們就有時間和精力來盡情享受節日的文化。

活動效果及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菖蒲和艾草等。這些民間習俗都適合小學二年級學生來了解,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既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又能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學生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當學生在聆聽《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學生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當在講到過端午節,家裏還會插艾草和菖蒲時,我出示了艾草和菖蒲。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而且用來洗澡可以驅趕蚊蟲!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可以驅趕蚊蟲的功能,大家都知道,這在孩子們以前的生活中,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這節課我是透過“端午說由來、端午講故事、端午話習俗、端午賽詩會、端午小遊戲”等板塊來開展活動的。這次活動,透過師生討論交流、遊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使學生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3

班會目的:透過本次班會,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班會過程:

一、匯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端午解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三、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糉子節等等。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A、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C、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四、端午節習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

1、賽龍舟

2、吃糉子(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琳琅滿目)

3、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是爲了壓邪。

五、端午賽詩會

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爲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經沉在江底死去,楚國百姓哀嘆再也不能見到他的容顏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哪裏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尋他死後的遺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碧綠的沅湖水,倒映着山峯的影子《端午》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端午節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爲了楚國大夫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可笑泊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六、談感受,激發情感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七、輔導員總結

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努力學習,爭取優異成績。

糉葉飄香走進端午主題班會4

 活動時間:

6、11

 活動目的:

1、透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等,體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資訊的能力。

3、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準備材料。

活動流程:活動過程

(一)走進端午。

主持人A:又到一年糉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呢?(生答)

主持人B:是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等。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吧!

合:“糉葉飄香——話端午”主題班隊會現在開始!

(二)話說端午。

1、端午說由來。

1主A: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那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別名嗎?關於端午節,你們又知道哪些傳說故事呢?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愛國詩人屈原因爲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爲怕魚兒吃掉屈原屍體。於是用竹葉包成肉糉投入江中,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生講《曹娥救父的故事》、黃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話習俗。

主B: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

(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撮五彩線、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等。)

主B:那你們知道在我們安慶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吃糉子、吃鹹鴨蛋、划龍舟、懸艾葉菖蒲、吃綠豆糕、撮五彩線等。)

主B:那大家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賽龍舟)

主B:誰能說說端午節爲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

(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主A: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那你們知道糉子的由來嗎?

2(屈原跳江後,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主B: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琳琅滿目。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端午節哪些習俗的由來呢?(生結合屈原和黃巢的故事談喝雄黃酒、懸艾草的由來)

主B:端午的時候,人們還要佩香囊、撮五彩線呢,你們知道五彩線由哪五種顏色組成呢?人們爲什麼撮五彩線呢?

(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這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

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五彩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間喜歡用五彩線系在兒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稱“長命線”,以祈求壓邪避毒,長命百歲。)

3、端午賽詩會。

主A:我們知道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爲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稱作“詩人節”。現在誰來朗誦一首與端午節有關的詩篇。(生可以選擇其他與端午節有關的詩篇)

(1)七律《端午》(老舍)

3(2)《浣溪沙》(宋·蘇軾)

(3)《端午》(文秀)

(4)《漁家傲》(宋·歐陽修)

……

主B: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4、端午習俗小遊戲。

主A:今天,我們的許多活動也與端午節密切相連,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棱長,珍珠肚裏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請問是什麼呢?(謎底:糉子)

合: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主B:“糉葉飄香——話端午”主題隊會到此結束。現在請輔導員老師講話。

總結:看了剛纔的主題班隊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們記住了屈原,記住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天,我把屈原的這句話送給同學們,希望你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勉勵自己,不斷進步!